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香江-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是她?”
“因为义妁的故事比较容易改编,拍出来会很励志。”
林宥伦的回答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心里其实并不是这样想的,之所以想要拍义妁的故事,完全是因为记忆里另外一部电视剧的影响。
这部电视剧就是韩国的《大长今》。
义妁的经历某种程度上和《大长今》女御医徐长今很相似,她为学习更高明的医术而进入宫廷,几经倾轧与迫害,几经牢狱之苦,不卑不亢,先后做过乳医、女医、女侍医,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也是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御医。
《大长今》这部电视剧推动亚洲“韩流”风靡,而林宥伦对这次改编抱有更大的野心,他准备通过这部电视剧,让“汉风”在全亚洲成为一种能被年轻人广泛认可的流行化。
第991章女囯医(上)
《大长今》堪称是后世韩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仅在韩国本土,在国大陆、台湾、香港和亚洲其他地区,每次播出都所向披靡,屡屡打破收视纪录。
为了真实再现“长今”生活的时代,韩方主创人员研究了大量关于“长今”的历史,花在幕后的工夫远远超过了荧幕上表现出来的内容。
除了导演和编剧要阅读大量医疗、饮食方面的书籍外,《大长今》背后还有一支包括历史、服装、韩医以及宫饮食等许多专家学者所组成的顾问团队,对《大长今》创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投资方还特别参考朝鲜王朝重要的古迹之一景福宫建造了主场景“大长今村”,务求场景不仅要十分华美,还要符合历史考据。
没有幕后主创人员严谨求证不容出错的态度,就不会有《大长今》的成功。
在故事结构上,义妁和长今的经历非常相似。
义妁出身医术世家,父亲是宫廷御医,因为医术高明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嫉妒,某日一皇突发急病,义妁之父奉命诊治,但是他写好的药方却被崔府志偷偷修改了用药分量,最终皇夭折,义妁被判满门抄斩。
义妁因为刚刚出生免于一死,最后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
义妁天资聪敏,对医术情有独钟,立志成为一名大夫,但是养父以义妁是女儿身为由,坚决不许她学医,也不传她任何的艺术。
养父的反对并没有打消义妁学医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她成为女大夫的决心,她一边自学医书,一边在帮养父打下手同时在旁边偷偷学习。
可惜好景不长,原地区爆发大瘟疫。许善友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救治患病的平民,自己却不幸染上瘟疫,药石无效,在临终前,他把真相告诉了义妁。
原来许善友不许义妁学医,是因为他认为义妁的父亲就是因为医术高明最后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所以他宁愿义妁一辈都只做个平凡的普通人。
许善友死时要义妁立誓永不学医,为了让养父安心离去,义妁只好违心地答应了下来。
操办完许善友的后事,义妁将原来的医馆低价转卖给另外一个大夫,条件是对方要答应继续帮穷人免费义诊。
义妁外出游历归来,却发现买下的医馆的那人并没有履行诺言。甚至还把无钱看病的穷苦人从医馆里赶出来。
义愤之下,义妁只好违誓重拾医术,专门办看不起病的穷苦人诊治,被当地老百姓称作活菩萨。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义妁并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理想,为学习更高的医术,她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
汉武帝生母王太后染上怪病,宫御医束手无策,郑无空被召入宫为太后诊治,义妁随行。
在郑无空与几位太医在武帝御前会诊时,义妁大胆提出了一种可能,郑无空十分支持,但几位太医都觉得很荒谬。
义妁的“冒言”引来了武帝的兴趣,在得知义妁的经历之后。武帝同意按照义妁的诊断被太后施治,最后太后的病情果然大为好转,义妁因此被特许入太医院,专为宫女眷看病。
在太医院,义妁接触到了不少生父的同僚,也从他们口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愈发坚定了她为父亲洗刷冤屈的决心。
在义妁收集相关证据的同时。她的真实身份却不慎被父母的仇人太医令丞崔府志得知,对方故技重施,利用宫张贵妃洗过温泉浴后无故昏迷事故陷害郑无空、义妁。
不明真相的武帝将郑无空、义妁师徒下狱,定为死罪。亏得王太后念及二人为她医好怪病的功劳,向武帝求情,免去死罪,改为发配边疆。
崔府志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打通关系将义妁的发配地改为了敦煌郡,那里是汉朝与匈奴作战的前线,被发配那里的罪人基本上死一生,有去无回。
郑无空在发配途不幸逝世,义妁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了敦煌,并且继承了郑无空的遗志,继续发挥医术治病救人,很快便赢得了当地百姓和驻军的尊重。
在长安的王太后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关心起了义妁的情况,命人一查才得知有人偷偷篡改了皇帝的意图,将义妁的发配地改成了敦煌。
武帝从王太后口得知此事之后大为震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同时赦免了义妁的罪行,下旨招她重回长安。
然而崔府志并未放弃陷害义妁的机会,千方百计要把她害死,可惜事与愿违,义妁终于查清昔日贵妃昏迷的真正原因,她大着胆向武帝请求,为已去世的郑无空翻案,亦替蒙冤多年的生父洗脱冤情。
崔府志被武帝处死,义妁在太医院用心钻研医术,刻苦寻找治疗各种疾病的处方,太医院的御医们也渐渐抛开成见,接受义妁的医术地位。最后义妁凭个人的努力、精湛的医术、无限的爱心和无私的关怀,成为汉武帝亲封的女国医。
林宥伦借鉴了《大长今》的剧情框架,同时又根据历史上义妁做了改变,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就叫《女国医》。
剧情方面剩下了林宥伦不少的工夫,但是幕后的一些相关工作却没法省,比如说研究考据汉代人的生活习惯,这些都必须要请专门的学者来帮助。
《大长今》让朝鲜服广为人知,以此为借鉴,林宥伦准备在《女国医》把汉服做一次集的展示,这些也都需要专业人士的细致考究。
除了服装之外,还有就是影片拍摄场地的问题。
这部电视剧要在11月上映,临时搭建场景显然不现实,不过好在去年的时候林宥伦去了一趟大陆,顺便还参观了《三国演义》的拍摄现场,他决定就采用《三国演义》剧组留下的场景地来拍摄。
这样算下来,花在幕后的工作可能要比花在幕前的多得多。
对于习惯性生产流水线作品的无线来说,这样的电视剧交给他们来拍,林宥伦肯定是不放心的,但是关于导演的人选,他一时间又有些拿不定主意。
女儿的啼哭声打断了林宥伦的思绪,他赶紧就把小家伙从摇篮里抱起来,一检查纸尿布,果然已经湿了。
邱淑珍刚刚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回来就听到女儿的哭声,赶紧跑回房间,看到林宥伦正在保姆的帮助下给女儿换尿布,顿时松了一口气。
林宥伦正要问邱淑珍刚才谁给她打电话,还没张口,他放在一边的大哥大手机就响了起来。
“我来吧。”
邱淑珍从林宥伦手里接过女儿,好让他特腾出手去接电话。
林宥伦拿着电话走到一边,接通后有些意外,因为这个电话是林智玲打过来的。半个小时前两人才刚刚通过电话,林智玲这时候又打电话过来,这让林宥伦感觉怪怪的。
“怎么,刚才忘说什么事情了?”
“不是,刚刚我接到李翰详导演家人的电话,说是李导演在北京突发心脏病……”
“什么!”
林宥伦脸上一下变了颜色,在他印象,李翰详大概就是这一两年内去世的,为因此事,他还专门提醒过找李翰详去大陆拍电视剧的刘晓琴要多关注李翰详的身体状况,没想到李翰详还是出事。
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在林宥伦心里升了起来。
像是感应到了林宥伦的担心,林智玲直接把结果说了出来。
“李导演没事,抢救及时,他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两天正在住院观察。”
林宥伦在为李翰详感到侥幸的同时,也知道他的命运轨迹恐怕就此会走上另一套轨迹。
当然了,人平安无事就好!
就在林宥伦的感慨的同时,林智玲向他讲述了更详细的事情经过——李翰详应刘晓琴的邀请到大陆拍摄《火烧阿房宫》,这部四十集的大型电视剧整整拍了两年多时间,期间还发生了挪用拍摄资金的事情,为此李翰详和刘晓琴还闹得很不愉快。
李翰详觉得刘晓琴不仗义,但这事刘晓琴也很委屈,本来她在大陆娱乐圈也算是有数的富婆,但因为这部戏的投入太大,手头已经变得十分拮据,好在这部电视剧即将杀青,她也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
可就在剧组的最后第一次工作会上,正在讲话的李翰详突然捂着胸口倒了下去。
海边剧组这边知道李翰详有心脏病,随时都准备着急救药,当时就有人赶紧找来给李翰详吃下,然后将李翰详紧急送往医院,这才保住李翰详一命。
挂掉电话,林宥伦把这件事跟邱淑珍一说,邱淑珍随口说了一句李翰详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话,林宥伦听后却心头一动。
《女国医》不是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导演人选吗?如果李翰详这次出院身体没什么大碍,也许可以找他来拍这部戏。
第992章女国医(中)
今人提起李翰详,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风月片,其实早在50年代,李翰详就是已经是港台两地的票房冠军,亚洲最佳导演,风行港台十多年的黄梅调电影,其实都是他60年代玩剩下的。
70年代拍摄的那些风月片只不过是李翰详的游戏之作,这一点连他自己都不否认:“我拍那些喜剧片啊,风月片啊,完全是为了卖钱,因为只有帮老板赚够了钱,才有机会拍自己喜欢的电影。”
这里李翰详所指的“自己喜欢的电影”就是他帮邵氏拍了多部风月喜剧之后,邵氏支持他开拍的清宫片《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以及后来那部将梁佳辉送上影帝宝座的《垂帘听政》。
李翰详年轻时待在北。京的时间很长,一直痴迷于传统化,又因为建国初就离开大陆,免于十年化浩劫的影响,他生平最喜欢各种古玩字画和小玩意,拍戏时候也一直致力于还原化传统,又因为美术专业出身,搞起这类和历史化相关的影视题材自然是如鱼得水。
即便是以游戏的心态拍摄风月片,设计传统化的还原考究,李翰详却做得比谁都要认真,《北地胭脂》同治皇帝大婚洞房的场景就是对故宫坤宁宫东暖阁的仿造,而在拍摄《乾隆下江南》时,在片饰演郑板桥的岳华被李翰详要求勤习“分半书法”,为的就是追求真实,拍摄一镜到底。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李翰详对传统化风貌的还原,在追求严谨的同时,也有艺术家的夸大想象,最典型的就是《倾国倾城》,李翰详将慈禧的寝宫拍成富丽大殿。十分符合观众对皇家后宫的想象,当时要搭这个大殿的布景,一个邵氏摄影棚不够,一向小气的芳逸华居然也同意将两个摄影棚打通来拍,这样的待遇在邵氏就只有李翰详享受过。
电影里大大殿打通了两个摄影棚才放下,而且这还只是布景,但实际上故宫里慈禧的寝宫面积却小得可怜……
进入90年代。大概李翰详自己也知道跟不上主流电影圈的潮流,所以干脆就选择了当初,除了偿还当年欠邵毅夫的人情,以包拍片形式赴泰国和韩国拍摄的三部三级片之后,李翰详再没有其他的电影作品面世。
帮刘晓琴拍《火烧阿房宫》,算是李翰详进军大陆电视剧市场的一次尝试。只不过他这次“玩”大了,差一点把自己命都给搭进去。
想来想去,林宥伦都觉得李翰详是拍摄《女国医》最合适的人选,至于李翰详的身体状况能不能吃得消,这还得等林宥伦回香港再确认。
“对了,刚才你和谁通电话,说了那么长时间。”
邱淑珍将女儿哄得重新睡着。林宥伦才想起问这件事。
“是小贤,她准备要来美国一趟。”
邱淑珍耸耸肩,林宥伦却听得一愣。
“小贤要到美国来看你?”
林宥伦本来是想要问邱淑珍,她和王组贤的关系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融洽”了,但话到嘴边又忍住了。
“她说想要来看一看贞儿……”邱淑珍说到这里,幽幽叹了口气:“我想她更多是不甘心吧!”
林宥伦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只好沉默以对。
“她飞机后天午到,贞儿这边我走不开。所以就你去接她好了。”
“这也是你们在电话里就已经讲好的?”林宥伦反问了一句。
“这个需要说吗?她肯定能想到的。”
邱淑珍撇撇嘴,她这么一说,林宥伦便不再言语。
——
从香港到美国的飞机航班上,空乘小姐开始挨个提醒没有系安全带的旅客做好准备,飞机再有十几分钟就要开始准备降落了。
机身一阵轻微的抖动,将王组贤从熟睡唤醒,她睁开眼睛朝机舱舷窗外望了一眼。然后转头向另一边,赵雅之正专心在看一本杂志。
王组贤活动了一下手脚,好奇地问道:“芝姐,你都没睡吗?”
赵雅之放下手里的杂志。笑着解说:“我比你早醒了半个小时。”
“我们快到了吗?”
“应该快了,刚才广播已经提醒说很快就要降落了。”
王组贤坐正身,然后有些担忧地看着赵雅之。
“芝姐,你说我到底要不要去看阿珍和她的孩?”
“飞机都快到了,你还在纠结这个问题?”赵雅之很无语的看着王组贤。
“因为我不知道该要怎么去面对这件事。”王组贤脸上写满了苦恼。
赵雅之开导她说:“阿珍生了女儿,对你的威胁已经降到了最低,所以你现在一定要试着说服自己去接受她们母女的存在,如果你现在都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以后如果你真的成了阿伦的妻,你又该如何去面对这个问题?”
王组贤知道赵雅之说得很有道理,但心里总是说服不了自己。
赵雅之继续给她分析说:“我知道要做这个决定很困难,但是你一旦走出这一步,就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优势,至少在你和周小姐之间,你已经抢占到了先机。”
王组贤默然地点点头。
周彗敏和林宥伦青梅竹马,而且又是林母“钦定”的儿媳,王组贤想要和她争,就必须要在林宥伦身上多下工夫。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组贤才决定要来美国看望邱淑珍母女。
当然,为了避免见面时候的尴尬,她好不容易才说服赵雅之陪她一起过来。
赵雅之其实也想看一看林宥伦的女儿,只不过碍于没有什么合适的借口,王组贤的要求正她的下怀,所以她半推半就便答应了下来。
在聊天,两人乘坐的飞机在洛杉矶国际机场降落。
林宥伦带几个保镖等候接机的人群,王组贤和赵雅之刚从闸口走出来,双方就都彼此发现了对方。
王组贤身穿白色衬衫,搭配一顶橙色的草帽,脸上的妆容勾勒的十分精致,青春靓丽,而与她同行的赵雅之身穿一件一字领的紧身T恤,牛仔裤,简单的装备搭配一件薄纱外套,成熟端庄。
两女年龄相差足有十多岁,但走在一起就如同一对姐妹。
林宥伦只知道王组贤要来,却没想到赵雅之也和她同行。
从两女手接过行李箱,交给身后的保镖,转回过身,目光在王组贤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林宥伦才落在赵雅之脸上。
在短暂的错愕之后,林宥伦又忍不住有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