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

第69章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第69章

小说: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独立国家的地位,需要一个势力均衡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小国才有生存的空
间,不会让较大的国家征服或并吞。

    亚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有赖于美国、日本和中国三角关系的稳定。中日两国有
地缘政治上的利益冲突,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为日本侵占过中国的历史所影响。日
本人同美国人之间有较多的共同利益。美国跟日本之间以及它跟中国之间的关系如
果能取得平衡,将为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设定一个整体架构。要是整体能有个平衡,
本区域的前景将会很不错,新加坡也能继续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50年代我开始我的政治生涯时,并不知道我们会属于冷战后胜利的一方,也没
想到新加坡会因稳定和积极办企业,加上跟西方联系,而能享受到经济和社会的进
步。我们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从1965年独立到1971年英军撤退,
是最艰难的时期。直到英军主要单位都撤走了,却没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时,我才
觉得我们没那么脆弱。

    未来充满希望,也充满变数。工业社会正在让位给知识社会,新的分野将是有
知识或是没知识。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世界的一员。过去叨年,我
们成功,但并不表示今后也会一帆风顺。不过,只要我们坚持那些使我们进步的基
本原则,失败的可能性便大大减少。这些原则包括通过分享成果维系社会和谐、人
人机会均等、唯才是用。尤其是政府领袖,必须由最能干的男女担任。
      38     李光耀纪事年表

    1923年9 月16日在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号家中出生。

    1936——1939年佛士书院和莱佛士学院求学。

    1942年2 月15日新加坡沦陷。

    1942-1945年日本统治新加坡。

    1946-1950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在伦敦获得执业律师资格。

    1948年6 月马来亚和新加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马来亚共产党转人地下。

    1950年8 月由英国返回新加坡。

    1950年9 月同柯玉芝结婚。

    1950-1959年执业当律师,出任多个工会的法律顾问。

    1952年长子显龙出世。

    1954年11月人民行动党正式成立,当选秘书长。

    1955年女儿玮玲出世。

    1955年4 月在根据林德宪制举行的大选中,当选进入新加坡立法议院,成为反
对党领袖(人民行动党赢得三个议席)。

    1956年5 月参加由首席部长马绍尔率领的首个各政党宪制代表团到伦敦进行争
取自治的谈判。谈判失败,马绍尔辞职,林有福接任首席部长。

    1956年10月劳工阵线政府肃清和拘留共产党统一战线领袖。林清祥、方水双和
德万。奈尔等被捕。

    1957年次子显扬出世。

    1957年3 月参加由林有福率领的第二个各政党宪制代表团到伦敦谈判,达成自
治协议。

    1957年8 月31日马来亚联邦独立。

    1957年12月人民行动党参加市议会选举,赢得13个议席。

    1958年3 月同共产党地下组织领袖方壮壁(马共全权代表)进行第一次秘密会
谈。

    1958年5 月参加各政党宪制代表团第三次到伦敦谈判双方对成立新加坡自治邦
的宪法达成协议。

    1959年5 月人民行动党参加在新宪制下举行的第一次自治邦议会大选,在51个
议席中赢得43席。

    1959年6 月4 日马共公开战线领袖林清祥、方水双和德万。奈尔获释。

    1959年6 月5 日人民行动党执政。宣誓就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总理,时年35岁。

    1961年5 月东姑拉赫曼呼吁马来亚、新加坡和婆罗洲地区在政治和经济上建立
密切的合作关系。

    1961年8 月人民行动党分裂,党内的亲共分子在李绍祖医生领导下成立社会主
义阵线(社阵)。

    1962年9 月对是否要同马来西亚合并,进行全民投票。选民支持新加坡加入马
来西亚。

    1962年11月开始下乡访问全国51个选区。

    1963年2 月一批共产党人及其支持者在“冷藏行动”中被拘捕。

    1963年9 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成员包括马来亚、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印
尼对马来西亚展开“对抗”行动。

    1963年9 月21日新加坡大选,人民行动党获胜,并在全部三个以马来人为主的
选区里击败新加坡巫统。

    1964年3 月人民行动党派出九名候选人参加马来西亚大选,只赢得一个议席。
它同联邦政府的关系恶化。

    1964年7 月21日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发生种族暴乱。

    1964年9 月发生更多种族暴乱。

    1965年5 月人民行动党召开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大会,宣扬“马来西亚人
的马来西亚”概念。

    1965年1 月——7 月修订马来西亚宪法的尝试失败。

    1965年7 月东姑拉赫曼在伦敦决定新加坡必须退出马来西亚。

    1965年8 月9 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

    1968年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独立后第一次大选,夺得国会全部58个议席,总得
票率是84。43 %。本身以94。3%的得票率,第五度当选丹戎巴葛区议员,继续担任
总理。到温哥华和哈佛大学进修三个月,并考察美国的总统选举,同时研究美国的
社会与政治制度。

    1972年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大选,夺得全部65个议席,总得票率是69。2%。本
身以82。5%的得票率,第六度当选丹戎巴葛区议员,继续担任总理。

    1973年把在国外演讲所得的演讲费悉数捐给教育部,以所得利息设立“总理书
籍奖”,每年颁发给双语学习表现特出的学生。

    50岁生日,全国职工总会出版论文集《朝向明天》作为献礼。

    1976年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大选,夺得国会全部议席,总得票率是72。4%。本
身以86。9%的得票率,第七度成为丹戎巴葛区议员,并连任总理。

    1980年8 月母亲蔡认娘女士去世。

    1980年12月领导人民行动党参加大选,赢得国会全部75个议席,总得票率是75。55
%。本身以76。6%的得票率,第八度当选丹戎巴葛区议员,继续担任总理。

    1983年60岁生日,全国公私部门和民间团体举行宴会祝寿。

    1984年第一次在大选中无对手当选,第九度担任丹戎巴葛区议员,继续担任总
理。

    1988年在大选中以79。4%的得票率,第十度当选丹戎巴葛区议员,第八度出任
总理。

    1990年11月28日吴作栋接任总理。继续留在内阁,担任内阁资政。

    自1959年6 月起,担任总理长达31年又5 个月。

    1991年参加大选,在无对手的情况下连任丹戎巴葛区议员。民间举行“全国人
民向李光耀先生致敬”的盛大晚宴,有4000人出席。

    1992年11月辞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职位。除了1957年一小段时间,先后担任这
个职位长达38年。

    1993年8 月28日举行首次民选总统选举,前副总理、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王鼎
昌当选,9 月1 日履任。

    1997年连任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续任内阁资政至今。

    1997年10月父亲李进坤先生去世,享年94岁。
          39    鸣谢

    1995年陈国强开始为我的回忆录搜集资料。为了协助我,他从行政服务部被借
调到新加坡报业控股。总理吴作栋同意我向政府部门和档案馆索阅有关的资料和文
件。总理公署的注册官吕静卿和她的助手张桂玉、瓦伊嘉燕蒂玛拉,不遗余力地—
一找出我所需要的文件和资料。在《海峡时报》工作的方月珠和年轻的政治科学系
毕业生张家想从旁协助陈国强,彻底地翻查政府保存的文件、重要会议记录、信件
和其他有关的文件。其中最有用的是我在会议和对话后即时口述的记录。

    陈国强很能干而且点子多。他负责协调研究人员的工作,组织资料,使我的工
作方便很多。方月珠迅速而有效率地从《海峡时报》的资料室和档案馆找出有关的
新闻报道和讲稿。1997年,随着工作的扩展,报业控股的华特和林清美,以及新加
坡国立大俘的吴爱珍博士也加入了资料搜集小组。外交部官员潘内尔。塞尔万协助
找出我跟外国领袖的交往记录。国家档案馆馆长陈罗玲例提供了许多很有用的文件
和征得当事人同意让我翻阅的口述历史誊录本。国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及《海峡
时报》资料室的职员,也同样热心地给予协助。《每日邮报》前通讯员约翰。迪基
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尤其是什么课题会引起英国读者的兴趣。我的好友热拉尔
德是新西兰前驻新加坡最高专员,后来出任国防部长,他也提了好些不错的建议。

    《海峡时报》的新闻工作者——张业成(总编辑)、韩福光、华仁、祖雷达、
黄碧云和蔡美芬提出许多修改的建议,使回忆录更加容易阅读,特别是那些对我所
叙述的历史事件一无所知的读者。

    《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把还未翻译成华文的初稿全部通读过。从前也在《
联合早报》工作,目前在全国职工总会任职的成汉通一遍又一遍地看过不同阶段的
初稿,才敲定要译成华文的文稿。

    《每日新闻》总编辑贡图尔、社会发展及体育部长阿都拉、高级政务次长再诺
以及政务次长麦汀和雅国,针对所有涉及马来民族的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一
直设法避免无意中伤害马来同胞的感情。

    我的老朋友和旧同僚吴庆瑞、林金山、王邦文、奥斯曼、李炯才、拉欣依萨、
莫里斯。贝克、沈基文、纳丹(我们的现任总统)和严崇涛,先后阅读了草稿中的
有关部分,帮我确定或纠正我回忆中的事件。

    纪梭(常驻联合国代表)、陈庆珠(驻美国大使)、比拉哈里(外交部副秘书)、
许通美(巡回大使)和李曹国(政策研有院院长)也阅读过初稿。作为外交官、作
家和学者,他们提供的宝贵意见使我更加突出了本书的重点。

    时报出版社文字编辑刘诗娃对文字进行了一丝不苟的审阅、定稿。

    我的三名私人助理黄莲好、卢福德和许建星勤奋地不停工作,往往到晚上还得
继续进行修订、校正。他们已超出了工作的体分。对以上和其他无数无法—一提及
的人,我由衷地表示感谢。本书的失误都由我个人负责。跟上册一样,我的妻子芝
多次一页页地阅读,直到她认为我的文字清楚易读为止。为了让国内外华文读者也
能在第一时间读到我的回忆录,我决定将华文版和英文版同时出版。由成汉通领导
的一组《联合早报》的资深新闻工作者,配合俄的撰写进度,及时把英文初稿译成
华文,并随时根据我的修订稿修改华文译文。吴俊刚与汪惠迪两位对华文译稿做了
大量的修饰工作,务必使译文在忠于原著的同时,能让新加坡和国外的读者,尤其
是中国、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的读者读来轻松,不致误解。我特别感谢他们。
在执行编辑白士德的协调下,文字编辑莫洁瀛与王美燕,翻译梁文宁、林琬排、陈
慧霞与李慧玲,美术编辑李智松,图片编辑尹伯佳,资料研究和索引编辑韩山元与
郭品芬,对他们各自所担任的工作充满热忱,力求把它做好。除了他们,我也要感
谢《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周清海教授、
我的新闻秘书杨云英女士,还有张清江。他们都通读了我的初稿和华文译稿,并提
供意见。他们每一位都力求使这部回忆录华文版的文字、版面设计与编排达到理想
的水平。

    李光耀新加坡

40    名人读《李光耀回忆录》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这部著作表达了所有发展中国家要从第三世界步人第一世
界的抱负,能真正做得到的却不多。新加坡正是少数成功的例1 子。新加坡的开国
之父李光耀,亲自记录小岛独立初期的种种历程,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和关注
新加坡发展的人,都有很大的启发。回忆录简明清晰,直叙的独特写法让人耳目一
新,扣人心弦。”

    韩国总统金大中“每一次跟李光耀先生见面。他的智慧、视野。以及对历中和
社会的深刻了解,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你是站在哪种政治立场,你都能从
这部回忆录中看到一位深具政治眼光的领袖,怎样在世界政局的汹涌潮流中。把一
个弹丸小国发展成繁荣兴盛的现代社会。你也能读到他对亚洲和世界的精辟见解,
句句都给人深深的启发。”

    泰国首相川。立派“李光耀资政是位眼光独到、才识过人的领袖,新加坡能取
得今日的成就,他是厥功至伟的奠基人。身为亚洲最出色的领导人之一,他为促进
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做了很大的贡献。《李光耀回忆录》下册,条理清晰、内容
精彩,为这个区域的历史和政治局势提供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新观点、新诠释。”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李光耀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巨人。
在过去近50年里,李资政带领新加坡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和政治难关。他的远
见和理念不仅影响新加坡,也将影响整个亚洲的世世代代。”

    台湾“行政院前院长”郝柏村“李光耀为世界级的华人政治家,不仅创建了民
主法治、繁荣安和乐利的新加坡共和国,且对亚洲华人社会(包括中国大陆与台湾)
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榜样,为全球华人带来了希望与信心。”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查事长辜振甫“从新加坡今日的成就,可以看出李光耀资
政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位难得的教育家。李资政深知新加坡只有人力资源,
因此全力培育人才,并将大部分精英成功引进政府部门和带领他们创造出新加坡这
么一个追随理想、机会平等的社会。”

    新闻集团主席兼总裁特。默多克“过去四十多年,李光耀把一个贫困衰落的殖
民地发展成富裕兴盛、光芒四射的现代大都会——期间充满敌意的列强始终虎视眈
眈。他才识过人,聪明敏锐,是世界上一位最能直抒己见又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任
何人要研究现代亚洲,都非读此书不阿。”

    升阳微系统总裁斯科特。麦克尼利“在他的诸多贡献之中,李光耀最值得肯定
的一大功绩就是,激励新加坡迅速引进资讯科技。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的政府机
构不再以现款发薪,改用直接存储方式;学校全面电脑化,每两名学生配一台电脑
;家家户户也同宽带网络连接起来。最重要的是一一他是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

    思科系统总裁约翰。钱伯斯“人类生命里有两个平衡要素:互联网和教育。李
光耀资政身为世界领导人,深明这个道理,并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让新加坡在
网络经济里重新定位,求存、成功。对新加坡综合同的计划,我也致以最高敬意,
这个计划把宽带网络服务带到全岛的每一家每一户,为所有公民提供一个公平竞争
的竞赛场。李资政的回忆录扣人心弦,描述了他如何重新塑造新加坡,把资讯科技
引进本国的商界、政界和家庭。”

    前西德总理施密特“当我在20年前第一次会见新加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