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魔变-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罐子东西,连汤汁加起来,估计至少有十几斤的分量。
“这可真像是一锅佛跳墙啊。”
看着这一罐子东西,林夕嘴角微微上翘的自语了一句,拿起了早就放在旁边的一副碗筷,夹了一根肥厚的刺参试着吃了一口。
觉得一股异常鲜美肥厚的感觉从口中马上化开之后,林夕脸上更是泛出了一些得意的神色,将剩余的刺参全部吃完之后,便走上了阁楼,开始摆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姿势。
一连做了半个时辰,天色已然大亮,浑身都已经被汗湿透之后,林夕才停了下来,下了阁楼,开始一碗接着一碗,吃起了这大瓦罐里的东西。
若是普通人看到,肯定会看得目瞪口呆。
因为大瓦罐里足有十几斤的东西,竟然全部被林夕吃得一点都不剩。
林夕吃得浑身再度热汗淋漓,身上热气腾腾,用温水冲洗了一下之后,林夕才拍了拍略鼓的肚子,打了个饱嗝,打开了放在阁楼中的大木箱,从中取出了徐生沫给他的一些套件——专门用于磨砺控制身体平衡,内里如有大量不规则流动水银的厚甲衣,以及各种负重物。
将大瓦罐刷洗干净,套上了青绸衫之后,林夕这才推开门走出了这松竹阁。
头发已经雪白的莫姓老人已经在这小楼前方平台上洒扫,看到林夕下来,便对林夕颔首,执长者礼,道:“那三千银两,我已捐了出去,用于镇上学堂。”
林夕回礼道:“将来那些从这里走出的读书人,必定会铭记老先生的恩德。”
“我已经老了,而且年少时读书也不出色,连些许功名都没有获得,一无所成,唯有经商,老年连经商都不成,全仰赖大人,将来就算留下些虚名,那也是拜大人所赐。”老人摇了摇头,似是羞于再谈什么,只顾洒扫。
虽然昨日交谈得不多,但林夕却是从这名老人身上看到了这个世界真正读书人的迂腐和执拗,而这名老人也从林夕的眼中看到了淡泊和他所觉得足够入住松竹楼的风骨。
所以今日听到老人方才的言语和见到此时的言行,林夕也没有什么意外,微微一笑之后,便告辞出楼。
小楼门口廊坊外,汪不平已经早起在制伞。
挥了挥手让汪不平继续忙着,不要多礼之后,林夕看到汪不平手中的这一柄竹伞已经完成了骨架,开始在糊伞面。
因为这个世界的油纸伞对于当时在鹿林镇的林夕来说也算新奇,而且这东港镇和边上两个镇虽然没有制伞的,但林夕之前所在的鹿林镇上却是有一家专门制伞的“若水堂”有些名气,林夕也好奇的看过两个下午,知道些其中的工序。
所以此刻只是看了一眼,林夕就有些好奇,忍不住道:“汪兄,你这柄伞可好像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你这伞都不用‘刮青’的么?”
“想不到林大人对着制伞都有些研究。”汪不平有些惊讶的看了林夕一眼,却又微笑道:“这柄伞说好是给你的,当然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
“一般的竹子需要把那一层青蔑刮掉才好加工,但这是青祁山特有的青玉竹,十分奇特,泡水之后,竹质会比较柔嫩,容易切割,好做手脚,但曝晒脱水之后,我再用桐油浸过数天锁住,却是再也不可能有水沁入,竹质会极其坚韧,一般的利刃都很难切得动,以前军中甚至以这竹子制成青玉甲,但因为这种竹子生长极其缓慢,后来彻底灭绝了,只能作罢。我家中倒是收藏了少量。”汪不平看着好奇的林夕,点了点伞骨,道:“你看,这竹质从内到外都是青色的,不像普通的竹质,内里是白色的。等这几日天气晴好,我彻底曝晒干了之后,竹质便会像青玉一般好看了。”
林夕看去,果然竹子表皮和内里都是一样的青色,顿时有些惊羡,道:“这柄伞可是太过贵重了一些吧?”
汪不平看了林夕一眼,正色道:“大人您的心,才是这东港镇上最贵重的伞。”
“那就多谢汪兄了。”林夕好奇的看着汪不平手中的这伞骨,突然想到什么似的,眉头微微一跳,问道:“汪兄,我看你这伞柄足够长,不知能否加工成中通,索性当成剑鞘一般,在里面置柄长剑?”
汪不平微微一怔,明白过来林夕的用意一般,点了点头,道:“这自然可以。”
“那就多谢了。”
林夕欣喜的一笑,也不再多说,对着汪不平拱了拱手,告辞离开,朝着西边江边而行。
在离开青鸾学院前夕,徐生沫就直接用血的教训让他记住该小心的时候还是要小心,平日里带柄魂兵长剑当然有些招摇,在这东港镇多雨的时节如果能藏在伞中,自然是又方便又安全,而且还会让万一可能出现的对手在动手前就直接从兵刃上面就看出他的一些底细。
……。
天色已然大亮,东港镇上各巷之中的行人已经很多。
林夕今日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位于镇西边江岸旁的三市之一的鱼市。
这东港临近几个镇平日的主菜便大多都是鱼,而林夕此刻去鱼市倒不是想要去见识一下管鱼市的许胖子。对于他而言,不管这些人有多蛮横,只要不犯事,便都和他无关。他去这鱼市,还是为了修行。
对于绝大多数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自然就是修行,更何况林夕知道就连张院长都始终满心警惕,对于这个世上的许多强者充满敬意。
林夕始终是把修行放在第一位。
从离开四季平原到这东港镇的漫长旅途之中,林夕白天修炼罗侯渊传给他的“明王破狱”,夜晚冥想修炼,没有一日停歇。
到这东港镇安顿下来之后,林夕也已经做好了计划,清晨修炼青鸾二十四式以及罗侯渊传给他的那些招式,傍晚便找个无人之地练习箭技,到了夜晚便再用徐生沫的那个精巧青铜小箱修炼剑技,以及冥想修炼魂力,增进修为。
而这白天若是闲暇,他便准备上午修行学院安排的新的课目“锻体”,下午修行“明王破狱”。
他现在已经到了初阶魂师修为,此次大多数青鸾一年生只是通过一门两门考核,到初阶魂师修为的并不多。便是在往年,这也相当于是青鸾二年的普通学生水准,在外面,已经算是不弱的修行者了。
初阶魂师和魂士最大的区别便是魂力已经强大到可以透到体表。
修行者的气力和耐力都十分惊人,那是因为魂力改变了综合体质的缘故。
这“锻体”和“明王破狱”一样,都是利用和引导魂力尽可能的提升身体机能的修行之法。
明王破狱是利用魂力按照特定路线在体内游走,停留,如同用魂力在体内按摩和洗伐经络,脏器一般。
而这本来青鸾二年新生必修的“锻体”,却是用独特呼吸之法,聚集魂力,聚成一个“锤子”,一点点在身体血肉中敲过去。
这“锻体”,却应该是可以让肉体更加结实,更加有力。
按照这“锻体”修行之法修行时,聚集魂力每冲击一处,衣内体表肌肤上都会鼓起鸽蛋大小的一个硬包,然后随着魂力的缩回而消失,那一处地方就会给林夕略微紧实一点的感觉。
明王破狱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一路修行过来的林夕还没有特别清晰的感觉,但是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林夕觉得自己越来越能吃了。
修行者都很能吃。
这对于和张院长一样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林夕来说不难理解。
如果说普通人是小摩托车,那修行者都是大马力破车,要烧的油自然要多不知道多少,而且身体素质的提升,本身就肯定要大量的养分来补充,不算消耗,修行者本身的筋骨,肌肉组织肯定也和普通人有着很大的区别。
先前林夕三餐加起来吃个二十几斤的东西,里面有许多结实的肉类的话,便至少不会饿着了。
但是现在林夕一餐都能吃二十斤左右的食物。
就如早上放开肚子吃时,林夕自己都会忍不住感叹自己的肚子怎么能装得进这么多东西,要是回到先前的那个世界,拿个吃汉堡冠军肯定是异常轻松的了。
先前在青鸾学院,这些吃的东西根本就不需要学生考虑,学院每日都会准备好。
但是现在在外入职修行却是不同,都要靠自己。
其实这都是任何学院学生迟早要面对的事,因为修行者也都要吃饭,而且绝大多数修行者都不会一直呆在学院里面,让学院养着,出来之后总是要自己解决每天吃的东西。
对于修行者来说,要吃饱当然也不难,但更关键的在于,要对自己的修为有尽可能多的好处。
所以林夕手中的还有一份课程就是“膳补”,就是告诉修行者吃哪些东西最有营养,怎么吃,才最有利于修行。
按照这门课程的教义综述所说,那些丹药,也不过就是对修行者最有营养的膳补食材中提取出来而已。这平日的吃饭,也就是相当于每日的点滴累积。
一路来东港镇的旅途上当然是只能凑合,但是沿途他也是一直留意着,正好看到有好东西,便都买了下来。
这早上一锅“佛跳墙”,便是他穿过半个云秦帝国的旅途上收集到的东西。
其中那几条“东渺参”可是比林夕之前那个世界的任何海参要珍贵多了,因为云秦帝国四面都不临海,这“东渺参”可是从大莽王朝的沿海通过商队过来的,在云秦国内十分稀少。
光是从吃饭上面,就可以知道,一名修行者本身就是要靠大量的钱财堆积起来的。
一两银子在云秦的购买力,在鹿林镇时林夕就有清晰的概念,价平时能买八十斤猪肉。
当时林夕觉得一两银子能买这么多,这一两银子就真是已经有够值钱的了,但是后来仔细想想,即便一斤好猪肉按他熟悉的二十块钱来算,一两银子在这个世界的价值也就相当于一千六百块。
像他这提捕因为危险性略大,所以在一般正十品官员之中的俸禄还算是高的,但即使是这样,也就相当于四万块钱不到。
对于修行者来说,这二十几两银子,连吃都是不够的。
但林夕现在还是青鸾学院的学生,三大学院的学生在正式毕业之前,每个月都有三十两银子的补贴,这说得简单点,便都是给这些帝国栋梁修行者的吃饭花销钱。
所以光是每年云秦帝国投入在修行者身上普通饮食起居的银两都是不小的数量,所以一年三大学院加起来,都只能最多培育出三四百名学生,所以这些年下来,在唐藏和大莽的修行者绞杀之中,云秦才被慢慢耗得举步维艰。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修行者而言有两重意思。
一重意思就是没有足够钱财支持修行时,修行者便要自己设法在修行地猎杀一些对于修行者而言大补的食物。
另外一重就是这字面本身的意思,看这修行地有什么好的,就吃什么好的。
这东港镇前的息子江是条大江,汇聚绝大多数渔户出产的鱼市上,应该也会有些学院单子上列着的大补水产。
第二十三章女乞丐
出了门不远,林夕就看到梁三思一路小跑跟了上来。
林夕知道梁三思肯定是生怕他一个人初来东港镇行动不便,所以今日肯定早在附近等着了。
因为只是要去鱼市买东西,有个捕快跟着反而不太方便,所以林夕交待了梁三思几句之后,就让梁三思先不要跟着,还是一个人朝着鱼市走了过去。
这鱼市之所以能成为东港镇三大市之一,是因为这鱼市不仅是供这一镇镇民日常所需,而是这整条息子江上渔户和鱼贩的大型集散地。
远远看去,鱼市上重重叠叠的黄油布雨棚就像一面面帆船一样,内里的固定铺位就有一百二十余个,除此之外,下方小型港湾里面还有水市,平时上午和傍晚,都会停留至少五六十条息子江上的小渔船。
这些小渔船上当天零散捕到的水产要比铺子里的略微便宜一点,只是鱼类大小不一,并不齐整,所以当地有些饭店酒肆的伙计经常会直接划着一条小船在这些小渔船间穿行,挑选些合用的东西。
林夕沿着被昨日细雨冲刷得很干净的青石板路,距离鱼市入口还有一段,一股浓厚至极的鱼腥味便直冲进鼻腔,连周围的空气都似乎粘稠了一些。
但是林夕反而是一喜。
因为此刻隔得近了,便看得更清楚,这鱼市地势并不平缓,就像一个山坡,这使得上面的铺子就像是堆叠在下面的铺子上,显得异常的拥挤,上方的雨棚更是重重叠叠,给人遮天蔽日之感。
绝大多数铺位都是斜挑着花里胡哨的锦旗招牌,只有少数十几家是挂着黑漆实木的门匾,不过所有这些铺位面前,除了摆放着的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大木桶之外,铺里铺外还都有石头砌出的池子。
有些池子一眼看上去就是极大,连千斤鱼都盛放得下,这样规模的一个鱼市,对于林夕的“靠水吃水”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林夕主要想找的鱼有两种,黑鲟和雪花鱼,都是这息子江中独有。
息子江很深,所以下方江水很寒,里面就有一种独特的黑鲟,这种鱼不仅体型大,可以长到二三十斤以上,而且按照青鸾学院的书册上记载,这种鱼肉的营养对于修行者来说比起其余普通江鲤、青鱼等鱼肉的用处要高出三到五倍。不过对于修行者来说,最为珍贵的带籽的黑鲟母鱼。息子江中黑鲟的鱼卵每颗都有半颗绿豆般大小,通体黑色晶莹,俗称“黑金子”。这些鱼卵本身就是一些大酒楼的珍贵调味品,但这对于修行者来说,却是价值更高的大补之品。
雪花鱼是江中柳条鱼的一种,这种通常只有一指来场的雪白小鱼,对于修行者来说最有价值的却是鱼身中的一条雪白脊骨,用于熬汤甚至可以全部化开,冻住之后会变成白腻柔滑的胶冻。
这两种鱼都是价格很高,而且在渔民极有目的性的各种手段捕捞之下,数量也早已变得十分稀少。
眼下对于林夕来说,这鱼市越大,里面的鱼类越是丰富,就越有可能找到这些珍稀的东西。
也没有什么停留,林夕一边打量着,一边走进了这个鱼市。
。。。。。。
就在林夕走进这东港镇三大市之一的鱼市时,远处靠近江边,一条乌蓬渔船正在捕鱼。
船头是一个年轻渔民和他的妻子,正在收网。
两人都是身穿着粗布衣,脸孔都晒得紫堂堂的,看上去都健康结实而敦厚老实。
船尾甲板上,趴着一个正呀呀学语的小男孩,手里抓着一个粗陋的木鸭子,一双乌黑天真的眼睛正盯着距离他不远的船檐外的江水,一丝都看不出害怕。
船尾这片的江面波浪中,有一大片的白沫,里面漂浮着许多菜叶油星,这应该是有某艘大船行过之时遗留下来,对于这出生在江上的渔民孩童来说,似乎也早已见怪不怪,并不觉得新奇。
但是突然之间,这名还不会说话的男孩眼睛里面露出了非常好奇的神色。
那一大片的白沫、菜叶等物的边上,漂浮着一团青白两色的死事,在一片荡漾着白沫的江水之中显得分外的肿大,这名男孩忍不住发出了啊啊的声音,小手小脚也开始敲打着甲板,想要让他船头的爹娘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此时船头年轻渔民和他的妻子正在收网的关键时刻,却是根本无暇管这船尾边的事,这敲打甲板的声音,反而让两人更为安心。
这一大片白沫和那里面漂浮着的一团死物,便从他们的身后一头飘了过去,远离了这条小渔船。
小男孩看不见,也变得安静了起来。
年轻渔民夫妇没有看到这一团东西,而这一团东西,却是在江边不远处的水沫中,慢慢的沿着水流,朝着下游,朝着东港镇的最大码头东港,飘了过去。
……
“黑鲟?这玩意可不好找啊。前几天那边的王麻子倒是得了一条,不过早就被人收走了。至于雪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