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香江一九八四 >

第314章

香江一九八四-第314章

小说: 香江一九八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负责北美那条线,内地线上没有她。上飞机前我都问过了。”

“就你聪明。”

……

自从陈平安遇袭后,他就成为媒体上的常客。先是遭遇袭击枪战激烈,接着是少女相救舍身挡枪,再接着是有传闻道上悬红千万,接下来又是黑马国际电影公司宣布停拍《向左走向右走》,最后则是陈平安带剧组背上,与内地合拍新片《小鬼当家》。

每次的新闻,都会成为舆论的焦点,引起市民热议,这次也不例外,哪怕他已经飞往内地不在香港。

关于陈平安北上,与内地合拍电影,许多人认为没必要,认为陈平安此举有讨好内地之嫌,因为《小鬼当家》属于仓促开机,谁能保证质量?

质疑声四起,对这部电影不看好。主角未定,配角是吴猛达和周星池……这是打算拍电影吗?

吴猛达是老演员,伴随着《情书》的火爆,人气激增,但只是停留在综艺界。在影坛,吴猛达仍旧没有出演过重要角色,连重要配角都没有。

周星池,从无线过档亚视,如今的亚视新星,拥有一定观众基础,但是电影和电视不一样,转行电影界的电视明星有多少失败的,不胜枚举。

不是谁都能成为下一个刘德骅和梁朝纬,即便是这两人,初涉影坛时,也只是从小配角坐起。

综上,质疑的声音更加坚定,认为《小鬼当家》完全是陈平安讨好内地,仓促决定拍摄的电影,是对电影艺术的玷污。而他也将会自食苦果,这种不能保证质量的电影,不但会让他血本无归,还会毁掉他好容易积累起来的声誉。

没错,这部电影将会成为陈平安的滑铁卢,比《妈妈再爱我一次》输的还要惨。

质疑的声音还没落下,一记响亮耳光骤然出现,出手的是《东方日报》。

《东方日报》最先报道出《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内地的票房结果,《大公报》、《文汇报》等香港左派报纸紧随其后,以大幅版面报道了这部电影在内地引起的轰动。

“票房过亿”!

这四个字,让所有人瞠目,忽略掉了这一亿票房陈平安能分到多少,以及有多少人民币能兑换成港币或者美元。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大幅的报道,配合一张张清晰的照片,有图有真相,让香港市民见识到内地对这部电影的推崇。照片上,中小学生排着整机的队列走向电影院,红着双眼哭得稀里哗啦离开电影院……这一现象,对港人来说实属罕见。

有这么好吗?

不少港人开始寻找这部电影的录像带,联海影业干脆又把这部电影在台湾公映了一回,可结果令人失望。

不论是台湾人还是港人,这部电影都不是他们的菜,完全无爱。

最后,有专家出面表态,这应当属于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的区别,说白了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好罢了。不过,他在文章中指出,陈平安对不同市场的观众把握,当属亚洲第一。

考虑到陈平安在美国去的成就,说是世界第一也不为过。

于是,问题来了——《小鬼当家》这部电影,究竟是为哪儿的观众拍的?(未完待续。。)

第五三二章另类的衣锦还乡

陈平安的内地执行很顺利,接风宴上,他明显感受到来自内地的善意。作为骨子里就是中国人的他,不论在后世对祖国有多少抱怨,但都不会改变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另外就是,80年代的内地,还是有许多真正的人民公仆的。

因此他接受了善意,在面对内地媒体的采访时,公开表态,支持香港回归。还表示,虽然目前还有人对回归一事不看好,但是不用太久,或许回归后只需要一两年,港人就会明白这件事对香港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这种表态,旗帜异常鲜明。哪怕香港工商界许多有力人士明里暗里都表示接受回归,并且会为回归做出贡献,但都没有他这样,直接竖起大旗,为回归摇旗呐喊。

于是,内地的报纸上,出现了“神赐双眼”的字眼来介绍他在香港、台湾、美国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在这个年头,那四个字很难得的,弄不好就会被打成封建迷信残余的。

陈平安态度鲜明,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内地也给与了丰厚回报。

此次与燕京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戏,内地方面给与全力支持,甚至决定免除一切开支,一路绿灯,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这也是一种表态,内地方面准备把陈平安树立成香港影视界典型,让人明白,支持回归所能得到的便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会有不菲好处的。

陈平安表现的也很高风亮节,感谢内地方面的支持。该支付的费用一点不少,如果内地方面实在不要。那就代表他捐给希望工程。至于人工费,那是更不能减免的。不但不能减免,还要按照香港的人工支付薪水。

当初李連杰和刘家良在内地拍戏时,闹得不愉快就是因为此事。内地演员、工作人员的工资,跟香港的演员、工作人员的薪水差距,都是以十倍为单位的。

举个例子,同样是龙套,就是个扮演个死尸,往那一躺就行。内地演员工资是几毛钱,港人是五十……尼玛内地的主演工资也就几十块钱!

陈平安现在是真的不差钱。也不想国人总是吃亏被压榨,因此直接开出了同工同酬的待遇。此举不但赢得了相关部门的好感,更是赢得了内地电影人的一直推崇。

虽然那些钱,演员、工作人员其实拿不到,大头还是要上交,不过陈平安的态度,至少表现出对他们的足够尊重。

由于江之强这段时间一直待在燕京,和内地保持沟通,对于陈平安需要的人、物、景等方面。内地都给以巨大的支持。

陈平安这次要拍摄的《小鬼当家》,经过较大幅度的改编。

背景不是圣诞节,而是中国人固有的传统新年。主线情节没有做太大变动,讲的是香港出狱的两个蟊贼。由于混不下去想要来内地碰运气。

在他们向来,内地人都很土都很傻,凭借他们的手段。在内地行窃必定可以手到擒来,而傻里傻气的内地人。说不定被他们卖了还帮他们数钱呢!

不过在前往内地之前,两人曾有过一番有关内地人是否有钱的讨论。担心内地人没钱,白跑一趟浪费钱。为此他们冒充记者,采访了陈平安饰演的香港成功商人。

陈平安饰演的角色,原本在香港只是个经营困难频临破产的小企业,机缘巧合下闯荡内地,取得巨大成功,企业起死回生,自己也凭借香港内地的工厂,成为香港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之一。

从他的口中,两人得知内地人很善良,也有钱,这才借了高利贷,冒充成功人士前往内地投资考察。

然后他们选择行窃的时间,正好是中国人传统的新年。想着过年期间中国人有走亲戚的习惯,就想趁着这个空当行窃。结果碰到了无意中被落在家中的小主人公,来了番笑料百出让人捧腹大笑的“小鬼当家”。

取景方面,江之强已经跟北影商量好了,选择了小汤山附近的一处小村落。剧组出钱,让村民翻修房屋,一律盖成带院子的二楼小洋房。

除此之外,剧组再发钱给村民,让他们按照过年时的情景布置一番。说白了就是提前过个年。

这种条件谁会反对?别说乡里和村委会动员,就是他们不动员,村民们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家家户户都动员起来,人手不够联系周边的亲戚朋友,翻修房子和过年的钱剧组出了,将来拍戏用到群众演员,那也是优先从他们中选择,有工资发的,还是日结!

按照陈平安的要求翻修房屋,这是个大活,时间紧任务重。江之强很担心无法按期完工,结果三天后收到消息,再有一个礼拜就能按照要求完工。

真的假的!

江之强表示怀疑,陈平安却笑着点头。为了保险起见,前者特意跑了趟小汤山,结果发现果不其然。寒风凌烈,积雪未融,村民们干的热火朝天,全家老少齐上阵,估计不要一礼拜就能完。

村长拍着胸脯跟江之强打包票,保证如期完工。有句话他没跟江之强说,这是一级压一级下来的政治任务,有没有困难都得完成!

困难?

穷了多少年的村民,遇到这种好机会,谁尼玛敢冒出困难来,不用别家动手,自家人都把他削平了。

回去后,江之强把这称之为奇迹,可是对于陈平安来说,这真是小意思,当年的他经历的多了。那时候的中国人,心怀人定胜天的理念,最善于的就是创造奇迹!

陈平安没操心那边的事,他现在要做的是抓紧时间挑选演员。

目前何朝琼正跟燕京电影制片厂的人负责选角,特别是戏里的主人公,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非常重要。

而陈平安目前正在敲定副导演的人选。

既然是合拍片,他必须从电影制片厂里选择一个副导演。

燕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很多,老中青三代导演齐备,厂长派人送来详细资料供陈平安挑选,但是这个人真不好选啊!

上年纪的导演,陈平安不好用,人家都是有名的导演,过来给自己当副手打杂……即便作为政治任务他们不得不来,可心里肯定会不舒服,陈平安也不想为难人。

而年轻一点的……没什么太有名的,至少他都没什么印象。

麻烦啊!

合上手里的资料,揉揉头,在大头的陪同下,陈平安走出房间。房间门口有两名站岗的警卫,一丝不苟的守在那里。

“我出去走走。”

一名警卫联系了上级,和同伴陪伴陈平安左右,保护他的安全。

这个年代的燕京,真的太陈旧了,没有半点现代化的气息。不过却有很多后世找不到的老滋味,陈平安很享受。

陈平安住的是燕京电影制片长的招待所。本来是安排他入住外事酒店的,那里的保卫工作更严密,被他拒绝了。用他的话说,住在这里距离电影厂更近,方便行事。

其实是他不相信那些枪手敢跟来燕京。以讹传讹传出来的红色专政,其阴影在新世纪那几年对国外还有影响,更不要说现在了。

不论哪个国家的黑社会,不论在本国混的有多叼,到了中国,一律跪下!

站在招待所门口,一阵寒风吹来,卷起了树上的积蓄,陈平安禁不住打个冷战,大头嘟囔道:“好冷啊老板,咱们回去吧。”

港人那经历过这么冷的天机,没见周星池和吴猛达这两天天天窝在房间里烤火,一起研究剧本,非必要绝不出门。

“那你先回去吧,我出去走走,好久没来过了……呃,有他们陪着,我很安全的。”

“这怎么行,我是老板的保镖!”

陈平安笑笑,正想说话,就见三个中年人结伴走进招待所。可能是看到陈平安身后站着两名警卫保护,三人还异样的瞥了眼。

咦?

陈平安眉头一皱,叫道:“三位请留步!”

前面三人转过头,不解的看着陈平安,其中那个年纪四十的中年人问道:“小同志,你叫我们?”

“对。”陈平安回答者,目光却是停留在此人身边那两人身上,“很冒昧打扰三位,我能问一下三位,是咱们制片厂的人吗?”

咱们?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问道:“同志,你在燕京电影制片厂工作?”

“不,我不是。只是合作拍电影。”

这才对嘛,我就说我没见过他!说话的中年人下意识点点头,然后想到了什么:“你该不会是从香港来的陈平安陈导演吧?”

呃?陈平安还没反应,身后两名警卫警惕了。一人挡在陈平安身前,一人走过去敬个军礼:“同志,请出示你的工作证。”

“我叫郑会利,奇了怪了,在自己单位的招待所,居然被人要求出示工作证!”抱怨归抱怨,郑会利还是拿出工作证交给对方检查。

“对不起同志,职责所在还请见谅。”警卫又敬个礼,然后转向另外两人,“麻烦两位出示你们的工作证。”

这算什么事儿,好端端的出示工作证,这是把我们当成犯罪分子了?

另外两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没好气的取出工作证,交给警卫。

一个上面写着“葛忧”,一个上面写着“冯小纲”……(未完待续。。)

第五三三章两个人的“战争”

这一天,因为不经意的“回眸”,改变了冯小纲的人生,也成为冯小纲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之一。

若干年后,当他登上演艺圈金字塔的顶端,作为华夏名气最大的大导演之一,睨视整个娱乐圈的时候,他始终无法忘记那一天。

正如他在回忆录中写的那样:

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雪后初晴。

我从朋友口中得知,香港那边又来了个剧组,说是和燕京电影制片厂合作拍电影。说是来头还不小,那个导演拍了许多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刚在美国奥斯卡上折桂,为中国人争光。

我当时并不在意。不是轻视对方,而是我觉得和我没什么关系。你也知道,我当时是燕京电视艺术中心的美工师。

直至葛忧来找我,说是一起去剧组碰碰运气,因为那个导演开出的工资非常高,和港方工作人员的工资持平。还有一点就是,那个导演是个怪胎,挑选工作人员时,有时候会根据自己喜好,而不是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

葛忧是冲着角色去的,至于我嘛,当然是美工。你们也知道,那时候的工资并不高,港方剧组开出的工资,顶的上我一年的。

我们找了郑会利导演,他是燕影的老导演,向着通过他的介绍,跟香港剧组搭上边,葛忧和我能不能进入剧组。

去招待所的时候,葛忧挺担心自己形象的,我还好点。想着他们从香港来,肯定需要不少工作人员。说不定美工方面会缺人。再说还有郑导介绍,我找个美工的工作。应该不难吧?

那时候是我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没想到郑导根本就不认识人家,我们跟人家擦肩而过都没认出正主,还是人家叫住我们,要不然就错过机会了。

就像你们知道的那样,我是在那种场合第一次见到陈平安。他的年轻,超出我的想象。在国内,向他这样的年纪,都应该是在剧组打杂。不会有人给他机会拍戏……怎么着也得三十岁以后吧。

当时他的架子很大,居然有警卫贴身保护,甚至还要查看我们的工作证。我很快发现,他对我和葛忧挺感兴趣的,我还以为我能够顺利成为美工,没想到他问了我部分有关电影的问题后,居然提出,邀请我给他当助手,也就是副导演。

我那时的第一想法是:副导演的工资可是比美工高多了!

由于我不是燕影的人。所以我给他当副导演,算是从外面接的活,超出工资标准的部分,不用上缴。也就是说。发多少都是我的。

后来我觉得我挺傻的,脑子里光想高工资了,就没意识到那是我的机会。直至拍戏的时候。他问过我,将来也有没有想过自己做导演拍电影。我才第一次认真思考我的人生。

……

他改变了我的命运,不论谁问我。我都承认。事后我曾问过他,当时他为什么会选我当副导演。那时候燕影方面给他推荐了好几个副导演,资历都比我老。而我又是个新人,除了83年给郑导当过美术助理,就没接触过电影。

他又不认识我,怎么回想到找我做副导演呢?

他的回答,你们永远也想不到。他只是笑了笑,然后告诉我,将来我就会明白了。

现在我确实明白了,就像港台许多媒体报道的那样——神赐双眼,只不过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他不能说这话。

如果说我现在最想和谁合作,毫无疑问只有一个人,就是他,陈平安,哪怕再给他当副导演也行。可惜他退休了,带着家人去周游世界。

才四十多岁就退休,听起来像不像个笑话?可他退的非常从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