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404-征程军魂 >

第5章

5404-征程军魂-第5章

小说: 5404-征程军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风格了如指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有不少战士还是平江起义时湘军的旧官兵,这些士兵经过改造后,都成为红军队伍中冲锋陷阵的勇士。如今,彭德怀率领由旧湘军改造而成的红三军团,与军阀何键率领的湘军狭路相逢,鹿死谁手,这就要看谁更为勇猛了。    
    为了攻克汝城,替前进的红军打开通道,彭德怀将三军团分成两路,向汝城包抄过来。    
    11月6日,三军团对汝城发动了全面的进攻。毫不示弱的湘军依托着碉堡工事,负隅顽抗,红三军团的几次攻击均未得手。    
    彭德怀十分焦急,他来到第一线,见在敌军阵地上的几个碉堡据点挡住了去路,便命令炮兵发炮摧毁敌据点。当他看到炮兵连发几炮均未击中敌军的碉堡,遂走上前去,指挥炮兵调整炮位,然后亲自执炮,只一发,就将敌军的碉堡轰上了西天。    
    三军团的战士们,见军团长亲自操炮射击,并击毁了敌军的据点,顿时士气大振,战士们乘势冲了上去,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敌军见赖以依靠的碉堡被摧毁,顿时乱了阵脚,当红军冲上来时,虽然敌军官督促敌军士兵拼死抵抗,但终难挡住红军战士们的猛烈攻击,敌人溃不成军,从汝城落荒而逃。    
    三军团夺取了汝城,从右边为中央红军打开了通道。随后三军团乘着胜利的势头,又向湘军据守的第三道封锁线席卷而去。    
    时值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崎岖难行,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三军团的红军战士们急速地行进在南岭的山间小路上。红三军团的全体战士以夜行60公里的速度,赶至敌军第三道封锁线上的重要据点——宜章城下,扼守在宜章的国民党士兵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么快。    
    在敌人尚未知觉当中,彭德怀即指挥三军团,对宜章城发动了突袭。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三军团就占领了宜章城。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11月6日至11月11日,仅五天时间,连克敌军两道封锁线,为红军的西行打开了通道。彭德怀和三军团的这一神奇的勇猛作战精神,受到了中革军委通电嘉奖:“赞扬三军团首长彭德怀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行动。”    
    红军相继突破三道封锁线,令蒋介石大为震怒,他当即赶赴南昌行营,部署堵截红军西行的第四道封锁线。他利用潇水、湘江,调动湘军、桂军、粤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约40万的兵力,向湘江扑过去。    
    11月14日,蒋介石给何键发去了《消灭共匪于湘水以东地区电》,在电文中说:    
    现在匪已窜过一、二两线,今后倘再不幸窜过第三线(即湘江封锁线),则扑灭更难,遗(贻)害国家不堪设想。希芸樵(即何键)兄督饬两李(李云杰、李韫珩)各部扩军队、民团,并会同粤、桂两军,妥为部署,分别严密追堵,务歼灭窜匪于湘水以东……    
    根据蒋介石的意图,南昌行营又制定出《关于湘水以西地区“会剿”共匪的计划大纲》,并电告何键。大纲中写道:    
    查赣匪倾巢西窜,我大军正分头追堵,期于湘水以东地区将匪扑灭,唯虑该匪一部或其残部万一漏网,突窜湘、漓水以西,不能预为歼灭之计,兹特拟定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    
    (一)方针    
    防西窜之匪一部或其残部,如窜过湘、漓水以西,应不使其该匪能长驱入黔,会合川匪及蔓延湘西,与贺、萧合股之目的,围剿该匪于黎平、锦屏、黔阳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以北地区以消灭之。    
    (二)纲领    
    (1)应于匪未窜渡湘、漓水以前,于永、宝、武、黔、锦、黎、洪、胜、桂线上,赶筑工事,先择定重要城镇,构成据点,然后逐渐加强、增密。    
    (2)于上述地区内,预为坚壁清野之准备,使匪窜过湘江时,进无所掠。    
    (3)先于上述地区内,严密组织民众,布成侦探网,并由湘、黔、桂军于上述工事线上,分布民众团队扼守,并扼要控制有力部队,预为区划守备地点。    
    (4)一旦匪若窜过湘、漓水以西,各军即迅速就预定之地域,相机堵剿。    
    (5)原任追击之部队,即穷匪所至,追截抄袭,与各守备部队联合兜剿。    
    ……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调动湘军、粤军、桂军、黔军、中央军在湘江沿岸设下一道坚固的封锁线(即第四道封锁线),一举将中央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面对如此严重的敌情,博古、李德仍然毫无知觉,捧着坛坛罐罐如同蜗牛般地行进在南岭山区。    
    担任掩护任务的彭德怀心急如焚,敌军从四面追逼而来,而红军的行动却是如此的缓慢,他不禁仰天长叹:“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像是打仗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看出红军如果继续向湘江行进,形势将十分危险,会陷入敌军的重围之中。高度的责任心驱使他再次致电博古,建议让红三军团乘敌不备,改变行军路线,向郴州、宁远、湘潭间行进,威胁长沙,在灵活机动的运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迫使蒋军改变部署。三军团在湘潭一带牵制住敌军,中央则率领红军主力进占溆浦、沅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的进攻。否则,红军将被迫进入湘桂边界的西延山区,同桂军作战,其后果十分不利。    
    然而,彭德怀的建议再次被“左”倾机会主义者否定,中央红军仍然按原计划进军湘西,准备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阵阵秋风时紧时松地刮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从苏区退出来的红军战士的身上,透着阵阵寒意。    
    中央红军蜗牛式的行军为桂军、湘军、粤军、中央军的赶到提供了时间,国民党军已经在湘江布下了一个口袋阵,红军只有夺路而走了。    
    11月25日,在接近湘江时,中革军委下达了作战命令:我军分兵两路渡过湘江,渡河地点选在界首和凤凰嘴之间,以一军团为右翼,三军团为左翼,五军团为后卫,八、九军团为侧应,从后卫和两翼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    
    中革军委明白,完成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在下达这个命令的同时,又发布了一道政治命令:为胜利地进行这次战役,要求野战军全部人员坚决、不顾一切地行动。进攻部队应果断地粉碎前进路上一切抵抗,并征服一切天然的和敌人设置的障碍;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


“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站在湘江岸边,让彭德怀心潮澎湃(2)

    根据这个命令,三军团的任务是在左翼进至界首一带,坚守界首、新圩等要地,阻击由南面北上的广西军阀白崇禧的第七、十五军,保证全部红军的左翼安全,保护中央、军委纵队过江。彭德怀深知任务的艰巨。为此,他对全军下达了铁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守三至四天!    
    三军团昼夜行军,利用白崇禧桂军害怕红军进入广西后撤的机会,进至湘江岸边,并在界首附近强占了渡口,与红一军团一起控制了约30公里宽的渡河地段。    
    站在湘江岸边,面对滔滔江水,彭德怀这个出生在湘江边易水湾的农家娃子,不禁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在湘江岸边脱险的那一段经历。    
    1921年冬,23岁的彭德怀,代理一连连长,随湘军六团开往长沙,在离长沙35公里的一个地方驻防。一天,特务排排长奉团长的命令率一个班前来捉拿彭德怀。徐排长见到彭德怀后,谎称团长有事要找他,请他去团部。就在去团部的路上,事先埋伏在路旁的一班士兵,一拥而上,将彭德怀团团围住。    
    徐排长对彭德怀说:“彭连长不要见怪,是团长命我们前来捉拿你的,团长也是出于不得已,是奉赵督军(湖南省军阀赵恒惕)的命令行事,听说区高参向赵督军告发你杀了他的弟弟区盛钦及其全家。”    
    彭德怀听了后,神态自若地说:“杀区盛钦确有其事,不过没有杀他全家。区盛钦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不抵赖,你们绑吧。”    
    在将彭德怀押送长沙的途中,彭德怀对士兵们说:“这次犯法,是为了救穷人,不让他们受恶霸的欺压。区盛钦横行乡里,为富不仁,倚仗其兄的权势欺压百姓,霸田、霸地、霸水,巧立名目,擅自加税,杀害无辜,作恶多端,所以我杀了他。”    
    士兵们听了都深为敬佩,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该杀!”    
    到了黄花市,离长沙还有10多公里地,大家坐下来休息。有个负责押解彭德怀的士兵,对彭德怀的行为十分敬重,他偷偷地将捆绑彭德怀的绳子解松,并示意他寻找机会逃走。    
    休息后一行人继续上路,到了湘江渡口,彭德怀乘徐排长不注意,一头将他撞入河中,抖掉绳子,拼命地跑进路旁的丛林中。押送的士兵被这一突然的行动惊呆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但是,大家谁也无意追赶,只是朝天放了几枪了事。    
    彭德怀一口气跑出了几十里,绕过了长沙,来到长沙南面易家湾的湘江岸边。时值皓月当空,寒风阵阵,彭德怀走得饥渴交加、疲惫异常,这时他看到江边有一个60多岁的老翁,正在收拾渔具。    
    彭德怀走了过去,对渔翁说:“老人家,夜这么深了,还没有睡啊?”    
    “白天打鱼把网拉破了,今晚不补好,明天打不了鱼,就没有饭吃。”老翁心情沉重地回答道。随即他又问彭德怀:“天这么晚了,你到哪里去呀?”    
    彭德怀回答道:“我要过江,可是身上没有一文钱。”    
    老翁听了,放下手中的活,招呼着彭德怀说:“上船吧,我送你过去,不要你的钱。”    
    彭德怀上了船,同老翁拉起家常来,得知老翁叫六十老倌,夫妻两人,有一小女,家境十分贫寒,无房无地,依靠打鱼为生。听了老翁的诉说,彭德怀感慨地说:“哪里的穷人都一样,日子不好过啊!”    
    老人连夜送彭德怀脱离了险境。第二天,赵恒惕派人在长沙郊外到处搜查,哪里还能搜到彭德怀的人影。    
    多年前自己在湘江脱险,如今红军和党中央能否安然在此脱险呢?作为掩护中央红军强渡湘江的将领之一,他感到肩上担子愈发沉重。    
    为了确保阻击任务的成功,彭德怀命李天民、钟赤兵率红五师进至敌人进逼湘江的必经之地——新圩,阻止由南面北上的桂军;命六师(29日到达)在河东岸石玉村一带建立阻击阵地,掩护五、八军团通过;同时又命张宗逊、黄克诚率领的四师,加入到一军团方面的作战,在界首以南的光华铺阻击由全州南下的湘军。    
    彭德怀相信自己的指战员,无数次战斗已经把他们铸造得钢铁般坚硬,但是,敌人在数量上占绝对的优势,五师要抵挡桂军两个师的进攻,四师同样也要以一个师的兵力阻挡湘军的一个师外加一个独立团的进攻。敌军除了人数上占优势外,装备上也远比红军好,且有空军助战。三军团是在地势开阔的平原一带进行防御作战,既无有利地形可依托,也来不及修筑工事,只有靠广大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和顽强的毅力来抵挡国民党军的进攻了。    
    三军团五师防御的新圩,是白崇禧桂军前来截击红军西行的必经之路。桂军将领白崇禧,擅长谋略,人称“小诸葛”。彭德怀知道一场硬仗即将开始了。    
    五师刚刚布置好阵地,桂军第七军的两个师就在白崇禧的指挥下发起了攻击。白崇禧首先以十分猛烈的炮火轰击红军的第一道工事,然后,以整营整连的兵力向红五师的阵地上发起冲击。桂军几度冲进阵地,与红军展开肉搏战。几经反复拼杀,五师挡住了桂军第一天的进攻。


“第一号善战的湖南人”站在湘江岸边,让彭德怀心潮澎湃(3)

        
    第二天,白崇禧除了加强正面攻击的兵力和火力外,还派出一部分部队迂回侧击红五师的阵地。红五师伤亡很大,师参谋长和一个团长、两个团政委先后牺牲,处境十分危险。    
    在距前沿阵地不过几百米的军团指挥所里,彭德怀十分着急,他意识到中央红军已经进入十分危急的关头,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为了稳住阵地,掩护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的撤退,彭德怀决定亲自前往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行前,他向朱德总司令发出了一封表明情况十分紧急的电报,希望军委纵队和中央纵队加速渡过湘江。    
    在界首临时司令部里的朱德接到了彭德怀的电报,不禁为彭德怀捏了一把汗。他知道,如果不是情况十分危急,彭德怀是不会叫苦的。本来27日在红一、三军团占领渡口的时候,中央红军的大队人马离湘江渡口不过一天一夜的路程。但是,由于全军前后相距一百五六十公里,部队的辎重过多,几万人在山中羊肠小道上行进,非常缓慢,加上红八军团走错了方向,前面的部队又要等待他们,本来一天一夜的路程,却走了三四天,徒然加大了作战部队的压力。    
    朱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遂下令全军:十万火急,迅速渡江。要知道,每一秒钟,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    
    彭德怀来到前沿阵地,稳定了形势,他命令部队集中火力,待敌人靠近前沿阵地时才出击。军团长亲临前线,给广大红军战士以巨大的鼓舞,处于劣势的三军团一直在新圩坚守了三天两夜,为后续部队的赶到赢得了时间。    
    12月1日,红军的各路纵队赶至湘江岸边。这时,国民党军的进攻也更为激烈了,北上的桂军和随后的“追剿”军主力,向红军各部发动了全面进攻,企图一举夺取渡口,封住红军渡过湘江的道路。一、三军团在湘江两岸死死地顶住湘军、桂军的进攻。    
    “‘红星’纵队正在向江边前进!”    
    “‘红星’纵队已接近江边!”    
    “‘红星’纵队先头部队已开始渡江!”    
    终于,彭德怀听到了“红星”纵队已经渡过了湘江的消息。他情不自禁地松了一口气,只要中央和红军总部能安全渡过湘江,我们战士的牺牲就值得。不一会,电报告知九军团已经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五军团也来到了江边,中央军委命令三军团除了六师留下一个团,等待五军团三十四师移交阵地外,主力可以全部撤过湘江。    
    接到军委的命令,彭德怀率三军团五师从新圩撤了下来,在河东岸的六师也开始向江边收缩,由于敌军推进很快,六师十八团被敌军堵住,未能渡过湘江,与陈树湘率领的五军团三十四师一同被敌军包围在湘江东岸,大部壮烈牺牲。    
    在激烈的枪炮声中,彭德怀率三军团的主力离开了湘江岸边,与一军团会合,向西撤去。


打不垮的铁后卫打不垮的铁后卫

    在红一、三军团渡过湘江的同时,担任中央红军后卫的红五军团也来到了湘江岸边。


打不垮的铁后卫冯玉祥的爱将,宁都起义的功臣(1)

    红五军团是中央主力红军中另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由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改编而成。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原是冯玉祥的西北革命军第五路军,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