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 作者:汤晓丹、蓝为洁_2 >

第10章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 作者:汤晓丹、蓝为洁_2-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沐海如梦初醒,这时才明白了卡拉扬对他的器重。这给他带来的荣誉和幸福,那是得了第一名大奖也无法比拟的。

  那次指挥比赛,第一名空缺。这是卡拉扬这位大师的巧妙安排。

  于是,欧洲的新闻媒介以“卡拉扬的关门弟子”这一醒目标题宣传中国留学生汤沐海。记者们提问不断,汤沐海作了如实回答。报纸上登了汤沐海的大幅照片和答记者的话《祖国更需要我》。

  汤沐海以自己的智慧、勤奋和魄力,树立起中国留学生的特殊形象。这正是我这个做母亲的一贯希望,汤沐海的来信却谈得很简单:

  “妈妈,比赛成功,我很高兴。首先想到的是妈妈,没有您的自幼关怀,我很难有今天。妈妈,我很感激您这位好妈妈……”

  在以后的许多次答记者问时,我的小儿子汤沐海总会说上几句“我的妈妈……”这是做母亲的最大幸福。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伯恩斯坦(BERNSTEIN)到慕尼黑工作一个月,也点名要中国留学生汤沐海协助他。当然伯恩斯坦是看到报上宣传才提出的。评论家们说“卡拉扬和伯恩斯坦是当今世界乐坛两大对立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有人说他们的学术观点是“死对头”。幸运的是这两位大艺术家都同时对汤沐海寄以厚望。中国有句老话:“与君一夕谈,胜读十年书。”何况汤沐海跟随伯恩斯坦整整一个月呢。

  汤沐海努力多看、多听、多问……手脑并用忙求知。伯恩斯坦热情随和,不仅对沐海的提问乐于作答,也主动坦诚地透露自己有许多抱负还没有实现,他说:

  “我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作曲、指挥、为电影配音乐、举办电视音乐讲座……”

  伯恩斯坦的言谈轻松自如,特别亲切诚恳。他把比自己年轻31岁的中国青年当作自己的音乐知音。谈呀,谈呀,滔滔不绝,恨不得在短暂的一个月中吐露所有的心声。他带着汤沐海一起认真工作;他与汤沐海一起林间散步;他热情地让记者为他与汤沐海合影。

  伯恩斯坦随和、奔放,他对音乐的某些独特见解,使汤沐海很受启发。从伯恩斯坦那里,沐海学到处理各类风格作品的技巧。汤沐海对现代派音乐作品兴趣很浓,这也与伯恩斯坦的影响有关。

                英国神父

  沐黎1981年去英国后,住在皇家美术学院提供的宿舍里,一个人住,非常舒适。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去英国攻读油画学位的中国人,因此很受重视。

  沐黎英语流利,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出席宴会、舞会,结识了不少英国学术界的朋友、社会名流和其他各阶层人士。在一次餐会上,有位叫布朗的英国神父找到沐黎交谈,越说越投机。他兴致勃勃告诉沐黎说:

  “我的住房很大。如果您愿搬去住,我欢迎您。”

  沐黎担心房租太贵,负担不起,也不便明说,只好表示“先看看再讲”。

  布朗满脸喜悦,约定时间请沐黎去他家玩。沐黎去了后发现,神父的房子确实宽大、豪华,比起学院宿舍不知好多少倍。布朗一再询问他是否愿意搬去。这时,沐黎不得不把自己的担心表达出来。他说:

  “真的,我非常喜欢住在您这里,只是可能租金太贵……”

  神父很通情达理,说:

  “只要您愿意搬来,租金可以按您在学校的标准付。您不在的时间,还可以免交租金。”

  沐黎听了,愉快地表示感谢。

  神父说:

  “这是友谊。我的房子,不轻易租给我不喜欢的人住。”

  沐黎在布朗神父那里,一直住到离开英国回国,两人结下深厚友谊。沐黎说:“可能布朗起先并不知道我会每年大跑三次(暑假三个月、圣诞假一个月、复活节假一个月)。我外出旅游的5个月不用付房租。一年实际才付7个月的租金。布朗神父是很讲信用的,说过不住不交租金,就不改口。这对我也算是经济上的支持。”

  所以,每每谈到英国时,沐黎总会想到正直、豁达、宽厚、言而有信的布朗神父。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跻身十五位优秀画家行列以后






跻身十五位优秀画家行列以后

  如果说我的小儿子汤沐海在参加卡拉扬基金会举办的国际比赛中引起风波,震动柏林乐坛,那么,我的大儿子汤沐黎在1983年被评为英国当年十五位优秀画家之一,在伦敦引起的轰动更为惊人。十五位画家中汤沐黎是唯一的中国人。那次评选活动后,英国极富权威性的彼德·莫尔斯基金会还专门为十五位画家,在利物浦市立美术馆和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道格拉斯·海德美术馆举行盛大联展。

  画展期间,汤沐黎又结识了许多崇拜他和喜欢他的绘画的人,有的请他为自己或家人画像,有的订购他的风景画,还有的请他去家里做客……朋友和画商还为他召开酒会,庆祝他在英国的成功。

                应邀作客

  汤沐黎早在评选活动前就受到在伦敦的英国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的热情宣传,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英国的艺术爱好者特别喜欢购买他的油画,尤其皇室贵族常邀请他去自己的领地考察或度假。评选为十五位最佳画家后,知名度当然更高。

  表特侯爵是英国王室斯图亚特家族的直系,他在苏格兰的一个岛上拥有自己的城堡。他执意邀请中国画家汤沐黎去城堡玩。那个岛非常大,岛上的一切在画家眼里显得格外苍劲有力,大自然的秀美中又带些野味、神秘。

  城堡也很大。里面除了住着侯爵的亲人外,还有大批工作人员、侍从。城堡里有座家庭教堂,规模可与城市公用大教堂相比。

  侯爵家的游泳池建在室内,仿佛地下室。池里矗立着许多柱子,人在水中,穿梭于柱子缝间,非常有意思。水温适当,水质很好。沐黎自幼喜欢游泳,几乎天天都花一些时间游泳。“侯爵家人无论男女,最喜欢的还是骑马。他们骑马,一定要换上特制的绅士骑装,戴上高帽子,就像外国影片中看到的那样神气、威风。沐黎在牧场劳动时,偶尔上过牛背,他原以为骑马和骑牛上下差不离,孰知经过几次才觉得“不上马背,不知马难骑”。

  侯爵家专门雇了有祖传经验的养马能手,侍候良种骏马。除每天给马喂精饲料外,还讲究科学喂食。真是,贵族们的家畜比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得还要好,这让沐黎心里格外酸涩。养马场的能手们则认为“马靠人养,人靠马活,天经地义”。

  主人们一日三餐,均属搭配适当的山珍海味。早餐,一定送到床上进食。沐黎是贵客,当然也享受这种待遇。他穿着漂亮的豪华睡衣,坐在金碧辉煌的宽大帐幔里享用早餐。沐黎吃着,想着……那还是小时候生病了,妈妈才把稀饭、面条端到床边,让他坐起来吃……在英国,坐在床上吃早餐,却成为“贵人”的常习……

  岛上有很大的人工养鱼场,都是利用天然湖泊科学养鱼,有鱼苗网栏、幼鱼网栏、中鱼网栏、大鱼网栏。鱼养大后,便捞起销往英国各地市场和欧洲其他国家。每年的渔业收入相当可观。

  除鱼外,岛上野鸡也很多。野鸡在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冰岛等国均属人们喜爱的珍贵食品,售价高昂。因此,野鸡为侯爵家族提供了滚滚财源。

  不过,侯爵家里也有经济困窘的时候。因为,英国有条法律规定,贵族逝世,要缴一半财产作死亡税。一代减一半,几代相传,所剩就有限了。侯爵伤心地对沐黎说:

  “我们有座祖传的城堡,五颜六色,十分漂亮,里面有许多雕塑、石像,有点像你们中国的大寺庙。因为交不起死亡税,只得将城堡送给政府。后来,辟为博物馆,让人参观。”

  另外,不知从哪一代开始,留下一项重要任务,即按城堡设计图装饰城堡。这项任务虽代代相传,但总完成不了。有条人工织的大地毯,传了几代人还差一大截。沐黎仔细察看了设计图,精细复杂,远不是一般工匠所能胜任的。有经济条件时请能工巧匠细织;缺钱,停下来。侯爵夫人每天忙着向全世界的高档市场打电话订购名牌产品,如意大利料子、法国花边……以备足城堡装饰规定的原料。东西缺货,也停工。

  奇怪的是今天的侯爵后代,都不愿像父母那样过城堡里的寂静生活,他们酷爱闯天下。

  有个儿子喜欢赛车。

  在赛车队里,没有特权,人人都从做修理工开始。别人车轮坏了,他要赶快去换;汽车出故障,要在短时间内排除。有一次,他碰到翻车,脚骨折断,但仍不退缩。他追求的是“凭真本事在赛车道上比高低”。

  还有个儿子执意去斗争复杂的南非,他说,“冒险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

  侯爵的两个女儿更有意思。

  一个先在英国学画,后来去美国读书,最后选择一家私人飞机公司当女驾驶员。

  另一个找了摇滚歌星做丈夫,忙着生儿育女。每逢圣诞节,那位长头发、高靴子的嬉皮士女婿坐在侯爵的豪华大厅里,与众不同。

  这些让沐黎感受很深。今天,英国有些贵族后代,正在为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而与父辈的愿望背道而驰。

  沐黎发现侯爵夫妇特别爱画,城堡里挂了许多古画。他为侯爵夫妇画的肖像画,气度不凡,侯爵夫妇十分喜欢,把它挂在大厅最显眼的地方,在英国上层社会广为流传。凡去侯爵家赴宴的男女老少,都争着请沐黎画像。

  其实,侯爵夫妇去城堡也属度假性质。他们在伦敦还有豪华寓所,存有许多古名画。伦勃朗一幅原作就属稀有珍品。圣诞节到了,沐黎被热情邀请出席狂欢之夜。夫人年近六旬,受过良好教育。通过中国画家汤沐黎,她似乎更了解中国。客人们都称她“夫人”。她唯独对沐黎说:

  “您是著名画家,不受礼仪拘束,可以直接叫我的名字。”

  当然,沐黎还是一直以“夫人”相称!

  沐黎还为英国朋友新著《ATLAS OF CHINA》画了好几幅插图,其中有《商朝打猎》、《北宋军队跨过长江入南宋境》、《元朝的戏剧》、《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等,为书增色不少。随着《ATLAS OF CHINA》的发行,找汤沐黎画插图的作者和书商越来越多。他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集画的重彩画插图《牧童之歌》、《摇篮曲》、《托儿歌》、《欢笑歌》、《春歌》、《开花曲》、《梦歌》、《寻儿歌》等,受到英国各阶层读者的喜爱。

  汤沐黎的作品在短短三年内就为英国上层所承认,并跻身1983年十五位优秀画家行列,这决非偶然,而是取决于他的实力。

  沐黎还应英国友人之邀,穿越没有路的苏格兰高地,作了一次很有意思的野游。

  友人的母亲开车送他们到高地边,他们下车,背着备好的罐头、帐篷……走向高地。那里其实是连小路也没有的高山。山上风景奇异多变,其他地方见不着。在高地上上下下花了近三天时间。他们所背的罐头全吃光了,但空罐仍然都放进背包。因为风景太美,谁也不忍心扔下空罐,破坏大自然的美。

  沿路连一张废纸和一片杂物都看不到,沐黎还以为除他们以外,从来没有人去过。友人告诉他:

  “到高地野游的人也不少,都自觉保护环境。”

  出了山地,他们找到居民放垃圾的桶,才分类将瓶瓶罐罐投入。沐黎的介绍,使我想起几年前,我们在国外,有时,手里捏着餐巾纸,看不见垃圾桶,只好捏回家。只有人人自觉,才能美化环境。

  除了去表特侯爵家外,沐黎还曾随一位在中央美院结识的英国同学白兰去爱尔兰考察风土人情。

  白兰姊妹六人,都在世界各地深造。父亲是爱尔兰贵族,拥有大庄园和很多土地,有几个雇工耕作。白兰的父亲自己也开拖拉机去地里干活,母亲操持家务。

  沐黎去时,正碰上六姊妹都回家,热闹非凡。父亲骑着漂亮的高大骏马,带着猎狗,率领三亲六戚,浩浩荡荡去打猎。骏马和猎狗跑在最前头,后面助兴的队伍听见枪响,顿时一阵欢笑。生活情趣很浓。

  白兰家的许多亲戚朋友,住在祖传的石头庄园里。有的几代同堂,有的孤老一人。沐黎在白兰陪同下,一家一家走访。主人们都是第一次迎接中国客人,格外热情。每户人家都爱上了沐黎的画。于是沐黎走一户,画一户,有的取材于当地风景,有的是人物肖像。

  白兰的姐夫,是南爱尔兰的大牧场主,还与邻居合办“威士忌酒厂”。该厂生产的酒,酒质好,销路快,远近闻名。为了答谢主人的盛情款待,沐黎在他家一间存放猎货的库房的大墙壁上,画满了画。沐黎非常满意自己的即兴创作。主人也欣喜若狂,一面举着盛满威士忌的大杯子,一面大声说:

  “这幅大壁画,就是我们的传家宝!”

  沐黎在爱尔兰挨家挨户走了一个月,画了一个月。时间会流逝,但沐黎的画,会代代相传。世界上许多名人名画都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难得的苏联之行

  1984年3月,沐黎参加由苏联在伦敦组织的旅游团访问苏联。它所需费用加在一起才合500美元,非常便宜。如果个人行动,绝对不够。他猜测苏联政府为了扩大宣传,对旅游团有补助或者有企业给予赞助。

  在苏联旅行,随集体大客车往返于当地博物馆、画廊、名胜古迹……看的东西很多。莫斯科的老区显得小,教堂和修道院显得格外古朴,而不少新造的大楼则赋予莫斯科现代气息。

  列宁格勒大都是18世纪的建筑。博物馆展品中,原始文化部分有几十万年前的东西;西欧艺术部分则有意大利和西班牙一些大画家的作品。沐黎特别迷恋的还是苏联展品,因为好多东西其他地方见不着。遗憾的是他们去时正碰上“特列恰科夫画廊”关门,没能看到那里珍藏着的最好的苏联绘画艺术品。

  旅游团成员每晚热衷于看芭蕾和听歌剧。那里的芭蕾和歌剧的演出水平非常高,音响质量和舞美设计好极了,票价也不贵。大家坐包厢位子看演出,非常惬意。沐黎感慨地说:

  “过去只有贵族才能坐的苏联剧院包厢,现在无论谁,只要肯花钱都能坐。世界真的大变样了……”

  沐黎说:“那次旅游团差点组织不起来,因为许多西方人士认为不能自由走访,没劲。我是第一个去交费的,不会俄语,英语在苏联又用不上。集体安排活动,减少了许多麻烦,我很愉快,很满意。”

  有一次,到莫斯科一所艺术院校访问,他走进大厅就看见墙上的宣传画。他猜测可能是学生开什么评比会时当场画的,也可能是社会上的艺术爱好者开展活动时集体画的。一幅一幅的画,内容各异。沐黎仔细看,仔细品味。其中有一幅特别引起他的注意。画的内容为:两只巨手从地球的两边伸向中间握手。两只手都带着袖子。一只袖子是美国国旗,另一只袖子是苏联国旗。在美国国旗的袖子上画了英、法等国国旗。而在苏联国旗的袖子上画的则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越南、古巴等国的国旗。宣传画却把中国国旗画在美国国旗袖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