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材料帝国 >

第634章

材料帝国-第634章

小说: 材料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差阳错的是,秦海居然成了一名穿越者,回到了这个时代,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先知先觉,淘到了第一桶金。这样一来,给留学生提供贷款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向刘汉松这样的人提供贷款,其实没什么风险。他们既然想在美国留下来,信用方面自然就会非常注意。如果这些人敢赖账。秦海有贷款合同在手,上法院打官司绝对是必胜无疑,所以不用担心出现赖账的情况。

至于提供这种贷款的动机,则是多方面的。一来,秦海自己也是做学术出身,对于这些穷困潦倒的同行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心。这自然是他愿意为刘汉松等人提供一些帮助的最主要的动机。

除此之外,一家企业在海外建立留学贷款基金,绝对是一件能够轰动整个留学生群体的大事件,不管是享受到贷款帮助的人,还是没有享受这项帮助的人,都会对基金的设立者,也就是大秦集团产生良好的印象。秦海知道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潜在价值,在这样一个人群中树立起自己的公益形象,其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至于刘汉松说的未来不会回国服务的事情。秦海并不在意。刘汉松留在国外,也同样可能成为大秦集团的助力,更何况,像他这样的人现在只是因为贪恋国外的生活条件,而不想回国。等中国经济全面好转,国内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不输于国外的时候,这些人估计也就呼朋引伴地回来了。新世纪的前十几年里,像这样回来的人并不在少数。

这些想法。秦海是不会向刘汉松和盘托出的,也许未来会有一些留学生想到这一点。也会有mba案例大师之类将其归纳为一次成功的企业品牌营销,但这些话如果从秦海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作秀就必须作得认真,穿帮了就不好看了。

刘汉松正在犹豫之间,一位30出头的女子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院子里坐了几个人,她愣了一下。对刘汉松问道:“汉松,来客人了?”

“如芝,你回来了。”刘汉松赶紧起身,上前替她接过随身的小包。原来此人正是刘汉松的妻子田如芝,她刚刚从打工的餐厅回来。一身疲惫不堪。

“田姐,是我。”许晓琪起身向田如芝打着招呼。

“哦,是田老师吧。”秦海也站起身来,向田如芝招呼道,他从许晓琪那里知道田如芝过去在工业大学当过团委干部,也算是学校老师序列了。

“你们好。”田如芝向众人点了点头,然后用探询的目光看着刘汉松,意思是让刘汉松替她解释一句,她就不留下来与客人们寒暄了。累了一天,她现在只想回屋倒到床上去,实在没有精力招呼这些客人。

刘汉松却一把拉住了她,说道:“如芝,你如果不累的话,也在这里坐一会吧。”

“有事吗?”田如芝问道,心里隐隐有些烦躁。

刘汉松道:“如芝,这两位年轻人是从国内来的,他们的单位是一家大型企业,刚才这位小秦跟我谈了一件事情,我拿不定主意,想请你一起参谋一下。这件事情也许会改变咱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以后你就不用这样辛苦了。”

“什么事情?”田如芝果然有了一些兴趣,她在刘汉松身边坐下,看看众人,又看看刘汉松,等着他们说话。

“田老师,我们的考虑是这样的……”秦海把刚才向刘汉松说过的事情,又向田如芝描述了一遍。

听完秦海的叙述,田如芝的想法与刘汉松相同,既有一些兴奋,又充满了疑虑。她看看秦海,问道:“你刚才说,你们公司叫什么名字?”

“我们现在的公司是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不过,到6月份,我们会成立一家更大的集团,名叫大秦集团。金塘材料公司将是大秦集团的一个子公司,我们下属的企业还包括安河青锋农机厂、浦江海杰科技公司、曲武陶瓷工业集团等等。”秦海说道。

“青锋农机厂……我怎么觉得这个名字这么熟悉啊?”田如芝皱着眉头说道,“汉松,你帮我回忆一下,我应该是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这个名字?”

“我没有印象。“刘汉松摇着头说道。

“我忘了问了,你们两位怎么称呼?”田如芝一时想不起有关青锋农机厂的事情,便开始询问秦海二人的姓名,希望能够对自己有所启发。

秦海指了指宁默说道:“他叫宁默,我叫秦海。”

“秦海?”田如芝的记忆一下子就被唤醒了,她脸上绽出了笑容,“我想来,青锋农机厂,秦海……你就是那个发明热喷涂机,在国际市场上挣了几亿美元的秦海吗?”

“几亿美元!”刘汉松和许晓琪都被田如芝的话给惊倒了,他们怎么也不敢想象,眼前这个小年轻人居然会是挣过几亿美元的人。

当然,在刘汉松和许晓琪的想象中,秦海只是作为一笔几亿美元的业务的经办人,或者说是主要功臣,钱肯定是公司挣的,他个人绝对不可能挣到这么多钱。还有,几亿美元应当是销售额,利润没准是几千万,甚至几百万。考虑到当年国家外汇紧张的状况,赔钱赚吆喝的事情也是可能发生的,因为当年国内的许多出口创汇商品在海外的销售价都低于在国内的成本。

即便如此,能够做成几亿美元的生意,在大家心目中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了,这样一尊大神就坐在自己身边,自己还以为他是个什么业务员,这真是错得太离谱了。

田如芝所以知道秦海和青锋农机厂,与她当过团委干部的经历有关。秦海搞热喷涂机出口创汇的事迹,在当年有不少媒体报道,京城工业大学团委也将其作为一个青年励志的典型,在学校里宣传过。由于秦海年纪轻,事迹又非常突出,所以田如芝印象非常深。刘汉松是个搞力学的科研人员,没听说过秦海也是在所难免。

“这么说,你们这次来美国,和唐纳公司签了一个金额上亿美元的合同,也是真的了?”许晓琪看着宁默,满脸崇敬地问道。

宁默苦着脸:“晓琪,闹了半天,你以为我是骗子?”

“倒不是骗子,我只是有点不太相信嘛……”许晓琪不好意思地说道,此前她听宁默说起此事的时候,多少是有些半信半疑的。

在许晓琪想来,上亿美元的合同,哪是那么容易签的,没准只是上亿人民币,甚至日元、里拉、津巴布韦币之类的……不过,出于对宁默救命之恩的感谢,许晓琪一直没有去戳穿这个谎言。如今听田如芝说起秦海以往的事迹,许晓琪才惊诧地发现,宁默说的事情,居然是真的。

这会工夫,田如芝已经把秦海和热喷涂机的事情向刘汉松简单介绍了一下,听罢这些,刘汉松的一颗心放了下来。曾经做过几亿美元业务的人,肯定不会是骗子了,自己这点剩余价值,恐怕都抵不上人家坐在这里聊一个小时天所浪费掉的价值。既然不是骗子,那秦海的行为就只能用热心公益来解释,尽管在中国国内这样的公益人士日益枯竭,但在美国,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刘老师现在该相信我了吧?”秦海趁热打铁,对刘汉松问道。

“相信,完全相信。”刘汉松拼命地点着头,“我们愿意接受秦总提供的帮助,秦总放心,我刘汉松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秦总的滴水之恩,我必将涌泉相报。日后有用得上我刘汉松的地方,秦总尽管开口。”

秦海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刘老师现在正处在毕业的关键时候,我不敢耽误刘老师的时间。不过,田老师如果愿意,能不能帮我做一些事情。您放心,我们会按您的付出向您支付报酬的。”

ps:昨天有事情,一直没坐下来,耽误更新了,抱歉。

第四百零一章基金会主任

田如芝有些觉得意外,她看着秦海问道:“秦总,我……我现在只是一个洗碗工而已,能帮上你什么忙呢?”

说这话的时候,她脸上带着几分自嘲与无奈。一个曾在学校里叱咤风云,被男生们暗地里称为女神的团委干部,沦落到以洗碗、扫厕所为生的境地,也着实让人辛酸。她知道秦海早就从许晓琪那里听说了自己的情况,与其等别人说出来,还不如自己坦率一点承认更好。

秦海笑着说道:“田老师谦虚了,我听说您过去是在京城工业大学团委工作,想必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应当很强吧?”

“你们要组织什么样的大型活动?”田如芝心里一动,团干部的基本素质就是超强的组织能力,莫非秦海想在美国搞点什么大型营销活动?

秦海道:“我们设立这项留学贷款基金,是希望为更多具有暂时经济困难的中国留学生提供帮助。但具体到甄别哪些人经济上比较困难,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这中间就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要做。我打算在美国建立一个基金工作委员会,不知道田老师有没有兴趣暂时担任主任一职。”

“基金会主任?”田如芝眼前一亮,一时间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一个小时之前,她还在中餐馆里忍受着台岛老板的辱骂,现在居然有人想聘请她担任一个基金委员会的主任,而聘请她的人,还是大名鼎鼎的青年企业家秦海。难道自己真的苦尽甘来,要摆脱暗无天日的打工生活了吗?

“秦总,您说的这个基金会,准备投入多少资金?”田如芝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资金的数量决定了基金会的规模,她能不能当好这个主任,与此是有密切关系的。

秦海想了想,说道:“我现在也说不好,不过,第一期可以先投入500万。后面根据申请的数量和效果,再决定是否追加,以及追加多少。”

“500万……是人民币吗?”田如芝怯怯地问道。在她心里,觉得这个数字应当是指美元,但细算下来,又感觉不太可能。500万美元相当于2700万人民币,这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字,整个京城工业大学一年的经费,只怕也没有这么多吧?

秦海笑道:“既然是留学基金。自然是指美元了。500万美元,如果按每人每月资助500美元,资助3年计算,只够不到300人的名额,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也不能算少了,不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奖学金的,还有,有些留学生可能也不需要贷那么长时间的款。”田如芝喃喃地说道。其实这一刻。她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脑子里乱糟糟的。无法平静下来。

居然真的是500万美元,也就是说,自己这个主任将要去管理高达2700万人民币的一笔庞大资金。她一时感觉到兴奋难耐,一时又担心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无法把事情做好。她扭头去看刘汉松,发现刘汉松的眼睛也瞪得滚圆。明显是失神的样子。

秦海笑了笑,说道:“田老师不用担心,这样大一笔资金,光靠您一个人来管理,肯定是不行的。我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委员会,有三四名专职人员,加上一些兼职的理事。我们公司这边也会派人来负责财务管理,田老师主要是确定资助政策、筛选人员,还有宣传等方面的一些事情,您看如何。”

“如果秦总能够相信我,我愿意接受。”田如芝总算是清醒过来了,她响亮地回答着秦海的建议。她只觉得浑身上下都是力量,全然忘记自己刚刚做过12个小时的体力劳动。如果秦海让她马上就去贴海报、做展台,她完全可以再干上12个小时,而丝毫不会感到疲倦。

秦海对于田如芝的表现并不觉得意外,对方是做团委工作出身,干这种事情是最为熟练的。相对她现在干的蓝领工作,负责一个基金会的日常管理更能发挥她的特长,也更能体现出她的价值,这样的事情,她怎么可能拒绝呢。

“非常感谢田老师的配合,基金会的工作非常繁琐,尤其是前期,可能涉及到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我不太了解美国现在的薪金标准,初步确定给您每月1000美元的报酬,您看怎么样?”秦海问道。

“1000美元……这是不是太多了一点?”田如芝支吾着,有些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管理一个500万美元的基金,应当算是高级管理人员了,按美国现行的薪金标准,一个月2000美元也不算多。但田如芝的算法不是如此,她用国内的工资标准来对照,这可就是一个天价了。1000美元相当于5000多人民币,而国内目前副教授的工资水平也就是200出头,她何德何能,怎么可以拿到这么高的工资?

但如果秦海真的按国内的标准给她付薪,她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她现在同时打两份工,一个月能够挣到1000多美元,这些天刚刚能够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如果替秦海做基金会主任拿不到同样多的工资,她就不能去从事这份工作了。

“先按这个工资标准吧,以后再根据情况调整。”秦海说道。

秦海开出这个价钱,也是在心里盘算过的。他已经答应给刘汉松一家提供每月500美元的贷款,解决了他们一部分的生活压力,出于报恩的动机,田如芝也应当替他做事。1000美元这个薪金标准相对于美国人来说不算高,但对于田如芝来说,应当是比较合适的,这比她去餐厅洗盘子总要轻松和体面得多吧。

田如芝把头转向刘汉松,想听听刘汉松的意见。刘汉松点头道:“既然秦总这样说了,那我们就谢过秦总的好意了。”

双方愉快地达成了协议,秦海让宁默拿出2000美元,交给田如芝,作为基金会的启动资金,然后交代田如芝抓紧时间了解美国有关基金会的管理办法、办理登记注册事项、拟定基金会的章程以及工作方式等等。此外,要成立基金会,光靠田如芝一个人也不够,秦海建议她再去找找有没有财务、法律等专业的留学生或者留学生家属,吸收几个到基金会里来,以便承担不同的工作。

田如芝虽然没有做过这些事,但基本思路是了解的,于是连连点头,表示明天就去辞掉自己打工的两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基金会的建设中来。

说完这些,秦海站起身来,向刘汉松夫妇道别:“好了,时间不早了,田老师累了一天,也该早点休息了。我们在美国还会再停留几天,田老师考虑好有关的事项之后,我们再进一步交流。”

“秦总请放心,我会用最快的速度把把有关事项了解情况,向您汇报。”田如芝郑重地说道,她已经在心里把秦海当成了自己的领导。

看着秦海一行坐上出租车离开,刘汉松和田如芝互相对视一眼,几乎同时说道:“我们不会是在做梦吧?”

“这是秦总留下来的钱,不是做梦。”田如芝拿着那2000美元的钞票,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

“如芝,这一年多,辛苦你了。”刘汉松搂着妻子,感慨万千地说道。

田如芝道:“我想好了,就算豁出命去,也要帮秦总把这个基金会做好,一定要对得起他的一片好意。”

“没错,我想起来了,咱们学校出来的老张他们两口子,在纽约大学做博士,生活比咱们还拮据,得赶紧把基金会建立起来,这样他们就可以申请留学贷款了。”刘汉松说道。

田如芝道:“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命运会因此而改变……这个秦总,真是太了不起了。”

不说这两口子如何感慨,出租车里,许晓琪也正目瞪口呆地看着秦海和宁默,等着他们给自己一个解释。

“宁哥……你们这个公司,难道是秦哥私人的?”许晓琪迫不及待地问道。

在此前,她一直觉得秦海、宁默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国企,秦海等人则是企业里的职工,当然也许秦海还是一个小小的部门负责人,比如班组长之类。刚才听田如芝说起秦海的事迹,又见秦海举重若轻地推出了一个500万美元的基金,她终于意识到,这家公司应当是属于秦海自己的,否则,即便是国企的总经理,也没有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