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马云正传 刘世英 >

第8章

马云正传 刘世英-第8章

小说: 马云正传 刘世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牧礁龅ゴ剩簄odata(没有数据)。在这看似神奇的、“该死的”互联网上,居然没有偌大的中国,这让有着强烈爱国情结和济世情怀的马云顿时感到震惊、失望、沮丧、不可思议……收到“nodata”的提示之后,马云陷入了深思。和往常一样,瘦小的他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两个小眼睛不停地360度大转圈,右手喜欢捏着下巴,迈着小步在那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来回走……过了大约1分钟之后,马云突然拉住美国小伙Sam的双手:“Sam,我在杭州办了一家翻译社,能不能把它也搬到Internet上来?”Sam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Ofcourse,noproblem。(当然可以了,没问题啊)”原来,精明的马云这时已经想到给自己的海博翻译社做推广了。于是,按照马云的需求描述,这个小房间里的几位朋友开始忙活起来。几个小时就做出了一个海博翻译社的网页,并挂到网上,留下一个临时注册的电子邮箱地址。当时,那个网页制作的水准,用马云的话形容,简直是“简单到丑陋”——没有图片,没有动画,也没弄有今天五花八门的Flash广告,唯一有的就是寥寥几行干巴巴的文字说明(海博翻译社的简介),再加上“翻译每翻译一千字收费**元”云云。上午9点半,海博翻译社的主页挂在网上。Sam拍拍马云的肩膀,“Jack,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人要跟你谈生意了”。马云半信半疑:“这玩意有那么神乎吗?”他显然没怎么当一回事,海博翻译社的主页挂在网上之后,马云就去跟着Sam一起逛街了。第一次来西雅图,马云是该好好散散心了,尤其是经历洛杉矶那场惊心动魄的噩梦之后,他更是倍感“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管它什么“因特耐特”,他头脑一热便跟着Sam出去逛大街了……中午12点,马云一个人回到Sam为其安排的住处。自下了飞机之后他就没休息过一分钟,又跟着Sam疯玩了一上午,马云累得筋疲力尽,他该好好休息一下了。然而,他刚刚躺下,床边电话铃就响了,马云一惊,不过如何先接了再说吧,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促而兴奋的声音:你快来看,“Jack,有5封给你的Email!”电话是Sam从VBN公司打来的。放下电话,马云随便套了件衣服,撒腿就往外跑,往VBN公司赶去……他跑回去打开自己的Email一看,大吃一惊:“好家伙,还真有那么回事!”那些发给马云的邮件,有来自美国的、日本的,也有来自欧洲的,有机构、有公司,也有当地留学生。其中一封信上甚至这样写道:“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家中国公司的网站,你们在哪里?我们想和你们谈生意!”方才还抱着半信半疑态度的马云,这回是彻底相信这玩意的魔力了,他开始感到激动、兴奋、欣喜若狂!敏锐的商业直觉告诉他:这玩意有戏!马云的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回国创业,做Internet!他当即对VBN公司的朋友说:“我们合作吧!你们(VBN公司)在这边负责技术,我回国去做企业!开发客户,做宣传推广!”VBN公司的朋友答应了,不过很是纳闷,这个小个子中国人难道也想做Internet?


第三章 创业时代:(1)
更新时间:2009…12…17 17:08:25 字数:8182


  在黎明前摸索前行很多年轻人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很多时候创业者是因为自己搞不清楚就选择了创业,而实际上等你去搞清楚以后就不会去创业了。——马云一、起步杭州城几乎所有的学者、专家都承认,互联网是中国历史上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产生的一个巨大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几乎完全由本土的民营企业领导。幸运的是,在这股伟大的“数字化浪潮”中,马云起了个大早。从起步上说,中国黄页与美国的雅虎几乎是同时代的领跑者。然而,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已销声匿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永不复回;另一个却如日中天,成为整个行业的“鼻祖”,开创了世界互联网史上最早的“雅虎模式”。相比人们对杨致远这个雅虎“酋长”动辄冠以“华人世界的比尔。盖茨”之名不同,马云这个中国的“互联网之父”却绝少得到“正名”。当然,纵横十余载,“网海”两茫茫,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马云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的先驱地位。1。横空出世的黄页1995年4月,当马云从西雅图回到杭州时,他身上还多了一个“宝贝”,也就是那台“386”的笔记本电脑——英特尔的芯片,最高性能的配置,这是当时最先进的PC机了。这“意外的所得”从何而来?答案是:在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上。托洛杉矶那个加州佬的“福”,在拉斯维加斯马云用25美分换来了600美元,买了一张西雅图的机票,在那里待了两个星期又花了一些零头,再买一张回国的机票,剩下的钱正好够买一台386电脑的。从杭州下飞机时,马云身上只有一元钱!回到杭州的当晚,马云就迫不及待地干了一件“大事”,他宴请平时交情最深的24个朋友到他家里“开会”。我们暂且给这次会议定一个颇有意思的名称——“24人大会”。等到24个人都到齐了以后,面对“满满一屋子的人”,马云又开始“神侃”了:讲洛杉矶被“绑架”的传奇经历,讲拉斯维加斯当“赌王”的经历,讲西雅图“触网”的见闻……讲了一大堆之后,见大家的兴致被提起来了,马云便掏出他的“宝贝”(那台386笔记本电脑)给大家展示:“看,这就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电脑,很贵的,花了我好几百美元呢,还是我在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上赢来的……”看大家盯着这个宝贝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的“傻样”,马云心里很得意:这群“土鳖”,不比我在西雅图(第一次看到电脑)时强多少!在大家崇拜的目光中“炫耀”了一番之后,马云又开始大谈特谈互联网:谈它的神奇,“比电话还神呢,轻轻一点就能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谈它的光明前景,“这东西在中国绝对有戏,人家美国早就开始搞了……”听马云云里雾里侃了两小时之后,朋友们倒也听得稀里糊涂、津津有味、云里雾里。那帮人做了那么多年生意,真正出过国的还真没有,反正来也来了,就听马云“忽悠”吧,管他是真是假呢,图个新鲜吧!讲到最后,要做总结时,马云看了大家一眼,然后郑重其事地说:“我现在就准备辞职开始做这个企业了,这个企业叫做Internet!”——说这句话时,马云态度之坚定,目光之坚毅,不比刘胡兰大义凛然时逊色多少,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马云的演说能力和“洗脑”本事向来都是一流的,也是六年的教书生涯里历练出来的。平时,在一起玩也好,一起做事也好,朋友们都习惯了听他的“号令”。然而,就是这一次,马云的演说“失灵”了——对他要做这个“因特耐特”的想法,朋友们的反应出奇的一致:不感兴趣,坚决反对!而他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换来的结果则是,满屋子的24人(不包括马云的夫人张瑛)中,23人反对,1人赞成!大家都觉得,马云的这些想法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思维范围,“太离谱了”。而且,听他讲完Internet后,朋友们一连问了5个问题,他竟然吞吞吐吐了半天一个也没回答上来。他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我自己都搞不懂什么见鬼的“因特耐特”,你们干吗还问我?见此情景,朋友们更是给他泼冷水。一个朋友说:“这玩意太邪了吧,政府还没开始操作的东西,那可不是我们能干的,也不是你马云能干的。再说,你也不是很有钱,有个几千万的资金……”这话倒也在理,一个每月工资不到两百元的教书匠,做一个政府都没开始操作的玩意,那不是“瞎掰”是什么,搞不好到最后还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当然,朋友们反对的仅仅是马云要做的那个叫“因特耐特”的“鬼东西”,而对于马云想创业的想法,大家还是比较支持的,有人提议:“马云,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要是你没钱,我们借给你,就是干这个绝对不行……”对马云而言,他总算明白一个僵硬的现实了,那就是——无论如何,他也说服不了这些“顽固的家伙”。倍感失落与遗憾的马云,在经历了那个并不愉快的晚上之后,仰天长叹: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不过,24人中23人都反对,但还是有1个人表示支持的。当时,那个人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说这句话的人,让当时的马云在极度失落中感激涕零。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他的名字叫何一兵,是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时就认识的大学同学,自动化专业出身,搞过芯片设计,还会编程;大学毕业之后,何一兵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自动化系任教,于是他又成了马云的同事。从求学到教学,何一兵与马云建立了牢固而清澈的友谊。遗憾的是,若干年以后,因为观念上的分歧,他们分道扬镳、各走一方。再说那个晚上的24人大会,其实马云本来没打算请何一兵过来,因为他跟自己一样也是个教师,而马云主要是想找那些做生意的朋友合作的。不过,或许马云自己都没想到,关键时刻,何一兵坚定地站在他这边。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世界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有了何一兵的支持,在那次“24人会议”之后,尽管遇到的阻力远远大于动力,马云还是决定:一定要做Internet!一周以后,马云跟妻子张瑛商量之后,正式决定创业。创业的第一步便是筹集资金,凑钱的过程让人倍感心酸:马云和妻子拿出了6000元的全部家底子之后,又变卖了一些家当,跟妹妹、妹夫等亲戚借了4万多元,加上海博翻译社办公家具的折价又凑了3万元,这样前前后后凑了8万元自有资金。然后,何一兵又出资1万,另一个叫宋卫星的朋友又出了1万元现金。这样加起来,一共是10万元。数日之后,在马云、张瑛、何一兵组成的“创业三人组”的一手操持下,在杭州的一个普通住宅小区的民房里,诞生了一家小公司,这便是马云亲手创办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浙江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海博公司以在线工商企业名录的形式在网络上运营,这便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网站——中国黄页。从此,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在1995年4月的“人间天堂”——杭州,正式拉开了帷幕……2。走遍杭城的推销员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chinapages)正式上线,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家商业网站。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尽管只有10万元的注册资本,中国黄页公司一开始就是股份制企业——4个股东,3个创办者:马云夫妇出资8万,占80%的股份;宋卫星出资1万(宋卫星不参与企业具体经营,相当于“天使投资人”),何一兵出资1万,宋、何二人各持有10%的股份。公司成立以后,马云任总经理,何一兵任副总经理,三人的分工大致如此:马云、何一兵是“外勤”,负责跑业务;张瑛是“内勤”,负责给客户发Email。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孤独的,一个崭新商业模式在早期必定是寂寞的,这是不可逃避的宿命。1995年4月到1995年的8月,正是中国黄页的初创时期,也是公司最艰难、最凄惨的时期。初创时期,中国黄页的状况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一穷二白。公司开办时,只租了一间居民房用作办公室,办公室里唯一的设备就是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那台386电脑,这也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必备的工具。而且,当时租借的办公室是要预付一年房租的,对于仅有几万元启动资金的黄页来说,这又是一笔大开支。于是,马云把房租付完以后,5万元的启动资金只剩下6000元。此后,资金匮乏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公司。最凄惨的时候,公司的账上只有200元的现金,窘迫之程度可以想象。而且,公司刚一成立就陷入困境,让原本就势单力薄的马云感到雪上加霜。一方面,资金严重匮乏,长期处于“贫血”状态;另一方面,黄页的业务局面却迟迟打不开。当时的中国黄页,是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上线以后就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远在海外的华人,在得知中国也有了自己的网站以后,他们纷纷致函向马云表示祝贺,这给了马云莫大的鼓舞;然而,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却对Internet闻所未闻。尤其是一听说要让他们花钱买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老板们像见到了洪水猛兽一般唯恐避之不及。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为了更有效推广互联网,更有效地针对目标客户,而不至于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尴尬,马云决定采用中国生意人惯用的套路——“兔子先吃窝边草”,先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做起,以点带面,逐步拓展。马云在杭电任教时,除了教英语外,还教授另外一门课程——国际贸易。当然,主要是外贸英语方面的知识。马云除了在自己的学校教授这门课外,还在杭州专门的夜校排有课程,而学员通常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这样,利用在夜校上课的机会,马云结识了不少做企业尤其是外贸生意的朋友。平时,除了给他们上课以外,大家还经常在一起聚一聚,马云跟这些人也早已经打成一片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这似乎也是注定了的。平时,马云跟这些朋友都是以诚相待,从来不玩虚的,也不因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便与这些沾满铜臭味的生意人刻意保持距离。交往时间长了,大家也信得过马云的为人,尊敬这位马老师。现在,马云自己要创业做生意了,出于朋友义气,大家也愿意伸手帮他一把。于是,从1995年4月到8月那段时间,马云几乎把所有做生意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都当成了自己的“猎物”(客户),他们的电话也都快被马云打爆了,朋友们一听到是马云的“骚扰”电话就叫苦不迭。由于中国黄页初期是和美国西雅图的VBN公司合作的,租用对方的服务器,因而利润上也要跟他们分成,按照“四六开”的比例分配。当然,中国黄页占四成,美国VBN公司占六成。当时,美国合作伙伴的服务器租金并不是很昂贵,但制作网页的人工费用却很高,直到后来马云得到一员大将——李琪,才跟美国“资本家”中断了合作,开始自己做网页设计,自己做服务器。中国黄页的运营模式是什么?实际上,这幅原始的商业蓝图早在西雅图触网时马云就已经想好了。首先,马云要向身边的朋友们描述Internet的伟大前景,说服他们,让他们的企业上网,搞定了之后就跟他们要企业的宣传资料,然后海博翻译社负责把这些中文资料翻译成英文;随后,马云通过EMS速递将这些资料寄到美国西雅图,交给美国的VBN公司,再由美国方面负责将这些企业的homepage(主页)做出来,并上传到他们的服务器上;最后,VBN公司再将做好的homepage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通过UPS快递将资料寄回杭州。至此,这个今天看起来效率低到极点了的商业流程总算走完了。等资料(英文的homepage)从美国传过来以后,马云就将这些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在Internet都能看到。但是,为了能让人们接受这种新鲜的东西,马云在最早期还是先让他们体验了一顿免费的午餐。中国黄页上的第一个网页,就是马云当初创立的海博翻译社,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