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莽新朝覆灭,天下动乱。琅玡人张步,字文公,聚众数千,攻城掠地,占据青州,自称五威将军。与据东海的董宪遥相呼应。更始帝遣大将王闳为琅琊太守巡行郡国。张步、董宪不降,阻住王闳东去的道路。王闳发檄文,得赣、榆等六县归降,据集兵马,与张步展开大战。张步与董宪勾结,依仗地形之利,据城固守。王闳不能取胜。战报送进宛城,更始帝十分恼怒。但是,令更始帝更加恼怒的事接踵而至。大司空陈牧的前哨人马被父城的冯异打得大败而归,陈牧大骂冯异反汉。
第五部分第62节 人心思汉,更思明君
冯异已经被刘秀收服,归降更始政权,为什么会和陈牧打起来?这里面还和很多道道。
原来,刘秀被更始帝用为司隶校尉,派往洛阳修建宫府。绿林诸将就有人眼红了。因为洛阳玉器珍宝,天下闻名。先到者先睹为快,先下手为强,可以中饱私囊。大司空陈牧就是这种眼红的人,他出身贫寒,在饥寒交迫中长大成人。王莽地皇三年,新市兵攻随县,他与廖湛聚众数千人响应起义,走上了反抗王莽新朝的道路。出身贫穷的陈牧性情豪爽,劫富济贫,深得人心。更始政权建立之后,陈牧官拜大司空,位在公爵,便日益骄横起来,不但不把更始帝放在眼里,还和朱鲔、李轶同谋,杀害大司徒刘縯。但与朱鲔相比,他头脑简单,以为坐上大司空的位置就是大把捞钱,满足私欲。因此,当看到刘秀被派往洛阳整修帝宫时,他请求更始帝派他为司隶校尉前哨。刘玄既讨厌,又忌惮他就答应了,连刘秀也不知情。
陈牧得到更始帝许可,就带领本部人马,兴冲冲、喜滋滋地出发了。一路上,收金要银骚扰地方,完全是一副强盗嘴脸。但他是大司空,地方官吏忍气吞声,谁也不敢说他一个“不”字。就这样,耽耽搁搁,进入父城地界,已经是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陈牧因为路上敲榨勒索耽搁了行程,天黑之前,不能赶到父城。只得马上加鞭,快速赶路。但他们到达父城的时候天色已晚,城门已关,守城将领冯异遵守高祖遗训,没有开城门。陈牧大骂冯异等是叛贼,于是两军就开战了。
刘秀正在忙手配备官属,做临行前的准备,冯异反叛的消息他也听到了。但因为冯异归顺自己,他避嫌还来不及,哪敢再为冯异申辩。直到更始帝召见,他才开口道:“冯异不是反复无常之人,降而复叛,必有缘故。臣即刻起身去父城,说降冯异。”
更始帝约略放心,勉励刘秀几句。
司隶校尉官制齐备,辞宛北行。李轶听说刘秀到来,暗吃一惊,他本想拿下冯异,逼冯异供说刘秀是反叛的主谋,没想到小小的父城,坚如磐石,几万汉军轮番攻打,竟纹丝不动。
刘秀抵达父城城下李轶军营,当即取出更始帝诏书,命汉兵停止攻城。李轶见有皇帝的圣旨,不敢不遵。
两下停战,刘秀单人匹马,来到城门口,向城上喊道:“汉兵弟兄们,快去告诉冯异,刘秀到了,要进城与他一叙。”一声“汉兵弟兄们”,喊得城上的兵卒们一个个热泪盈眶。十多个日日夜夜,城下的汉兵一口一个“叛贼”,漫骂不止。可是,凭心而论,父城的军民谁愿意叛汉呢?
冯异得报,登上城头,望见刘秀,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刘将军,你总算来了!”
当即打开城门,把刘秀迎入衙署。冯异、苗萌诉说经过,刘秀得知原委,安慰道:“你们放心,我一定禀明陛下,让他们撤兵而去。”
冯异疑惑道:“更始皇帝会听您的话?”苗萌也不安地道:
“刘将军奉旨去洛阳,一旦离去,更始汉将岂能容我?”
刘秀点头道:“你们所虑并非杞人忧天。不过,请放心,我一定详细奏明事情原委。陈牧山莽草寇出身不懂朝廷礼仪,不遵高祖遗训,挑起战端,陛下一定会责怪他,还你们一个公道。至于你们,可愿随我去洛阳?”
冯异惊喜不已,立即跪拜道:“冯异不才,如蒙不弃,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苗萌也跪拜道:“不才愿效全力。”
刘秀忙扶二人,道:“我一并奏明陛下,二位该放心了吧!”
冯异却不肯站起,道:“冯异有同乡人铫期、叔寿、段建、左隆等都是才智之士,恳请明公纳用。”
刘秀笑道:“公孙真是得寸进尺,好!我都留在身边,但请才智之士出来一见。”
冯异高兴地奔出衙外,招一招手,铫期、叔寿、段建、左隆涌进门来,一齐给刘秀施礼,刘秀一一扶起,亲切地询问。
回到城外本部军营,刘秀立刻写了一份详细奏折,派人连夜送往宛城,更始帝见刘秀不废一兵一卒,就平息了心腹之患,满心欢喜,一一准其所请。对于陈牧,刘玄对他的草莽之气本就看不惯,这次又不遵高祖遗训挑起无端的战火,就更加恼怒,当即把陈牧召至殿前狠狠地训斥一通。
陈牧唯唯诺诺,不敢顶撞,内心却极为恼怒。其实,以他之罪,本该斩首,至少也应该革去官爵,削夺大司空之职,或许刘玄还忌惮绿林诸将的势力,到底没敢那么做。
更始帝的谕旨送到父城。李轶不敢不遵君命,派将镇守父城,自己与张邙、廖湛撤兵而去。冯异、苗萌等人欢喜不已。刘秀命冯异为司隶校尉主薄,苗萌为从事,铫期、叔寿、段建、左隆四人,并为掾吏,随司隶校尉的队伍齐去洛阳。
洛阳,这座西汉时闻名天下的商业大都市,因位于洛水之北而得名。西周成王时周公营建洛邑,周平王迁都于此。战国时才改称洛阳。王莽建新朝后,曾有迁都洛阳的打算,而且派太师王匡督工,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所建的宫殿雄伟壮观,街衢道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洛阳虽经战乱,但与被战火焚烧的长安皇宫相比,破坏不大,更始政权建都于此,可以弹压关东、遏制赤眉、威慑河北,对于统一天下,十分有利。司隶校尉作为更始政权迁都的前站,抵达洛阳,受到洛阳吏民的深切关注。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都想看看这个新政权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刘秀带着配备齐全的司吏、僚属,轻车简从,进入洛阳城。稍事歇息,就北登邙山,勘察地形;南涉伊水,探测水流。第二天,召集洛阳三老、名流、工匠,征求他们的意见,确定以原城址为中心,整修一座东到洛水北岸、西到邙山边缘、南北长九余里,东西六余里的帝都的方案。刘秀派人将施工方案图送往宛城,请更始帝御览。
为尽快整修好规模宏大的洛阳帝宫,司隶校尉的十二各从事史督促文书,征发洛阳所属的三河、弘农等州郡民工,言明所付民工钱粮数目。
出劳役可以得到钱粮,这可是王莽篡汉以来官府里没有过的事。洛阳百姓议论纷纷,半信半疑。招集民工的告示贴出去一天了,也没有人自愿来出工。
刘秀仿效战国时秦国公孙鞅立竿建影的方法,在驻地门前摆放十多根树木,当众言明搬去一根,付工钱十个。围观的百姓站满了场地,终于有个年轻后生上前,搬走了树木。刘秀当即亲自如数付给工钱。百姓这才相信司隶校尉言出必行,争相赶来报名。主簿冯异,从事苗萌,手自笔录,登名造册。铫期、叔寿、段建、左隆严守库储仓廪前,监察中都官是否如实发放钱粮。刘秀则带着祭遵、臧宫、冯孝、吕晏、丁琳等人奔波于工地各处。有时还要亲自干上一阵。
昆明大捷后,刘秀的威名就为洛阳百姓熟知,如今,身为司隶校尉的刘秀廉洁奉公,克尽职守,深为吏民拥戴,工程进展顺利,一个多月过去,帝都整修完毕。司隶校尉刘秀的贤名也在洛阳吏民中间传播开来。刘秀回宛城复命,更始帝听说帝都这么快就整修完毕,非常高兴,对刘秀大加赞赏。恰在此时,被派往汝南征讨刘望的更始大将军刘信也送来捷报,汉兵击败自立为帝的刘望,斩刘望及其大司马严尤的首级诣京师。
双喜临门,更始帝乐得合不拢嘴,立即请来卜者占卦。卦象爻辞,预示月底大吉,更始帝决定本月就迁都。
但是,迁都之前,还有一件事令他放心不下,那就是朝廷还没有恢复西汉时的官制。刘玄召来刘秀,刘秀为难地道:“朝廷现行官制混乱,社稷重臣多是绿林出身,朝廷一般礼仪尚且不知,更何谈汉室官制?陛下本月底就要迁都,时间仓促,恐难恢复汉制。”
“百官官制不可恢复,但朝廷大典可以恢复,朕要天下君臣观看天子威仪。”更始帝退了一步。
“陛下放心,臣一定让您满意。”
更始元年十月朔日,宛城君臣迁都,人马车驾,宫廷仪仗,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沿途吏民,箪食壶浆,夹道跪迎。进入洛阳地界,三辅吏民,东迎更始帝,洛阳百姓,扶老携幼,万人空巷,争看天子威仪。执金吾大将军廖湛率领羽林军披挂整齐,排列有序,行进在最前面。其后旌旗、刀剑、鼓乐。接着是黄罗曲柄伞下的更始帝车驾。刘玄坐在车中,心神不安,老是往后面看。
更始帝车驾后面,是绿林诸将的队列。这些人大多草莽出身,根本不懂朝廷礼仪。有的帻巾缠头,有的掖衣束腰,有的甚至穿着女人衣服,大呼小叫,嘻嘻哈哈,不成队列。夹道跪迎的吏民百姓无不哗然,掩口窃笑。三辅官吏中,有一做过西汉吏士的老吏摇头叹息道:“不对,不对,这些人没有我大汉官员的威仪。”
同僚慌忙扯他的衣襟,低声道:“你活得不耐烦了。”
司隶校尉的队列走在迁都大队的最后。刘秀冠带整齐,面容坦然,坐下马不快不慢地行进着。从事史十二人执节在前,主簿、掾吏、都官在后,依班列队,井然有序。
鬓发皆白的老吏看见司隶僚属的队列,激动得热泪盈眶,忘乎所以地大叫道:“这才是汉家官吏。司隶僚属,能再现汉官威仪、汉室复兴,在司隶校尉府。”洛阳百姓都熟识刘秀,现在见到司隶僚属,又听到老吏的赞叹,更加敬服。顿时,欢呼起来。人心思汉,更思明君。
第五部分第63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时令临近初冬,寂静空旷的田野,山林已是一片肃杀的景象。大地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敞开瘦弱的胸怀,露出一条条弯曲的筋骨。
一阵轻脆的马蹄声传来,打破了大地的沉寂。通往更始帝都洛阳的官道上,驰来二十几匹战马,马身上,除了当中一人锦衣长衫,其余人全是一色布衣长衫,丝帕罩头。为首的中年汉子,浓眉大眼,高大威猛,乌黑浓密的胡须,令人望而生畏。其余的人高矮胖瘦不一,但个个精神抖擞,浑身上下透着威猛之气。
这些人显然不是寻常之辈。他们是威震天下的赤眉军渠帅,为首的是赤眉军首领樊崇,其余的是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渠帅,穿锦衣长衫的是汉宗室子弟刘恭。
樊崇等人为贫困所迫聚众起义,转战各地攻打乡里,仅为获取粮食财物,求得温饱而已。他们都是善良、朴实的百姓,劫富济贫,军纪良好,作战中,除了口头约束“杀人者死,伤人者偿”之外,没有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归服的百姓因此越来越多。为作战时便于识别,樊崇义军把眉毛涂成红色,号赤眉军。王莽派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督十多万官军前往镇压,赤眉军以逸待劳,在成昌大败新军,廉丹被杀,太师王匡狼狈而归。赤眉军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拥众百万。牵制住新军大部分的兵力,为汉兵西进长安创造了条件。
更始帝迁都洛阳,入朝大典结束之后,开始处理国事。为早日一统天下,刘玄遣柱国大将军李通出巡郡国,又派专使前往濮阳,招降赤眉军。
汉使至濮阳,宣示诏书,言明招抚之意。樊崇与众渠帅有心归汉,但是怕不为更始帝所用。商议先去洛阳,探听虚实,再作决断。为表示对更始政权的信任和归服,樊崇命部众驻守青、徐二州,自己率渠帅二十多人和军中的汉室宗族刘恭一起赴洛阳。马蹄声得得,二十多匹马行进在官道上。途中他们遇到了汉室宗族子弟,梁孝王八世孙刘永。他带着祖传之宝去洛阳拜贺新帝,以求富贵。刘恭也是宗室子弟,刘永还是其族叔。于是刘永和赤眉军众渠帅一起去洛阳。
樊崇等一行人到洛阳之后,更始帝都大加封赏,且封刘永为梁王,都睢阳,刘永头戴王寇高兴地回睢阳去了。赤眉军众渠帅却只有封官没有封他,觉得更始皇帝怠慢了他们,于决定悄悄潜归濮阳。
决心既定,樊崇与众渠帅暗中约定日期,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一齐潜出府邸,坠城而逃。前来洛阳的赤眉军将领,只有刘恭留在更始朝内。
更始君臣得知樊崇等潜回,毫不在意。颇有远见的廷尉王常忧心忡忡,但是他知道,更始帝听不进自己的劝告,只得去司隶校尉府向刘秀诉说心中的忧虑。
天色渐晚司隶校尉府,刘秀的书房内点着两根巨烛。书案上摆放着宽大的素帛地图,刘秀与冯异正对着地图,分析天下大势。这时,斯干进来,说王常来拜。
刘秀慌忙整理衣冠,出府门迎接。王常笑问道:“武信侯每天呆在府里做什么?”
刘秀施礼苦笑道:“还能做什么,读读书,练练武,虚度光阴而已。知命侯请到府内叙话。”
宾主进入客厅,王常屁股还没坐稳,就羡慕地道:“武信侯好自在,王某可没有这份福气。”
刘秀眉头一扬,问道:“知命侯有什么烦心之事吗?”
王常叹息道:“不仅是烦心之事,而且是关系到汉室安危的大事。武信侯难得没听说樊崇潜出京都逃归濮阳吗?”
刘秀并没感到惊异。樊崇来帝都归降又潜归濮阳,他当然知道。只不过,为了继续迷惑更始帝和朱鲔等人,自己必须装作不热心朝事的样子。现在王常又提及朝事,他只是微微一笑道:“区区几个赤眉首领,逃就逃吧,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王常对刘秀的态度显然很失望,赌气似的说道:“樊崇有意归降,可是陛下不做妥善安置,等于把赤眉军推出门外。赤眉不降,陛下不但失去了强大的外援,而且给自己树起一个强有力的敌手。绿林、赤眉同为反莽而起,却要走到火并这一步。这是朝廷的灾难,天下人的灾难。”
刘秀正容道:“知命侯忧国忧民,实乃可敬。只是有些事不是您能够阻止的。绿林、赤眉同为反莽而起。王莽既灭,走到火并,也是必然。只是陛下操之过急,不该过早把赤眉置之敌对的一面。再想消灭赤眉,平定天下,难哪!”
“哼,陛下每天饮宴庆功,滥加封赏,要么出宫游猎,追逐新奇。何尝想过平定天下,振兴汉室。樊崇有归汉之心,他不加恩封赏;刘永一介布衣,无尺寸之功,却尽得封王之赏。长此以往,朝纲必然混乱。天下之势难说。王某说句不中听的话,洛阳乃为是非之地,武信侯不该久留此地。”
王常推心置腹,越说越忧愤。刘秀深受感动,戒备之心全无,慨叹道:“知我者,颜卿也。更始君臣嫉贤妒能,害我兄长。如今又只知追求奢华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