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赤色黎明-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盖长子黄柄,今年六岁,刚好入学,走的是文官路线。
这些臣子的情况,李煜都有注意,尤其是这些二代甚至是三代们。在这个时代,一个人在职位上工作一辈子都是有的,不过李煜却认为,没必要这样。
且不说上了年纪,武力本来就会有所下降,身体素质大大不如以前。只说反应速度,逻辑能力都会大量退化,到了八十岁没有糊涂已经算是非常难得。
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培养非常重要,至于一般的臣子,六十五岁就该退休了。或许这样会让如同黄盖或者黄忠这类‘老人’留下遗憾,但一个政权的天地,不应该由这些已经年老的将军来撑起。
他们其实还有发挥余热的地方,比如总参,比如军校,反正就是能当天回家的职业。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好好享受一下余生,含饴弄孙才是最大的幸福。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朝廷那边调拨了几个新的县令来到自治区上任。里面没有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不过大多来自世家,少数来自寒门。
也不是说李煜有那种收集历史人物的癖好,当然他也不否认。只能说既然能成为历史名将,甚至历史名臣,本身就证明了他的才华。放着已经知道才华的人不用,反而要揣摩身边培养出来的人是不是人才,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至于新的县令,他们是否能够适应自己的制度,愿意公开他们的财政,这就不是李煜需要管的。反正不公开,就换一批,这是他的底线!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184年悄然而过,来到了185年春季。
去年年底,又一批税收运送到了雒阳,哪怕要消化新的地盘浪费了不少的钱财,但地盘的扩大也进一步带来的税收的提高。
巴蜀的计划成功,使得刘宏稍微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本来他只需要继续经营巴蜀,巩固这里来之不易的政权就好。作为一个华夏人,难免有点落叶归根的情节。冀州是他的故乡,那里本来也是他的根基,他还不想那么快放弃。
李煜报上来的税收非常巧妙,分成两个账目,其中六成很快就进入了内帑,这是没有在账本里面的。只有四成走了正统的路线入库,偏偏账目做得很好,在这个账本记录不完善的时代里,要做假账太简单了。
有了钱,刘宏开始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想要趁着世家占据冀州重要官职之前,最大限度的收复失地。至于成功与否,尚未得知。
今年补种的高产作物得到了很大的成功,司隶地区甚至中原地区的大丰收,再加上各种试吃的开展,使得三种作物彻底打破了世家的封锁,天下闻名。
各地求种的商人络绎不绝,大多都是小商人,世家对这三种作物的热情不高,或者对于他们来说,刀耕火种的做法,才是最符合他们需要的。
与自治区接壤的那些州郡,可以说是最先受惠的存在,仅仅是依靠种子销售,还有三种作物的种植技术,他们就赚了一笔。更别说是粗加工之后的产品,销售更是火爆。
低廉的高产作物作为伙食进入到了长江以北地区,进入到了不少人的家中。粮食的价格也因此有所下滑,本来期待战后粮食价格暴涨的世家,只能是悲催了。甚至一些炒作粮食的中小世家,因此一蹶不振。
那些大门阀,大世家们,也开始为了未来考虑起来。
高产作物已经没办法封锁起来,那么以后粮食价格想要继续提升可能不太容易。除非暗地里把官路进一步破坏,把运输成本提升上来,但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古代的交通为什么不便利,为什么方便的秦朝铁路弃之不用,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运输成本的上升,也能带动粮食价格的提升?
没办法遏制,那么就要顺应趋势。据说在黄巾之乱后,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就联合起来,把大部分的田地改为了棉田,剩下的也主要以高粱和高产作物为主。
马铃薯对土地的要求不大,西北那干旱的田地也能种植。对于棉花这种新生的事物,很多世家还很陌生,但一直对自治区有关注的人,自然也会看重这种作物。
棉籽可以榨油,棉花可以用来纺织,剩下的茎叶也能用来制作成青储料,用来喂养越冬的牛羊马匹。李煜免费提供青储料技术给陇西李氏和弘农杨氏,这也直接使得西北的畜牧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规模比以前扩大了数倍。
陇西李氏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主要就是畜牧业方面;弘农杨氏的方向也确定了下来,他们打算进军棉纺织业。两家的资源会逐渐朝着资本主义倾斜,连带着对弘农和陇西两地的交通,两人也是在最大限度的完善。
商业主要依靠交通,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以前大家都在玩粮食,那么交通方不方便其实无关紧要,有官路就好,其他小路也不怎么会去走。如今不行,没有道路就没有商路,没有商路就发展不了贸易。
其他如太原王氏、江夏黄氏和汝南袁氏等,也不得不为新时代新要求做准备。在商业方面,他们的倾斜力度有所提升。但对于前景还不是很看好,所以投入并没有大多少。到底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想着坐等田地产出赚钱,不想费心费力经营商业。
反而是如颍川陈氏、颍川荀氏、谯县曹氏和谯县夏侯氏等,把家族资金六成都朝着商业和工业倾斜。甚至更多有先见之明的世家,已经开始默默的进行转变。
酿酒、畜牧、纺织、酒楼、青楼和造纸是普遍开设的产业。不是没有打算经营冶金,只是盐铁专营是朝廷的政策,他们也不好过多插手。
很多人的举动有点幼稚,甚至只是为了经营而经营,从来不去考虑如何经营,如何竞争。这一切和他们都太遥远了,总要吸收一些教训才能成长起来。
不是没有人想过用政治的手段来限制,奈何问题是当粮食已经卖不出个好价钱的时候,继续把眼光放在这上面,本来就是自欺欺人而已。
不管他们愿意也好,还是不愿意也罢,观念都在被迫或者半被迫下开始改变。连带着大汉也因此悄悄的发生改变。
第45章 戏忠亲笔信
贤弟郭嘉,自吾来到这越人自治区,已有月余。
此处纸张较颍川更为廉价,公文书写皆以白话文写之,为兄甚为满意,不许再如以前般惜墨如金。另这里还使用名曰标点符号的断句之法,信件会附上详细说明,可先阅览。
忆往昔,于书院之外,若非贤弟于文若襄助,只怕都未能进学。数年寒窗,终有所成,当年无纸笔可以书写,写字不敢过多,今日终于可以畅所欲言,为兄甚为欢畅。
外人皆言,自治区乃蛮荒之地,然此地治所桃源县者,却超颍川甚矣,隐超雒阳,实难想象,此城却是在四年间,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如陵阳县与黔县,繁华程度不亚于桃源县,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市集之中人山人海,实难想象如此城池,居然是在偏远的吴越之地。
自治区外,为兄初至,却是发现外围处,坐落大量的村落。询问墨门带路之人,方知皆为昔日南下逃难之民。百姓受黄巾逆贼侵害,不得不背井离乡,逃至此地。
据闻昔日有百万众逃到此地,然自治区并未有如今之范围,未能全部接纳。然则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安置这群难民,帮其建立这些临时落脚的房屋。据带路者所言,这些房屋将作为常设,为日后继续收容难民时能用到。
百万余难民,死难者不足数百人,自秦汉以来,如百万众难民流窜者,死伤在数百人之内者,史书可有记载?
问起方法,以工代赈,卫生清理两者为主,鼓动百姓招募难民为工人为辅。细问之下,方知‘病从口入’真有其事,难民从未关心卫生,瘟疫爆发时有发生。
此等手段,昔日杨太尉《防疫手册》中便有提及,仔细观察,却甚矣。或自治区善于总结和改进,或此法原本便来自这里。
或许贤弟不知,此地百姓居然没有私有的土地。自治区原有治下,所有土地都为官府赎买,就连最近收入治下的县城,官府也在和百姓商量,欲赎买全部土地。
据说这是主事提议,一则便于统一管理,一则也可避免私人兼并土地。各地划分出农业区,百姓可承包耕种。除了农业区,还有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矿区和林业区等。
经官府统一管理后,县城为止整洁干净,秩序井然。
初来此地,见道路平整结实,以为整块石头铺设,后防止乃是名曰‘水泥混凝土’所造。施工者大多乃是受灾百姓,少数则是此地原有工人。此地没有徭役,官府不管以何等形势征发劳役,百姓必须自愿,且必须要支付薪酬,不得克扣,否则将会被撤职追责。
或许贤弟尚未知晓,此地官府大门敞开,第一层百姓可自由进入,向官吏寻求帮助。此地所有政策制定都将广而告之,透明公开。所有官员财政都在公开范围内,为兄虽在军中,领取那微薄薪俸,却也是要公诸于众,若有隐瞒,或有牢狱之灾。
主事李煜,带头公开收入,除官府收入,尚有工厂和商店股份在手,每月收入如何每个自治区的百姓,皆可查阅了解。百姓并不以为此举与民争利,反作为经营参考,据闻主事为此曾花费一夜时间,给百姓讲解过经济规律概念,可惜为兄还是来迟了些。
自治区对百姓照顾有加,哪怕是逃难来的难民,都有最低薪水保障。任何人雇佣他们,都不得低于此标准。更规定每天工作四个时辰,超过算加班,薪水需要翻倍。
据闻最近于陵阳、黔和桃源开设工会,乃是新衙门,专门处理用工问题。若工人有受到委屈或得不到薪水,可向工会反应。不定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却不知道都说些什么。
贤弟,可喝过牛奶否?不是北方常见之黄牛,而是黑白相间的奶牛。此牛乃自治区专有,产奶量大,奶味醇厚。只是为兄想不明白,主事是如何知道此牛奶好喝的?
此地对孩童有不少优待,三岁以前可送往幼儿园接受启蒙,或由教师代为照顾;六岁开始上学,六年小学,六年中学。中学毕业还能进一步去大学学习,或前往专科院校学习。
前九年上学不需要学费,不过拜师礼还需要进行,只是不需要束脩,由官府支付。早上提供一顿早餐,配有一杯豆浆或牛奶,还有一枚鸡卵或鸭卵。
据闻主事曾言‘国家的强大,就在孩童身上,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为兄保留意见,但佩服主事的远见!
此地道路遍布,从城市到乡村不过半个时辰就能到达,快的甚至两刻钟即能抵达。平坦宽阔的道路,能让百姓更快的把货物运输出来,商人也能更快的把货物运输出去。
自治区重工商,商人和工人在此都有很高的地位。只要的合法所得,则不担心任何人胆敢觊觎,若有官府中人滥用职权者,可直接向法院告状,若属实,则官员当即被革职。情节严重则,据说还将被判斩首,没收财产。
此地官员五年一选,由百姓决定,若未能选中,则有降职的可能。军方不走这个程序,但军队的纪律尤为严苛,训练存在合格线,不合格者将被贬为后勤部队,再不合格则将开除军籍。
自治区军人待遇丰厚,家属可享有各种福利,死后更能被葬入英烈墓地之中。将士一日三餐,有鱼有肉,管饱!难得的是有军饷,这是边军和禁军才有的待遇!
弟今年十五,然你我二人为忘年之交,弟之才华,兄由衷佩服。然贤弟出身郭氏旁支,且不为家族所重,若坐等举孝廉,恐非易事。
颍川书院,只对世家子弟倾囊相授,我等之辈,只能学习皮毛。然在自治区这里,有专门的军官学院,兵法韬略应有尽有,不亚于兰台。贤弟若要进修,不妨前来。
以为兄之间,自治区,应为贤弟大展宏图之地!李煜并非甘于人下之辈,自治区已经初露端倪。墨门在此大行其道,所言只有万民,淡化君王。更是为李煜鼓吹,使其威望如日中天,俨然成为此地无冕之王。
然自治区居于吴越之地,先天不足,若得你我谋划,或有所为。若贤弟不以为然,则权当为兄酒后胡言乱语也罢。
更多见闻,为兄会继续写信于贤弟。
信件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这原本是应该寄出去给颍川郭嘉的信件,如今却是落在了李煜的手里。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所有信件都会有墨门的人去偷看,有敏感内容的信件,更是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李煜手中。
戏志才人不错,居然已经在为你招揽贤才了!”林铭淡淡一笑,信件里面的那些调侃或者询问,只怕戏志才也意识到李煜会偷看信件,而故意为之。
“郭嘉什么情况,你可知道?”李煜对此也是无语,这戏志才太不老实了。
“据说是颍川难得的神童,只是脾气不好,喜欢的就钻研通透,不喜欢的则不屑一顾。平时放浪形骸,不拘一格,也是青楼或酒楼的常客。”这不是戏志才第一次寄出信件,也不是第一次招揽人才,他的交际圈也大概被墨门知晓,资料林铭也背了下来备用。
“才十五岁,就上青楼了?”李煜不免哭笑不得。
“青楼乃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若只是为了嫖。宿,去那些半遮门之地即可。士子若要出名,有时候就得三五成群,于青楼群聚,互相吹捧。久而久之,名望既成。”林铭无奈的回道,这年头缺乏宣传的手段,士人就算有才华,若不能出名谁知道他有能力?
“他的才华如何?”李煜看向林铭。
“如信中所言,尚在修业,若能在自治区培养一段时间,或能成为当世英才!”林铭对郭嘉的才华还是非常肯定的,这是建立在墨门不断确定的基础上。
“那就附上我的一份道歉信好了,想来他也会意识到,我偷看了他的信件。”李煜想了想说道。
“这个没问题,对于戏志才你怎么看,能收服吗?”林铭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他其实已经给出了这个善意,关键是我如何去承下这个善意。”李煜笑道,“帮我订一桌酒菜送到我府上,并且告诉戏志才,我要宴请他,希望能赏脸过来做客!”
“我可不是你的秘书啊……”林铭不免抱怨起来。
“但是你待会出去还是要把善后的事情做好不是?顺路呗,拜托!”李煜大笑。
“我怎么就摊上了你这个师弟。”林铭摇了摇头,但还是出去安排了起来。
当天,夹着李煜道歉信的书信,就这样寄往了颍川治所阳翟。同一天,李煜在家中设宴,招待了刚刚进入参谋部的戏志才。两人相谈甚欢,宴席之中戏志才公然认主。
次日,戏志才便作为副总参谋,领总参谋长职务。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他转正那不过是迟早的事情。戏志才精通兵法韬略,体质姑且不说,本事却不能忽视。
不过他也并没有小看参谋部,一群家伙把各种数据罗列起来,并且进行推断和计算。最终的结果非常的完善,甚至可以制定出数个方案。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方案里面,找出最有可能的那个,避免过多的浪费精力去研究方案。
期间徐庶发起挑战,双方各领一半参谋部参谋,模拟某个战局,三战两胜,饶是徐庶学习已久,依然以微弱的劣势惜败于戏志才。只能说智商这玩意是天生的,真的强求不得。
徐庶的才华在于他本身就是全才,能统兵征战,也能在幕后运筹帷幕。戏志才却是纯粹的谋主,并不擅长统兵打仗。
“干得漂亮!”眼看戏志才坐稳了副总参谋长的职位,徐庶也下场休息。离开战局推演室后,李煜已经在外面等候多时。
“以副总参谋长的才华,根本不需要徐某襄助。”徐庶摇了摇头回道。
第46章 张衡占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