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幸福的小农民 >

第54章

幸福的小农民-第54章

小说: 幸福的小农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二伏是三伏天儿中最热的时段,同时也是人们出汗最多的时候,这时人们的食欲也最差。这时候吃面,农村的主『妇』们大多数都会安排一顿蒜汁儿凉面,很少有人制作热汤面。面一般都是现吃现擀。

看似简单的蒜汁儿凉面,手艺地道的『妇』女们也会把它搞得丰富多彩。虽说是蒜汁儿凉面,但绝不是仅仅是蒜汁儿一种调料,还有一系列调料咸汤,这是自家腌咸菜时的副产品,咸菜缸里的咸汤在清明前后,都要上火熬一次,咸汤无任何添加剂,并且有着一股咸菜的清香味,吃之前将咸汤放入小碗中,然后倒入辣椒油,也是凉面的必备调料。还有韭菜花、咸菜丝、黄瓜丝、黄瓜条、新下来的红苋菜和醋,再加上嫩蒜头

多么苦夏没食欲的人,见到如此丰盛的调料和面码儿,也必然胃口大开,年轻人起码得开它两三碗。

“三伏烙饼摊鸡蛋”,大概也是由于缺菜想出的辙。三伏毕竟是在立秋之后,不像二伏热得那么邪乎。由于伏天太热,许多家庭都远离烙饼,煮『妇』们没法长时间站在炉前翻饼烙饼,所以只能在立秋以后『操』持这顿烙饼摊鸡蛋。

饼和鸡蛋固然不错,要再加凉拌蔬菜来搭配,吃起来才过瘾。可以像做春饼一样,多做几种菜式以供选择,还可以准备一点新鲜的蔬菜叶卷在饼里。

伏天吃有饭谱,喝也有讲究,至于喝什么,家境不同,饮品差别也大。不过多数农村人家,到了伏天这会儿,熬点绿豆汤、做点冰糖雪梨汁水是常有的事。

同样是喝,不同的家境有不同的喝法,首先就是这冷却方式的不同,不用电,用天然冰将汤冷却。一般家庭则将汤置入稍小的容器内,再将小容器放入稍大的盆里,盆里注入凉水来“冰镇”。

放在冰箱里冰着却没了这么个味道。

过去街上的冷饮品种少价钱贵,村里乡亲舍不得吃,都是半大小子推着自行车,后面驮着以一个木箱子,走村串巷的吆喝,“雪糕,冰棍儿”

小孩子一看见这个,立刻围上来,而且卖冰棍的就专往树荫下有孩子的地方跑,嘴馋的孩子们就缠着妈妈买冰棍,一般大人偶然给孩子买根冰棍,孩子们舍不得大口咬着吃,也搭着凉点,大多数小孩都『舔』着吃,『舔』着『舔』着木头棍『露』出来了,瞬间冰棍掉地下了,孩子大哭。

家长花几分钱让孩子演了一场冰棍悲剧,自然不甘心,手疾地抄起这剩余的冰棍,找个水龙头把残余的冰棍冲吧冲吧,然后将其塞进号啕大哭的孩子嘴里,其实这会儿塞进的,已经不是冰棍残余了,而是一副良好的“止哭剂”。

现在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冰箱,就算没有村口还有个小超市,这样孩子想吃就去买,谁手里没有一点儿“私房钱”啊,可是孙刚再也找不到那种甜丝丝、凉浸浸的冰棍了。

118。六月节—求订阅收藏

今天是农历六月初六,父老乡亲嘴里所说的“六月节”。

这天作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把六月初六这一天说是大禹的生日,《帝王世纪》云:“鲧纳有莘氏,臆胸折而生禹于石纽,郡人以禹六月六日生,是日重修『裸』飨,岁以为常。”

是农村比较重视的一个日子,这一天算是不在节日里的节日。不在节日里,是说它称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但它又是农村的有着浓郁民间传统的日子;说是节日,其实也就是乡村农家乐呵的一天。

按节气,此时已近大暑,入初伏。民谣唱:“知了叫,河水响,你看庄稼长不长。”这时节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充沛,秋庄稼长势正旺,春茬谷子、黍黍等作物已开始抽穗。

于是就有了辈辈相传的习俗:“六月六,看谷秀(抽穗),揭开包子一包肉。”意思是六月六这天晌午家家户户都要吃一顿肉包子。这是辈辈相传的乡风习俗,祈望秋收前风调雨顺,秋收时五谷丰登。

吃的是一种心情,一种韵致,因而被绿『色』浸染的农家小院,日子便越发显得鲜活生动,有滋有味。

六月六,民间亦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正值酷热的“伏天”,民间有“晒伏”的习俗。家家户户将箱底的各『色』衣服,洗净后,拿到太阳下曝晒,以防霉烂、虫蛀、藏垢。

过去的知识分子人家则在这一天曝晒书籍字画,以免蠢虫蛀蚀。这晒衣服书画的良好习惯至今存在,但已不拘限于六月初六这一天了。以前有人在院子里晒肚子,人家问为何,他说是“晒书”,大乐。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玄奘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得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也在这天翻检曝晒。寺院晒经也是一项保存珍护文化遗产的必要之举。

人们认为六月初六这一天晒过的衣服不会被虫蛀,晒过的书则不会被蠹,因此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把各种衣物和书籍摆放在烈日下曝晒。夏日好天气多得很,为什么单单要选中这一天,据说晒衣物源自周武王。

周武王伐纣,大会诸侯于河南孟津。然后率军渡过黄河,屯兵于殷都朝歌之南郊。刚刚扎营落寨,忽然天降大雨,全军上下衣服铠甲,甚至周武王本人的衣服尽皆淋湿。次日,六月初六,天空放晴,骄阳似火,周武王下令全军趁此机会晾晒衣物。于是数万人马的衣物曝晒于烈日之下,漫山遍野到处都放满了。其中还有周武王夫人的衣裙,特别耀人眼目。当地老百姓自然也要晾晒,红红绿绿的衣物挂满房前屋后。事后人们发现经过六月六这天晾晒的东西,可以避免霉变虫蛀,于是六月六晒衣物的习俗和“六月六晒红绿”的谚语便流传了下来。还因为这一天晒衣物是由周武王开始的,乃称之曰“晒龙袍节”。

这天早晨,家家户户的女人便开始忙碌起来:发面、割肉、摘菜、择菜,人人像陀螺。

红红烁烁的日头,感觉比平日要大三四倍。东边的云际里,闪闪跌跌地折出些光来,正应了早霞晚霞,晒死蛤蟆的说法,看来,今日又是一个大热天了。

孙刚家里发面、剁馅子都是他来干的,案板子被他剁的“啪啪”响,大清早就热的满头大汗。

村子里的孩子们跟在大人身后吵吵嚷嚷凑热闹,他们这是盼着能赶紧吃上一顿香喷喷的肉包子呢。

晌午时分,家家户户灶间的火“呼呼”的烧着,屋子里热气腾腾,待揭开锅盖,那暄乎乎、胀鼓鼓的大包子便展现在眼前,有韭菜馅的、粉条豆腐馅的、肉馅的,还有些西葫芦馅的,正是“家家户户吃包子,户户家家馅不同”。

孙刚蒸了两种馅的包子,一个是大葱肉馅,一种是粉条豆腐馅的,里面还掺了点儿花菇。

包子的香味飘出门窗墙头,在村子里悠悠地弥漫,闻着都让人流口水。大黑小黑早早的就趴在灶台前等着包子出锅。

孙刚包子怎能不香呢?皮儿是才今年下来的新麦子磨的面,菜是刚从自家小菜园还有空间里摘回来的,肉是从集市新上架的肉堆里挑选的,真的是里外透着新鲜啊。

包子出锅后,每样挑了几个,给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端去,他们年纪大了,『揉』不动面了,再说也吃不了多少,孙刚就全权代理了。

吃着香喷喷的肉包子,咀嚼着收获的甘美,看着谷禾喜人的长势,农家老少哪个不是心里美滋滋的?顿时间,疲劳没了,盼头有了,浑身上下仿佛每个骨节都“咯咯嘣嘣”地生长着力量呢。

同样是“六月节”,如果放在过去的困难时期,“揭开包子一包肉”却是一句虚话或废话。那时过“六月节”吃的包子,皮儿基本上是杂活面,吃起来还拉嗓子,有的人家索『性』是单一的地瓜面或高粱面,馅儿少有油腥,更难见肉渣,仅仅解馋、填饱肚子而已,无非按照过节的规矩,算是吃了一顿包子,就是这样的包子,大人孩子吃起来也像过年一样高兴无比。

现今“六月节”吃包子与平日吃包子相一致,不同的是在馅儿上更加挑剔,其实这也是对传统节日的一种尊重,除了新鲜蔬菜以外,肉类则有猪肉、牛肉、羊肉乃至海鲜,既注重营养口味又讲究绿『色』保健——抚今追昔,怎能不让人生发出感慨!

“六月节”吃罢,几日骄阳,几场大雨,村子便一头扎进了酷暑盛夏,碧绿连天的田野里,绿油油庄稼的清香味儿,就一天比一天地更浓了。

现在城市对传统节日越来越不重视了,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凭借“饮食”、“仪式”等物质形式承传推广,成为家庭、族群、民族的情感、伦理规范的承载、凝聚、张扬。

沧海桑田,多少当年轰轰烈烈辉煌绚烂的习俗、技艺已杳无踪影,存留至今者,不过因为适合历史和时代的某些需求,成为幸运之黍了。

119。湖中救人(求订阅收藏)

天气太热,骄阳如火如荼,落在人脸上有种火辣辣的感觉。

午后的村子,显得异常安静。有一份特有的祥和与肃穆。幽静的山山水水、草木花树,就像是一幅水墨田园画中的构图,悄无声息地演绎着田园的悠然与恬美。

远远的双峰山好似困倦的老人在草垛旁舒坦地小憩,又像寺庙里一尊洒脱的卧佛蜷伏酣睡。远观之,绵绵山野仿若在天地间置放了数幅古香古『色』的国画条屏。那山梁起起伏伏蜿蜒曲折,呈现着极其柔美的曲线。山野间郁郁苍苍的树木芳草,呈现着或浓或淡的绿『色』,真的是堆釉叠翠。

再也没有比在酷热天气里有一个无需奔波、无需劳累的悠闲下午更幸福的事了。

此刻,孙刚就躺在果园的树荫下养神,那依依摆动的树枝,摇着熠熠的阳光,闪着油彩的光芒。一丝丝凉爽的绿意抚『摸』着他的颈项,让孙刚心里半醉似的充满了狡黠的想象和快意。

前面是一塘清水,非常平静,水面懒懒地卧着几棵油油的水草叶子。水里那些鱼都不忍惊扰着宁静的午后,也找了个地方钻进去睡觉了。水面上偶尔掠过几只青翼蜻蜓,也许是贪恋堰塘边上那几簇浅浅碎碎的小野花,只轻轻一点就飞走了,而那花丛里是有几只蝴蝶的,它们似乎是花儿的伴侣,或者是花儿的心语,用一种翩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含蓄的心事吧。

房前屋后的片片树林,随着阵阵微风婆婆娑娑,别有一番闲适的韵味。鸟雀声声甜美悦耳,却只闻其声,未见其影。斑鸠一远一近地琴瑟和鸣,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夏日情话大白于天下。青石缝隙里钻出的杂草,束束柔弱,叶面优雅地弯曲出完美的弧线。虫鸣山更幽,一些个莫名的小虫儿,躲在那儿,断断续续地『吟』哦着自己的喜乐年华。这些窃窃的交响,汇成了乡村的一曲曼妙乐章。

大黑小黑正趴在脚边伸长四肢,脑袋放在前爪上,做着甜蜜的梦。鸭子极其优雅地踱着方步,像是一名了无牵挂的绅士。此刻它们正大摇大摆地朝堰塘边走去,去那儿梳洗羽『毛』,消暑沐浴。

在这一片宁静之中,孙刚依着一把躺椅,透过那绿意氤氲的水面,让思绪做漫无目的的散步。

微微的风,一阵阵的吹来。蝉在树上仍是拼命的嘶鸣,仿佛在期待着什么、渴求着什么。

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断断续续的传入正在闭目养神的孙刚耳中。

听到呼救声后,孙刚连忙转身往果园大门外跑去。

“小刚叔,快快刘生掉水里了。”堰塘埂上还有一个村里的小孩子,正全身赤『裸』着在那大叫,身边还有个小娃子在哇哇大哭。

只见堰塘中有一只手正在水里沉沉浮浮的,水面上还飘着一缕头发,好像下一秒就要消失在堰塘中央了。

有人落水了!意识到这一点,孙刚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赶紧跳下水去。

看到那只手快要支持不住的样子,孙刚迅速的向那只手的主人游去,并庆幸自己泳技不错。

抓住了!

溺水者此时不清醒胡『乱』挣扎,刚刚接触到孙刚的手,就慌忙抱住。溺水者在水中危险的时候是会拼命抓住一切能抓住的东西,这时候孙刚不能慌,从背后伸出手托住他的脖子,把他往上拉,让他的头浮出水面,不至于还没有上岸就淹死在堰塘里。

孙刚迅速地拖着他往堰塘边游去。

拖到堰塘北边的树荫下,此时刘生已经脸『色』发白,嘴唇青紫,了无气息。

孙刚开始进行人工呼吸,两手还不停地按他的腹部和胸部。

经过几分钟的紧急抢救,刘生“哇”地一声喘出了一肚子脏水,终于重新有了呼吸。

孙刚急忙背着刘生开车送到了镇上卫生院抢救室,此时孙刚衣着不整,满身都是泥和水草。

闻讯赶来的刘生的爸妈还有爷爷『奶』『奶』,面对孙刚,感动的哭起来了。

“刚娃真是好心人,要不是你下水救他,我就再也见不到我的儿子了。”刘生的爸爸上前鞠躬感谢。

“是啊,是啊,谢谢刚娃啊。”刘生的爷爷也十分激动,刘家就男娃他这个独苗,真要出事了,那对几位老人的打击太大了。

“表叔,别客气,都是一个村子里,我还能见死不救啊。”孙刚可当不起长辈的鞠躬。

刘生已经脱离生命危险,就是受了点惊吓,随后即可出院回家。

事后,经其他两个一起玩水的小娃子说,天气太热,趁着家里大人正在睡午觉,就偷偷出来洗澡玩水。

这个时候太阳正毒,水面被晒的很烫,水下却是冰凉的。小孩子根本意识不到有仼何危险存在。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正当刘生从堰塘边游到中间的时候,受到水下的冰凉一激灵,大腿就抽筋了。

这时,他本能地手脚『乱』舞,渴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无奈,手越抓,脚越蹭,越堰塘边却越远。

开始感觉到身不由己地大口呛水,感觉身体不由自主地在往湖底下沉。

岸上的两个小娃子看到这样的情形,就慌了,一个跑回村子叫人去了,一个再岸上大叫“救命!”

还有一个只有45岁的小娃子,是其中一个的弟弟,不谙世事。看到有人在堰塘中拼命挣扎,他还一个劲地拍着小手大叫“好玩、好玩”。

被他哥哥啪的一巴掌打到头上,开始“哇哇”哭了起来。

孙刚回到家中,把那身满身是泥的衣服换了下来。

“刚娃,刘生没事儿了吧?”孙妈关心的问道。

“没事了”

“哎,现在放暑假了,小孩子这样是个事啊。”孙爸感叹道。

现在小学生刚刚放暑假,到处沟沟渠渠都有水。

村子大树下大家都在乘凉。王老三说:“我那小子,放了暑假不是捉鱼就是『摸』虾,有时还到堰塘、河里洗澡,真叫人担心!”

“嗨,我儿子那才叫担心呢!成天上网玩游戏,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怎么说他也不听,真是没办法。”另外一个孩子的爸爸说。

另一个家长说:“我那姑娘就是爱看电视,除了看电视就是睡觉,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早忘到脑后,真是还不如不放假呢,在学校老师看着咱多省心。”

“今天幸亏有刚娃,不然老刘家”

“是啊,大家都在家里睡觉,野外根本没人,幸好刚娃离的近”

他们纷纷对孙刚救人的行为竖起大拇指。

农村的孩子放署假了,的确无所事事,不像城市的家长,让孩子参加这个补习班,参加那个补习班。孩子虽然忙点儿,但是孩子们有一定的收获,自身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可是,农村的家长的想法与城里大有不同,一是环境不同观念差异,舍不得花钱让孩子去学习。二是想让孩子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