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藏在草间_耿立 >

第6章

藏在草间_耿立-第6章

小说: 藏在草间_耿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一个对驴充满敬意的人,虽然我知道拿破仑在远征埃及途中曾下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但那是欧洲的驴子,我对驴子的感恩是源于一头来自河南许昌的驴子。它是那么的平凡,灰的皮毛使人感受到世间的剥削和损耗,身上的鞭痕使人想到怜悯……使三十年后的我在一种怀念的袭击中想到了见它的最初画面,在冬日的阳光下,暮色渐紧时分,一个驴车凑到了我家的土门前,我只有十岁,一个陌生的外地模样的人伸着脖子向我家张望,直到母亲疑惑地走近,那人的皮帽子下笑出声来!

  是谁?这样怪怪的?我看到的是一张布满辙迹和脚印霜雪的脸。

  那头驴子,也是一种从无垠的荒野低头而行的模样,脚掌贴着冻得硬梆梆的满是寒气的大地,像后来看到的一幅本地画家的苍凉木刻,风霜雪雨,劳累剥蚀,饥肠辘辘,鸡声茅店,人迹板桥……两年的分离、闪回、转换,认出来!那是我的父亲和一头远道而来的驴子。

  都到家了,在寒冷的季节里,一处让人和生灵感到了温暖和安适的地方。那几年是父亲人生的最低谷,先是长痔,一年不能行走,再是到山西吕梁、安徽亳州,都是做货郎。我知道了黄昏和夜里,有谁拍你的肩膀,你千万不要回头转身,那是狼中喉间夺取生命的伎俩,对山西的最初的刻痕,就来自父亲这样的叙述。亳州是曹操的老家(春夏读诗书秋冬弋猎的曹操是父亲所不知的),父亲带来了一只安徽的拨浪鼓,后来去了河南的许昌,在那儿靠拖地排车干苦力营生,时常在饭馆里,像乞丐吃别人剩下的饭菜。父亲回来了,带来一头来自异乡的驴子。

  那夜,整个平原都熄灭了。

  不知什么时辰,后来母亲说那是半夜,驴的叫声突然“喂哇喂哇”地响起,声音高亢,在叫声中,那夜让人感到更黝黑更深邃,像在黑洞洞的井底。高亢的声音裹着浓黑从一家房檐到了另一家房檐,动静那么大,你就像蜷缩在那声音的臂弯里,似睡非睡,如人形容的假寐,但是能给人一种安定。

  若是月夜,那月色便在驴的鸣叫里增添了振幅和动感;又若是春夜,麦香有点撩人,睡不沉实,就盼着驴叫,或者爬起来看一眼驴子再回来才能入睡。

  驴在我家一年,就卖掉了。卖它的时候,父亲把家里的黄豆炒了一升,让驴好好吃了一顿饱饭走了。

  驴走后,我才感觉到它在家庭里的位置和意义。平常父亲总是喜欢用驴车拉几车土垫垫院子,在秋天拉庄稼时,特别是玉米秸秆,父亲一捆一捆地码在车上,高高的像坦克。一次,是夜里,车装得很高,月亮出来了,父亲让我爬到车上,那时月亮是潮红的,而且很大很圆,在远远的地方,有人点起野火,好像是烧豆虫,空气里漫着好闻的糊味。

  父亲和驴子在前面踢踏走着,突然父亲像有了兴致,“给你说个谜”,“抬头望月。”“……”,“猜呀!”“仰光!”我有点自豪,在月色里,我像是在一辆坦克上,而坦克漂在月光里。这时,驴好像感到了月光的诱惑,它突然大叫起来了,那种声音在秋的平原的空阔里,有无穷的魅力,一切都静止了。好像驴与我与父亲成了夜幕和月色的主要角色,好像脱离了尘俗!

  驴子卖掉后,父亲陷入了一种孤独和自责,父亲不善语言,他把与驴子无言的交流当成了一份生趣。在艰难的岁月里,与人处不易,这也许是驴子和父亲深层情感的隐秘。父亲在河南许昌做苦力时与驴订交,一共四年形影不离,在冬天父亲把取暖的被子披在驴子身上,霜雪把驴的额头覆盖,但生活的逼迫,使得父亲不得不把驴子卖掉还债。

  一天夜里,父亲说“驴子回来了”,起身果然见驴子站在门前,那时天还未明,就像童话里的驴子一样,驴子在门口站着,我想它可能会开口说话,告诉我们它在那遥远村庄的事和对父亲的思念。父亲开开房门,让驴子进来。那驴子一点都不客气,径自地走进房子,父亲捋捋驴耳,驴子用脖子贴贴父亲,就差没有拱手问安了。

  父亲把驴子送回买主,后来,驴子隔一段时间还来,在门口站一下,又原道返回,那时在真切的驴的叫声里,在农村天色微明的田野上,那头驴子远去了。

  有一天,父亲到公社拉着车子买化肥,远远就见一头驴子拖着犁铧奔跑而来,蹄脚上满是犁铧碰撞的血痕,听见驴子后面人的吆喝:疯了,驴疯了,躲开。那驴子拖着犁铧飞跑着,全然不顾撞着蹄脚,咣当咣当。但等驴子到了父亲面前,却沉静了。父亲细看,原来是我家卖掉的那头驴子。父亲拉化肥从这个村旁经过,正是父亲卖驴的地方,不知是什么灵犀,正在耕地的驴子知道了父亲经过,它好像要尽地主之谊,非得和父亲会面,它焦躁不安,向驭它的人发出信息,但它的主人终于听不懂,于是就上演了从田野罢工、逃遁、飞奔的一幕。

  父亲把这件事给大家说了,大家都感到惊奇,驴的脾气果然是倔,它可以不耕怠工,你可以鞭打,可以断绝它的粮食,但它非要见父亲一面。

  后来,我离开了村子到公社求学,驴子夜晚到我家来过几次,我都没见到。但驴和人一样,暮草苍黄,终要老去,老了的驴子步履开始显得迟缓,牙齿开始脱落。在一日夜里,父亲起来,他知道驴子来啦,拉开门闩,父亲看到了这样吃惊的场景:

  满脸泪水的驴子前膝跪着,是那样的不依不饶。

  驴子的买主看到驴子一天天老去,不能再做重活,就于夜里商议,天一亮把驴子牵给屠夫宰杀换钱,敏感的驴子肯定是感到了血腥要扑鼻而来,它挣脱了缰绳,回到了父亲这里。

  已经没有多少毛发的驴子跪着,脖颈上满是鞭痕血痂,它开始悲鸣,一声一声,父亲说就像孩子的涕泣。这就是驴子的命运,老了的驴子难免被宰杀的命运。耕地、拉磨、侮辱、鞭打,但都没有改变这头驴子的敏感的生命,在被蹂躏的日子将要终结的时候,它在夜里为它和像它一样的驴子悲鸣,真是何堪其痛!让鞭打的人听到那种叫声低头反顾,是的,多少听到了驴子的叫声的人再也睡不安稳了,夜,驴夜,让人感慨!

  我知道爱驴子被人看作不雅。但人和万物应该是一样的,关怀驴子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和敬畏,是一种大善良,硕儒周敦颐“窗前草不除”,人问其故,他说“与自家意思一般。”因为窗前草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意”。“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张载喜欢“闻驴鸣”,这也不是因为别的,因为驴鸣体现了自然之道的生命和谐。驴叫看起来是小事一桩,但我们可以意会良多,回味良久。父亲把驴子赎回不久,驴子就死掉了,父亲独自把驴子埋掉,埋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时隔多年,父亲也死去,我总想为父亲立一块碑,上刻:这是一个热爱驴子的人。但碍于乡村的风俗,我一直没有这样做,但歉疚一直折磨着我,对驴子,对父亲,我想说:

  “我爱你们,父亲和驴子!”
Www。xiaoshUotxt。cOm{t}{xt}{小}{说}{天}{堂



第13章 白棺


  终于又回到了我的鲁西老家。

  在我回到灿然黄土里的鲁西平原为我的父亲过生日的时候,目触于色耳耽于闻的事物,再没有比父亲的白色棺木更予人警醒而怆然的了。今天,当我捉笔想谱写它的时候,仿佛又见它现在还停在鲁西老家东屋的一侧,下午的阳光照见它光洁舒畅的表面,散发着一种树木的楚楚清香,令你一见就不容再在脑子里忘却。

  其时父亲还不到七十岁,就像朴素的农业一样,他有着一种土壤的素朴柔和与不事喧哗的质地和本色,他从土壤里出来,依然保持着土壤的颜色,不刺目,不耀眼,而今他老了,而且日子和季节也苍老了,到了今年老家的麦子从泥土里走出来被收割以后,父亲想到了自己的归宿。

  人都老了。

  贫困和悲哀一直没有离开我的家庭,但父亲还是老了,那些酒依旧还摆在家里的某个地方,但再也温暖不了父亲的心。

  母亲说:“今年为你父亲打一口棺材,明年再为我打一口。”

  这一切都是这么平凡,它使人想到了苍穹下的阳光和雨水,黄土默默地积蓄与损耗,想到了在它们之上或之下的人类命运,就像一粒麦子随手弃在地上长大了,长成了一穗麦子,当我们面对它们团结而成的面包的时候,很少会产生某种感恩的心情以怀想它们。父亲,他使你想到延续、挣扎、血汗和泪水,当我面对的父亲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群词汇的时候,我的心里有着不是苍凉不是悲哀不是旷达不是冷静却兼有容之的东西,我想到了沉默后面的那种深刻的冷峻。

  我的父亲是个朴素的人,就像一穗麦子,在我回家见他把一车公粮和提留的麦子送到粮站的时候,我首先还是想到麦子的物象。我的家里还没有什么变化,一进门就见着院子里的麦秸,地排车和一口水井,靠近院角的地方,有个粪堆。

  这就是我的家。从我十年前走出这个院落,它仍旧是一如既往只有黄土墙,还是黄土墙。我的父亲已经垂垂老暮了,毫无再振兴的可能了,而我却在外面漂漂泊泊散淡一生。但家这个概念还存在,我的父亲和母亲还活着。虽然我每次回家都感觉到他们有点陌生,不再是那么一对东奔西忙的老夫妇了,不知是哪一次我从外归家的时候,发现父亲和母亲已不再壮健而是疲瘦的身子,我心里一阵难过,这就是我年幼时遭到委屈和困顿的时候,时时拥抱的那么一团支持、骨肉、血性和光热?记得在我刚刚放下包裹还未暖热床板就要离去的那次,母亲说我能不能再多留几日,我没有想到母亲的心境,脱口而出:“外面挺忙。”惹得母亲非常难过,说我人大了,再也用不着父母了,再也想不到父母了。

  过后我悟到了这话中的寂寞。在雪季里或是每个普通的黄昏抑或是深秋的夜里,这一对老夫妇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不知什么时候了,户外没有了秋虫,也没有了蟋蟀在灶旁在枕簟上唧唧复唧唧,只有风溜到窗下蹲着听一会,然后耸起身子用手捅一下窗纸,跑到别户的房屋上,在那茅草顶上吼着叫着。

  整个村子都熄灭了。

  我想,这一对老夫妇在深秋的屋里准睡不实觉,这并非人老卧伏的机会就少了,他们肯定是在似睡非睡地假寐,仄听户外的秋风渐渐迷离于淡远的往事了。

  他们会磨磨叨叨地叙说起儿子,说他在远方的一个小城里满眼沧桑的生活。小时候,每一次户外秋深的夜风把我惊醒,我总是躲在惊恐里听着父亲的脚在满是残霜和牛粪的地上移动着,踏踏地走出村去。离村不远处有一座孤零零的白杨林,父亲把树林里的叶子扫回家来,用作柴烧。于秋深无边寒冷的薄明中,父亲的扫帚声使我心碎,那使人心碎的扫帚声,最后就凝固成一块铁板那么硬朗,就像那声音来自平原的深处,急急地唤你唤你,催促你,使你容不得半点吝惜。

  还是灿然老老的黄土,还是灿然老老的黄屋,面对鲁西无尽洒脱的旷野,背靠至少有三百年历史的村落,母亲把麦子倒进院里架起的一个笸箩里,那时明媚的阳光照射着晶澈明亮的东屋一侧那口忧伤的棺材,你不能不感到生命的进程就是这么平静地、不动声色地流逝过去了。

  鲁西平原,黄土屋。父亲之前的父亲就这样生活过了。面对着父亲的棺木,我悟出了生命在挣扎时同样也有一种坦然的表现,这抑许因为苦难滤尽了所有的奢求,便生出了自然的怡静和淡泊?

  母亲几日连续冲洗麦子,然后让父亲交上公粮或到一个远远的地方的打面机坊里去磨成面粉。母亲用湿布擦洗麦子,手在麦粒中间搅动翻起一股隐隐的尘雾,有点呛人鼻口,仿佛使人闻到旷野里的土地微微散发出的温热,直到一颗颗的麦粒被还原出了原生的那种浅褐如土的质朴和圆满的忧伤。

  浑圆的麦子使人忧伤。

  但这种与生俱来的深深的忧伤,连这里的农民都不屑于表述了。

  于是一天,当我把装麦子的麻袋搬上借来的毛驴和排子车朝打面机坊走去的时候,我和父亲坐在车上,那时候时间尚早,驴子踢嗒踢嗒碎在地上的声音很动听。有时路上没收拾干净的一茎草叶或一穗麦子,在车轮中间,草叶或麦穗轻轻地拨弄着车轮,发出很响的“刺楞刺楞”的声音,旷野里很寂静,父亲漫不经心地唱起歌来:

  往前望白茫茫是沧州道。

  往后看不见我的家门。

  是曲调古老的枟林冲发配枠,节拍很缓慢,歌声悲壮苍凉,悲壮的歌声在坦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空气因歌声而起伏,没散尽的雾也在散荡。

  雪纷纷洒酿难销解心头怨忿。

  泪涟涟我再打望一下行路的人。

  从父亲轻轻唱出第一个音节时,我就把头扭回来,面向着父亲。

  父亲的脸木木的,没有表情,连眼睛也是丝丝缕缕的茫然,就在这丝丝缕缕的茫然中竟能有两个很亮的光点,我紧盯着这两个光点,似乎感到某种温暖和安慰。父亲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彻底失败的人,我想在他歌唱的时候,他大概把我,把驴车以及驴车驶进的原野也忘却了吧?

  那驴子的踏踏声,那麦子,那歌唱的回响声都与他无关。

  我听到了自己咚咚的心跳,我对这架驴车充满了少有的依傍和信赖。这就是这个黎明的世间唯一可以让我在旷野中感到坚硬的东西了。好些年啦,我没有手握镰刀割过麦子,平原里的事,都是父母日夜躬身的操劳,我却独自在外边吃着自己的“工作饭”,每次归家,我都有楚楚的凄凉涌盈在心里,常想该把自己的全部榨干像阳光奉献给树木一样奉献给父母双亲,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暖和些,光彩些。偏是这些年立了别样的目标,总想做成一些更紧要、更崇高的事体,就在这些自慰自欺的前行里,父母都老了,这一次回家我不得不面对老家东屋一侧楚楚的棺木了。

  这是父亲最后的床,当我和父亲坐在车上向打面机坊驶去的时候,父亲说在一天的夜里,他梦见了他的父亲在和他说话,他觉得自己一天比一天更趋近于梦中的那个人,越来越酷似他模仿他,直到有一天彻底成为另一个他。父亲在麦收之后让木匠为他打了这口棺材,说等他咽了气,就把他装进去悄悄地埋掉,就省了做儿子的许多事情。

  父亲说:“做棺木的是你的同学呢。”

  我明白了,父亲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我不在他忙乱的后事上再为一口棺材奔奔波波。

  那天早晨在打面机坊里,我感到很疲乏,我看到我们的麦子在钢铁的挤压下一点一点被咀嚼被粉化,变成没有性格没有性别的面粉。

  早晨的阳光在磨坊的窗纸上涂抹着最初的一抹润红,有一种明丽的安祥在我父亲的眼中悄悄蠕动了。他已经离开了磨坊,在院子里的大石碾上,想吸一支烟。

  这就是父亲。

  我望着轰隆轰隆的磨坊,看到那些新鲜的、带着琥珀色光芒的麦子在重浊的隆隆声中被粉碎了。我想到了那口棺木,父亲已经不行了,再往前紧走几步他就会躺在那口最后的床上,无声无息在泥土里像一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