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546-故宫过客 >

第7章

5546-故宫过客-第7章

小说: 5546-故宫过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髅苤猓袷规镜任愕每担宋愕梅梦省H缁蚵┬辜叮蛭收撸哉撸嫡卟⒅弥胤ā!薄   
    天朝大国郑重其事地向藩属国下达圣谕,要这些女人永远闭上嘴巴。    
    金黑等人的心里究竟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嫔妃殉葬其实算不上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难道大明帝国的内廷里,还发生了更加阴冷可怕的事件吗?    
    金黑显然没有被天朝的恫吓吓倒,一踏上自己的故国,这个勇敢的老人就开口了。她没有办法闭上嘴,因为,押在她心尖的,不仅仅是女儿那一声最后的呼喊,更有几千座冤魂弥漫的坟茔。    
    永乐六年,一批来自朝鲜半岛的女孩随着李朝进贡的队伍到达明帝国的京城,她们作为礼物送给至高无上的永乐皇帝,一同入宫的还有一些年龄稍长的妇女,她们是以仆人的身份陪嫁过来的,金黑位列其中。    
    当年,这批有着异国风情的女孩,很快就博得了朱棣的垂青,其中最受宠的是权贤妃。《明史·后妃传》说“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廷,妃与焉,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    
    权贤妃受宠,连带这一批朝鲜女孩在宫中的地位都扶摇直上。一名工于心计的汉族宫人吕氏想巴结一下,她找到一个同样姓吕的朝鲜女孩,想结同姓之好却被拒绝,于是怀恨在心,蓄谋报复。    
    机会很快来临。一年后,权氏随朱棣北征蒙古,凯旋途中病逝于临城。红颜薄命本是天数,朱棣一时伤感很快也就淡忘了,但是没想到恶人乘机浮出水面。汉族宫人吕氏借机诬告朝鲜吕氏,说她串通其她朝鲜宫女,勾结太监,“点毒药于茶进之”,害死了朱棣宠妃权氏。    
    这还了得,朱棣盛怒之下,下令用炮烙之刑严惩朝鲜吕氏,无辜的吕氏在烙铁上炙烤了一个月才结束生命,同时株连被杀者数以百计。    
    诬告者汉族吕氏的心胸险恶,杀人者永乐皇帝朱棣的残酷无情,同样令人发指。    
    然而,杀戮并没有终止。这场席卷内廷的血色瘟疫,在蛰伏了11年后,再次张开了恐怖的翅膀。    
    起因还是这个汉族吕氏,像很多不甘寂寞的宫人嫔妃一样,她也暗自与太监私下相好,寻找情感的慰籍,宫里称之为“对食”,后来恋情败露,吕氏畏惧自杀。死则死矣,没想到另一场杀戮拉开序幕。    
    吕氏为什么自杀?皇帝不肯亲信“因对食畏惧而死”的说法,想像力丰饶的朱棣,自然不会忘记这个吕氏在11年前的作为,吕氏的贴身侍女们受不住严刑拷打,只求速死,慌称吕氏还想杀害皇帝。    
    身居大内的皇帝,将自己幽闭在一大群女人中的皇帝,天生就患有迫害臆想症的皇帝,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女人爱上太监更让他耻辱呢?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女人图谋杀害自己更让他疯狂呢?    
    朱棣果然疯了。一场急遽扩大的整风运动湮没整座紫禁城。两千八百个完全不明所以的女人被揪了出来,皇帝没有惩前毖后,更没有治病救人,只有一个字“剐”!    
    朱棣常常亲临刑场,饶有幸味地亲手“剐之”。那段日子,皇帝改行作了职业刽子手。当他走到一个因绝望而勇敢的女人面前,那女人对他喊道:“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你皇帝自己阳痿,还怪我们女人吗!


《故宫过客》 凤凰落在交泰殿上《故宫过客》 女人死于寂寞

    六    
    更多的女人死于寂寞。    
    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来独自行。    
    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    
    这是那个深受明成祖朱棣爱怜的朝鲜女孩权贤妃写下的一首宫词,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连皇帝出征都伴在身边的这个女孩,尚且发出如此闲愁哀怨,那些终其一生都未能得近龙颜的妃嫔宫人们,她们的苦又如何倾诉?    
    所有的寂寞最后都化为灰烬。清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宫女部杂录》找到了这些女人的最后归宿:“京城阜城门外五里处有静乐堂,砖甃二井,屋似塔,南通方尺门,谨闭之。井前有结石为洞,四方通风。宫人有病,非有名称者,例不赐墓,则出之禁城后顺贞门傍右门,承以殓具,出神武门。经北上门、北中门达安乐堂,授其守者,招本堂土工移北安门外,易以棺木,送之静乐堂火葬塔井中。”    
    同这些灰飞烟灭的灵魂相比,纪氏还算得上幸运。毕竟在她青春年华时,还与成化皇帝有过一夜温存,毕竟在她生命终结前,还享受过一个月相夫教子的天伦之乐。    
    相反,几乎得到皇帝全部爱情的万贞儿,却一点儿都不快乐。在皇帝父子相认的那一天,整座紫禁城欢声雷动,只有万贞儿几近崩溃,她不停哭喊着:“群小骗我,群小骗我……”    
    一个月后,那些“骗她的群小”接连暴亡。    
    在失去母亲纪氏和保护人太监张敏后,小皇子的生命变得岌岌可危。这时,祖母周太后将这个可怜的孩子拉进自己的怀里,诺大紫禁城,恐怕只有周太后的臂弯,才可以挡得住万贞儿的杀手。    
    这时的万贞儿已经年近半百,彻底失去了再次生育的可能,或许为了改善与小皇子的关系,有一天她主动向周太后请示,想请小皇子到自己的宫中吃饭,周太后不好驳她的面子,但在小皇子临行前,再三叮嘱道:“你只管去,但什么也别吃。”果然,无论万贞儿如何殷勤,小皇子就是滴水不进。万贞儿问其故,只说:“已饱。”再问,就直言:“怕菜中有毒。”万贞儿叹息到:“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这样,他日必定鱼肉我!”自此,跌入愤恨恐惧而又无可奈何的精神苦海。    
    紫禁城内廷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幅怪异的图景:每次成化皇帝朱见深乘车出行,车前都有一个身体肥硕的妇人“戎装前驱”。戒备森然的皇城大内,难道还需要一个老太太充当保镖吗?一身铠甲的万贞儿更像是在示威,对那些觊觎皇帝的女人们:离我的爱情远点!    
    万贞儿58岁的时候死了,当时她正在鞭打一个犯错的奴婢,“怒极,气咽痰涌不复苏。”    
    万氏一死,宫中女人长出一口气,而成化皇帝朱见深,却一下子失了元气,他每日哀叹:“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几个月后,抑郁而终,时年四十岁。    
    那个历经磨难侥幸不死的小皇子朱祐樘登极继位,年号弘治。他一扫父亲一朝的颓势,任用贤能,勤于政务,史称“弘治中兴”。明人在《治世余闻》中说:“惟我敬皇在御十有八载,明作之功,惇大之化,比隆三代。而又克勤于政,无日不视朝,虽值雨雪传免,而銮舆尤御正衙,呼二三大臣参决政务。故当时在朝诸缙绅,下迨虮虱之微,无一人不欲趋朝以仰承休德,而闻夫所未闻也。”    
    朱祐樘怀念母亲,多次派人到广西寻找亲族,结果冒认者甚多,历经三年没有线索,只好作罢。被父亲废掉的吴皇后,在安乐堂那些不见天日的岁月里,对朱祐樘有抚育之恩,现在被接入宫中,享有皇太后的待遇。    
    朱祐樘对于爱情,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专一。他一生只有一位皇后,《罪惟录》说:“后与上爱笃,宫中同起居,无别宠,等民间伉俪然。”    
    下雪了。这是公元2004年的雪,从我们的镜头前纷纷扬扬,覆盖了500多年紫禁城和女人们的故事。    
    我走在飞快跳跃的白色紫禁城,那五百多年的时光因为这座宫殿的存在而有了形体,那些美丽的女人因为这些有了形体的时光而晶莹透亮。    
    沿着温婉呢喃的永巷行走,沿着纤细腰肢的长廊行走,沿着前额光洁的宫院行走,她们的长发伴着御花园的松柏迎风飘舞,她们的裙摆透过护城河的薄冰轻轻荡漾。    
    我们镜头的脚步最后停留在交泰殿前,在它被岁月肢解而龟裂的额头上,那只翩翩起舞的彩凤乘着雪花注视着我们,那些女人美丽而哀伤的梦想注视着我们。    
    被爱,被伤害,被凌辱,被杀戮,紫禁城的女人,梦想常于诞生处毁灭,又于毁灭处诞生。    
    因为栖息在交泰殿上的那只凤凰相信,涅磐才是她永不停息的命运。


《故宫过客》 少了一行门钉《故宫过客》 自行车辗过积雪

    第四章少了一行门钉    
    一    
    自行车辗过积雪,车铃声渐渐消逝在高阔的城门门洞。积雪消融,褐色的枝干被粗砾的春风裹挟,摇曳不已。风静,绿意如水墨流淌,洇出满目夏色。    
    东华门,于一个镜头内走过四季。摄影师在同一个地点,以同样的机位,同样的构图,纪录了东华门一年中最震撼人心的几个瞬间。    
    这是《故宫》第三集《礼仪天下》的开篇画面,随着隆隆的关门声,东华门的狮子头向后退去,我写下了这样的解说词:“在进入故宫的四座大门中,东华门是与众不同的。只有非常细心的人才会发现,它的门钉只有8行,有别于其他三座门的9行。”    
    纷乱的云靴踏在紫禁城的石阶上,急促的脚步声直扑镜头。    
    “这一细微的差别,400多年前,曾经引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风波。”    
    镜头升起,明朝大臣们惊惶失措的背影穿越宫门,化入殿堂前的一片高光之中。    
    “1521年3月,紫禁城里一片慌乱。明武宗驾崩,武宗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于是,皇太后决定,远在湖北的14岁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但是,朱厚熜行进到北京宣武门外,忽然止步不前了。”    
    “面对皇帝宝座,朱厚熜究竟有什么疑虑呢?”    
    此刻,望着闪烁的屏幕,如同一年之前,我望着东华门那些斑驳而神秘的门钉。    
    “起因在于礼部拟定的继位礼仪:朱厚熜应由东华门入紫禁城。”    
    朱厚熜断然拒绝了。    
    门钉少了一行的东华门,究竟有何玄机?    
    中国古代“九”为极数,天子之制以九为大。皇家建筑大门门钉一般每扇九路,每路九颗。出入紫禁城的其他三座大门:午门,神武门,西华门莫不如此,为何独有东华门例外呢?    
    原来紫禁城前朝,在中轴线三大殿东西两侧,还各有一座宫殿。按中国人“文东武西”的观念,西边的名为武英殿,东边的名为文华殿。    
    两殿形制相似,但功用不同。明代,武英殿是皇帝斋居及接见大臣的地方,为皇帝的便殿。文华殿则是太子宫,皇帝很少驾临那一带,以给太子足够的私人空间。    
    另外,西华门正对皇家花园西苑,帝后及太后等前往西苑必须由此出入,明朝一代,凡是内廷举行吉丧重典,皆以西华门为上。东华门与皇帝生死两途都无关系,几乎没有皇帝由于礼制原因出入东华门。仅有一次例外,即景泰皇帝病重,一班大臣宦官从紫禁城东华门外的南宫请来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时走过一次,不过那实属非常事件。    
    既然皇帝不走东华门,只有太子才走,那大门的规制自然要低一等级,所以少了一行门钉就合乎情理。


《故宫过客》 少了一行门钉《故宫过客》 皇帝血统有两次巨变

    大明朱氏,皇帝血统有两次巨变。第一次是朱棣举兵靖难,叔辈的燕王一支取代侄儿建文升位帝系。朱棣一支嫡传了7代,寿命都不长,大多是在30几岁驾崩。传到弘治皇帝朱祐樘,此人于国于家都尽心尽责堪称楷模,可惜35岁就英年早逝,由于与张皇后感情深厚,没有宠幸任何其她女人,所以去世时只留下惟一的儿子朱厚照。朱厚照少年时聪明伶俐,有过目不忘的天赋,骑射武功也很出众,被父亲寄予厚望。    
    朱厚照继位,年号正德,谁知其德行非但不正,简直荒唐,一生放浪形骸,纵情声色,到30岁病死的时候,反倒一个子女都没生出来。于是这一支彻底绝后。只好继续上溯,挑来拣去,最后定下了血缘最近的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熜。    
    按照宫廷礼仪规定,这位十四岁的小堂弟要先入文华殿,追认太子身份,再择日登极。这样,他一定要通过门钉少了一行的东华门,进入紫禁城。    
    朱厚熜不干了。“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其实所谓遗诏,并非朱厚照本意。这位精力充沛的皇帝压根儿没有想到自己汪洋恣肆的人生,会在30岁时戛然而止,及至弥留之际,关于继承人没有留下任何意见。朱厚熜事实上是被大臣们根据血缘远近推选出来的,内阁大学士杨廷和的意见起到关键作用。经过张太后认可,杨廷和以朱厚照的口吻,起草了这份遗诏:    
    “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尊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一生舞文弄墨,恪守礼仪的杨廷和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反复斟酌的这“嗣皇帝位”四字,却成了朱厚熜的借口。    
    “遗诏是请我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做人家儿子的!”    
    于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幕上演了:一边是即将登极的皇帝,一边是恪守礼仪的大臣。他们坚持己见,互不相让。    
    僵持不下之际,老太后妥协了,她传下懿旨:“皇位不可久虚,百官于城外上表劝进。”于是,朱厚熜在宣武门外受笺,农历四月二十四正午,由大明门正中御路进宫,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亲祭正德皇帝几筵,拜见太后等一干琐事后,在奉天殿登极。他没有选用太后和大臣们拟定的“绍治”年号,而是自己取了个革故鼎新,朝气蓬勃的年号“嘉靖”。    
    终其一生,嘉靖皇帝也没有从东华门那72颗门钉下走过。    
    在这场关于门钉的较量中,大臣敢于与即将继位的皇帝抗衡,而朱厚熜也甘愿冒着失去皇位的危险固执己见,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一套礼仪程序吗?    
    在中国古人心中,礼仪难道仅仅是一些华丽而刻板的动作吗?


《故宫过客》 少了一行门钉《故宫过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二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我们找到了古本《周礼大宗伯之职》,周代人将礼仪总括为吉礼,嘉礼,凶礼,军礼,宾礼五类。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礼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人们的普遍行为规范。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记》说:“大上贵德,其次勿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而紫禁城,其实就是一部凝固的《礼记》,每一处细枝末节,都流淌着“礼”的精神。礼的核心是等级,紫禁城的建筑,等级之严已经超乎今人的想象。    
    紫禁城前朝的核心三大殿共有26处建筑,按礼制被分为九个等级。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大朝会的场所,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国家大庆典,皇帝御殿受贺,命将出师、皇帝登极也几乎都在此举行。太和殿最初名为奉天殿,意喻皇帝奉承天命统治国家。作为紫禁城诸殿的魁首,太和殿的形制为最高等级。明代这里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暗合建筑布局“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