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力强国-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是……iron-man吧。”
“真的没听过……”夏雪思索片刻后突然一愣,“你英文这么好呢?”
张逸夫感到很无语,这真的是21世纪幼儿园英语水平。毕竟这个时代只有高等学府才有英文课,大家重视程度又有限,只有那些想出国的人为了托福什么的才会拼命自学。张逸夫好像突然清楚为什么夏雪这么孤僻毒舌了——
当一个人逼格领先得太多了,大家无法理解她,她也无法理解大家。别人都在看《渴望》、《编辑部的故事》之时,您老已经研究起正义联盟超级英雄了,这还怎么聊天?
很快,系主任宣布散会,正式提交志愿将在次日,三天后毕业典礼,再之后就可以去单位报到了。
大家一面聊着刚刚的考试一面纷纷离席,夏雪想留张逸夫聊一聊,却又不好开口,毕竟这会儿人还是相对比较羞涩的,而张逸夫也没空跟她扯钢铁侠的事情,现在赶紧跟郝帅回宿舍问个清楚才是关键。
第005阅卷上的分歧
“马上就要吃饭了,你拉我回来干嘛!”郝帅被莫名其妙地按到床上,护着身子十分之恐惧。
“我脑子有点儿晕,你帮我琢磨几件事。”张逸夫安抚一番后,坐到他旁边和蔼地问道,“帅帅啊……咱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吧?”
“……”郝帅像怪物一样看着张逸夫,开始回答他各种**的问题。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张逸夫综合自己的记忆与郝帅的叙述,对这个世界,对这个自己了解了大概。
虽然很多东西似曾相识,但这依然是一个架空的世界,并非历史。大的时代环境与自己了解的那个1990年没有太多出入,但是当政者的名字都是张逸夫没听过的,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日本首相,都是他闻所未闻的人。但那些公司依然在,影视作品甚至也存在,只是演员导演都换了一套。想要抱将来大哥的大腿看来是不太可能了。
至于张逸夫本人,与前世境遇其实是相似的。父母都是电力行业的职员,母亲是抄表员,父亲负责装电表和维护电表,只是这一代老爸经历了那次事故,有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
聊着聊着,张逸夫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连忙问道:“帅帅,今年是90年,有世界杯的吧?”
“有的啊,但还要等半个月才开始呢。”
“90年世界杯……”张逸夫使劲回忆起来,很遗憾,他的“电”脑触及不到这方面的知识,从现代人的思维来看,如果提前知道谁夺冠,把全部身家赌进去就是了,遗憾的是90年的时候张逸夫还在穿开裆裤,根本不知道世界杯是什么。
郝帅感慨道:“是啊,这届日本拿到主办权啦,不用熬夜看啦!”
“??”张逸夫大惊,“日本?”
“对啊,日本世界杯。”
“日本不该是金融危机民不聊生呢么?”
“什么金融危机啊?现在日本经济直逼美国呢。”
张逸夫突然觉得头很大,虽然不记得90年世界杯在哪国举行,但绝对不可能是日本。他紧跟着问道:“苏联呢,解体了没?”
“解体?早解体了啊,都三四年了。”
张逸夫虽然知识有限,但苏联是在90年代解体这件事还是记得的。看来很多的前世经验是用不上了,股市上捞一票,球场上赌一手之类的不用想了。
好在时代的宏观发展没有变,虽然时间和细节上有所错位,不过大方向依然是没错的。前世的时候,张逸夫经常在想——你带着前世的经验,重生到几十年前深圳,就能做出qq了?回到几十年前的杭州,就能搞出淘宝了?回到几十年前的硅谷,就能编出windows了?
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即便让自己穿越到元末,也不可能当的了朱元璋。
qq出世之时,至少有5个企业在做这种软件;微软面世之前,盖茨已经是这个领域的超级专家。只有最出色、最走运的那个家伙能成功,而那些好高骛远,空有设想的人,最终只会成为他人的灵感来源。
能力、性格,机遇,这才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张逸夫知道自己有很多事可以做,但论到自己,论到脑袋里的高压电,唯有继续走专业这条路,才是唯一的正道。
况且说到底,这条路根本就没有比it和金融逊色,只是现在知道这一点的人还不多。
空荡荡的阶梯教室中,辅导员、系主任依然在陪同刘建网阅卷。
“咱们学院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刘建网拿起一张写满公式的卷子笑道,“这张我真的看不懂,陈教授你帮忙评点评点吧。”
老教授拿过卷子,眯眼一看,满意笑道:“丝毫没错,发电设施用到的热力学和电磁学公式全部列出来了,后面还有发电机电路设计的草图,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把这些东西都写出来,相信这位同学考研究生都很有希望。”
刘建网看着老教授赞赏的样子,怕惹他不高兴,本来想出口的调侃硬生生憋了回去。不错,这个同学是把公式和图都列满了,可通篇没有一句自己看得懂的话,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偏题了,根本不是在解释火电厂的原理,而是解释了整个热力学和电磁学。
“刘处长,你看这个怎样?”旁边的辅导员递上了一张卷子,“这个字迹工整,文采好,虽然没什么公式,但谁都能看懂。”
“是么?”刘建网有些期待地接过卷子,微微一看,便摇了摇头。
确实,这个卷子写得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但关键性问题都规避掉了。拿最简单的来说,锅炉、汽轮机与发电机是火电厂最基础的三大设施,这个答题的人却根本不知道,用含糊华丽的辞藻遮盖过去,只谈煤发热,推动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力,大而空泛,虽然好懂,却没有任何实际的东西。
“哎呦,到张逸夫了。”老教授笑着拿出了一张卷子抖了抖,“字倒算是漂亮,就是答得太少了,我先看看。”
无论是老教授还是刘建网,其实都没对张逸夫有任何期待,最多只是好奇罢了,他们想知道一个玩世不恭混日子的聪明学生怎么应付这次考核。
“嗯……概念都是对的。”老教授眯眼看着,抿了抿嘴,“毕竟是聪明,皮毛的东西理解还是没问题的……关于缺电的应对措施,思考得也很全面,这种题算是投其所好了……至于第三题,二十年后的中国电力……”
老教授一行行看下去,越看越惊。
“这……这太胡闹了……”老教授瞪大眼睛,“100万千瓦电厂普及……500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胡闹!太胡闹了!建国四十多年以来的发展都不及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核电……风电……可持续性发展,这都是哪里冒出的想法!太空谈了!电力输向欧洲?怎么可能!人家需要我们的电?再者说,那么远距离送电,输电线得要多长多高?送过去早就损耗大半了!”
老教授越看越生气,直接将卷子推到一旁:“发散思维也不能这么乱搞,我们的学生怎么能这么不踏实!”
相反,刘建网听过老教授口中的只言片语后,瞳中倒是闪烁出了不一样的光彩,他不作多言,连忙拿起卷子,仔细品味起来。
第006领导的模板
不看内容,只看卷面,单说这卷子的第一印象,刘建网便十分满意。字数不多不少,干净整齐,该有的都有,很不错。
再看内容,第一题答得很精粹,还提到了天然气发电等等,都是用的最朴实的语言,豪不浮夸,不错。
至于第二题,也许在老教授眼里十分简单,但刘建网可不这么认为。
初出茅庐的学生与工作过的人,完全是两种概念,知识结构也有极大的不同,刚刚阅了那么多卷子,90%的人都只提到了建电厂,其余很少人才能想到“输”电,至于“限”电,张逸夫是唯一一个提到的。
看到此处,刘建网不禁问道:“陈教授,张逸夫父母也是咱们系统的吧?”
“这个我不知道。”老教授已经看起了其它卷子。
旁边的辅导员连忙答道:“是了,家人都在蓟京供电局,比较基层。”
“嗯……”刘建网沉思片刻,供电局基层无非就是运行维护变压器、供电线路、电表一类的东西,不可能对宏观电力管理有所涉及的,张逸夫却答得却丝毫不逊色于部里的专业管理干部,这着实令人匪夷所思,怕是闲时没少阅读相关的报刊文献。
无论如何,这道题张逸夫答得都几近完美。
刘建网终于瞄向了最后一道题,本来期待的心情,渐渐变成惊讶。
他的表情渐渐产生变化,越看越惊,不觉中,后背已经渗出汗来。
说来也巧,前几天部里刚刚和计划委员会的领导开过一次报告会,由整个领域内最权威的专家提出了20年规划的报告,而出这道题的想法,也正是源于那次会议,刘建网想拿大家的设想和那位专家比较一下,看看还有没有那么天马行空的人。这个会议虽然是严肃的、保密的,但听过那位专家的报告后,无论是部里领导还是计划委的领导,当时露出的都是同陈教授一样的表情。
不屑,不信,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包括刘建网本人亦是如此。
现在自己用电都困难,怎么可能还卖给欧洲?百万大厂普及?这连美国和日本都没有做到。太阳能发电,核电,这些词对大多数人而言更是连听都没听过。
看完张逸夫写下的最后一行字,刘建网已是浑身冷汗,他默默地将卷子放下。
要么,张逸夫和这位权威专家认识,有机会接触到这份保密的报告。
要么,张逸夫拥有和那位留美博士相同的视野与眼界。
搞人力的人,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人,但绝对会发现最出色的人。
“我想见他。”刘建网再也无法掩饰自己急切的心情。
………………
宿舍中,张逸夫与郝帅聊得正欢,突然学生会主席郑道行敲门进来,通知他立刻返回阶梯教室。
“啥事儿啊?”郝帅不解问道,“不会是毕业论文出问题了吧……”
郝帅最清楚不过,张逸夫这家伙论文中80%的文字都是“借鉴”来的。
“应该不会。”郑道行笑道,“我看,好像不是学校有事通知,是上午的那位刘处长有请。”
“啊?”郝帅大惊,“难道……不会吧?”
张逸夫本着低调的原则,深沉起身拍了拍下铺的兄弟:“回来再聊。”
“逸夫!”郝帅一把拉住张逸夫,用闪着泪花的大眼睛注视着他,“有机会……也帮我打听打听今年的分配……”
未等张逸夫答话,就连郑道行也上前亲热道:“是啊逸夫,今年部委亲自来人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新规矩,有消息的话可别独吞。”
“呵呵,一定。”张逸夫客套道,“说到消息,学生会主席肯定比我清楚才对。”
“哪里哪里,咱们先过去吧,把领导应付过去,晚上我过来好好聊。”郑道行天生一副领导的相貌,就连觉悟也更高一些,言语之间已经在为将来打算了。
折返回阶梯教室的一路上,在与郑道行的攀谈中,张逸夫确实得到了不少信息。这一届本科生的分配中,去部委的名额只有10个,华北局的名额也仅有5个,算上供电局和电厂,能去蓟京工作的名额不过20个上下,其余160多人将会奔赴全国各地。
这里面,还是存在不小的竞争因素的,尤其是对郝帅、张逸夫这种蓟京来的生源而言,回家乡城市工作本应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现在却变得很难。
刘建网的召唤,也许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回到阶梯教室,张逸夫才发现来的并不止自己一人,郑道行同样也是被刘建网看中的人,至于最后一位,居然是独来独往的夏雪。
三人并排坐在刘建网和辅导员对面,有种说不出的尴尬。
刘建网分别拿出了三人答题的卷子,微笑着推上前去:“三位的答题都是非常出色的,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希望你们能互相看看对方的卷子,互相学习,互相批评过后,咱们再谈后面的事情。”
“呵呵,真是献丑了。”郑道行笑着挠了挠头,毫不拘谨,带头分配了阅读顺序,“这样,夏雪先看看逸夫的,我看夏雪的,逸夫看我的。”
夏雪与张逸夫都属于闲云野鹤,自然没有反驳,拿起分好的卷子阅读起来,刘建网则在对面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对张逸夫而言,郑道行答题就像他的人一样,很工整,很规矩也很严谨,每道题都没有任何谬误或者有争议的地方,对电厂、发电这块了解得也很透彻,对20年后中国电力的预测也偏于保守,认为发电量在15000亿千瓦时上下,水电将占据同火电不相上下的地位,没有提到新能源。
实际上,这是这个时代从业人员最普遍的想法,水电厂的建设一直很成功,三峡工程也开始有人提出,用长江的水力资源进行发电,几乎不消耗什么能源,很多人认为这将成为将来的主力。
张逸夫清楚,他们太高估水电厂的发电量,同时又太低估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了,实际上即便三峡建成满负荷发电后,水电所占的比重依然极其有限,火电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
虽然在现代人看来,郑道行有些鼠目寸光,但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讲,这绝对算是高瞻远睹了。
之后大家交换卷子,张逸夫得以看到了夏雪的答题。
第007任君挑选
“好漂亮的正楷。”张逸夫刚拿到心下便是一声赞叹,夏雪把规矩刚硬的正楷写出了一种柔软恬静的味道,光是看着字就让人觉得舒服。
再看答题,言简意赅得有些过分了,任何概念只是点到为止,没有一个字多余的解释,相应地,夏雪每一个题目回答得都十分完全,光第一题火电厂理论部分,就提到了十余种火电厂分类,连垃圾回收发电厂都提到了。从知识量上来讲,面对这个年代的夏雪,即便是张逸夫,在不借用“电”脑的情况下,都是自愧不如。
关于二十年后的中国电力,夏雪的回答同样是几组数据,没有进行丝毫解释,遗憾的是,她的估计比郑道行还要悲观许多,连10000亿千瓦时也没有突破,产业结构和各种方式的发电比重与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三人相互阅卷看罢,郑道行先是长舒了口气,赞叹道:“开眼界了,无论是夏雪的理论基础还是逸夫的思维能力,都让我受益匪浅。”
刘建网笑道:“那么其中有没有什么瑕疵呢?”
“瑕疵不敢说,鸡蛋里挑骨头的话,确实有几点让我读起来有些不舒服。”郑道行也没什么隐瞒,直言道,“逸夫答的,让人觉得有所保留,还可以答得更全面;夏雪则让人感觉……像是机器答题,没什么主观表现。”
“一语中的啊。”刘建网冲旁边的辅导员赞赏道,“陈教授的推荐果然没有错。”
“呵呵。”辅导员也笑道,“学院工作中,小郑跑前跑后,协助管理,能力上刘处长尽管放心。”
“过奖了……”郑道行反倒有些不好意思,“顺便再自我批评一下,我的回答与夏雪和逸夫相比,太刻板了,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刘建网又是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郑道行的表现,作为学生而言,他已经十分成熟了,专业也扎实,是块好料子。
辅导员与此同时转向夏雪:“夏雪,你也谈谈吧。”
夏雪立刻直截了当地说道:“郑道行答得很好,张逸夫答得很差。”
几人都是一愣,张逸夫更是嗤笑一声,不知该如何评论。
“小夏真的是不给人留面子。”刘建网调侃过后,好奇问道,“何出此言?”
“张逸夫回答问题的方式像个外行,尤其是第三道题,都是盲目的空想与乐观,他太小看工作难度了。”
“嗯……这一点,陈教授倒是也提到了。”刘建网抿了抿嘴,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