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546-故宫过客 >

第6章

5546-故宫过客-第6章

小说: 5546-故宫过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孩变成了男人。    
    十岁的时候,朱见深的命运,随着父亲明英宗“夺门之变”,复位成功,再次发生改变。他又成了大明帝国的皇太子,几年后,到了大婚的年龄。    
    皇家选婚,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中国古代后妃的来源,无外乎勋旧联姻和采选民女两种,明代亦然。朱元璋兵兴民间,一朝登极,自然不能忘了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生死弟兄纷纷成了儿女亲家。    
    及至鸟尽弓藏,儿女亲家又纷纷成了肉食狗兔,难逃被烹煮的命运。朱元璋彻底终结了与权贵联姻的选婚方式。并信誓旦旦地写进了《皇明祖训》:    
    “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肃,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诈,但是娼妓不许狎近。”    
    民女入宫,要经过重重关卡。清人纪晓岚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这样描述明朝采选秀女的情景:    
    “先期选天下淑女十三至十六者,有司聘以银币,其父母亲送之,以正月集京师,集者五千人。天子分遣内监选女,每百人以尺序立,内监循视之,曰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抉出之,凡遣归者千人。明日,诸女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腰、肩、背,有一不合法相者去之;又使自诵籍、姓、年、岁,听声之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皆去之,去者复二千人。明日,由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量毕复使周行数十步,以观其风度,去其腕稍短,趾稍矩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其留者亦仅千人,皆召入宫,备宫人之选。复遣宫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扣其肌理,于是入选者仅得三百人,皆得为宫人之长矣。在宫中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而汇评其人之刚柔愚智贤否,于是入选者仅五十人,皆得为妃嫔矣。”    
    皇后就是从这些入选者中脱颖而出的。《明史·后妃传》记其事:“宫中选大婚,一后以二贵人陪。中选,则皇太后幕以青纱帕,取金玉跳脱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纳淑女袖,侑以银币遣还。”    
    明英宗为儿子选了十二位美人,最后留下了吴氏,王氏,柏氏三人。公元1464年,英宗驾崩,朱见深继位,年号成化。吴氏升格为皇后,王氏,柏氏为妃。    
    吴皇后生于京城,《罪惟录》说她“聪敏知书,巧能鼓瑟”,这个风华正茂知书达理的才女,满心以为会与年轻的皇帝相悦承欢,谁知情况完全出乎意料。    
    每夜坤宁宫的孤灯,始终等不来帝王的温存。    
    成化皇帝去了哪里呢?


《故宫过客》 凤凰落在交泰殿上《故宫过客》 一条长长的街巷

    今天的游客,穿越乾清门西侧的内右门,眼前是一条长长的街巷,明代称之为“永巷”。这样的永巷在紫禁城内廷共有四条:东一长街,东二长街,西一长街,西二长街。这四条永巷都设有路灯,路灯一人多高,石制基座上设铜制灯楼,以铜丝护窗。夜幕降临,专有太监从内库提取燃油,灌注到灯楼里,点亮路灯,荧荧之火苦候天明。    
    与路灯同时点亮的,是东西十二宫宫院门前的红纱灯。一旦皇帝临幸某宫,那么此宫门上的红纱灯先行卸下,宫中巡街太监见到后,即刻传令其他宫院俱卸灯歇息。    
    吴皇后等不来皇帝,王妃,柏妃同样等不来皇帝。红纱灯只为万贞儿起落开合。    
    朱见深登极时18岁,而万贞儿已经35岁,并开始发福。《明史·后妃传》说她“机警,善迎帝意”,但关于她的容貌是否美丽,没有任何记载。    
    皇帝的母亲周太后难以理解儿子如此专注的爱情,不禁发问:“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儿子回答:“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    
    年轻貌美的吴皇后也无法理解,更无法容忍这种爱情。她抓住万贞儿一个小小的过错,借题发挥,结结实实地打了万贞儿一顿板子。    
    万贞儿的屁股连着皇帝的心。这顿板子在空中划了一圈,最后落回到了吴皇后自己头上,皇后的凤冠被打落在地。    
    皇帝的理由显然有点勉强:“先帝为朕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宫。”    
    按朱见深本意,皇后非万贞儿不可,但在皇帝婚姻大事上真正具有话语权的皇太后,是绝不会让一个宫女出身,年老色衰的人母仪天下的。于是,王氏低眉顺目地作了继任皇后。这位新皇后深知自己的位置其实不过是替万贞儿坐的,所以无声无息地守起活寡。《罪惟录》说:“后终其身不十幸”。    
    吴皇后被废,时距其被册立不过一个月。与她亲近的人,跟着倒霉:父亲牵连下狱,最后发配边疆;近侍太监牛玉,谪调孝陵种菜,朝官中与牛玉亲近者,大多被除名。    
    朱见深在历史上算得上宽厚的皇帝,明人笔记《菽园杂记》、《寓圃杂记》中,有“宪宗朝未尝轻杀人”,“宪宗好生,每奏大辟,多所宽宥,或不得已而行刑”。虽然幼年遭受叔父的打压,命运坎坷,但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以德报怨。不但厚待叔叔一家,并且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下诏恢复了叔父景泰皇帝的帝号,还给了“戡难保邦,奠安宗社”这样一个中肯的评价。    
    这样一个老好人,竟会对吴皇后一族痛下重拳,可见那一顿打在万贞儿身上的板子,真是让朱见深疼得昏天黑地了。    
    吴皇后被废,自然不能继续住在内廷。明代宫中有病或有罪的宫女都被安置在北海西侧的羊房夹道(今国图旧馆原址)任其自生自灭。吴皇后被抛到这里,凄风苦雨穿透四壁,与满屋的病菌、哀号,揉搓成一个湿漉漉的破败蛛网,将她缠绕其中,动弹不得。    
    这个地方,有一个动听而又不祥的名字——安乐堂。    
    吴皇后的命运,直到6年之后,随着一个孩子的到来,才重现希望。


《故宫过客》 凤凰落在交泰殿上《故宫过客》 吴皇后被废的第二年

    四    
    吴皇后被废的第二年,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万贞儿以37岁的高龄,产下一子,第一次作了父亲的朱见深大喜过望,派太监大祀山河。万贞儿也因此获得了仅次于皇后的名分——贵妃。    
    据《明会要》记载,明代皇帝有名分的女人分若干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才人,婕妤,昭仪,美人,昭容,选侍,淑女。    
    万贞儿从最底层的侍女做起,30多年苦苦挣扎,终于以皇长子母亲身份,晋级贵妃,可谓实至名归。从这一天起,在险象环生的内廷里,除了皇帝随时可能生变的爱情,这个皇长子,是就万贵妃一张最可靠的护身符。    
    谁知这张护身符比爱情还要脆弱。孩子未满周岁,没等正式命名就夭折了。    
    幸好朱见深的爱一如既往。    
    然而,皇帝的家事就是国事。帝国无后,皇帝不急大臣急。主政的大学士彭时劝导朱见深:“今嫔嫱众多,维熊(生子)无兆,必陛下爱有所专,而专宠者已过生育之期故也。望均恩爱,为宗社大计。”    
    文绉绉的大臣咬文嚼字,“望均恩爱”,掺合起皇帝床第之事,实在是出于无奈。    
    皇帝一句话就给顶了回去:“内事也,朕自主之。”你们管得着吗?    
    话虽如此,爱情与江山各自的分量,朱见深还是要掂量掂量的,并且,“均恩爱”似乎更合乎男人本性。这次不愉快的君臣对话一年后,柏妃为皇帝生出了第二个儿子。两岁时,这个男孩被册立为皇太子,然而,死神再次降临。    
    关于孩子的死因,宫中传言直指万贵妃。真是其所为,还是遭人驾祸?反正死了儿子的父亲,没有流露出悲痛欲绝,追查到底的决心。    
    万贵妃的勇气,像她的体重一样,不可一世地膨胀起来。朱见深每一次临幸其他嫔妃宫女,都有人记录在案;宫中一旦有女人怀上龙钟,都有人及时报告给万贵妃。于是,这个还没有成形的胎儿,就被一杯堕胎药结束了生命。“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    
    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一天天变成嗜血的杀手,朱见深没有阻止。他只是更多地留宿在其她妃嫔的宫院,面对一般的宫女,性之所及也不再有什么顾忌。    
    皇帝的精子,和万贵妃的毒药,展开了一场不动声色的竞赛。    
    成化十一年(1475年),在这场竞赛中显然处于下风的朱见深一觉醒来,面对铜镜,叹息到:“老将至而无子”。其时,朱见深29岁,宫闱黑幕的折磨,已经使他华发早生。    
    伺候皇帝梳头的太监张敏,就势跪倒:“老奴死罪!”    
    朱见深不明白这个一向寡言少事的奴才究竟犯了什么过错。    
    “老奴欺君,万岁已有子也。”    
    《明史·后妃传》接着写道: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做)主。”


《故宫过客》 凤凰落在交泰殿上《故宫过客》 忠诚而明智的太监

    这个忠诚而明智的太监,已经清醒地预见到自己泄露天机后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委婉地置疑了皇帝保护骨肉的决心和能力。    
    朱见深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在一旁地位更高的司礼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朱见深大喜,急忙派人去迎接从未谋面的儿子。    
    这个孩子的存活,如同一幕跌宕的戏剧。孩子的母亲,就是那个在部族屠杀中侥幸不死,强征入宫,并被误记为“纪妙善”的女人。    
    以她悲惨而低贱的出身,起初只能充当最下等的宫女。然而,她的美丽和聪慧不会永远湮没,很快她晋升为管理内廷书库的女官,这项工作只有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的人才能胜任,而内廷书库又是皇帝常常驾临的地方。终于在一次愉悦的对话后,皇帝临幸了纪氏。    
    纪氏宁静的宫中生活在那一夜后终结了。    
    纪氏顺理成章地怀孕,万贵妃顺理成章地送来了堕胎药,朱见深顺理成章地保持了沉默。然而,这个未成形的孩子并未顺理成章地死去,他似乎预见到未来的悲伤与光荣,在母亲流淌着毒液的子宫里,他固执地寻找着的营养。    
    纪氏的小腹一天天隆起,太监张敏向万贵妃解释说:那是一种怪病。于是,纪氏也被送到了北海西侧的安乐堂。    
    在那里,孩子降生。母亲抱着儿子彻夜未眠,然后,对着赶来探望的太监张敏说:“把孩子抱走,溺死”。张敏说:“皇帝还没有儿子,怎么能就这样丢弃呢?”    
    这个孩子不幸而又幸运,他躲过两次死亡,而生养他保护他的人们,从此每天都要面对死亡。不久,又一个女人加入了这场极度危险的游戏,几年前被废至此的吴皇后,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一丝希望。两个未曾绝望的女人哺育孩子一天天长大,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这个孩子连哭泣都成了奢望。    
    宝贝,父亲的金马车总有一天会接你回家,带你到那座金色的大房子,那里有金色的蜜饯金色的衣裳,宝贝不会再饥饿也不会再沉默,在那里宝贝会知道,天空除了冰冷的月亮还挂着一枚火球叫做太阳。    
    这一天终于来了,妈妈没有欺骗她的宝贝。    
    在父亲派来的金马车前,纪氏抱住孩子哭泣:“儿去,吾不得生!”在为孩子穿上新衣服后,母亲嘱咐到:“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    
    孩子张开小手,迎着阳光奔向紫禁城。自从出生从未剪过的胎发高高飘扬,如同一面黑色的旗帜,突兀,怪异而又凌厉地插在紫禁城的心脏上。    
    朱见深抱起孩子看了很久,流泪说:“是我的儿子,像我,像我……”    
    以上故事绝非虚构,它被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最权威的官方史书《明史》中。几百年后,当《故宫》剧组在历史现场用影像再现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们感受最强烈的一句话就是:生活的精彩远非戏剧可比!    
    故事还没有结束……


《故宫过客》 凤凰落在交泰殿上《故宫过客》 被接回紫禁城

    五    
    纪氏死了,在儿子得见天日的一个月后。    
    这本是纪氏灾难重重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月。她和儿子被接回紫禁城,朱见深时常看望她们母子,与她牵手叙旧,共饮美酒。皇帝为她挑选的住所位于西六宫最南端,这里是距离皇帝寝宫乾清宫最近的一处院落,明初叫做长乐宫,后来才易名永寿宫。    
    然而,纪氏在这里,既没能长乐,更没有永寿。    
    关于她的死因,《明史》这样写道:“或曰(万)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差不多同时,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了。没有什么意外,他们早已清醒地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对于死亡,皇帝的妃嫔们其实在入宫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明代实施殉葬之制。《历代陵寝备考》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明成祖朱棣有十六妃陪葬,仁宗有五位妃子殉葬,宣宗八位妃子殉葬。    
    《明史·后妃传》记载,宣宗殉葬的妃嫔中,有一嫔叫郭爱,贤淑有才学,入宫仅二十天,皇帝驾崩,郭爱自知死期已到,悲愤之至,留下了这样一首绝命辞: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明代妃嫔殉葬制度终结于英宗,这位大起大落的皇帝与妃嫔们曾经患难与共,弥留之际一纸遗诏,赦免了这些可怜的女人。    
    殉葬之外,还许多妃嫔宫人,死于皇帝的怒火。关于皇帝处死获罪的妃嫔宫人,因为涉及宫闱之乱,有损皇帝脸面,所以在中国的官方文书中,几乎是一片空白。但女人们的悲惨故事,并没有被历史完全遗忘。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执政的最后一年,一批在紫禁城服役多年的朝鲜籍宫女被恩准回归故乡,金黑也在其列,这位年届花甲的老人已经在异国的皇宫里生活了20多年,侍奉过三代帝王,当年她是陪伴女儿韩氏一起来到中国,回归时却孑然一身。    
    金黑的女儿在十年前作为殉葬品留在了永乐皇帝的陵墓里,母女最后分别时刻的情景,像充满毒液的冰冷的蟒蛇一样缠绕着金黑的余生。    
    “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    
    女儿死前,不停对母亲哭喊着:“娘,吾去,娘,吾去……”    
    这些心碎的文字出自朝鲜李朝的官方史书中,中国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主编《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时,发现了它们。    
    金黑等人是被祖国的使者接回去的,出发前朝鲜使者收到了明宣宗的一份密旨:“宫禁之事,所当秘密。今出来婢子等久居中朝,凡禁掖之事,习见详知,脱有亲旧问宫掖事,无识婢子辈不顾大体,悉以告之,则有乖谨密之意,今使婢等毋得开说,他人毋得访问。如或漏泄见露,则问者,言者,传说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