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隐王-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承训正看得仔细,却突然看见姗姗来迟的长孙冲出现在长乐公主身后,便赶紧把自己的目光转了上去,微笑示意。
长孙冲之所以迟来一步,是先与自己的父亲长孙无忌先去朝露殿拜见了李世民,而后又匆匆奔立政殿而来。
“李兄!”长孙冲抱拳回礼,但明显有些生冷,牵强,远不似他们最初相遇京城时的那般欢颜。
“你?你怎么在这里!”当长乐公主发现李承训的时候,也吃了一惊。
李承训尴尬地笑笑,“我一直在立政殿养伤,你,还好吗?”
长乐公主微微一笑,“挺好的,今日岁除,爹爹特别放我出来与母后团圆,一起守夜的。”
看不出公主面上的喜悲,李承训不由心中一叹,“那日多谢公主出手帮助无忧!”
长乐公主脸色微红,“无忧姐与我是好朋友,不用你谢,对了,我与姐姐关在一处,父皇没有亏待她,她吃穿用度都与我一般。”
有公主这句“与我一般”,李承训心里一块大石便算落地。
此时夜幕已落,立正殿外已然锣鼓喧天,灯火通明,有小太监来报,说是皇上请皇后、公主等人去太极殿观“傩舞”。
“傩舞”是唐朝的除夕夜的一种驱除瘟疫的迷信仪式,称为“傩”或“大傩”。这是从远古传下来的活动。《论语》中有“乡人傩”的记载。通常会选出男童,戴上狰狞的面具,穿上红黑颜色的衣裤,击鼓并舞蹈,说是可以驱鬼。傩的领舞者称为“方相氏”,有伴舞者以及执事十二人。
长孙皇后居前,长乐公主、长孙冲次之,李承训再次,最后是双方一些随从太监侍婢,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太极殿走去。
第四十六 傩舞
李承训出了立政殿,一路跟在长孙皇后身后,见到所过之处的每一座宫殿前,都有一个巨大的红蜡烛在燃烧,把个大唐皇宫的夜晚照的恍如白昼,而每个巨烛的旁边还又都有个大火盆,火盆里面红彤彤的焚有燃烧着的沉香,使得整个宫殿烟雾缭绕,香气四溢。
他也算是新世纪见过大场面的人,可从未有一个情景能让他感到震撼。此刻,这奢华古朴的场面,竟拨动了他的心弦。扪心自问,是什么让他产生了这种隔世的共鸣?
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一种对祖先的自豪与骄傲吧,他有幸来到大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
长孙皇后一行人,是从太极殿后门进去的,因为大殿正门外有数千衣着华丽的皇家男女乐舞人员,正在整训待命。
“参见皇上!”
长孙皇后身后的一众人等,来到李世民身前,全部跪倒行礼。
“今日岁除,大家不避拘礼,都过来入座吧!”李世民的话是对众人说的,人却奔向长孙皇后,用手搀扶着她,“皇后与朕共坐上位。”
长孙皇后就像一个饱受疼爱的新媳妇,顺着李世民的脚步,与他并肩走向王座,“怎么今日父皇没来?”她四处不见李渊,因而发问。
“父皇今日身体不适,说不来了。”李世民说话间一眼瞥到皇后身后的李承训,“你也来了,好,到这边坐。”说着,他指向玬犀之上,皇座前那两列蒲团,最末脚的位置上。
殿内以玬犀为界限,明显分作两块区域,玬犀之下都是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比如长孙无忌、高士廉、魏徵、房玄龄、秦琼、尉迟敬德等人。而玬犀之上,则是皇帝家眷,比如太子李承乾及太子妃,聪敏好学的皇三子李恪,最受皇帝宠爱的四子李泰,以及长乐宫公主等人。
李承训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顺从,但他心中却是迷惑不解,按说这皇帝排座位是非常考究的,特别是这每年一次的岁除宴舞,可为何会让自己坐在天子脚下?
那列坐席是属于公主、驸马席位,与诸位大唐皇子、皇妃对面而坐,这是怎样的优宠?他是什么身份?虽也是皇族,可却是皇帝极力要抹杀的前废太子的儿子,甚至在皇帝的圣旨中都不愿提及李承训三个字,而用李无名代替。
他这一落座,果然满堂皆惊,别说那些不知内情的皇子、公主们不理解,就如魏徵、尉迟敬德这些知道内情的人,心中也是疑惑不解。
当然,今日这种活动,毕竟不是皇帝开朝,至于座次,完全凭借皇帝喜好,其他人也管不着。
李承训心中揣摩着对方是别有用心?还是临时起意?实在思虑不清,而眼睛却在四处打量着大殿内的状况。
整个太极殿经过装修布置,充满了节日气氛,大红的宫灯成列挂在大殿四周,巨大的烛台吐出火苗般的火焰,把殿内照的灯火通明,而各种用布卷做成的彩带、拉花,勾连得殿内色彩缤纷,把个平日里庄重肃穆的大殿打扮得热烈、温馨。
而与这浓烈的节日气息,相对应的,自然便是热闹的聚会场面。喜庆的日子,皇帝高兴,大臣高兴,要热热闹闹的,自然便是人人奋力喧哗,个个争先大笑。因此,大殿之内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嘈杂与喧闹,这与平日里皇帝面前不高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便是岁除之夜,君民同乐,无所顾忌。
“宣圣喻”
迪喜的公鸭嗓子,颇具高音素质,穿透了众人耳膜,高高的漂浮在众人头上。
大殿内立刻安静下来,众人全部起立,人人面带喜色,静待皇命,他们知道这除旧迎新的盛典马上就要开始了。
李世民今日虽也穿着大黄龙袍,但却是便装龙服而非朝服,同样,他头上也未带冠冕,就好似百姓居家的大家长一般。
他缓缓起身,开口说道:“大唐立国十六载,朕即位七载,如今天下大定,四夷咸服,百姓安居乐业,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实乃前所未有之盛世,然此非朕一人之力,乃诸位臣工日夜辛劳刻苦之力,今夜除旧布新,朕与众爱卿同乐,共享天下太平。”
“皇帝万岁,万万岁!”众人在李世民话音落点,齐齐跪伏山呼。
“吉时已到,起傩舞,”
迪喜又一声喝,拉开了夜宴的序幕。
“起傩舞!”
“起傩舞!”
……
接连数个执事太监,把这话儿一层一层喊唱着,传到了大殿之外的广场上。
“呜!”“呜!”“呜!”
此起彼伏的号角声,又大殿之外传入殿内,与此同时,紧密的鼓点响起,打着舞蹈的前奏。
李世民当先向外走去,他所过之处,众人纷纷起身避让。
这些文臣武将,避让的同时,按着殿内座次顺序,依次相随在李世民身后,井然有序的跟随他出了大殿。
李世民走到殿外台阶之上,便没有再向下走,因为这里是观看傩舞最好的地方,而且与外界相隔,便于侍卫们护持安全。
李承训和殿内出来的皇亲国戚,元老重臣,都分列在李世民左右两侧,稍稍靠后的位置,以凸显一身龙袍的天子,以便于那些想借此机会以慕龙颜人能够得偿所愿。
“起舞!”
“嘿嘿嘿!哟呦呦!喝喝喝!”
负责祭祀和礼仪的官员太常寺卿高声唱喏过后,数千名舞蹈人员全部动作起来,同时空中发出喝着舞蹈节奏的声音
李承训有太多的牵肠挂肚,心中不快,也不愿与人争,自然早就被挤到后排角落,但他并不在意,相反,他的定力和耐力极好,一点儿也没有把内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表露出来,反而对于任何看向自己的人都报以微笑。
广场四周响起的“噼里啪啦”的炮仗声,吸引了李承训的注意。他知道唐初还没有火药,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被人们称为“爆竿”,这就是中国炮仗的原型。
这种做法目的是驱逐瘟神,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而这一渴望幸福美满的风俗,就此作为中国人过年特有庆祝活动,源远流长下来,一直延续至今,几千年来从未变过。
他心中好奇,便循声望去,见每个火炉旁都有十数个身穿节日盛装的舞人,再向里填充竹子,而火炉内由于新填了燃烧物,火焰熊烈突然蹿出老高,把广场上映射得如同白昼,同时内里发出“噼啪”之声。
这广场四周有数十个大火炉,一同爆出烈焰,同时发出响声,这股威势骇人,怎能不令人心情激荡?
再看那些旁边填竹子的舞者,他们一个个汗流满面,却没人觉得辛苦,一样的动作迅捷、整齐划一。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欢愉,被火光映射着,使他们看起来格外的青春美丽。
但这抹亮丽只是整个唐宫岁除庆典的冰山一角,或者说是萤火之光,真正的浩大、壮阔、恢宏的是那由数千宫人盛装舞步的“傩舞”。
李承训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移向被火炉环绕、拱卫的广场正中,见那数千舞者正踏着鼓点的节奏,一起扭动着他们的身体。
他们一边舞动着身体,一边呼喝着不知名的歌曲,动作潇洒自若,声音整齐划一,每个人的脸上时而紧张,时而欢愉,时而肃穆,时而愁苦……
李承训感觉他们是在表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起先是人民平静的生活,后来一头怪兽出现,当然,有舞者扮演那怪兽。人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流离失所,生离死别。再后来,有几个青年自发的把大家组织起来,来对抗这个怪兽。
青年们由数那十数个领舞者扮演,他们站在不同的方位上,头戴狰狞的面具,穿着红黑衣裤,击鼓跳跃。他们动作极尽夸张,又极尽朴实,却可以从中感受出那种激荡人心的英雄气概。
怪兽太难对付,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也无法捕获他。于是,有聪明的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烧竹子爆出“噼啪”的响声来驱赶、围堵这头怪兽。表演到此时,自然周围的数十个大火炉内,有响起阵阵的鞭炮声,火焰蹿出老高。
最后,自然是怪兽被收复,人们欢天喜地,而那几个领导青年却永远的魂归天外,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再次燃放爆竹。
舞蹈终于在处落下帷幕,在连续不断的爆竹声中,全场沸腾了,所有参与者,无论是舞者,还是大臣,还是皇亲国戚,他们都一同欢呼着,似乎都是那参与驱逐野兽的一员。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头不愿去面对的野兽,它同样会在我们内心深处,不经意的慢慢长大,所以,这些人的欢呼,说他们是在驱除心中的那头过去的野兽,更为恰当。
第四十七章 神秘礼物
回家与家人守岁过年,自古皆有,唐代更甚,皇帝即便是万人之上,也不能破此成例,因此宫廷“傩舞”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一个时辰,便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散去。
接下来,按例便是皇帝赐宴了,这时能留下的重臣,当是大唐的砥柱中流,具体来说,也就是太极殿中那一百桌,一千多人。
此刻,这些文武重臣,依照观看“傩舞”之前的座次齐齐坐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还有着一份肃穆。因为这份与皇帝过年的荣耀,是值得所有参与者终身为傲的。
李承训是随着李世民极其后宫团最后回到大殿的,一路上,他见其他人都是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唯独自己形单影只,便偷眼向长乐公主瞄去,见她红袄盛装,环佩叮当,依旧的美丽端庄,却是难掩面上憔悴之色。
长乐公主明知道一双眼睛在背后看着她,却始终装作若无其事,她不敢对视李承训的目光,怕驾驭不住自己的内心,及至坐定之时,她瞄到李承训的目光转在别处,才忍不住偷眼瞧去。
这一见之下,她的心弦再次被拨动:他依旧是那么洒脱,那么忧郁,她心中泛起点点涟漪,而换来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李世民稳坐龙椅后,金口一开,底下便立刻肃静下来。他首先总结了这一年来大唐帝国的得失功业,而后又表彰了这年来立功的众位臣僚,然后又自勉一番,劝诫一番,最后才是祝酒词,并宣布夜宴开始。
李承训听得没劲,却忍不住想发笑,看来这作报告是有传统的,想想后世那些领导的年终总结,不正是如此吗?
开宴之后,便是众人相互敬酒,互相祝贺,便与现代一般,无非是酒酣耳热后,掏些心窝子的话,或是不善酒力而想着法儿的推脱赖酒。
李承训在这里寄人篱下,一无亲友,二无乐事,听着众人喧闹好不心烦,只能自顾的想着心事,喝着闷酒,只盼这酒宴早日结束,好回去休息,才有精力思谋对策,给自己和朋友们挣条出路来。
“李兄!”
李承训闻言抬头一看,见是长孙冲拎着个酒壶,晃晃悠悠的奔自己而来,“长孙兄!”他起身相迎。
长孙冲的脸色并不好看,及至近前,他把酒壶一晃,为自己斟满一杯酒,而后高高举起,“敬李兄一杯,先干为敬!”说着,他一仰脖,把酒直接倒了进去。
文人很少似他这般喝酒,想是他喝多了,或是他在表现自己对李承训的蔑视,自然脸上更是毫无敬意,反而纠结着些许尴尬和不满。
这也难怪,没有不透风的墙,想必长乐公主婚前与李承训的绯闻,他早已尽知,加之如今又亲见公主为李无忧而劫法场,心中如何能没有浓浓的醋意,可对方是公主,别说问不得,说不得,即便能说能问,又能如何?
此刻见着李承训,长孙冲心中愤恨,仍是不好言明,一连敬了李承训九杯,终于支撑不住,晃荡着身子险些跌倒,幸好被下人扶住,可是他的脑地却已耷拉下去。
长乐公主这时款款走来,姿态竟与长孙皇后一般高贵、典雅,站定之后,朱唇轻启:“别怪他!”
李承训喝了不少闷酒,这几杯下肚后,也有些头晕眼花,不胜酒力,见公主说话,恍惚回道:“知道,你们要幸福才是!”
长乐公主眼神复杂,表情幽怨,深深看了他一眼,打了个万福,而后跟着侍女转身离去。
李承训看她先向李世民告辞,而后命人扶着自己的夫君离开大殿,渐行渐远,自始至终,再没望向自己一眼。
他意兴阑珊,也想告辞而去,刚要迈步,正见一些藩国使臣在向李世民祝酒,而人群之中好似竟有颉利可汗和并犬上三田耜?
他以为是自己眼花了,揉了揉眼睛再看,果然是这二人,这一惊非同小可,使他立刻精神了许多,忙四下张望,寻找无忧的身影,结果自然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他想一想便也就明白,今日是岁除,举国欢庆,人家是番人,自然会受到特别照顾,何况他们已不是劫持小公主的人犯,也不是劫法场的元凶,没有理由还关着人家。
番人敬酒之后,相继退去,颉利可汗临走时与李承训目光相对,便向他微笑示意,而后他一手背后,一手抚胸弯腰,施了一个突厥感恩之礼,再把手中酒杯一饮而尽,已示谢意。
李承训知颉利可汗屡经磨难,变得谨慎了,不愿太过与自己接触,只能以此表达心中感谢,他便同样施以突厥之礼,而后干了一杯,以为回敬。
李承训目送颉利可汗随着番人队伍离开,遍观周边,实在是再无令自己有兴趣的人和事,酒也不想再喝,只是突然纠结自己是否也该去向李世民敬酒。
他拿起酒杯,站了半天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坐下,他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资格去敬酒,还是老实呆着好。
转眼已近亥时,酒宴接近尾声,毕竟子时过去,便是新年,这守岁之事,还是留待与家人团聚才好。
有执事太监引领众位大臣,各国使臣相继退出,而李世民则带着长孙皇后并一众妃嫔,和他所钟爱的皇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