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末当皇帝-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眼下已经到了十月初了,按理说马尼拉的船只这个时候是不太会过来的,因为马上就要起北风了,北风一来,海船从南方过来就会非常的困难,而澳门和广东这边的大队商船就会结队南下,到时候路上也好有个照应,不怕一般的海上蟊贼。”店老板悠悠的说道。
“这是你的了!”林宝成将手中的银子丢了过去,带着几名手下转身就走了,他已经问倒了他想知道的东西了,而白白赚到了二十两白银的店老板则收好银子,在后面殷勤的喊着:“几位客官,慢走啊,下次再来啊!”这种语气很像是青楼的**,搞的几人忙不迭的逃走了。
第两百二十三章拔掉澎湖岛
下午的时候,林宝成一行人又回到了之前的那个地方,罗纳德早就派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见他们到了一处酒馆马上又出来了,之后只是在城中的中餐馆吃了一顿饭,似乎并没有见澳门的几大商人,这使得他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他的这桩生意还有戏。
这个时候林宝成已经变得有底气的多了,谈判起来也变得十分无所谓的样子,在原价八百两的基础上再加了五十两,合击八百五十两白银一门大炮,而且要十三磅十四磅的的火炮,不要小口径的轻重量的小型火炮,态度十分的坚决。
本来罗纳德还准备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大小两种火炮的价格显然是不同的,但是这个时候对方明确的提了出来,显然是事先做过了一番研究了,可以说是行家了,因此他也只好同意了。
但是双方在价格上面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这次换成了林宝成一副你爱买不买,我有的是渠道的表情,搞的罗纳德十分摸不清底细,最后无奈只好同意了对方的这一报价。
林宝成一共提出购买五百门火炮,因为价格比计划之中的要低上许多,所以他又购买了两千杆火枪,都是新式的燧发枪,每一杆枪的售价是三十两白银,这个价格也算是比较公道了,罗纳德的手中有存货,所以火枪和一百门火炮马上就交货了,林宝成也付了二十万两白银的价格,剩余的四百门火炮罗纳德说估计要等上五六天的时间。
这个时间在林宝成的接受范围之内,所以他就先带着一百门火炮和两千杆火枪回到了船上安心等待。
这一趟下来。林宝成不仅买到了施琅交代的五百门火炮。而且还额外的买到了两千杆火枪。最后自己还剩下一万五千两白银,这当然是落入了他自己的口袋了。
前后大约等了五天的时间,罗纳德终于将协议之中约定好的火炮全都凑齐了,林宝成自然是心满意足的返航了,而罗纳德这边也是大赚了一笔,抛去两千杆火枪不说,但是五百门火炮,其中一百门火炮是他自己的存货。每一门获利七百两白银,这就是七万两了,剩余的四百门火炮他是找的别人拆借的,差不多也能赚到这个数,只要自己这边最后从本土运来四百门火炮还上就好了,这样来看他的利润在三十五万两白银了,这一单生意抵得上他两三年的收入了,罗纳德自然是心满意足了。
林宝成的船队在海上行驶了三四天的时间,终于安全的返回了金门,而他们带来的五百门火炮则优先装备给了早就被选好的二十艘战船。再加上清军原本就有和从陆军之中调配过来的红衣大炮,这个时候军中一共有超过九百门远程重炮。它们被集中安置在四十艘战舰上面,这四十艘战舰都是吨位在五百吨以上的大型战船,体型大火力猛,防护力也比较好,都是用上好的木材打造而成的,光是这四五十艘战舰就花去了施琅三十多万两的白银,其他舰船加上舰船上面的火炮武备等等,他手中的这支船队一共耗费了将近两百万两白银,这可是一大批钱财啊,要知道这个时候朝廷的一年的税收也才不到两千万两,还要维持上百万的军队,以及各个地方的政府开支。。。。。。所以说海军一直都是一个贵族军队,不是一般的国家玩得起的。
得到火炮之后的清军,终于可以开始进行射击训练了,红衣大炮的威力自然不是普通的大炮可以比拟的,史书上面记载它的声势震人,射程极远,可达十余里,换算成今天的长度就是五公里左右,这当然是在吹牛了,红衣大炮最大的口径比也只有22倍口径,射程勉勉强强能够打到两三公里,但是在这个距离上能不能够打得中基本上得靠天,所以这个时期的英国皇家海军规定战舰在作战的时候,距离要到五百米左右才能开炮,太远了根本就打不到。
清军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引起了中华军的警惕,项玉见清军的训练日趋频繁,从最初的操练船只,到编队演练、跳帮接战,再到这个时候的大规模火炮的试炼,显然是已经接近完成备战了。
这个时候中华军的所有海军舰船已经全部集结待命,项玉只在基隆留下一支防御型的舰队,然后带着主力舰队穿过台湾海峡,向南前进,准备前往台南,从清军的动向上来看,他们的首选目标肯定是台南了。
当舰队进过了台中之后,澎湖岛就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这个时候的澎湖岛上的清军兵力有限,只有不到五百人,四五艘战船,见到中华军的大军前来之后,这些人一边慌乱的点燃了岛上的烽火,一边急忙搭乘战船准备逃跑,项玉当然不想就这么放过他们了,于是派出三艘铁甲舰进行追击,其余舰船减速行驶,等待出去作战的船只归队。
澎湖岛毕竟距离台湾的距离更近一些,虽然岛上的清军士兵逃得比较快,但是他们的战船的速度却快不起来,很快就被后面追上来的三艘铁甲舰给追上了,清军根本就不打算作战,几艘战舰上面又挤满了士兵,因此只想尽快的逃回去。
这个时候金门岛上的清军已经通过烽火知道了澎湖岛遭受了攻击,于是也派出了军舰前来接应,双方这个时候只差了不到五六公里,在海上几乎已经可以看见彼此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中华军对他们发动了攻击,三艘铁甲舰这个时候已经靠的很近了,甚至距离这几艘逃跑的敌舰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因此第一轮炮击就将三艘敌舰给击伤,被击伤的战舰的速度很快的就降了下来,船上的士兵们大呼小叫乱成一团,中华军越过他们驶向最前面的一艘正在加速逃跑的战舰,又是贴近的一次齐射,五六十发炮弹直接将这艘小船送到海底去了。
剩下的事情也十分的简单,几艘几乎没什么战斗力的伤船被挨个的解决掉了,船上的四五百名士兵这个时候纷纷落水,又被中华军这边的士兵们无情的射杀,海面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求饶声、呼救声以及一些惨叫声。
等到金门岛派来的援军感到战场的时候,五艘战舰已经全部趴在海面上了,它们正在缓慢的下沉,海面上飘满了大片的清军士兵尸体,还有一些受伤未死的士兵正在努力扑腾,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是自己得救。
而清军这个时候并不敢贸然施救,因为在这之前,曾经出现过中华军的战舰利用他们搭救落水士兵减速的时候,突然从远处杀出来,将救援船只也送到海底去的事情,所以他们这一批战舰先在海上组成了一道警戒线,预防敌人的偷袭,在这之后才敢捞救落水的士兵。
三艘铁甲舰很快的就从后面追上主力舰队,浩浩荡荡的向着台南去了,队伍中间并没有出现什么特殊的气氛,对于取胜,似乎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而清军这边,因为又损失了四艘战舰,还战死了三百多名士兵,另有八十多人受伤,六十多人失踪,所以救援舰队的士气并不是很高,好在施琅连日来的训练还是挺有效果的,加上海湾内的士兵们大多数并不知情,所以士气看上去还算是高昂。
施琅看着手中的这份报告,这是九月到十月这两个月的战报,期间清军和中华军一共在台湾海峡交战二十五次,清军这边损失了三十六艘战舰,另有十七艘战舰被击伤,士兵一共阵亡了一千七百余人,六百多名士兵受伤,另有超过九百多名士兵失踪,如果再加上今天的损失的话,他的舰队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面一共损失了四十艘战舰,战死士兵超过两千人,这个伤亡已经达到水军的十分之一了。
而反观中华军这边,在九月份的交战之中,对方并没有出动铁甲舰,所以双方的战损比还算是可以接受,一共有十一艘中华军的战舰被击沉,六艘战舰被击伤,具体的伤亡人员估计是自己这边的六分之一,差不多是三百人,之所以伤亡的这么少,那是因为他们只有两次是全军覆灭,而且都只是出动一艘战舰的时候,而己方这边已经出现了五次这样的情况了。
但是自从十月初中华军出动铁甲舰参战以后,战场上的形势就急转直下,清军再也没有打过一次胜仗了,几乎每一次出动都全部被歼灭,只有一次例外,因此到了后来施琅便有意的减少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了,因为他发现跟中华军的铁甲舰单挑,清军这边没有战舰能够抵得住,就算是四五艘战舰遇到一艘战舰,也不一定打得过,所以再打下去往往是徒曾伤亡,不仅起不到什么效果,而且还会对士气不利,虽然他还想经过几次的实验,向要全面的了解对方的铁甲舰的性能,但是肯定不能直接用士兵的生命往里面填,太不划算了。
第两百二十四章商议
项玉带着军队抵达台南之后,随行的两千陆军士兵下了船开赴城中去驻扎了,而海军这个时候则就驻扎在大海湾里面,因为这里的独特地势,使得清军如果要进攻台南的话就要走跟当年郑家水军一样的线路,所以台湾城就显得十分的关键了。
早在项玉之前从马尼拉返回的时候,邓明就已经开始在一段鲲上面修建炮台了,因为岛上有一个台湾城,所以这些火炮几乎都布置在城内,这样既可以顾及到北边的航道,而且又能增加城市的防御力,因为中华军的火炮的射程十分远,所以即使在城墙上安装火炮,封锁的面积也是相当的大,清军想要无伤亡的通过大港,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因为中华军的火炮的射程十分远,所以就算是清军想要学郑家军对趁着涨潮的时候通过鹿耳门水道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也在中华军的火炮封锁范围之内。
但是清军也有可能从内海,贴着海岸线一侧进入大海湾,这也是中华军的舰队进入海湾的路径,不过这样一来他们所处的位置就相当的尴尬了,不仅要面对海面上的中华军的舰队,而且还会被两面陆地上的火炮夹击,因此清军不会采取这样的路径。
中华军目前的应对策略是依靠台湾城,也就是安平城的岸防火炮,结阵对抗清军的进攻,将五艘铁甲舰放在外围,依靠他们的机动性牵扯敌人,也可以抓住战机对敌人发动袭击,以分担中间的主力舰队身上的压力,所以这个时候一方面要加强台湾城上面的城防和火炮的数量,一边要进行近海一带的海战的演练。
这一次中华军的对手的实力空前的强大。他们拥有众多的战舰,就算是这些战舰相对来说不如西班牙人那么先进,但是架不住数量众多,根据中华军的情报,敌军战舰上的火炮并不是十分的先进,当年金门海战的时候。郑家水军主将黄安就曾经和施琅交过手,虽然最后郑家水军还是失败了,但是当时双方的火炮都没有太大的建树,最后甚至将战船挤成了一堆展开了肉搏战,打的十分的惨烈。
项玉知道这个时候清军水军会在船上带上众多的士兵,这些士兵有些装备火器,有的装备弓箭,负责在接舷战的时候对敌方进行火力压制,再加上他们可以白刃战的士兵人数众多。所以一旦双方的战舰挨在一起去了,中华军这边可能会抵挡不住,中华军的战舰本来就少,稍有损失对战力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尽力避免和对付打肉搏战。
为此中华军采用了一种很常见的双船编队,这是一种长纵队,1805年的特拉加法尔之战之中,英国皇家海军就采用两个长纵队穿破了法军的队形。最终取得了这一战的胜利。
中华军采用的也是双纵队,每列纵队前面有一艘吨位大、船体坚固且火力凶猛的战舰领头。这个任务显然是用铁甲舰最为合适了,两艘新下水的铁甲舰安北舰、马尼拉舰这个时候正在进行海试,海试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船上的火炮在陆地上已经经过校验了,安装在船上之后只需要进行稳定性测试就好,海试主要是测试舰船的锅炉是否稳定。基隆舰的首舰基隆号就曾经出现过战船在海上行驶的时候蒸汽机出现了当机,幸好船上还有船帆,可以缓慢的前进,要不然只能用其他战舰将它牵引回来了,其他战舰比它小太多了。这件工作想想都觉得累。
海试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一般是船厂自己进行海试之后在交给海军,但是这个时候因为舰船上面已经安装了圈套的作战设备,所以海军直接就将船接受过来了,然后派出了船员和舰长登船,跟着船厂的技术人员一起,一边海试一边训练,只要船只不沉一切都还好。
这两艘战舰分别担任两列纵队的首舰,为此他们的舰壳经过加厚,装甲厚度达到了一百毫米,这么厚的装甲这个时候绝大部分的火炮,就算是近距离的击中它的装甲,它们也不会沉没,这样他们才能带领着剩下的战船劈波斩浪撕开敌人的阵型。
就在中华军这边整军备战的时候,清军内部却陷入了一场争论,起初这只是一场战前的军事会议,施琅召集众将领,想要了解一下大家对于作战有什么看法。
施琅部下有六员大将,这个时候齐聚一堂,吴英提出要诱敌出洞,在外海与敌人交战,这样对清军更为有利,原因很简单,如果清军打到台湾的近海去了,不仅会陷入对当地的水情不了解的不利境地,而且敌人还有可能会利用地形对清军的舰队采取分割袭扰的战术,大军接近四五百艘战舰,遭到偷袭之后一时之间首尾不能相顾,自然会出现防御上的空档,说不定敌人就会抓住这样的空档发动攻击。
另一名部将汪明对吴英的观点表示支持,但是却在如何诱敌出动这一点上面和吴英陷入了争执。
“吴总兵的观点,末将不敢苟同,随便派出一支舰队敌方很容易就猜透我们的心思,因此不仅不能诱使敌军上当,反而会使得敌人的警惕性大大提高,这对于我们的进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不同意吴总兵的观点。”
吴英提出派出一支小型舰队,假装是侦查舰队,前去台南一带的海域进行侦查,一边可以刺探敌方的动向,一方面也可以充当一个诱饵,如果敌人派兵追了出来,这支舰队则立刻后撤,将敌人引入清军主力舰队的包围圈内,到时候任他有通天的本事,只怕也是在劫难逃了。
副将陈蟒这个时候说道:“我倒觉得吴总兵的计划可行,不过这支舰队要装的尽量逼真一些,不能让敌人一眼就看出我们的计划,他们刚刚在澎湖岛上击沉了我们的几艘战舰,我们也要进行一定的反击,不能让他们一直觉得我们是软柿子,打落了牙只会往肚子里吞,泥人还有三分火气,不拿他们练练手只怕会寒了众将士的心。。。。。”陈蟒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
“捡重点的说,还跟平时一样没完没了的。”施琅打断了他的话,陈蟒今年只有二十七八岁,曾经是郑成功的部将,后来随着刘国轩投降了清廷,施琅和他有旧,知道他的才干和能力,便将他挖了过来。
陈蟒出了名的嗜酒,酒一喝多了嘴里面就跑火车,因此也被人称为陈大嘴巴,他见施琅拿这事来说他,毫不在意,还想再说两句见施琅的眼神不太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