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着番茄园-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只需要带着那浓郁的文化底蕴和一帮子学生来就是了。
至于学校的老师,他们的家大多在县城,而从县城到这边来上课,每天也就比平时多了最多二十分钟的车程。
对于一些没有私家车的老师来说,唐晨东还捐献了一辆校车,专门用来接送从县城来的老师。
当然,以前五块钱一位的农村班车早就已经在古井村实现公交化了。
唐晨东未来对古井村公共交通的规划是内部环线公共汽车交通网,然后和北隅县客运总站协作。
至于什么地铁或者轻轨那就没有必要了。北隅县那点人口也支撑不起。
北隅高中的开学典礼比北隅职业技术学院晚了三天。
唐晨东同样作为这所公办高中的名誉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甚至在演说者鼓励这些高中生们将来报考隔壁的北隅职校。
虽然作为北隅县高考的摇篮,北隅中学其实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进入更好一些的重点大学读书,或许那些三流的本科和专科会成为他们的选择。
但唐晨东并不真的仅仅只是把北隅职校定位为接收那些被淘汰下来的高考学子。只不过目前的暂时情况却也只能是这样。
唐晨东相信北隅中学有了这一次划时代的搬迁工作,毕竟迎来一个新台阶。
至于他曾经的母校,北隅实验中学。唐晨东也在考虑要不要扶持一把。但说实在的,整个北隅县起码十所中学,这些中学之中就北隅中学属于第一梯队,实验中学和别的一些中学实力强点也不多。
事实上,唐晨东觉得一个县城有这么一所全方位都胜出的中学就够了。
当然,他认为自己这个想法或许有一些局限性,但现目前没人来说服他。毕竟整个北隅县近200万人口。而每年重点大学录取率却百分之五。本科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三十,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省水平。
唐晨东希望通过自己对北隅中学的投入,增加北隅籍学子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好大学的几率。
这才是他投资教育的最初梦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第六七四章吸烟有害健康
随着北隅职业技术学院和北隅中学相继开学,古井村这块大工地就剩下水上游乐园项目还没有竣工了。
当然,还有一些在建的别墅和一栋栋宿舍楼。
唐晨东本来预计是给每一个古井村村民一栋别墅。但计划没有赶上变化。古井村现在的土地已经变得有些紧张了。
而且本着环保主义原则出发,对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是越高越好了。所以,他还是让古井集团和杨惠的银地集团合作的房地产项目建了一些电梯公寓。
这些电梯公寓未来就是古井村村民一人一套的福利房了。
当然,这些福利房唐晨东也是让他们修得非常的气派,至少这样的房子在宁云市得卖3万一平。而且北隅县整个县城可能都找不到这么好的房子。
至于已经修好的一批别墅,唐晨东已经有了计划。
一部分用来做度假村,另一部分用来奖励对古井村有特殊贡献的人居住。
因为房子主体框架已经建好,但还没有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所以,暂时还不能入住,而且全村两万多户籍人口,家庭数也有5000多户,也就是说,最少暂时得修5000套房子。
这第一批电梯公寓才2000多套房子。
还得有一半的人不能分到房子。
当然,整个古井村还有很多人在县城在省城等等各地都买了自己的房子的,他们并不需要在古井村有一套房子。
只是这免费得到的东西谁不想要呢。
所以。唐晨东是一有点钱就先往房子里面投了。
毕竟他狩猎园的项目和番茄园的项目得让更多的人让出自己原来的家园,那么他也就必须要提供给大家住房才行。
现在已经九月份,唐晨东相信到过年前,应该能把第一批房源让老百姓来抽签。
……
晨东公司三利市分公司投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卷烟厂。这个四方共建的项目晨东公司占据了20%的股份,三利市投资开发总公司占有30%的股份。贵云卷烟厂和彩云卷烟厂各占25%的股份。
这边的工厂在积极的建设,三利市的农民种植的烟叶终于迎来了一个大丰收的季节。唐晨东在三利市市长周冰的陪同下视察了三利市几个重点的烟叶种植基地,对这些烟叶的品质,卷烟厂的相关专家是赞不绝口。
唐晨东也知道了三利市至少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这边现状的发展之路。
当然,如果让十多万三利人把卷烟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那肯定是不可取的。所以,唐晨东的晨东集团其实也已经上马了两个冶金项目。
这边三利市有总价值数百亿的铜矿和锡矿。所以。唐晨东投资在三利市木姐镇开采铜矿石。
有华夏国十亿米币的援助。三利市市政厅也能拿出一些钱来改善整个三利市的基础设施。
唐晨东知道要在三利市修一座机场怕还得等些时候。
毕竟这边连公路交通都不完善,而且整个三利市没有铁路。
反正在唐晨东来看,古井村这块工地快要建成停工了,三利市这边这块更大的工地还在继续施工。
不管是唐晨东还是周冰。都觉得三利市这十亿米币的援助还是相形见拙。
三利市还需要钱。
唐晨东知道自己的晨东集团和古井集团现目前是不太可能补贴给三利市这边的。那么三利市必须想一条自己的路来走。
找华夏国无偿的援助了十亿米币。唐晨东也不好意思再去要了。那么还有一条路可以选的就是去世界银行贷款或者找别的主权基金贷款。
三利市除了探明的一点金属和天然气外,还没什么好拿出去抵押的。而且因为交通不便利,这些矿产的开发成本相对更高。
也就是说。唐晨东不知道拿这些东西抵押贷款的话,能不能被别人接受也是一个问题。
但三利卷烟厂却还是在唐晨东绞尽脑汁地给三利市绘制蓝图的过程中正式开工了。
这边有非常适宜烟叶生长的气候,这边的烟叶品质也是非常的好。唐晨东相信卷烟厂生产的卷烟一定能有非常好的口感和销量。
不过,因为这边是三利市,而三利市属于缅国。虽然三利市和缅国签署的协议承诺三利市拥有除了外交权外一切权力。但必须还是得承认三利市属于缅国的一部分。
在缅国的一些法律,三利市还是得遵守。
所以在卷烟的外包装上是考虑华夏国国庆还是缅国法律的时候,唐晨东还是遵守了缅国的法律。
在外包装上醒目的地方写着华夏文和英文,吸烟有害健康,而且吸烟致癌的几率较大。
跟国内简直可以做收藏品和艺术品的香烟盒比起来,三利卷烟厂出品的卷烟可就不那么好看了。
一缕青烟,一个骷髅。
这就是三利牌香烟的外包装。
唐晨东没有让包装印上缅国的文字,因为他知道缅国人没多人买得起,而他其实也根本不想卖给缅国人。
虽然表面上已经相安无事,但唐晨东知道,缅国同样对三利市还在虎视眈眈之中。或许,她们随时都会宣布撕毁和平条约。
唐晨东本来就没什么烟瘾,修道之后更是没抽烟了。
在卷烟厂的生产过程中,唐晨东发现基础设施的落后,各种配套的落后简直能让人抓狂。三利市没有任何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基础。小到一根针,那都是从国内进口而来。
所以,唐晨东让周冰在吸引一些高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吸引一些小商品生产的小公司。
虽然整个三利市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很低,但唐晨东还是让周冰颁布条例,由市政厅提供就业和创业各项扶助。以带动本地人的小微企业和各项服务业的发展。
毕竟只靠唐晨东一个公司到这边来是不够的,唐晨东也没打算在三利市把任何一个行业都去霸占着,还是得让别人也能创立项目。
准备等到第一箱卷烟下线之后,唐晨东才再过来看看,然后他就回到了古井村。回来之后,他准备代替周冰代替三利市市政厅去找找亚投行和世界银行。如果能贷到一些钱当然是最好的。
如果钱稍微多一些,他就可以同时在三利市开工铁路和飞机场,当然还有一条连接到彩云省坤明市的高速公路。
这些项目未来肯定是会陆续投入建设的,既然都必定要建设,那就没有必要等钱够了再说了。
毕竟作为晨东集团来说,只要不是一次性投入数十亿上百亿,他都有办法能够在未来的时间里凑够钱。
第六七五章亚投行之旅
以三利市现目前的状况,要去亚投行拿贷款可能会有些麻烦。毕竟亚投行是米国在主导,而缅国背后是谁,唐晨东也清楚得很。
但他已经从一号那里拿了十亿无偿的援助了,也有些不太好厚着脸皮去要钱了呢。
所以,他还必须去找这些近似于主权基金的银行贷款才行。至于其它的商业银行,唐晨东跟他们不熟,而且他也没什么好抵押的。
既然已经打算去亚投行找钱的话,事情宜早不宜迟。唐晨东立即让周冰着手组建了一个团队,他晨东集团挑选了几个对相关业务较为熟练的人员组成了一个代表团。
唐晨东这个三利市名誉市民只是作为代表团成员跟着去的。他并没有占主导地位。
周冰这个市长倒是作为带队的领导前去的。
因为和缅国曾经的恶劣关系,唐晨东一行并没有取道缅国首都,而是去了坤明市。
亚投行总部设在菲国。是泛亚洲和太平洋国家之间本着为消灭贫困,减少区域间差距而成立的金融机构。
唐晨东在去之前也对这个亚投行做了一些了解。
现在的亚投行董事总裁也就是行长是来自米国的财政次长米罗。
当然,以三利市那种小规格的代表团来到菲国首都马拉尼拜见亚投行行长的时候并没有得到专门的召见。
唐晨东对此虽然有些微词,但他不能发表什么不同意见,但他不希望这一趟白来啊,机票都费了不老少呢。
在第一天拜见无果的情况下,唐晨东让代表团先找个地方住了下来。
如果走常规的途径见不到人的话,那就只能从侧面进攻了。
唐晨东的打算只能是偷偷潜入亚投行总部去拜见行长大人。这样直接言明自己来的目的,只要那家伙答应下来,手续什么办起来就简便多了。
只是,要在三利市建一个机场还有高速路,还有铁路,没有一百亿米币怎么能够?就算可以一年一年到账的话。也至少得有三五十亿米币的启动资金。
唐晨东现在是有些发觉一个公司就算体量比一些小国家还大,但终究还是无法办更多的大事。
也只有如米国和华夏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才有可能不把几十亿当钱。
他们都不差钱,但唐晨东这个身价已经几百亿华夏币的人要拿出几十亿米币还真的不太可能。
而且唐晨东也不想由自己来拿这点钱。
毕竟他把三利市当成自己的私产,但事实上三利市并不是他的私产,他也不想要这个私产,他只是觉得自己要把三利市建设好。就如同要把古井村建设好一样。
而北隅县都没有上马国际机场的项目,只不过修了一个简易的支线机场。但三利市这边修支线机场意义真的不是很大。
如果修一座支线机场,那么最多飞坤明和宁云市。那与把三利市建设成国际化城市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唐晨东把周冰叫到自己的房间里,准备安排一下这几天的行程。
“这次一定要把材料准备好。务必要带着现金白银回去,不然三利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永远都赶不上发展的速度。所以,就算用求的也得带着几十亿米币回去。”
“老大,如果我是行长我也会考虑这笔几十亿的贷款怎么收的回去的问题啊。毕竟我们三利市现目前一穷二白。”周冰无不担忧地道。
他现在在市长这个位置上坐了下来之后,思考问题终于是不再像以前那样除了死就是活。他更多的也在考虑整个三利市的总体布局。
他很清楚,自己能当上这个市长,依靠的是什么。他在这之前只不过是一个贩卖大烟的军阀小头目而已。而转眼,他就成了三利市的市长。
而未来三利市的发展只要有唐晨东在。那一定是突飞猛进的。
以后各项基础打好了,他到时候也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了不是。他知道唐晨东身份不简单。背景更是谜一样。他知道就算自己不当市长了以后,也只能跟着唐晨东,而不敢在任何时候唱反调。
再说,他现目前拥有的一切,不都是唐晨东给与他的么。
他也不会生什么反叛之心。
唐晨东也知道按平常的情况别说五十亿,就是十亿八亿的。要拿到贷款也不容易。
而他还真的不想拿三利市的未来和自己的公司去抵押什么的。
他公司利润是很好,但每天一千万,一年也不过才三十亿,而且还不是米币。如果换算成米币的话,只不过5亿而已。
也就是说要偿还这五十亿的贷款。晨东公司就得干十年。
当然,晨东集团现在的总市值有五六百亿,换算成米币的话也有一百亿了。
而唐晨东占50的股份也就是五十亿。
唐晨东虽然知道自己公司未来还会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但别人不一定会相信不是。
唐晨东有的时候终于理解为什么有钱人根本不把钱当钱的道理了。比如对如今的唐晨东来说,几千万根本不算什么钱了。
但对于几十亿米币的话,他也就只能力不从心了。
可为了完成三利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钱又必不可少。他不能等着三利市自身具有了造血能力之后,再来发展这些基础设施。因为那样的话,基础设施将永远赶不上三利市的发展。
所以,唐晨东必定要建设一个五年甚至十年都不过气的飞机场。这些钱就必不可少了。
“不管怎样,钱必须带回去。明天我单独去找那个行长。”虽然不想用强或者另辟蹊径,但唐晨东也只有这样打算了。
来一个硬碰硬。如果她们不贷款,唐晨东也不怕在亚投行闹上那么一闹。
当然,如果实在不行,他也不怕抵押晨东集团的部分股份。
唐晨东其实还想过以别的方法挣钱,比如偷偷潜入米国的中央银行,往空间里塞金砖,塞米币。而那样做的话,他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但他不是那样的人啊,他为的是整个三利市的快乐和幸福,如果用非法的手段谋取这样的幸福,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你去海边走一走。说不定会有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六七六章二十亿
第二天,唐晨东打算自己亲自去找亚投行行长米罗。
好在,亚投行建设的宗旨就是消除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现目前缅国可是一个穷国,三利市也是一个穷地方,要找他们贷点钱的话,他们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唐晨东让周冰带着人继续去亚投行总部咨询并且等待。
然后,他就只身一人准备去找找行长办公室了。
但他可不知道行长办公室在什么地方,整个亚投行的总部大楼那么大,办公室那么多,起码上千人在里面办公,他怎么知道哪一个方面或者办公室属于行长呢?
如果行长住在这栋楼最高的地方也也好说了。
比如他就主宰着晨东大厦最高的地方。
唐晨东并没有跟着大家一起过去,而是留在了自己的房间里,然后利用镜像空间比他们还早一些来到亚投行总部大楼的内部。
只是这个有二十层楼高的建筑物到底哪一个门里面是行长呢?整个大楼并没有什么说明书,也没有在显要位置表明行长在什么地方,唐晨东也就只能先搜索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还好,这边没有在每一栋楼都安装什么监控摄像。每层楼就只是在楼道口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