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跃龙门-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骂得一帮看热闹的年轻后生灰头土脸,却让泼辣的李小兰得到未来妯娌们的拥护,还没进门就成了王家富字辈媳妇的主心骨。男子人就该去外头赚钱,每日守着田土过日子有什么出息?没看到大毛伢学到了本事赚到了钱,能在街上开店、做屋吗?
厉害,当年几乎是和李小兰一起长大的小姑子也心里发紧,以前在娘家只会吵嘴的她可没少挨这表妹的石头。这姑奶奶说是妹子,可性子火爆得吓人,打起架来比伢子还猛,不知多少次抡着棍子、拿着石头到处追大毛。
刚才还红面涨颈的大毛伢倒不在乎,小兰虽然性子爆,可人好心善,自己不嫖不赌的,怕什么?那两个大学生妻弟还没什么,家明、家德那两个妻弟可了不得,肯定会鹏程万里的!以后沾老婆家光、让人取笑的时候多着呢,只是不知道到时候,人家是羡慕自己还是妒忌自己呢!
。。。
第246章蝴蝶的翅膀
山里的日子单调可也过得飞快,仿佛昨天还是酷热难当的盛夏,转眼就是寒风凛冽的深冬。
开学、期中考试,伢子妹子们的生活平淡无奇,可黄泥坪李家的喜事却是一件接着一件。除了军伢、小兰订亲之外,小妹她们三个代表小学三年级去县里参加竞赛,虽然最终和去年的桂妹一样空手而归,但在学校里风头照样出尽,让叔伯们笑得合不拢嘴;李家明代表学校去竞赛,再次拿下全县语文、数学第一、英语第二。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可在家的二婶、红英婶她们依然杀鸡杀羊,犒劳犒劳这个带着弟妹们勤奋向上的大功臣。
最重磅的当属李家德那不折不扣的天才,他代表全县高二学生去参加全地区的数理化竞赛,破天荒地为县中接二连三拿了三个全地区第一回来,在学校里轰动三时,每次回到家里也让叔伯们欣喜若狂。他母亲激动之下,不但每次在供在窗台上的观音菩萨面前多磕了几个头,还每次都嚷嚷要回崇乡,去苦竹滩观音殿还愿。
山里人信神鬼,要不是李家德参加完地区里的竞赛,马上又要代表地区里去省里参加全国的竞赛,叔伯们也真会集体回家祭祖、拜神还愿。去省里竞赛啊,听三伢说要是再能考得过别人,就被被选拔到北平集中训练,以后能代表国家参加全世界的奥林匹克竞赛呢。
啧啧,去北平啊,代表国家啊!
有了李家德这种连县委、县政府领导们都震惊的喜事,在家的李家明又开始复制兄长的奇迹,两门亲事多少显得有些暗淡无光。大毛伢和军伢这对姐夫、妻弟先后订亲时,主角本应是他俩,可亲戚朋友谈论的先是李家明后是李家德。
“厉害,又是全县第一!”
“这还要你说,街上人都说家明是懒鳞(潜龙),以后会化龙的!”
“啧啧,李家的祖坟真葬得好啊!”
“真厉害,今年刚出两个大学生,后年又要出两个,等家明他们这帮伢子、妹子长大了,黄泥坪还不成了大学生之家?”
……
“啧啧,李家德真是文曲星下凡啊!”
“就是就是!”
“啧啧啧,三个全地区第一!不得了不得了,大毛伢也命好,居然攀上一门这么好的亲。”
按说订个亲去祖宗面前报喜,最多是在祖厅里杀只大公鸡,可最后订亲的李小兰和大毛伢愣是去了祖坟前跪拜。高兴过头的李传猛还特意扛了头猪上山杀,带着准女婿去上坟报喜时,只是礼数性地先报儿女亲事,接就是对两个侄子的荣耀大书特书,鞭炮香烛烧了整整一担。
按说,这样报喜是不合礼数的,可即使在大毛伢家的定婚酒上,除了他父亲多谢了几句张象枫这个媒人之外,大家在席上说得最多的就是李家兄弟如何不得了。
当然不得了,全县第一肯定是名牌大学,全地区第一那就是板上钉钉的清华、北大。在见识不广的农村人嘴里,正牌子的大学就是以前的进士,清华、北大就是老辈人口里的状元。这要是搁在前朝,黄泥坪李家的牌坊,得修几多座?自崇乡有记载起几百年,也只有游家人出过举人、中过进士、立过牌坊!
一辈子在山里的老人、没出过县的大人们由着性子吹捧,反正都是老辈人说的,那还会有错?年轻人见过世面,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可也不去败兴。李家的伢子、妹子确实了得,不但几个兄弟会读书,连几个妹子都是在中心小学前几名。也就是毛砣、细狗伢差些,可听人说他们是要考体育生的,看他俩的体格,还真是练体育的料。
不过,李家德的奇迹,到快期末考试时也嘎然而止。虽然他天资出众,可同古的教育水平毕竟太落后,又没有专门的人训练他,还提前一年去竞赛,最终还是没能干过那些大城市里的天才们,成绩比李家明的前世差了不少。
一个全省三等奖、一个二等奖,虽然让学校里的老师欢欣鼓舞,可叔伯们欣喜之余多少有些失望,连一直习惯了拿第一的李家德都若有所失,成天闷闷不乐。
虽然多少有些失望,但这也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照例要上坟祭祖,还得去苦竹滩观音殿上香还愿。为此,叔伯们又齐齐回家,连怀胎六七个月的曾金华都挺着大肚子回来了。按说虽然没有希望中的圆满,但也是大喜事了,可李家明心里长松口气的同时,也隐隐约约有些发慌,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肯定影响了四哥。
四哥没有象前世样光彩夺目,日后自己读高中时表现差一点,应该不会让父亲、小妹过于失望,这让李家明松了口气。可这也给他敲了警钟——蝴蝶的翅膀扇动的动静有点大了,学术上的创新或发现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四哥没有那种幸运的偶然性,或许就无法象前世一样令人炫目。
青烟袅袅,信女们在菩萨面前跪拜、虔诚祷告,连只敬祖宗不信佛的李家德和李家明都勉为其难地拜了拜。
跪完拜完,两兄弟站在天井里晒太阳,看着殿里的长辈们求签、解签,脸上古井无波。
“四哥,你有没有一种感觉?”
“什么?”
李家明佯装犹豫了一阵,小声道:“我觉得啊,当初你决定跳级是错的。你既然觉得人要有完整的童年、少年、青年,就不应该抱着功利目的跳级。
要是我没猜错的话,如果不是大伯能赚大钱了,恐怕今年你会参加高考对吧?”
“嗯”。
跟过于聪明的人说话有一个好处,只要你给他启了个头,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想,而且越想越复杂。四哥是个偏执的人,这一点李家明心里非常清楚,要是给他心里种下的这颗种子没用,那一切都只能说是天意了。上天只给李家这么多,有了富贵荣华,就不能再有旷世荣耀。
礼佛与敬菩萨不同,不烧纸不放鞭炮也不能大声喧哗,大人们的还愿终于完了,可这两兄弟还在那发呆。一会,跟着婶婶们凑热闹的小妹、满妹跑过来,拉了拉正发呆的李家明兄弟,小声道:“四哥哥、(五)哥哥,大婶婶喊你们过去。”
“哦”,虽然不信佛,但长辈信,李家明兄弟也就要陪着,醒过神来的两兄弟连忙去佛像前。
居养气,移养体。虽然终日劳碌,可生活富足、诸事顺心又儿子争气,昔日尖酸刻薄的大婶依然头发斑白,可人白净富态多了,还隐约有了一丝雍容。
“家明,这是我让你大伯在省城法圆寺求的,你一个、家德、三伢一人一个,观音菩萨会保佑你们平平安安的。”
李家明看着大婶手里的玉观音发了下愣,玉不是什么好玉,青白玉而已;雕工也不甚精致,甚至还有粗糙之嫌,可腿脚不便的大伯,为了区区几个观音像,居然去了法圆寺?他前世在省城读过书,知道法圆寺在哪,那是一座深山古刹,下了公路还要走十四五里山路。
“谢谢大婶婶!”
心里一暖的李家明深深一躬,低头让大婶帮自己戴上,小心地放进棉毛衣里贴肉处。
。。。
第247章尽人事听天命
放寒假了,又考得非常不错的妹妹们,每天穿着大姐半买半送的溜冰鞋,满屋场乱蹿、大呼小叫。爱玩爱看就来网。。也幸好叔伯们将几幢泥巴屋、晒谷坪全铺上了水泥地,连屋与屋之间的泥巴路也换成了水泥地面,否则那几双溜冰鞋没多久就得报废。
忙于生意的叔伯们没回来,放了学但要打寒假工的大哥、二哥也没回来,但他俩托回家过年的大姐、二姐送了五盆水仙球回来,说是给五个妹妹的新年礼物。
五个小玻璃盆装的水仙球叶片翠绿,还顶着白色的花骨朵,着实让三个小家伙两个半大妹子喜欢。经过李家明的教训、大伯的教育,俩人终于有了些当兄长的样子,不管他们是流于表面还是发自内心,总是不错的转变。
而李家明则依然闷着头学习,董昊又给他送来一批名校参考资料,不得不说大城市里的有钱人就是好,居然连北平四中的资料都搞得到。李家德兄弟也天天呆在堂弟书房里,这些资料可太珍贵了,连县中的老师都搞不到。
不过,三兄弟都没有将这些资料与人分享的意思,赣省不比北上广那些大城市,这是个高考重灾区。若是把这些资料给了老师,指不定会泄漏出去,将来高考时会帮了竞争对手、亏了自己。李家德不用这些东西,也能考得上清华北大,李家明和李家道可不行,好大学一年在本省的招生名额就那么多,没道理为了旁人的利益,让自己兄弟去冒风险。
李家明闷着脑壳做完一张数学试卷,抬起来一看,他四哥已经做完两张了,不禁赞叹道:“四哥,你这脑壳怎么长的?这道立体几何,足足费了我半小时,才想出个最笨的办法。你居然解题方法这么简单,厉害厉害!”
沉静的四哥笑了笑,感叹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也就是做题目厉害了点。要说起来,你小子才叫厉害,看你做的那些事,有时候我们看着都觉得眼晕。”
“莫,你就莫捧我了,再捧就得起鸡婆肉喽。”
四哥还是不喜欢开玩笑,笑笑着喝了口大姐倒的蜂蜜水,讨教道:“家明,我正好有件事,要问问你的意见。”
“你讲”
这个半妖半仙的怪物又想跳级了,明年上半年直接参加高考。
“我仔细想了想,我以前的想法就是个笑话,我不喜欢跟同学玩,连看着他们玩都没兴趣,哪有什么少年与青年之分?自学到现在,我也觉得吃力了,还不如到大学里去。”
李家明脸上笑眯眯的,心里却有种无力感,上次种的种子发了芽,却长出了自己不想看到的果实。
能阻止吗?阻止不了的!
这是个偏执狂,他说是问自己意见,其实是怕他自己考虑得不周全,想让自己帮着拾遗补缺。
算了,这一切都是命啊,老天爷多给李家一点东西,就要收回点什么东西。
“呵呵,我觉得你也是没必要再磨蹭下去了,就你这性子,算了我不损你了。四哥,你要是决定了,我个人认为你别去清华去北大。清华是所纯理工学校,你理科够吓人了,最好是去沾沾北大的人文气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也不知道对错,你自己考虑。”
深思一阵,四哥轻轻点头,“有道理,现在不是追求术有专攻的时候,而是打基础的时候。”
或许吧,反正李家明尽量将四哥往老路上推,至于能不能让他认识四婶,能不能还走老路,那就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做完了作业,一直陪着他们的大姐,将两人轰下楼去活动活动,正赶上毛砣、细狗伢在拿锄头、背蒌,准备上山去挖冬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崇乡的山上不是木头就是毛竹,挖冬笋也是山里人赚钱的门道之一。李家明的几个叔伯中,挖冬笋最厉害的是大伯,他每年挖冬笋能赚几百块钱呢。这两小子去挖冬笋,除了供家里吃之外,还是他们赚零花钱的途径,运气好的话一天也能赚十来块钱,比工地上的小工还赚得多。
冬笋?李家明隐隐约约觉得有些什么事,可仔细回忆了一阵,还是摇了摇头,有些事情太‘久远’了,‘久远’到已经想不起来了。
“家明,你们去不?”
“不去,等下还要跟大姐去趟母舅屋里,红红姐分到了新屋,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过屋。”
“真的?啧啧,三四万块钱呢,还是当干部好,连屋都有分!”
两个扛着锄头的伢子羡慕地直咂舌头,传健伯这次走关系在农机局集资买了两套房子,准备给大家以后去县城读书住,单集资款就花了七万四。那些干部不出一分钱就能得套砖屋,难怪大家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别啧啧了,赶紧去挖冬笋!”
“哎”
毛砣和细狗伢连忙拿着家伙上山,自从放寒假后,李家明就规定他俩每人每天至少挖五斤冬笋,倒不是要吃那口冬笋炒腊肉,更不是稀罕那四五块卖笋的钱,而是让他们知道赚钱不容易。几个妹妹尚且做家务赚零花钱,他们凭什么不能干活赚钱?
“家明家明!”
正准备去找小妹她们回来做作业的李家明回头一看,告伢正骑了辆自行车来了,看样子还有点焦急。
“怎么了?”
“有事”,告伢把自行车支在晒谷坪里,小跑过来将李家明拉到旁边去,低声道:“毛伢打电话回来了,想向你借点钱回来过年。”
呵呵,那小子在店里干了七八个月,拿了两千多块工钱说想去学武,现在大半年过去了,听说学费就交了一千多,居然才打电话回来借路费,也算是个能人了。
“多少?”
“八百,他说他在那边还借了七百块钱。”
那还差不多,李家明带着告伢进屋,找张象枫拿了一千三百块钱,交待他道:“莫跟大毛伢提这事,晓得不?”
上次订亲的事,告伢又不是不知道,毛伢打电话给自己而不打电话找他哥哥大毛伢,估计就是他姐姐打了电话过去,告诉了他那些事。毛伢那人平时嘻嘻哈哈的,但也是很要强的人,他亲哥哥提出结婚就分家,他心里会舒服?要是毛伢现在赚得到钱作得了主,估计他一回来,就得找他哥哥,把那层屋给还回去。
“晓得。”
“多的钱,让他买件礼物回来,不管怎么讲,他们也是亲兄弟。”
“嗯,那我去邮电局寄钱了。”
“去吧”
告伢走了,一直不管继子事情的张象枫有些明白了,小声道:“家明,大毛伢的弟弟是不是心里有气?”
当然会有气,这也是当初李家明刚开始,不愿意帮大毛伢出主意的原因。亲兄弟不比堂兄弟,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弟弟没结婚之前,怎么能就急着‘明算账’呢?
哪怕是当年的大伯,没摔瘸腿之前还养了四叔近一年呢。要不是后来出了意外,很有可能大伯、大婶会把四叔拉扯大,最多是弟弟与儿子之间的待遇上有点区别而已。
虽然很精明,但本质还纯朴的张象枫急了,连忙道:“家明,那你怎么不跟他们讲?”
“怎么讲?你以为大毛伢会听?莫以为他屋里的事是兰姐说了算,那家伙就是‘面带猪像,心里嘹亮’的人!再说,这是人家的家事,我们一个外人,怎么去管?”
“也是哦”。
张象枫叹息一声,从柜子里拿出一袋吃食,递过去交待道:“这是给继耶(干爹)继娘(干妈)的,天太冷了我怕婉婉吹冷风,就不过去看他们了。”
“哎”,李家明接过东西放在踏板车的踏板上,等大姐、二姐把小妹、满妹、金妹裹严实,带她们去看阿公阿婆。
到了阿婆家,照旧是听老人家一顿埋怨,然后大姐、二姐带着小妹她们去找她俩的小姐妹玩,李家明则陪着阿婆在火塘边烤火、聊天,听她说些陈年往事。从她当妹子的时候说起,一直能说到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