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第6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你们一个个翅膀都硬了,就留下我和你爸两个人在家里。”宗惠英看着儿子,感慨万千地说道。
原来,去年夏天,秦玲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浦江音乐学院,师从知名教授乔子赫学起了声乐。在秦玲被录取的过程中,秦海给乔子赫提供的好处是否发挥了作用,他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听秦玲向他透露,在同一级的学生中,乔子赫对秦玲有些另眼相看,这应当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秦玲考上大学,意味着秦家的三兄妹全部都飞出去了,只留下秦明华和宗惠英二人守着空巢。虽然老两口平日里还要管着钢铁厂的事务,日子过得也挺充实,但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宗惠英还是会产生出一种空空落落的感觉。
秦海知道父母的感觉,他说道:“爸,妈,我现在业务刚刚起步,也没办法留在家里陪你们。等过几年小珊大学毕业了,让她留在京城工作,你们就都到京城去和她一起生活好了,这样也省得你们寂寞,你们看怎么样?”
宗惠英瞪了秦海一眼,道:“我们就你一个儿子,肯定是要跟你在一起的,哪有到女儿家里去住的道理?你现在也是老大不小的人了,村里像你一样大的,现在都有两三个孩子了,你跟我们老实说,你打算什么时候成家?我和你爸哪也不去,就等着在平苑帮你带孩子了。”
“成家……”秦海的心里莫名地疼了一下,不过他还是努力把这种情绪给掩饰住了。他笑着对宗惠英说道:“妈,我现在连谈女朋友的时间都没有,跟谁成家去?你想带孙子,恐怕得再过几年吧。”
“再过几年,你都多大了?”宗惠英斥道,她是从农村出来的,看惯了农村孩子20岁就结婚的事情,觉得秦海24岁还没成家,是很另类的事情。训了一句之后,她压低声音,对秦海说道:“小海,你真的没有谈女朋友,你觉得宁厂长家的小静怎么样?”
第三百七十四章又一座泰山
听到母亲如此直白的询问,秦海虽然脸皮够厚,还是觉得有些尴尬了。
“妈,小静还是个学生呢。”秦海提醒道。
“学生怎么啦,她和小珊同年,今年都22岁了。妈像她那么大的时候……”宗惠英打算现身说法了。
秦海赶紧摆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跟她太熟悉了,这个这个,兔子不吃窝边草嘛……”
宗惠英在别的方面不如秦海聪明,但在儿女的婚事上,却是毫不糊涂的。她说道:“什么叫窝边草,你们这叫青梅竹马。你想想看,小静和小珊是同学,宁厂长现在又替你管着青锋厂,如果你和小静能成,宁厂长就是你的岳父老泰山,他还能不尽心尽力帮你把厂子管好吗?”
“呃……爸,妈,你们先商量着,我去见我的泰山去了。”秦海挂起免战牌,没等母亲反应过来,便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以秦海的聪明,怎么会看不出宁静对他情有独钟。如果说前些年宁静对他的亲昵还只是小女孩对大男生的朦胧好感的话,这一两年里这种好感已经明显上升到爱恋的程度了。连王哲奕都能够看得出宁静是把她当成了情敌,秦海一味装聋作哑,但心里对此事也是如明镜一般。
宁静容貌秀丽,性格开朗,在秦海面前更是无拘无束,正如夏日里一朵盛开的玫瑰一般,要说秦海对她不动心。那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他拒绝了王哲奕对他的暗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宁静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他的心房,毕竟这不是一个能够容忍三妻四妾的年代。“全处全收”的传说,也只能存在于之中,在现实里是难以实现的。
不过,此时的秦海还不打算马上去谈婚论嫁,一则是因为他还年轻,以后世的标准来看,一个男人在24岁就谈论婚姻的问题。无疑是非常可笑的;二则就是在他眼里,宁静还是一个小女孩,价值观尚未成型。他希望给她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至于说未来宁静会不会选择其他人,秦海也并不担心,以他的才华和身家,想嫁给他的人可谓是车载斗量。他需要考虑的只是别挑花了眼睛。
从家里出来。秦海直接就开车去了青锋厂。早先从岳国阳那里借来的老式吉普车早就已经还给省军区了,他现在开的是自己买的切诺基。因为是在平苑县城里,他也不需要找司机来开车,自己开车更自由一些。
宁中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了秦海。和傅志彬一样,宁中英首先向秦海打听了苏联之行的情况,对于苏联的现状也同样表现出一些惋惜。不过,当听说秦海从苏联弄到了一大批高精度机床,不日就将运到平苑来的时候。宁中英马上就把那些假惺惺的同情心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苏联东欧的东西好啊,结实。耐用。先前我们用的机床就有什么捷克的,匈牙利的,我觉得不比德国的机床差。”宁中英喜滋滋地评论着即将属于自己的那些财产。
秦海道:“那些机床我都亲自去看过了,保养得非常不错,估计再用上20年也没有问题。只不过我们也不会把这些机床用上20年的,未来机床的趋势是数控化、多轴化,这批机床很快就会被淘汰的。”
“淘汰不淘汰,只要便宜就行啊。”宁中英倒想得开,秦海刚才已经跟他说过了,购买这些机床花的钱,连机床价值的10%都不到,就算再加上运费,也是非常划算的一笔生意了。
聊完这些,宁中英又想了一事,对秦海问道:“对了,小秦,年前你在电话里说,你见到了国家计委的副主任,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跟我详细说说。”
见王鸿生的事情,秦海肯定是要向宁中英等人通报一下的。国家计委副主任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小人物,秦海能够搭上这样一条线,对于整个集团的发展必然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一点秦海的意识还不够深,但像宁中英这样的老一代企业领导人是不会等闲视之的。
“是这样的,王哲奕请我去她家吃饭,说只是一顿家庭便餐。到了那里我才知道,原来她父亲是国家计委的副主任,我也算是无心插柳吧。”秦海解释道。
宁中英是知道王哲奕其人的,因为宁静在京城读书,王哲奕受秦海的委托,经常去看望和照顾她。由于心里对王哲奕有几分忌惮,宁静寒暑假回家来的时候,也会或多或少地向父母说起这个潜在的情敌,所以宁中英知道王哲奕与秦海关系不错。所幸他和许多老一辈的人一样,感觉王哲奕与秦海年龄有差距,出身上也有差距,因此没有往更深的方向去想,否则恐怕也要揪着秦海的耳朵问问他到底把谁当成真正的泰山了。
“这个王鸿生副主任,我也侧面了解了一下,听说是一个思想很开放的人。他原来是在地方上工作过的,能力不错,口碑也很好。能够搭上他的关系,对于咱们的发展应当是很有好处的。”宁中英说道。
秦海点头道:“我在和王主任交谈的时候,已经感觉到这一点了。他对于工业很懂行,什么事情想瞒他也瞒不住。不过,我感觉他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对于80万吨乙烯的事情,他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有他支持,这件事的难度起码能够减少一半。”宁中英兴奋地说道,“小秦,你也真是一员福将啊,随便交一个朋友,都有这样大的来头,不简单。”
这恐怕不算是什么“随便”的朋友吧?秦海在心里暗暗地想道。想起王哲奕洒在他胸前的那些泪水,他无论如何也难以轻松起来。
“对了,宁厂长,我和王主任谈话的时候,他也主张我们尽快成立一个集团公司,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这一段在苏联的时候,我也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我打算今年就正式成立集团公司,您觉得如何?”秦海又挑起了一个新的话题,这才是他来见宁中英的主要目的。
宁中英想了想,说道:“成立集团公司,是咱们早就讨论过的事情。不过,你过去不是提出要缓一缓吗,难道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秦海道:“现在还不算是最成熟的时候,不过也差不多了。国内的政策环境已经在逐渐恢复,咱们成立集团公司应当不会引起太多的非议。我这一次的苏联之行,引进了不少苏联专家,还采购了大量的设备和技术,集团的规模会迅速扩大,再不把集团组建起来,对于内部管理是很不利的。”
秦海此前说的时机,其实就是指总设计师的南方讲话。自从前两年的风波以来,国内的政策一度出现了收紧的倾向,对于民营经济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秦海要把旗下的资源整合成为集团公司,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正因为考虑到这些,所以秦海一直引而不发,想等到南方讲话出台之后,再轰轰烈烈地展开自己的事业。
不过,与王鸿生聊过之后,秦海觉得自己不必这样过分谨慎了。作为一名穿越者,他知道南方讲话的出台是必然的事情,他提前一拍把集团公司组建起来,即便会触动某些保守官员的神经,也不至于马上就招来非难。有王鸿生给他撑腰,一般的小官吏也奈何不了他,等到南方讲话发表,一切争论尘埃落定的时候,别人想为难也找不着名目了。
这一次在苏联,秦海淘到了不少“淘汰”的设备,其中包括大量的化工设备,他准备将这些设备运往金塘,除扩大已经收购的金南化工厂、红光玻璃钢厂等老企业之外,还需要新建几家新的工厂。这样一来,他在金塘的企业就有七八家之多,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架构来进行管理。
秦海的想法,是把金塘的这些化工企业整合到一个公司的旗下,连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就称为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而这家集团公司,又是隶属于他的总公司的,那么总公司的筹建,就必须提上日程了。
秦海把这些关节向宁中英解释了一遍,当然,对于南方讲话这样的情节,他是无法透露的,只能说中央在这方面有一些政策导向,宁中英作为久经政治运动考验的人,自然能够理解这些问题。
听罢秦海的说明,宁中英点了点头,说道:“照你这样说,咱们组建集团的事情,倒是可以抓紧了。有了集团,大家的身份也都能够确定下来了,各种政令就能够统一,不会像现在这样,名不正言不顺的。”
“正是如此。”秦海笑道,“现在我就像一个救火队员,什么地方有什么事,我就疲于奔命地跑过去处理。有了集团公司,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就可以派出公司的管理人员去处理,不用让我费劲了。”
“哈哈,原来你是想卸担子啊。”宁中英笑着说道,“我倒觉得,一旦成立了公司,你会变得更忙。那时候下属各企业的大事小情,不都要提交到你这个总经理这里来拍板?”
ps:嗯,还是要求求月票。大家手头有没有闲置的月票,给橙子投上几张吧,让橙子的书在都市月票榜上能够露出头来。有个四五十张票就够用了,咱就不开单章浪费大家点击了。嗯嗯,今天争取三更吧,为了节操。
第三百七十五章市领导没资格坐主席台
“宁厂长,您别开玩笑了,我可不是当总经理的材料。”秦海笑呵呵地对宁中英说道。
“你还有点自知之明嘛。”宁中英点了点头,赞扬了一句。
尽管宁中英事先有些怀疑秦海会顺理成章地担任新成立的集团公司的总经理,但在他的心目中,对于这样的安排并不赞同。宁中英对秦海很了解,知道秦海有很好的技术眼光和政策眼光,但要说到脚踏实地地做事,秦海可就真的指望不上了。现在秦海自己说自己不是当总经理的材料,宁中英对此话是非常满意的。
“如果是这样,你打算让谁来当总经理?是小宋,还是你爸爸?”宁中英追问道。
秦海笑道:“宁厂长,您这是当局者迷,还是假意谦虚啊?要成立集团公司,总经理当然是非你莫属了,怎么可能让别人来担任呢?”
“这个……不太合适吧。”宁中英难得地有些脸红了,其实在秦海表示自己不会当总经理之后,宁中英心里隐隐也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人选,只是一时还不敢确定而已。在宁中英看来,宋洪轩的学历比自己高,秦明华与秦海的关系比自己近,这都是他们拥有的优势,所以秦海完全有可能让他们担任总经理。
“我爸爸是个农民出身,没有什么工业管理的经验。管好平苑钢铁厂,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了,真要把这么大一个集团交给他,耽误事情不说,恐怕也得把他给累趴下了。”秦海向宁中英解释着自己的考虑。
宁中英道:“这一点老秦倒也跟我说过,他在性格上不太适合跟外面的人打交道。不过,小宋的能力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年富力强。比我这个糟老头子更有精力,你应当让他当总经理才合适吧。”
秦海道:“洪轩的确很能干,而且这几年合作下来,我对他的人品也非常信任。不过,要论市场经验,我觉得他比您还略逊一筹。所以还是希望您来把把舵,让洪轩做您的副手。等过几年,您年龄大了,不愿意受累了,再让洪轩来当正职也不迟。”
“好,如果是这样,那我就暂时帮你管管这个家。”宁中英听秦海说得如此真诚,心里也就坦然了。在他心里,还有另一层想法。那就是隐隐觉得秦海所以希望他来掌管集团,其中有几成是因为宁静的缘故。自家女儿的心思,宁中英岂能不懂,如果秦海与宁静真的能够走到一块,自己不就是秦海的老岳父了吗?女婿把家业交给岳父来管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不过,现在宁静还是在校大学生,她与秦海二人都没有挑破双方的关系。宁中英作为当家长的,自然也不便多说。他只需要做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小秦啊,咱们这么多企业,还有材料学院,如果要合并成一个集团公司,叫个什么名字才好,你考虑过没有?”宁中英又想起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您有什么考虑?”秦海其实心里已经有了想法。但不便直接说出来,只能以退为进,先听听宁中英的观点。
宁中英道:“这个问题我倒是想过,不过还真没有什么好主意。我们那个时候,企业起名字讲究个响亮。什么红星啊、光明啊、大众啊,现在的人听起来就觉得太土了。上次我和小宋聊过这个问题,他说不如就像外国人那样,用老板的名字来命名,叫作秦氏集团,我倒觉得还挺合适的。”
“这个……不太好吧?”秦海假意地批评道,“听起来像个家族企业似的。”
“咱们这个集团里的企业,都是你一手建立起来的,说成是家族企业,也不算错吧?”宁中英说道。
秦海又道:“那会不会显得太招摇了呢?国内好像还没有什么张氏集团、李氏集团的,我这里出来一个秦氏集团,太扎眼了。”
宁中英道:“的确是有这个问题,这也是我觉得不太妥当的原因。”
“如果要以秦字来作为集团的名称,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合适不合适。”秦海装着勉为其难的样子说道。
“你说来听听。”宁中英道。
“我想,能不能叫大秦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叫大秦集团。”秦海终于抛出了他思考已久的想法。
“大秦集团?”宁中英咂摸了一下,眼睛一亮,说道:“好!这个名字好!既切题,听起来也响亮。不明白的人,觉得咱们这个名字还挺有一些历史味道,有一个词,叫什么什么韵来着……”
“历史底蕴。”秦海替他补充道。
“对,就是历史底蕴。大秦,多好,咱们国家第一个封建王朝,一听就知道代表着咱们国家。”宁中英越琢磨越觉得有味,恨不得立刻就去大街上找个地摊把大秦集团的公章给刻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