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尾维新]+纵列式双旋翼方法论-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我就一去不复返了。现如今,已经沦落到除了考试的时侯都不会去大学的程度了。再这样下去的话,大概被会留级吧。这是和太阳的问题完全不同次元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首先。
我这么想。
首先,还是尝试着写点小说吧。
『小说?是打算成为小说家吗?这可是很累人的哦。是成为世外之人的第一步哦。』
并不是这个意思啦。不想找工作而已。只是——想试着写一写关于戏言使的故事罢了。
『这是什么?』
这是我一直都刻意回避着的问题。初中的那个时候,写下那模仿小说的戏言以来,一直都回避着,绕开了这条道路。可是看样子,我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回避了,到了不得不面对它的时侯。
抬头仰望天空。
那里,没有太阳。
理所当然并非一直如此理所当然。
问题是,我们总是能够接受。
理所当然消失之后,就接受下一个理所当然。太阳消失了也罢,忘记了曾经写过的模仿小说的戏言也罢,因为清算过去而遭受损失也罢。这些都能够接受。就好像过去的某个国王说过的那样,即便是上了锁的项圈,我们也一样能够接受。(注6)
总是能够接受。
讨厌这点。
非常讨厌。
清算是必要的。
就算是毫无建设性的行为也一样。
过去,是必须清算的东西。
『写小说只会给你留下痛苦的回忆哦。』
没关系。
『或许连一丝一毫的快乐都找不到哦。』
没关系。
『会被拿来同许多人比较的哦。所谓表现就是这么一回事。被人拿来同历史教科书般的前人进行比较,和同时期的天才进行比较,和追赶在自己身后的新人进行比较。或许会获得很不公正的差评,也或许会因为失误而得到了很夸张的好评。无论哪种都让人厌恶。不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才是最令人厌恶的吧?』
的确令人厌恶。但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无可奈何的事情。是无法改变,也无力改变的事情。
『哼,你果然没变,终究还是依靠着惰性和妥协而生。这就已经是在评价你了哦。』
那还真是多谢。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故事呢。』
我想应该会是被文字附身了的中学生的故事。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中学生,一个戏言使的故事。他对于超越了文字的东西全都不予置评,然后追求着唯一的一组文字。对于他来说,独一无二的那一组文字。
『在哪里听到过这个故事呢。』
或许是这样。这或许并不是我自己的意志,而是在某时某地受到了某人的影响之后产生的结果。就好像提线木偶一样。人类,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受到某人的影响。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意识,只是听从他人的命令而已。但就算这样还是没有改变。没必要特地绕个圈子。绕远路,抄近路,这都不是我的主义。我还没有狂妄到认为自己的文字是只属于自己的文字。可是我会写下只属于我自己的小说。宛如奴隶。
『如果你写了小说的话。』
朝仓说道。
『那我就来当读者吧。』
谢谢。
说成是决意的话未免有些太过轻浮的感觉。就好像是一时兴起般的故事。不过,实际上,我根本没有想到过会不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就好像是被封闭的猫的比喻那样。(注7)我很清楚,梦想终究只是梦想而已,不会实现,所以才能称为梦想。从开始做梦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决定注定会醒来的命运,所以才是梦境。
就好像不曾在无尽的黑夜那样,永眠的梦境也是不存在的。
梦醒时分总会到来。
未必是由闹钟叫醒这种伴随着不快的结局,但,总有一天,非常自然的,一旦发现,就会理所当然的,醒来。不过这和梦想无关,而是更加实际的问题。因为,如果一直不醒来,就死了。
这不是自灭,而是自杀。
这不是破灭,而是破坏。
就算是猫的比喻,说到底那也不过是从极小的(或者说是极大的)视点来看才能成立的思考实验,结论本身,真实本身,在打开箱盖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这既是文字游戏又是数字游戏。也就是说,其实我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下定了这样的决心。很久以前。又或许,是在昨天。又或许,是在一年以前。又或许,是在初中一年级的时侯。
无尽黑夜。
永眠梦境。
喜欢也好,讨厌也好,擅长也好,不擅长也好,并不是这样的问题。明明就不习惯被表扬也不习惯被批评,却还是希望表现自己,不得不吞下这样一种矛盾。可是即便不得不做到这一步,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得不继续完成那位被文字附身的初中生的故事。
时至今日,大概他依然是以绝望作为自己的时尚。可是他,还有她,他们,还有她们,其实并没有绝望,而是迫切的期望着。
期望着什么?
我不知道。
和朝仓道别之后,走在回家的路上,顺路去了次京都Apannti的书店。在那里买了四本辞典。国语辞典,片假名辞典,俗语辞典,和英辞典。总计近两万円。这样一来到下个月为止,什么东西都买不了了。当然,这是为了写下戏言使的故事而做的准备。倒不是出于说做就做这样的原因,但是有备无患总是好的。到了现在这种年代,还在原稿用纸上面手写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因此需要一台文字处理机(T:为什么不是电脑……),不过这个问在老家的妹妹借来就好了(T:妹妹出现了!)。她已经说了想要换一台电脑了,问她借的话应该是不会被拒绝的吧。
在哪里听到过的故事。
朝仓是这样评价的。
这不仅仅是在说戏言使的故事,应该也包含了对于我的评价。现在的我自己,现在的我的烦恼,现在的我的决意。所有的这些东西,朝仓都曾经在哪里听说过吧。大概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到头来,也不过如此。如果觉得自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只会让自己吃苦头——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训。自己抛弃了的目的被其他人终结了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梦想被他人变成了现实。我用尽了全身的勇气在十年之前进行的尝试早已陈腐,对于世界而言是如此的无价值。有点类似挖掘史前遗迹的感觉,也有点类似编撰历史书的感觉,不会给未来留下任何东西的行为。没错,这就好像太阳光一样无价值。根据从别人那里听到的话,让作家立志成为作家的最大的动机似乎是『在市场上找不到自己想看的故事』这样。这还真是让人羡慕,既然想看,只要自己写就行了,多么简单。
所以,我要写的,是自己想写的故事。
不写不行。
尽管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抱着辞典,走向公交车站。已经接近了傍晚时分,不过天空还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朝仓所说的,到了晚上太阳反而就会生起的状况,看样子也是不会发生了。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概一直都会是黑夜了吧。也可能等到了明天,太阳就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再度出现。
似乎刚刚才开走了一辆,等了大概15分钟下一班的公交车才抵达。如果坐出租车的话,在这十五分钟里面就已经能够回到公寓了,可惜我没有这份闲钱。而且在唯一的一次,时间非常紧张结果不得不利用出租车的经历中,当我告诉了司机自己的住址之后,『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地方,所以说说附近有没有什么醒目的建筑物』,对方这么对我说道。我突然对于自己居住的是『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地方』这点感到非常悲哀,所以,自那以来,无论是在多么紧张的情况下,我都不再乘坐出租车。可是,既然连『无尽的黑夜』都存在,那么自己居住的是『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地方』这点,或许也没有什么可在意的。
整整十五分钟之后,公交车来了。
回到家里之后,首先洗去身上的汗水。从浴室当中出来,一边用吹风机吹干头发,一边眺望着窗外。满月已经沉入了比叡山的另一头,满月在白天落到了地平线之下,那么到了晚上会是怎样的光景,我不禁感到疑惑。
『这或许并不是我自己的意志,而是在某时某地受到了某人的影响之后产生的结果。就好像提线木偶一样。人类,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受到某人的影响。』——我对朝仓说过的这番话。
回忆起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中非常有名的一幕。朱丽叶把好不容易从东边的窗台进来的罗密欧比做了太阳,把自己比做了月亮。正因为有罗密欧存在,自己才第一次散发出了光芒。既然月亮还散发着光芒,那么太阳就一定在某处存在着。就好像『人类没有办法独自一人生存』这句话一样,任何一个人都是由于另外其他许许多多人类的存在才能够生存下去。不是以自身的意志做出选择或者决定,而是『无意之中』依存着周围的存在——这难道不可以套用来解释太阳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概念吗?月亮自身并没有自主性,只是由于地球的引力和太阳的光线才存在于那里。食物链,热力学的第一法则。如果没有毕尔斯的话,『侏儒的话』也就不复存在了。一切的一切都和其他的一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即使没有文字这样一种媒介。可是,我并不是哪种会思考『照耀着我的太阳究竟是谁』这般问题的诗人。既不是天文学家,也不是文学家,只是我自己。人们都说抬头仰望天空却没有任何感想的人不应该握笔,原来如此,的确是没办法反驳。
太阳。
月亮。
实际大小完全不同的两个天体却由于距离的缘故拥有几乎相同的视大小,这在小学的理科兴趣时间里面已经学习过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同地球和月亮之间距离的比值,和太阳以及月亮之间大小的比值是相同的。
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刚才落到西方地平线之下的『那个』,其实并不是满月,而是太阳。太阳的阳光在突然之间变弱了,落到了和月光相同的程度,如果是这样,那么就能够说明今天发生的这种现象了。整体的光度下降了的话,那么无论白天黑夜都能够看到闪烁的星光了。这么想着,望向东方的天空。期望着真正的月亮会出现在那里。可是什么都没有。不对,从日期上来算的话,今天的确应该是新月来着的。不过到底不是每天晚上注视着夜空的人,我也搞不太清楚。不对,不是这样。既然太阳的光亮都已经减弱到了这种程度,那么月亮也发不出光芒了吧。
我把电话拿到手中,打给朝仓的家中。只要她没有绕路的话,也差不多应该回到家里了,回到家里的话那么应该已经读过晚报了,读过晚报的话应该已经明白这个现象出现的理由了。铃声响了四下,朝仓接了电话。
她说道。
『今天是星期天。』
『WeatherRepeat』isC。Q。F。D(注8)
注1: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注2:歌德原著《浮士德》
注3:アサクラ,朝仓,浅仓等等等等……
注4:麦克斯威尔的恶魔是指JamesClerkMaxwell在1872年的书《热学理论》中提出的谬论,他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反抗熵增加原理的能量控制机制,他想象出一个不可琢磨的魔鬼。魔鬼通过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控制着做随机热运动的粒子的行为,使得速度快的粒子进入匣子其中一边,而速度慢的粒子进入另一边。经过一段时间,匣子两边就会形成温差。
拉普拉斯的恶魔则是指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于1814年提出的一种科学假设。此“恶魔”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的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的整个过程,过去以及未来。
此处皆属于误用,拿悖论出来充数也不是这么干的……
注5:安布鲁斯·毕尔斯(AmbroseGwinnettBierce)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名字虽鲜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但";辛辣毕尔斯";的绰号至今仍在美国家喻户晓。毕尔斯的战争短篇小说,以新颖独特的构思、诙谐辛辣的语言、简洁的创作风格,表现出对健康人性的强烈关注、对战争的深切反思。
注6:两槐夹井的典故
注7:薛定谔的猫
注8:Cequ'ilfallaitdémontrer,证明完毕
纵列式双旋翼方法论——无尽黑夜与永眠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