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38章

清山变-第38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见到的大清官僚,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个好消息?怀着这样的期盼,翰带着通译麦华陀和英国驻上海领事阿利图,各乘官轿来到两江总督衙门。

在国多年,翰觉轿子这种纯粹的东方特产真的是蛮对自己的胃口的,不大不小,走起路来稳稳当当,而且还可以充分保留乘坐者的个人**,比起在香港使用到的马车,又无端的高出了一个档次。他甚至觉得,如果自己有一天退职回到故乡,是不是也可以做一顶轿子来显露显露威风?转念一想,又觉得荒谬:曼彻斯**头上的那些苦力们,可能像国人这样会抬轿子吗?

轿子停稳,三个人低头钻出,两江总督府前的辕门外礼炮隆隆,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正式的欢迎。江宁府的百姓见这样的场景见得多了,原也不足为奇,只是今天的情况有点特殊,轿子居然钻出来几个身着西服马裤,脚蹬长筒马靴,手拿着礼帽、明杖的洋鬼子?这是所为何来?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总督府门前就聚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一个个交头接耳,似乎在猜测这几个洋鬼子的来历,有大约知道一点的,给身边人解释着:“看见了吗?领头的那个小个子,据说就是来自香港的英国总督,叫翰的。”

“香港?不是我大清治下的吗?怎么有英国总督?”

“你真是个糊涂的家伙!道光二十二年的事情,你忘记了吗?也是在这江宁城,《江宁条约》之后,香港给了英国人了!”

“怎么平白给了他们?他们用什么来换?我大清治下的土地,怎么就这么给了洋人?”

“不是平白给他们的,是租借,租借他们99年。”

“娘哎!99年?我可见不到回来的那一天了。”

一句话出口,惹来周围一片欢笑:“不但你看不到了,在这里的这些人,怕都是看不到了。”

这边众说纷纭,翰听得似懂非懂,手拿着礼帽,向周围的人群点头致意,却应者寥寥,更多的人都是在用一副冷漠的表情瞅向他,弄得他好生无趣,在心暗暗嘀咕了几句:粗鲁的家伙。

“爵士阁下?”一声同伴的呼唤,让翰醒过神来,转头看过去,以6建瀛为的几个大清官吏,已经迎出了总督府的大门,一个个帽翅恢宏,补褂鲜明,全然是公服出迎。他只认得一个6建瀛,其他的几个人,大约就是大清皇帝陛下派来的钦差大臣了。

门口的戈什哈连哄带搡,把周围围观的百姓尽可能的驱赶开——今天的日子非比寻常,6建瀛事先有过交代,万万不能在夷人面前失了朝廷了脸面,是故驱赶可以,却绝对不能动用武力,至于平时所用的皮鞭,更是被明令禁止。所以,一群总督府的戈什哈,竟然是累得满身大汗,好在,没有办砸了差事。

双方在总督府门前相向而立,一方作揖,一方鞠躬,互相介绍了几句,6建瀛肃手邀客,在一众人的引领下,步入总督府大门,外边看热闹的百姓兀自不肯散去,三五成群的向门口肃立的侍卫打听细情,弄得总督府门前如同集市一般的热闹。

翰在国生活有年,不过香港那个地方虽然已经经过十年的整修和展,却远远比不上内地的繁华富丽,步入两江总督府,他只觉得自己的眼睛都要看花了!几时曾经见过这般堂皇,这般高贵的所在啊!

两江总督府就是后来的国民政府的总统府,其亭台楼阁,流水假山,若论及构思之巧妙,建造之典雅,选材之精良,做工细节处之考究,也唯有北京的圆明园可以稳胜一筹,其他地方,怕都要退避三舍。自然令得初到贵地的翰等人眼睛都看直了!

一路欣赏着这华物之精气细腻,一边向前踱着步伐,直到进入总督府正厅,翰才正式清醒过来。这样的场合他不能算陌生,抬头看过去,居的总督正衙上有蓝底金色的‘调和元气’四字,殿阆的四根抱柱呈朱红色,两个人也未必搂得过来,在抱柱围拢下的正厅里,东西向分列着两张紫檀木的桌子和座椅。不用问,这是为双方会谈时准备的。

彼此入座,有总督府的听差为各人端来茶水,然后垂手肃立在方一侧。翰知道这个规矩,这杯茶水不是用来喝,而是用来摆样子的——不至于闹出什么笑话来。

作为方正使的孙瑞珍等到对方落座,先开口了:“贵使先生,此次本官奉我大清国皇帝陛下谕旨,到江宁来与贵方相见,实是为贵国使臣意欲赴天津投递公一事。自道光二十二年贵我双方江宁换约以来,于国事早有协商,贵国如有公往来,只可交予五口通商大臣,由该大臣转呈我国皇帝陛下。此事也已列入条约之。今日贵使贸然毁约,期期以赴天津为要挟,实为背信之举,令人齿冷!”

他一边说着,麦华陀一边哇啦哇啦的翻译着,等他说完,他的翻译也结束了。翰点点头,表示听明白了:“大清国专使阁下,很遗憾我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见面,并就贵我两国的纠纷展开磋商。但是,专使阁下,这一次本公使北上而来,实是为大清国下属官员迟迟不肯履行当年签订的合约细节而来。……”

麦华陀说话有着很重的口音,不过勉强还能够听得懂,孙瑞珍聚拢精神,听他滔滔不绝的把徐广缙,叶名琛等广东官吏挑动民丁,结成兵勇,阻挠英人进城,蓄意破坏《退还舟山条约》关于允许英人在条约签订两年后自由进出广州城的细节全数说了一遍。

孙瑞珍感觉有点奇怪,看那个英国公使似乎没有说很多嘛!怎么从通译嘴里说出来的话这么多?是不是他们的语言就是这样?真是匪‘夷’所思。

到最后只听麦华陀大声说道:“贵国徐大人,叶大人与我们不睦,不但令到驻扎在香港的英国侨民感到遗憾,更加会使两国本已经通过自由贸易建立起来的友谊处于岌岌可危的边缘。是故,我想敦请大清国皇帝陛下认真思考和处理此事。若是因为这件事情,导致贵我两国在广州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生任何的摩擦的话,责任全部由贵国承担。”

孙瑞珍听到这里,脸色很明显的沉了下来:“贵专使先生,这番话是在威胁我国吗?”

翰多多少少能够听懂一点,更不用提坐在他身边的上海领事阿利图了,听到孙瑞珍语气加重了语气,在下面轻轻地拉了一下翰的衣角,和他耳语了几句:“不,专使先生,这绝对不是在威胁贵国,只是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国政府对此事的不满。另外,希望贵国政府和大清皇帝陛下本着友好解决此事的态度,尽快的商讨并解决这一次令人不快的摩擦。”

“我大清皇帝陛下高屋建瓴,于国事,于两国邦交都有庙谟独运之伟见。此诚非我等臣子所能妄加置评,更非身为人臣者所能进言之事。”一套官话将翰的话全数挡了回去,孙瑞珍慢吞吞的向上翻了个白眼:“不过,本官此次到省,除了要接洽公之事之外,还有一节。便是我大清皇帝陛下有意,恩准大英国专使翰爵士先生,赴京陛见。”

麦华陀大大的楞了一下,竟然忘记了翻译,还是阿利图暂时代替他行驶职务,把话翻译给了翰。后者也是楞了好大一会儿:“专使先生,您是说,贵国皇帝陛下,允许我进京去见他?”

“大胆!”沈淮大声呵斥:“是陛见我国皇帝陛下!”

孙瑞珍的脸色也非常郑重,身体前倾的望着对方,大声说道:“专使先生,我想我有必要提醒您,不论您最终能不能进京朝见我朝皇帝陛下,也请您保持起码的尊敬和礼貌!”

关于这一点,翰真是无言以对。在国多年,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个东方的国家和自己的祖国完全不同,国人对于皇帝的尊敬和礼貌是时时刻刻表现在外的。当下很是歉然的站了起来:“对不起,请原谅我的失礼。”

第一卷第75节江宁办差(4)

更新时间:201181817:53:57本章字数:6307

听到翰道歉,方一面的众人脸色才逐渐和缓了下来,待到他再一次坐定,曾国藩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专使先生,此次进京,乃是我皇上天恩浩荡,不以华夷而心存畛域之念,所谓‘盖华其心而不以其地而夷焉’,公使先生当上仰我皇上圣德,于朝见之时,以君臣之礼相见。”

这番掉的说话让麦华陀很觉得难过,琢磨了半天,他自己也猜不懂对方所言到底是何意,不过最后一句话却是听懂了,却还不敢直接解释给翰,当下追问了一句:“贵使先生,不知道这君臣大礼所指的是什么?可有什么依据?”

“当然有。便是以当年贵国公使马嘎尔尼先生在热河行宫所行大礼为依据。”

麦华陀的脸都涨红了,甚至不及翻译,自己就大声反驳起来:“这不行,贵使先生,这绝对不行!行君臣大礼乃是当年贵国君臣强压给我过使节及其随行人员的。而且时隔多年之后,我大英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大英国,大清,也不再是当年的大清!所以,君臣大礼,万万不行!”

这样的激愤的语气倒似乎他是专使,而翰和阿利图成为随行人员似的,孙瑞珍几个人相视一笑:“既然这样说,我等倒要仰赞高明了。何以当年行得,如今行不得?大英国与我大清,又何以再非当年之国?”

听完了麦华陀的翻译,翰一双焦黄色的眉毛深深的皱紧了:当年马嘎尔尼在国皇帝面前被迫屈膝,被英国人认为是奇耻大辱!和国政府在道光页进行的一场战争,让英国人完全对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感性的认识,就正如马嘎尔尼回国之后说的那样:……这个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没有沉没。……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而事实,也完全印证了他的预言。

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内心对这个广大国家的蔑视,再像当年那样要求英国人在面见大清朝的皇帝陛下时行下跪礼,在翰来说是万万不行的——即使他自己愿意,也要顾及到自己驻港总督等一系列正式的身份的——更何况他还不愿意?!

这样的会谈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孙瑞珍以礼法相约,翰一行人完全不听:“我是大英国派驻在贵国的全权公使,在贵国是享有治外法权!这一点在84年我国与贵国签署的《江宁条约》有明确字。所以,贵国的礼法,是约束不到大英国民的。”

孙瑞珍咂咂嘴角,对方的话不是撒谎,身为礼部尚书,这样的字,这样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很是为难的看了看身边的沈淮,示意他来接替自己,和英国人做进一步的争论。

沈淮不及孙瑞珍远甚!若是说到华字,他自问可以当仁不让,和这样的洋人打交道,他却是平生第一回,本心实多抵牾,不过皇上的旨意,臣子不能不依从,这才勉为其难的到了江宁,等到孙瑞珍被人驳了回来,他更加是呆坐在那里,不能置一词以为助力。

现场安静了一会儿,曾国藩看看不是事,主动的接过了话头:“贵专使所言让本官糊涂非常。此次我等奉旨出京,我也曾认真研读过道光二十二年贵我两国签署之条约,其并无治外法权之言吧?只有道光二十三年于虎门签署之《五口通商粘附善后条款》有‘……英人不遵条约,违例上岸,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如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治罪。但该地方民人不得擅自殴打伤害’之语。却从无治外法权只论。本官不知道贵使先生此话从何而来?”

翰被对方问得呆住了:这件事是麦华陀的舛误,在翻译的时候竟然把自己内心的感觉也加入了进去,用了一种‘国方面命令,强迫英方使节下跪’的表述方式向翰做了表达,弄得翰也以为国方面是在以主凌客,借这样的一次机会挽回当年战争失败的面子!其实,便是麦华陀能够原封不动的把国官员的话转述过来,他也不会同意的,不过这样的本末倒置,倒让他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下了。

再有一点:外交官享受治外法权是国际上的通例,也不知道是不是国人不懂?仔细的回忆的一番,《江宁条约》确实没有关于这方面的阐述,更加让他恼火起来:糟糕,自己说错了!

孙瑞珍等人大喜!正要趁这个机会多多进言,以求能够达到一举功成的目的,曾国藩微笑着回头和他说了句话,然后不等孙瑞珍表示同意,他先一步长身而起:“专使先生,此刻已经到了午餐时间,不如我们用过午餐之后,再继续商谈?”

翰也正想趁这个机会稳定一下心神,很是感激的点点头,和同伴站了起来,向对面的几个人一鞠躬,有总督府的听差安排几个人下去了。

这一边,孙瑞珍紧皱双眉望着曾国藩:“涤生兄,这样大好的机会,为什么不能继续呢?难道要等夷人缓过神来吗?”

“英公,夷人性情狡猾,一味强逼,怕适得其反。况且,进京行礼之事事关重大,若是逼迫下去,夷人扬长而去,更会令到我等此行之功功亏一篑。还是等到彼此心平气和之时,再行商谈吧?”

孙瑞珍很不以他的话为然,但是现在英国人已经离开了,难道还能追回来吗?当下不阴不阳的哼唧了几声,和着几个人共同到**用餐休息,不提。

************

英国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这一次用餐虽然是在国大宪的总督府,6建瀛居然也做了这方面的安排。翰一行人没有想到国人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是这样的仔细,心难得了对这几位仪容绝不相同的谈判代表升起了一分好感。

围坐品茗,双方的气氛比起刚才在桌前对坐时融洽了很多,谈起自己从香港出,一路北上江宁,翰滔滔不绝,大赞国地大物博,百姓虽不识夷人容颜,却也彬彬有礼,果然不负明之邦的美誉,倒是让在坐的一众方代表兴与荣焉,脸上自然的带出了笑容。

“贵使,此番大清国皇帝陛下允准我等进京,不知是有何事?”

孙瑞珍捻髯一笑:“此事,非我等臣子所能妄加揣测,只要于我皇上面前行礼之事能取得一致,想来,贵使进京之后,皇上定会当众晓谕,到时候不就知道了吗?”

听完通译的话,翰一双焦黄的眉毛深深的皱起,讷讷的说道:“贵使,贵国皇帝陛下的盛情邀请我和我的同伴非常的感激,只是,若是贵国始终要求我等在贵国皇帝面前行跪拜礼的话,我想,我们的谈话就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

“若是这样的话,专使先生,关于广州入城一事,怕也要被永远搁置下来了。毕竟,你等若是不能在我皇上面前一诉衷肠的话,很多书往来,总难免有以词害意之患,怕是我皇帝陛下,也不可能行‘抑民心而奉外’之策吧?”

“若真的是这样的话,怕就会出现很让我们都觉得遗憾的景况了。”

几句话的功夫,刚刚和缓下来的气氛又立刻烟消云散,彼此互不相让,各逞口舌之能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争得面红耳赤。

6建瀛在一边看看不是事,这样下去的话,倒要争论到几时?他对于夷物也是‘略识之无’,可称得上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只得做好做坏的劝解:“列为大人,贵使先生,如此下去必将伤了两国和气。我倒要请教,贵国大臣在面见君主的时候,是行得什么礼节?”

“只是鞠躬行礼。”

“这样说来的话,贵国人民,便从无下跪之例喽?”

“呃……”

翰一打楞的功夫,给孙瑞珍提了醒,他想起了皇帝在内阁面对群臣时说到了英夷只有在对上帝的时候,才会行单膝下跪之礼,立刻揪住此节,大声问道:“这样说来的话,贵国人也有下跪之礼了?不知道是在何时,何地?”

既然给对方猜出来了,翰也无意隐瞒下去:“是的,我国人也有下跪之礼,不过却是在教堂,面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