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要消除机构臃肿,冗员过多的状况,其实也根本就不用提什么机构精简这样让很多体制中人敏感无比的话题,而是要规范权力运行,规范公务人员的行为和收入的逐渐透明。
当权力逐渐进了笼子,行为受到约束,干得不好可以辞退、真实收入受到影响,外面的人恐怕就不一定会这样趋之若鹜了,而里面不少人恐怕也会萌生去意。
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遭受到的阻力显然要小很多,所以陆政东的想法是安俊义去中编委办公室。
中编委由总理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与机构改革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由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司和地方机构编制司承担,实际上安俊义要去的就是地方机构编制司。
刘振强还兼着人事部的职务,这样调动安俊义也不用很费事。
陆政东希望安俊义一来是在部委锻炼,二来也是做些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以便为将来做准备……
第212章波澜
安俊义的事情相对来说要好办一些,很快就可以调整到位,而尤金忠则要麻烦一些,还需要等待孙伟阳那边全省开始调整的时候才好动……
时间如白驹过隙,时间转眼便到了岁末,回首这一年,留在国人中的记忆很多,特别是年初的非典,相信数十年都会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而对陆政东而言,国家的经济正如他在七月所讲的那般,即便是经历了非典的肆虐,全年经济增幅依然高涨,虽然全年还未结束,但全年增长保八的目标已经完全悬念,现在唯一的悬念是能否突破百分之九。
对于国内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在年末的世界华商峰会国家宏观经济论坛上,多位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官员对于零三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零四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发表了意见,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这样一个论坛性质的东西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在这不久之后就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其关注热情甚至不次于年初召开的两会,中央的会议有很多,但很少有像经济工作会议这样,成为舆论焦点,让国内外如此期待的,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经济政策,关涉整个国家来年的发展大略,二是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公共政策,虽然都是宏观主旨,但却关涉民生福祉,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都想从会议中解读一下,看看这次会议将如何影响自己。
有不少人表示从态势上看,国内经济有过热的趋势和苗头,同样也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如果处理不当,经济不但不会过热,甚至可能会趋于过冷。
陆政东也是很仔细的聆听,在陆政东看来持这样两种观点的人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些事实和发展趋势作为佐证,只是受到所占的角度的局限,和先入为主的影响,都有点以偏概全,所以这两种观点都不能说完全正确。
陆政东也在会上作了发言,陆政东的观点是经济不能说是过热,一个理由是九点几的发展速度在我们历史上是有的,还有更为重要的是也有不少因素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比如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这将增加出口的成本,必然会抑制我国商品的出口。在商品出口结构没有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出口总额增长会放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城镇就业没有太明显和有成效的办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不足,因而就业、收入增长有限,消费增长也就不会相应出现适应gdp增长的速度,并未正常循环,就业不能显著增加,消费增长幅度就有限。
虽然从这方面讲经济基本面没有过热的迹象,但是投资领域确实存在过热,开发区、房地产、钢铁、汽车等局部过热;投资结构是基础设施和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居多。
投资拉动有一个周期,投资当然不可能全部转化,因为从投资到生效有一段时间,但是第二年有多少能转化,也能说明一点问题,历史最高是零点五,但是前两年只有零点二左右,也就是说每投入一元钱,第二年只有两角钱转化成GDP。
而其他的则要在后面陆续体现,继续加大投资,就会在后面的周期显露出来。
还有一个就是投资占GDP的比重也是一个说明投资是否过热的标准,前些年投资约占GDP三分之一左右,但是近两年超过了四成,今年更是会创记录的达到将近四点五成。
造成这样一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经济的上升和增长导致投资增长。其次,国家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化工业,这些工业都是投资密集的工业,也会造成投资的增长。
这样的比例显然打破了一种健康的平衡,科技、文化、教育、管理等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在发达国家一般占一半,而国内之前一般维持在两到三成之间,今年由于投资增长过快,甚至有一种抵触效应产生。前两年综合要素的作用降低到百分之十几,这样的比例显然是影响了投资和消费的平衡。
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经济的现状是投资增长过快,或者讲是其他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过缓。
投资过热短期看起来是很好的,因为它会增加社会需要,会拉动经济增长,但投资增长太快很可能造成生产力过剩,保持经济高速发展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完全靠大量增加投资,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和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
发改委主任杨忠安有些复杂的瞥了一眼正在讲话的陆政东,陆政东似乎对于经济有种天生的嗅觉一般,总是能够透过现象直接抓住本质,而且对高层的心思极具敏锐性,太过激烈的政策变动并不符合中央主张的看得高、想得深、入界宜缓、前行稳健的策略,治大国如亨小鲜,任何重大决策的出台都不能不考虑更周全更细致一些,哪怕因此而牺牲一些效率,那也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政策措施在全面推行之前都先行进行试点的原因。
在很多事关国计民生的决策政策上,尝试性的探索可以多一些快一些,但是真正要大大规模的全面付诸实施,就需要充分评估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
说实话,他还真希望陆政东在西部办能呆得更久一些,有这样一个人想不出成绩都难。
不过让他吃惊的是,陆政东似乎是有希望动一动,他自然不缺乏这样敏感人事消息的来源渠道,他已经获知中央在明年两会前后期间会有一轮人事变化,特别是一些经济始终上不去或者经济发展问题比较突出的省市领导会进行一轮较大范围的调整。
只是在陆政东的问题上连他都感到吃惊,无他,还是一个年龄问题,陆政东也许的确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他毕竟太年轻了,在资历和经验上真的能够胜任到一地担任党政主官?或许让陆政东再在西部办副主任位置上干上两年,那个时候再下去担任某省省长还勉强能行,但是现在就要推上去去,未免有些超之过急的感觉,连他都如此,就不要说别人了。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事情,最后的结果还要看高层能否达成一致意见,而最重要的还是看云家那位老而弥坚的老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孙伟阳得到消息也是颇有感慨,当初他从西河调出,任副省长、省长,五年时间进入中央委员序列,已经是引起国内外媒体一阵热议,而在他这一批中担任中央委员中至少有好几个都和自己当时的年龄相仿了,甚至还有比自己更年轻的,只是他上升的速度比较快而已,两年副省长,两年常务副省长,一年副书记,然后就上到省长的位置,五年时间从副部到正部,这已经是够快的了,可陆政东在副部级上时间比他还要短,至于年纪比他小了一轮。
孙伟阳也不禁有些恍然若梦的感觉,当初刚刚做长滩当市委书记的时候,在他想象中这辈子就算是再怎么拼搏,估计一个副部级就是自己仕途的顶点,那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执掌一方的封疆大吏?
对于陆政东,他同样是没想到,当初他觉得陆政东确实是个好苗子,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陆政东会走得这么快……
第213章波澜(二)
陆政东也非常清楚随着他有希望调到地方工作这件事逐渐在一定范围内传开,争议也会接踵而至,对于这一点,陆政东倒是显得很平静,因为他这一路走来,年龄问题始终是争议最大的问题。
二十多岁的正儿八经的县委书记,二十多岁的正儿八经的地市级市长,三十来岁的副部级市长、市委书记,候补委员,随便哪一个拿出来都是惊世骇俗的,在内行人看来这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过从体制中人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有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用一句俗话可以概括:走的路比过的桥多,吃的盐比饭多,总觉得年长者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才能真正压得住阵脚,而对于领导干部这方面的要求和期望就更高。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政治精英群体中,年轻更会被视为还不成熟,特别是他的年纪,甚至在某些人眼里不是不成熟,而是稚嫩。
陆政东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虽然在年纪上和工作时间要短一些,但是他觉得自己在工作经历和履历上丝毫不亚于其他人,甚至还有过之,长时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在省直机关以及两个国家部委工作的经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丰富的经历,而且他也觉得抛开在地方上工作期间的耀眼成绩,自己不管是在省直机关还是国家部委里边都应该是做出了一些拿的出手来的东西,而更重要的一点,他做过安新市委书记,这和其他很多人相比,更具有优势。?
作为副部级城市的一把手,显然比地市级一把手要考验人得多,特别是安新又是一个各种关系混杂的地方,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把关系理顺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需要极高的政治素养、综合能力。
至于在西部办,他的这些措施也是立足长远,这些都是能够让大家看得见的。
正因为如此,陆政东觉得自己就算没有云家这么一层关系,也完全有资格参与竞争,当然也就是参与竞争,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政治局会议召开在即,陆政东知道这个会议就将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名列那张令人瞩目的名单其中,恐怕他也是那个名单上争议最为大的一个。
在副部级和正部级干部人事任免的权力在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而不是书记处和中组部。中组部只有建议权。当然中组部也可以以部委委员会的名义划去建议名单上认为不合适的人选,但是如果是常委提出来,还是会讨论,当然不是提出来就要马上讨论,那属于临时动议干部了。但是只要提了出来,这个人选就会放在那里,等到有新的位置空出来,就会讨论。
按照党内惯例,中管干部中,副省级官员任免由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正部省级官员则常委会讨论后,由政治局会议通过。
一般情况下,政治局会议每月一次,常委会一周召开一次会议,与国务院常务会议频次相同。若遇到特殊情况,常委会议日期可变动。
副部级的干部提拔任用需要经过常委研究通过,而正部级的干部则是需要政治局讨论通过,这也是集体领导的一种具体体现。
刘振强是预料到陆政东的事情是会有争议的,但是刘振强也没想到引起的波澜会这么大。
在政治局讨论人事任命之前,事先的沟通肯定是必要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人事任命都会在会议之前达成一些初步的结果最后拿到会上。
只是陆政东的事情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反对者也很旗帜鲜明,认为陆政东还是需要再锻炼锻炼,让其在政治上更加成熟起来。
这一点是很厉害的一招,政治成熟这一条对于一个高级干部来说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从陆政东的年龄来说,恐怕很难说服人。
好在关于陆政东的争论并非一边倒,有强烈反对的,自然也就有旗帜鲜明支持的,这一点上陆政东在安新就、和西部办的工作为他赢得了不少分,而其中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那就是云家的影响,也使得陆政东颇多裨益,云家有决策层中的人物,谁也无法忽略这一点。
只是分歧是显而易见的,常委中除了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和纪委工作的领导态度较为明朗。
两位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还是很欣赏陆政东的,只是欣赏并不一定就完全支持这样的人事变动,所以在肯定陆政东的同时,也并没有完全明了的表明态度。
至于其他几位常委,态度就更是让他都难以捉摸透,除此之外,其他委员的想法也更难以肯定,这还不算,最让他头痛的是云家那位老人一直也不给出态度。
“刘部长,魏部长请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
秘书走进来,注意到刘振强陷入一种深深的思考之中,迟疑了一下才低声说道。
“嗯。”
刘振强点点头,魏金来找他估计也是为了陆政东的事情。?
刘振强猜得一点没错,刘振强为陆政东的事情头疼,部长魏金来同样对这个问题颇感棘手。
魏金来很清楚领导让他做出这样一个提议的意图是什么,这肯定是处于一种通盘考虑下的平衡结果。
只是连他也搞不清楚为什么领导会选择陆政东,不知道什么原因对陆政东的观感怎么会这么好,这让他很费解。毕竟就算是为了拉近云家,也不是没其他选择。
在他看来,这样做似乎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作为领导所信任的人,他也委婉的提出了建议,只是领导似乎有其他考虑。
而至于领导是考虑到其他什么因素,他琢磨许久却是没有结果,领导的意图他无法揣摩透也必须得执行,那么去做好其他常委和委员的沟通协调工作,这本来也是他应该做的工作,应该是轻车熟路才对,只是这一次对于他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214章转机
年龄是个问题,那么想要说服其他党内同志,就得在陆政东的工作情况上琢磨了,关于陆政东的工作情况部里边早就进行过认真摸底调查,材料很翔实,也很立体,就这些材料,只要见过的人一下就能勾勒出陆政东的工作能力。
说实话,魏金来对于陆政东在经济工作上的能力也是蛮佩服的,凡是陆政东工作过的地方,经济都有极大起色,不管是从曾经工作过的乡里,还是县里,以及市里都是如此,并一直能够得到保持和发展。
一时的起色算不得什么,而一直得到保持和发展,这就难能可贵。
就凭这一点,陆政东也是足以让人侧目,只是这些都改变不了。
陆政东的事情最终还是要拿到政治局会议上来定案,这是魏金来最不希望看到的,能够在会前通过部里边的充分协商沟通,就人选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这样才是最佳选择,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意图要落空了。
但他也还是需要作最后的努力,争取一下,他找刘振强来也是商议此事的,他希望刘振强能够通过一些渠道做做常委中负责经济工作领导的工作,要是能有一个很鲜明的态度,两大巨头能够支持,那么陆政东的事情上会讨论效果也会好得多……
新年伊始,孙伟阳陪同总理在全省进行考察,这一次前来考察的阵容非常大,随同总理前来考察的有国家发改委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国土资源部部长,住建部部长,商务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办秘书一局局长,国研室副主任。
阵容之所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