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匡冷冷的看了蓝兴福一眼,随即说道:“像蓝经理刚才说的办法,我们先不说能不能成功,就说这个办法需要的预算吧,不知道蓝经理算过没有?”
说到这,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等蓝兴福急着想要解释的时候,却又立即对吴金说道:“当然,广告还是要做的,只是我认为,蓝经理似乎搞错了重点。这一次周师傅之所以汹涌来袭,除了广告的作用之外,重点其在于周师傅这次推出的新型方便面:红烧牛肉面。三鲜伊面的多年历史,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同时也是我们的一大劣势,因为消费者都是喜新厌旧的。就好像吃零食一样,永远吃一种零食,总是会腻的,也该换换口味了。”
吴金皱眉问道:“照你的意思,我们应该一边做广告,一边也推出红烧牛肉面?”
蓝兴福“嗤”的一声笑,挤兑道:“董经理,两头行动,那你算过预算没?”
董匡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却出乎意料的没有和他争辩,只是看向了上首位置的吴金。
“总经理,两头行动风险有点大,我们是不是、、、、、、”
蓝兴福想要再说,却被吴金挥手打算了,吴金拍了最后的板子,说道:“行了,别争了,就按董经理的意思办。”
“散会自后,董经理来我办公室一趟!”说着,吴金就宣布了散会,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蓝兴福尴尬在了原地。
第三十七章火爆销售!
华丰食品公司的内部会议,周兴盛以及梁伯韬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就算知道了,恐怕也是不以为意的,占据了一个先头,只要不犯昏,绝无可能被超越的可能。
或许开始的时候,华丰会因为这些年铺就的销售网络以及成熟的消费老顾客而领先他们,抢占到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这也只是暂时而已,凭借着后世二十多年的记忆,周兴盛不相信还干不败华丰?
华丰经营它的三鲜伊面多年,也没有想过开发新的产品,可以说它的经营风格已经可以看得出来,说得好听点是“稳健”,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保守”、“固步自封”、、、、、、
打败华丰,不说百分之百的把握,百分之**十的把握还是有的。
十二月底,周师傅红烧牛肉面已经在全国掀起一阵火爆热卖。
这种新鲜**出炉的红烧牛肉面,第一次出现在市面上,立即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众多好评,尤其是其中的三料包,更是获得了不菲的赞誉,在市场上将其它产品的方便面打得节节败退。上至八十岁的老爷爷nǎinǎi,下至三四五岁的小萝莉萌正太们,选方便面就选“周师傅红烧牛肉面”。尤其是年龄三岁到十八岁之间的青少年们,甚至有的时候宁愿吃泡面也不愿意吃饭。
而这个时候,火爆热卖的场面,使得原先大华厂所拥有的三条生产线根本就无法供应全国的市场,以至于产品脱销、短缺。各省市的代理商们。每天都要打电话过来催货,电话都被打爆了好几台。
没办法,电话打得频繁,导致电话内部的线路忙不过来,短路了,所以很干脆的“噗嗤”的一声罢工了。
其中的因素,有很多。
zhōngyāng电视台的广告推广、红烧牛肉面的创新、三料包的增添。甚至“周师傅”这个牌子,也替周师傅方便面在市场上的火爆热卖做下了汗马功劳。
为了解决生产问题,梁伯韬都开始在公司要求员工加班加点。甚至三班倒了。不过即便三班倒,三条生产线超负荷的运转,rì产量甚至达到了十八万包。但依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梁伯韬最后是愁得直抓头皮,头发都不知道掉了多少根。
为此,梁伯韬三番四次在周兴盛面前游说,说着要增加生产线,或者再建分厂以扩大生产。
“老板,这是这半个月来的销售数据,您看一看。”
梁伯韬说着,手上拿了一份文件夹递到了周兴盛面前:“我认为,建分厂应该势在必行。稳扎稳打固然合适。但以我们公司如今的状况,其实完全不必如此谨慎。再建一个分厂,对于公司的运营并没有太大的负担。老板认为合适的话,再建两到三个分厂也是可以的。这段时间,我也认真考察了一下内地的环境。以我们港资的身份和周师傅现在的影响,就算资金短缺,我们也可以抵押贷款,然后再抵押再贷款,以爆发式的扩充模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分厂在内地遍地开花,最后上市融资。成功后再反过来巩固周师傅这块牌子,将周师傅经营成品牌。至于之后周师傅的经营战略,那就是依托方便面为核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食品企业,或者,横跨诸多行业的大型集团。”
“额?还能这样?有把握吗?”周兴盛闻言一怔,颇为怀疑他的说法。
倒不是他没有听说过这种企业发展方式,后世的时候他就常常见到和听到。只是他也知道,这种发展方式,的确是勇猛jīng进,能够迅速的将实力发展壮大,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资金!
资金充裕,随便怎么新建分厂,遍地开花,那也是没问题的。
资金不充裕,以抵押贷款,然后拿着扩建的分厂再抵押再贷款这样的方式增值扩充,是能够从银行贷到款,能够很快的扩充实力。但不管怎么说,自身流动资金不足总是一个事实,怎么改也改变不了。一旦公司经营策略失误,或者遭遇到其它风险,被对手恶意攻击之类的,资金链立马就会断裂,看似强大无比的企业就会像一个戳了一个洞的皮球,瞬间干瘪下去,灰飞烟灭。
创建“周师傅”的时候,他就有想过以这种方式经营周师傅。
但是,他就是担忧这个方面,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和梁伯韬讨论过这个经营策略。不过现在梁伯韬既然主动提及,他也不会固执己见的立即否决掉,而是想问问看梁伯韬的想法,毕竟论起经营公司来,梁伯韬比他有经验多了。
“不能说十成十,但**成的把握还是有的!”梁伯韬想也没想就回答道。
这事,他心里是有谱的,这个谱就建立在这半个月来的纯利润上。
方便面的利润还是很大的,每一包方便面,除却成本以及分薄给地区代理商的利益,公司可得的纯利润可以达到价格的一半以上。就以一半来算,三块一包的方便面他们公司可以得到一块五的纯利润,乘以每天十五万包的平均生产量,也就意味着公司每天的利润就会有二十二万多!
一天二十二万多,一个月就是六百多万,一年就是七千多万。
可以说,就光是现在的一个厂子,完全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梁伯韬想到这个,他都是被震惊得无以复加。很难想象,有什么样的生意可以赚到这个地步?
虽然说一年的利润可能比这个数字要少,毕竟成本之中,还有员工的工资、机械的保养维护、公关的费用、广告的费用以及其它一些杂七杂八的开销。但是,除掉这些后,那也是一笔足以令人疯狂的数字了。
更何况,一个厂子就一年几千万的赚,那开到两三个厂,一年下来还不轻轻松松过亿?
两三年就成为一个开创一个资产过亿的企业,成为人人羡慕的亿万富豪,但成本只不过是前期的三四百万,这是何等的疯狂?
这样的情况,梁伯韬自然是信心满满,雄心勃勃的想要将“周师傅”发展壮大,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个令人目眩神驰的成绩来。
“**成的把握?”周兴盛沉吟着。
“老板可是在担心这样急速扩充会造成资金链的问题?”梁伯韬见到他的神sè,有些猜到了原因,问了一句后立即补充着说道:“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忧这个问题,只要公司随时能拿出上千万的资金,就基本上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而且,就算到时出现了这方面的问题,公司也完全可以融资处理。”
周兴盛想了想,最后笑道:“融资?这倒是个好办法。这样吧,你先做一个计划,到时我们再讨论讨论!”
梁伯韬脸上闪过一丝喜sè,说道:“好的!”
周兴盛这话一说,他一听就知道周兴盛其实已经心动了,他的游说成功了一大半。
时间进入到一月份,周师傅红烧牛肉面的销售行情依然没有冷却,反而越发的火爆,生产线一刻都没得休息。而这个时候,梁伯韬也做好了新建分厂的计划,并且第一时间就提交到了周兴盛的面前。
“这半个多月来的平均销售数据显示,北方的方便面市场完全的要比南方的市场大,所以公司应该再在北方也建立一个生产基地,与即将在深、圳建立的生产基地形成一南一北的格局。”梁伯韬解说道:“南方的市场虽然没有比北方的市场大,但在深、圳,广、州这类正在改革开放的城市,市场其实不比北方城市少,所以在深、圳建立一个生产基地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拟定在深、圳建立一个生产基地,在武、汉,郑、州,天津等三地建立三个分厂?”看着计划书,周兴盛是彻底的无语了,深吸了一口气后说道:“步伐是不是太大了?稳健一点先只在天、津建立一个分厂不行吗?”
梁伯韬心下暗叹,面上却是笑着说道:“当然是行的,只是新建一个生产基地,三个分厂这个计划,步子并没有太大。这份计划,也是经过了专业评估的,可cāo作xìng达到百分之九十!”
周兴盛点了点头,没有再在这个问题里纠缠。
只是,翻看完整个计划,周兴盛却发现有一个问题整个计划并没有涉及到,那就是配套厂的问题,于是立即就问了出来。
一个生产企业的建立,不是单纯的将企业搭建起来就没事的,还需要上游或者下游的企业存在,形成产业的垂直和整合,或者应该说“产业链”。
拿周师傅方便面来说,除了方便面与三包料之外,包装方便面用的袋子、多包方便面装的纸箱、以后的纸碗厂、包膜厂、、、、、,等等配套服务的厂商,都是需要的。总不能这些要用的东西都从其它地方调运过来吧?那这运输费用可就真的是一大笔成本开支了。
梁伯韬一怔,不过很快就明白了过来,但脸sè立即就变了,后怕不已:“老板,是我疏忽了,我这就重新做过计划。”
周兴盛点了点头:“计划要重做,不过配套厂商的问题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他的心里,其实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只是不太有把握,所以并没有说出口。
第三十八章组建亲友团!
配套厂的问题,关系到“周师傅”能否迅速而稳健的发展壮大。
梁伯韬醒悟过来后,立即当做了第一要务来抓。
而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腹案的周兴盛却是直接回了香港,将老妈刘香梅拉了来做壮丁。
“周师傅的发展状况就是这样了,为了能在分厂建立之后马上就投入生产,所以我这一次回来,是招商引资来了,组团去内地投资,和我的周师傅食品公司形成垂直产业链,起到规模效应,互惠互利。”
铜锣湾的家里,周兴盛向周运发和刘香梅先是报告了他在内地的发展,最后才说出了这一次回来的目的:“这方面的投资,可以说依托于周师傅的发展而发展。说实话,这明显是稳赚不赔的投资,我不想便宜了外人,觉得还是亲友团共同富裕为好,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周运发皱着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希望亲戚们投资做你周师傅公司的下属配套产品?”
周兴盛点了点头,笑道:“就是这个意思。”
“这很好啊!”刘香梅立即喜笑颜开,说道:“儿子你的这个想法,老妈坚决支持你。”
“谢谢妈!只要是自己人,我都欢迎他们来投资,大舅二舅,还有其它一些三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只要他们有这个意愿,我都欢迎,而且统一规划,保管他们稳赚不赔。”周兴盛的口气大得很。
“胡说八道,什么稳赚不赔?世上哪有稳赚不赔的生意?”周运发皱眉呵斥了一句。随即问道:“啊盛,是不是内地的生意遇到麻烦了?有麻烦的话,跟我们讲就是了。”
“额、、、、、、”
周兴盛冷汗都要流下来了,苦笑道:“没有那样的事啦,周师傅的生意现在非常好,红烧牛肉面更是卖到脱销,供应紧张。我和下边的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在明年一年之内新建两个大型生产基地和三个分厂,成为内地方便面市场的龙头品牌。现在我们唯一的问题,是配套厂跟不上。总不能全都由我独资建立,一条龙生产吧?未免有些势单力孤,而且也不利于周师傅的发展壮大。”
闻言。周运发和刘香梅直接怔在了原地。
看来,周兴盛说的是真的了,并不是因为在内地做生意失败所以才回来想借口骗亲朋好友们投资他。
周兴盛也知道这事会引起老爸老妈的怀疑,恐怕这事和亲朋好友们说了之后更加会引起怀疑,所以最后也只能是说道:“这事你们也可以去问秀丽表姐嘛,她对于我的事情还是知道得比较清楚的。当然,要是你们和亲戚们说起这事,他们还是不信,那也没什么。配套厂的事情并不是一定要他们来解决,我可以自己做或者去找别的合作伙伴。”
刘香梅皱着眉头说道:“这样。我们可以约个时间一起吃吃饭,把这事给说明白了,看看他们的意见。至于他们有没有意愿投资,全凭自愿,不愿意就算了。”
周运发沉吟良久。最后说道:“就按你妈的意思办吧。啊盛,不是爸不支持你,实在是好人难做。就像上次那事,我都不知道受了多少白眼。”
周兴盛默然点头。
好人的确难做,更别提这次这样将稳赚不赔的生意送出。
不过事情讲透明,其实也不是办不成。唯一令周兴盛有些心烦的是将来可能会发生的纠纷。家族式企业团结时可以爆发极其强大的力量,但利益受到威胁或者发生纠纷的时候,又是最容易崩盘的。
当然,那是将来的事了,至少刚开始几年是不太可能会发生什么纠纷了。
所以琢磨来琢磨去,周兴盛还是决定了组成亲友团体,依托“周师傅”发展成一个家族式的食品行业产业链。
至于未来的纠纷,周兴盛可不相信那是个时候的他没有能力解决。
回到香港的第三天,一大家子就在铜锣湾的一家酒店里面开始了聚餐。
这次,无论是周运发这边的亲戚朋友,还是刘香梅这边的亲戚朋友,通通都来了。周兴盛原本也想邀请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只是琢磨后发现,这一世的他压根就没多少人可以邀请的。
同学就免了吧,朋友倒是可以邀请。
只是周兴盛这一世也没多少朋友,有的几个朋友,却是不太合适邀请参加。
还在“义安”混的乌鸦算是他的一个朋友,在《赌神》跑龙套的赖发有也算一个,但这两个可都是些落魄鬼,邀请他们来了也不顶事。
演艺圈的王京、刘德桦、周闰发,永盛的向胜,亚视的徐小明,这些也算是朋友,但也不适合。周兴盛想着,他自己上门拜访单独聊聊才算合适。
聚餐一开始,先喝上几杯酒,再聊上一阵子闲话八卦。
周兴盛这才在周运发的示意下站了起来,开始解说这次邀请他们来的目的。
”、、、、、、、、、、事情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了,各位叔叔伯伯们要是有意的话,可以约个时间单独出来谈谈。当然,做任何生意那都是有风险的,各位叔伯们如果有意但又不太放心,也可以和我去内地走一趟。这事,我希望在年前就能决定好,因为chūn节过后,我在内地的公司就要开始新建分厂了。”周兴盛说着,手上的啤酒一饮而尽。
闻言,整整三桌子人,顿时鸦雀无声。
被邀请来的时候,周运发就先和他们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