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气候 >

第2章

大气候-第2章

小说: 大气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寻租〃的证据。

    1994年正月初八,我和几位乡党政班子成员在乡政府设宴,给县直管部门、乡五大办公室、乡直企业领导和私营企业主拜年。席间,我逐一问及各个部门当年的税费任务情况。所长们都说,主管局下达任务增长太快,任务重,难以完成。我现场做了一下统计,所有任务不足200万元。

    对所长们的抱怨,我表示了深深的〃同情〃。早有准备的乡长,及时抛出了乡政府统筹完成税费任务的设想。这个设想很简单,就是各个部门的税费任务由政府分解,下达各个纳税主体——下达税费任务〃明白卡〃,纳税主体按照〃明白卡〃按月缴纳税费,年内业务增长不加负担,业务显著萎缩减负担,乡政府财政兜底。在乡政府设纳税(费)大厅,每个部门每月只需派一人参加两天的集中办公,每月24日为税费集中缴纳日,再由乡政府在2日将所缴纳的税费划拨到各个站所的账户或代为上缴到主管局的账户。每月欠收的部分,由乡财政垫付资金上缴。中途新办的企业,所增收的〃计划外〃税费,放在政府专户上由政府集中管理,转入下年。政府对部门的要求也很简单——各个部门都不准进企业收税费,仅各出一人,组建一支〃公平交易执法队〃,专施打击欺行霸市和不诚信交易者之职。如果企业平时需要部门服务,也可以在纳税(费)大厅集中办公完成。

    这个设想,在场的企业主是求之不得,部门站长、所长也都觉得很省事。有几个部门站长、所长(事先安排的〃托〃)还提出要当场和乡政府签协议,也有企业主愿意当场缴纳全年税费任务。于是,我们当天就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了文字依据,所有参加会议的部门站长、所长及纳税(费)主体都和乡长签了协议书和保证书,我这个党委书记做了〃公证人〃。

    这项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非常明显。企业主再不用每月花很多的时间陪形形色色的〃执法〃人员吃喝玩乐了,欺行霸市有人管了,农产品加工和集散很快活跃起来。当年就有福建、湖南等地的商人在周沟集镇上投资办厂,当年新增计划外税(利)30多万元。1993年,周沟乡是全县经济最落后、财政最穷的乡镇,到1996年,周沟乡却成为监利县农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主要基地,在全县26个乡镇中,财政状况进入了前五名,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

    但这样的改革不是没有阻力的,〃执法〃者的灰色收入减少了,县主管局总感觉自己的执法主体地位被削弱了,还担心其他乡镇向周沟乡学习,于是千方百计地想废除〃周沟实验〃。在1996年的一次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和科局长会议上,一些科局长在会议上集体发难,指责周沟乡党委和政府剥夺了各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力,要求县委和县政府纠正周沟乡党委、政府的违法〃改革创新〃。面对科局长们的集体发难,我以〃猫论〃和〃实践检验论〃为〃周沟实验〃辩护,并建议县委和县政府推广〃周沟经验〃,促进监利经济发展。本来双方可以打个平手的,但有两个副县长站出来为科局长们说话,并说省市两级的厅局领导也对他们施加了压力,请县委主要领导以监利大局为重,纠正周沟乡的〃违法改革〃,以改善监利县和省市厅局的关系。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我以〃只要我在周沟一天,'周沟实验'就不会改变;哪个科局要改变,我就送你们的站长、所长进监狱〃相抗争。在这样的对峙下,县上领导和了稀泥:〃周沟的改革实验继续,其他乡镇不要效仿。昌平不可能长期在周沟工作,等昌平离开周沟后再议。〃

    1996年12月,我由周沟乡党委书记调任柘木乡党委书记。一个月后,周沟乡回到了原来的管理状态,有多个企业主找我诉苦:〃每天都觉得自己像犯罪分子。〃原来,〃以禽蛋加工厂为例,有17家部门收税费,每月,一家只要去一次,业主至少要有17天陪'执法'人员,吃好玩好了,交了钱,就是守法经营,否则,就违法了,就是'犯罪分子'待遇。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种税费(按最高标准统计)总计要占销售收入的50%以上,如果依法足额上缴各种税费,没有不亏本的,所以,企业主们每天都感觉自己就是犯罪分子〃。我离开周沟不到一年,福建、湖南等地投资者逃之夭夭,两年不到,周沟的财政状况沦为全县倒数五名之列。

    我将〃周沟模式〃称为局部经济起死回生的〃休克疗法〃,可惜人走政息!

第二部分 2。改革与折腾从我过去的改革故事…

    故事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996年12月,我由周沟乡党委书记调任柘木乡党委书记,这是我第三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一次。此时,柘木乡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当年遭受了大洪水,全乡各级组织基本瘫痪,全乡60%以上的人民群众等待救济不得而四处逃荒;二是乡干部严重超编和财务管理混乱,导致乡级财政赤字1200万元,大半年没有给干部和教师开工资,干部和教师们普遍悲观失望;三是水毁工程恢复和重建任务繁重,必须在1997年4月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确保人民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用一年的时间帮助乡长理顺柘木乡的各项工作,组织上就将对我另有任用。这是县主要领导给我的承诺。

    要突破柘木这样的困局和乱局,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只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必须集中全乡人力、物力、财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水毁工程。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干部带头。因为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是一条真理。越是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人心反而越容易凝聚,关键看干部。这就像放鸭子和放羊,发挥了领头鸭子和领头羊的作用,混乱的鸭群和羊群自然就会变得有秩序。

    我的措施是,命令全乡所有干部(包括部门干部、职工和教师)都必须带头完成和农民同等定额的水毁工程任务,此外还要承担组织领导工作。所有的干部、教师、部门职工,都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地上,并且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更加劳累。干部被〃强制〃表现出的〃表率〃作用,感动了柘木乡的人民群众,仅用了两个月,全乡共完成了20多万立方米土建工程,同时发放〃以工代赈〃的粮食40多万斤。

    在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之后,迅速转入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战役中。通过清理编制和人员,需要一次性清退编外人员121人,这是比完成水毁工程任务更加艰难的任务。我采取了如下步骤。

    第一步,向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乡政府财政的收入、支出、负债的真实状况和机构人员编制状况,由大会讨论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的对策。大会作出的首条决策,就是精简机构和清退编外人员。

    第二步,将清退编外人员的具体方案向县委和县政府报告,获得县委、县政府批准柘木乡清退编外人员的批复,进一步确定清退编外人员的合法性;同时,组织靠得住的财务审计专班,清理乡和区(管理区)两级财务,解剖财务危机的原因,并掌握各类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

    第三步,坚决执行政策,大幅减少农民负担,财政〃收入〃(摊派给农民的负担)较上年减少40%以上;同时,量入为出,大幅削减干部的〃特权待遇〃。

    第四步,制定清退人员的补偿标准,一年补助一个月工资。

    第五步,将清退人员的工作〃包干〃到乡党委和乡政府主要领导,估计最难清退的三个〃老干部〃由我和乡长负责,其余的人,原则上谁违规批准进来(体制)的,谁负责清退出(体制)去,实行〃人包人〃责任制。要求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做具有代表性的编外人员的思想工作,要求〃超编〃人员主动离开,自谋出路。对〃通情达理的人〃,要帮助他们找出路,对〃对抗的人〃,要逼迫他们自己找出路。既要培养正面典型,也要准备反面典型。

    第六步,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案,防止和打击少数人〃闹事〃。

    第七步,召开全乡人民代表、村组干部以上干部、教师、党员的千人大会,请出老干部、老党员发言,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委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精简机构的正确决策;请〃自谋出路〃的正面典型发言——过去到乡政府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需要,现在回去也是党和政府的需要,更是人民的意志,无条件服从;对有经济等问题,又不愿意自谋出路,还扬言闹事的〃反面典型〃,宣布党委和政府立案审查的决定;最后,宣布党委和政府〃一刀切〃清退121人的决定。

    第八步,安慰,清算补助,送人,并帮助再就业。

    在上述步骤进行中,发生了一件绝妙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预计121人中最难清退的3个人中的最关键的一个人,神神秘秘地找到我房间,拿出县上一位领导为他求情的亲笔信的复印件。信中说,该同志曾经是省劳模和省人大代表,过去在村支书岗位上有突出贡献,只是因〃计划生育一票否决〃而受了处分,后组织上为了照顾他和调动全县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才安排在乡政府城建办工作,这是县乡两级领导都同意过的。他希望我在这次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工作中,对该同志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区别对待。

    一开始接到这位领导的亲笔信的复印件,我着实为难,不知怎么答复。但马上转忧为喜,对这位神通广大的老同志说:您回去吧,我们都是党员,都应该照领导的指示办!

    送走这位省劳模和人大代表,我连夜进城,找到这位领导,将他写给我的亲笔信的复印件交给他,并轻描淡写地说:因为没有收到原件,所以特来当面请您指示。他接过复印件,看了几十秒,然后严肃而坚决地说:这是伪造的,这个人要坚决清退回去!

    我又连夜返回乡政府,还没有到房间,这位省劳模和人大代表就等着我了。还没落座,他就主动请求,要在清退超编人员的动员大会上第一个发言,坚决支持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决策。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我虽然耍小聪明解决了这颗〃钉子〃,但我知道,我不仅得罪了这颗〃钉子〃,更得罪了那位领导。

    动员会上,这位老同志的发言非常精彩。他说:由于自然灾害,我们柘木乡8万父老乡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灾情和管理不善,我们柘木乡的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实际上早就崩溃了)。过去,组织上让我们到乡政府来工作,是党和人民的需要;今天,组织上要求我们回去,也是党和人民的希望。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现在当着全乡父老乡亲的面表态,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带头回家,不吃老百姓的俸禄,靠双手养活自己,不给共产党丢脸。

    由于有这位老同志的精彩发言,会议比预想的要成功许多,很多原本要讨价还价甚至闹事的人,看到这位老同志的态度和行为,都不得不接受了现实。

    顺利送走了121人,心里又有些难受起来,我选了六位清退人员代表,在乡政府为他们设宴送行。席间,〃钉子〃——省劳模和人大代表竟然失声哭了起来,他说:李书记啊!我16岁就开始当大队团支部书记,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发下誓言,一辈子跟着党走。你现在要我回去,我一不会耕田耙地,二不会插秧割谷,什么农活都不会,回去能干什么呢?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我跟着共产党,只学会了作报告!大会小会,在本子上写几个字,就能讲几个小时,讲得群众服服帖帖地听党和政府的话,各项工作都得第一。李书记,我这个省劳模和省人大代表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李书记啊,我这把年纪了,不会干的你要我去干,会干的你不要我干,你叫我今后怎么办呀!你就留我在乡政府看大门吧,我不要政府一分钱!他的真情表白,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我也一时不知所措,就像犯了罪,一个劲敬酒赔不是。

    121人平静清退后,压在心头的石头落地了,于是我离开了柘木,到武汉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学习。学习刚满一个月,突然接到乡长的电话,说柘木乡茶卜村一个农妇和村干部发生争吵,服毒自杀,现在死者尸体抬到了乡政府院内,街道上、公路上人山人海,请求我回去处理这个突发事件。

    回到乡政府,数千人将整个集镇挤得水泄不通。我找来几个〃贴心人〃了解情况,各方面情况汇总后表明,鼓动闹事的主要是121人中的一部分。目的就是想借这个突发性事件压县委(县委和政府的救灾政策不落实,灾后不仅未及时救济百姓,还安排了夏季税费征收任务,是这个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将我赶出柘木。县委为了不扩大事态,也为避免省委的问责,很快和〃闹事者〃做了〃交易〃,撤销乡长和书记的职务,并同时调出柘木。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全身而退,没有承担任何责任。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实际上也是我〃耍小聪明〃得罪这位领导的〃报应〃。

    三个月后,121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回到了原来的岗位,和周沟乡相似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也全部废除。李昌平在柘木乡的五个月〃新政〃,以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部分 3。改革与折腾从我过去的改革故事…

    故事三:上蒙下,难!下蒙上,易!

    1995年8月,我在山东省威海市挂职学习。发现山东老百姓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是用〃补差价〃完成的(通常情况下,粮食收购价会比实际的市场价格低一些,〃补差价〃的方法主要是,允许农民在完成粮食任务时,仅按每斤0。05―0。10元的差价交给粮食部门,就算完成任务了,而粮食部门则从粮贩子手中购买粮食,或从陈粮中调出。具体情况比较复杂,但对于农民来说,有了交易的自由,提高了积极性,对于国家来说也并未有任何损失,降低了粮食收购任务当中的制度成本,搞活了经济),粮食市场是开放的,国营粮食部门和民间粮食经营主体都可以在市场上收购粮食,民间粮食收购、加工、运销非常活跃,干群关系也很和谐。而我所在的湖北省监利县周沟乡,粮食定购任务是2700万斤,粮食市场价和定购价的差价为0。10―0。15元/斤。省政府不准用差价完成任务,全省粮食市场完全封闭。周沟乡每年粮食定购任务都难以完成,干群关系也很紧张,民间粮食经济也死气沉沉。

    在回湖北的火车上,我和黄歇、分盐两个乡镇的书记商议学习山东的做法,回去后开放市场,用差价完成粮食任务。黄歇的粮食任务4500万斤,分盐的粮食任务3700万斤,三个乡镇联手开放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常大。三个人非常激动,赌咒发誓不论县委县政府是否支持,都坚决开放粮食市场,用差价完成粮食定购任务。

    到达武汉是阴历八月十四,我从武汉回监利途经周沟,正好赶上乡政府召开的全乡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粮食征购和税费征收动员大会〃,乡长已经按照县委和县政府的要求作了动员报告,会议进入讨论和表态阶段了。我来不及和班子成员商量(也不想和他们商量,出问题,责任由我一人承担),要求改变会议程序,我有话要说。

    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全部回到大礼堂,我就如何完成粮食和税费两个任务讲了七点意见。

    第一,粮食任务可以卖实物完成,也可以交差价完成,差价为0。10元/斤(市场价和定购价的差价为0。1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