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首富-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悔到死。
“爸爸,乡里的路修好之后你打算干什么?”
张晨心里动了动,便突然问道。
张文林正说到当年他们看着东方明珠一天比一天高的事,听到儿子的话就跟被人掐住了嗓子差不多。
这一茬一茬的根本就不是一码子事,这小子!但是这事确实恰恰问到了他的心口上,不过碍于老子的威严,张文林还是有些火气。
“你管你的学习就行了,小孩子哪来那么多事!”
“爸爸你这就是蛮横了,好歹我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以后能过好日子也要问啊,你看看那里,将来要是挣钱了在那里买一块地盖间楼房住多好。”
张晨说着伸手往对面陆家嘴的方向指了过去,嘴里似乎不经意地说道,眼睛却使劲往张文林脸上瞟。
张文林闻言抬眼往对面一看心里突兀地跳了一下,要说在他这个年纪没有点冲动的想法那绝对是假的。
张晨这句话恰恰勾起了他许多的回忆。
在上海掏弄了这么多年,他是亲眼看着这个地方一天一个样变成了如今这个模样,他们为这个城市的成长付出了青春和汗水,要是说从来没有想过将来留在这座城市里生活那肯定是假的。
自家儿子这一句话正好说到他心坎里,张文林久久都不曾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黄浦江对面的风景,脑子里一遍遍地回想起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
他仍然记得第一次来上海的那种兴奋和期待,还有前两年无奈离开上海回家时的那种落寞和不舍。
但是他清楚事实总是要比理想残酷。
“路修好了我就带人来上海包工程做。”
张晨看着老头子突然变得有些平静的脸色,心里一动就知道老头子已经动心了。
“爸爸,不如我们把家里的钱在上海买套房子吧!”
96年在上海好一点的位置买一套房子均价估计也就2000左右,所以张晨这个话一说出来,张文林的确动了心思。
以老张家如今近80万的积蓄,在这座城市里买套百多平的房子根本就没有压力,别说一套,就是五套,恐怕也足够了。
但是张晨怎么会让老头子把钱拿去买房子,那他费了半天的力气可就白白浪费了。
“如果不买房子不如拿去买股票!”
“买股票?”
张文林并非不知道股票,以前给人家盖房子的时候就听到本地人经常谈论这个东西,有人赚也有人赔,但是他并不清楚其中的道道。
如今猛地听儿子张晨提起来一时之间还有些魔楞,自家这小子说话跳跃性太大,但是他已经听出了一些话外之音,这小子恐怕再打家里那笔钱的主意。
他心里也不奇怪,这笔钱能挣回来这小子的主意占了很大便宜,他也很好奇半大的小子能够有什么想法,对于家里的余钱,他并不想旁人那般看得过死。
毕竟是高中毕业在外面见过世面的人,张文林为人并不死板,恰恰相反很活跃,对家里这一笔钱的用处,他想过很多,买房子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买股票,却是从未想过。
第二十一章老头子下水
原始资本的积累都是带着血和泪,但是往往第一桶资金的挖掘,都是带着莫大的惊喜。
老张家获得第一桶金看似简单,其中却有着太多的意外,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就不可能获利如此巨大。
当初承包白湖湾的时候,如果不是张晨的坚持让张文林动心,老张家即使能够获利,但是也绝不会像现在这般轻松。
所以张文林对儿子的看法绝对不仅仅是把他当做小孩子那么简单,乡下的孩子早慧并不少见。
尽管并不了解股票的操作,也明明知道儿子只不过是随口一提(他倒是不会相信自家儿子股票都懂),但是张晨的话却触动了张文林的心思。
父子俩离开外滩后,便找到了一家名为国泰证券的证券公司。
96年的中国股市在年初的时候显得有些低迷,但是此时炒股,尤其是在上海,人数已经不算少了。
这间国泰证券公司的营业部稍显陈旧,巨大的落地窗上在此时比较少见,但是进去后里面迎面扑来的各种混杂的气味却有些令人皱眉。
张晨自然知道详细的开户流程,但是他并不想惊世骇俗,而老头子也只是仅仅限于来观望一下,到底会不会涉足这个巨大的金融漩涡里面,张晨还要费些心思。
“爸爸,你看,这里有介绍!”
领着张文林走到一块宣传板附近,上面写着详细的开户流程,张晨则问工作人员要了一张股票交易的基本介绍手册类的东西,其实只有几张纸。
张文林显然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挣钱工具”有着莫大的兴趣,只见他这一看竟看了约莫半个多小时。
虽然是临近四月份的时候,但是上海的天气并不是十分暖。
此时的沪指在开年的时候走低得厉害,一度逼近500点的位置,整体形势根本就不看好,但是张晨记得,在3月份接近4月份的时候,中国股市就会开始变成一头疯牛一般疯涨。
根据后来的统计,沪交所在96年所有的股票加起来都不超过600只,但是这一年涨幅超过数倍的股票却达到了百多只,可以想象涨幅有多恐怖。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运气太差,随便买一只股票在96年底的时候资产都会翻上数倍。
但是张晨的目标不仅如此,尤其是在涨停板制度还未实施的最后一年。
此时他手上拿着的正是一张较为全面的股票统计单,上面列清了大量股票的代码和名称。
只见张文林目不转睛地盯着纸上的内容,尽管看不懂,但是他却极有兴趣,因为前面的电子屏上显示着很多名称。
如果不研究股票的k线等走势图,仅仅是看买入卖出数据的话,其实很简单,当然炒股自然不会如此简单,但是张晨绝不会跟张文林介绍这些。
他很清楚,要想让自家老头子下定决心涉足股市,规则越简单可能性越大,显然这要靠他忽悠。
“爸爸你看,这只股票昨天买入的时候是5块2,现在已经涨到6块了,如果卖出去,每股就是赚了8毛钱,10股就是8块,100股就是80,1000股就是800,好吓人。
还有这个,你看一天涨了块两块了,挣钱比我们家养鱼还快。”
张晨一边时不时地点着那通红的一片夸张地说道,而旁边飘绿的那些径直被他忽视了。
幸好两人旁边没有人,否则估计要被这小子给逗死,炒股要是人人都能猜到那只股票哪天涨,那股市都不用开了。
显然,张文林稀里糊涂的也并没有注意到张晨眼里飘过的那丝狡黠之色,而是被眼前这些对他来说还是全新的东西完全给吸引了。
“不光赚还有赔的吧?”
“爸爸,赔的肯定有,但是赚的肯定多,要不然怎么这么多人买股票,要是大家都赔就不会有人买了,股市就开不下去了。”
张晨继续忽悠。
果然,张文林也被一贯的思维唬住了,以他目前对股市的了解,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是跟寻常的商业规律完全不同的一套法则。
而是按照一贯的思维被张晨给带了进去,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大家都赔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买股票了。
君不见后世多少人被套在股市里出不来,但是张晨知道在96年炒股,绝对是稳赚不赔,而且是在自己知道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股票的前提下。
只有抓住这次机会,老张家才会真正迈入第一批发家致富的行列,也只有这样,他望父成龙的目标才会实现。
遗憾的是,张晨并没有得逞。
在交易所呆了约莫两个小时后,张文林毅然带着儿子出去,寻了处小店吃过午饭后才回到酒店休息。
酒店中。
张晨趁着老头子睡觉的间隙拿眼瞟了一眼在床上辗转反侧的张文林,脑中开始急剧转动起来,他知道老头子应该是上心了。
只是一时还难以决定,自己还要烧一把火这事才能成,老张家能不能一飞冲天就看今天了。
按照老头子的安排,今晚过后如果没有意外就要回张湾了,早上小舅叔平已经发过传呼过来,后天上午李师傅就到宜安车站等他们。
要想等到回去后再慢慢说服老头子来上海买股票,那几乎就不可能了,就更不说最佳的时期就是现在。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句话一时之间竟让张晨胆子都壮了起来,只见他噔噔地跑下床把电视机打开。
随即正好是一个本市的财经评论节目,电视的声音开得有些大,张文林不用睁开眼都能听得到。
他刚想朝儿子喝一声,随即却是被电视中的声音给吸引住了。
“今天大盘继续上扬,上涨了近两个百分点,按照目前的情况,今后几天的形势也会比较好--”
电视中,那个所谓的评论员张晨并不认识,但是他说的那几句话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随即紧接着就介绍了几只涨幅较大的股票的情况,果然如印象中一样,在三月末的时候有一些股票已经开始有了上扬的苗头,只是还不那么明显,等到进入四月中旬后,恐怕就会猛涨了。
此时的股票价格大都很便宜,基本上都在几块钱上下浮动,所以一旦上扬,空间其实是很大的。
后来的一些资料显示,像长虹和深发展等等一些股票甚至猛涨了近十倍,而那只神一样的坑货股琼民源则暴涨了十几倍。
此时已经到了下午1点左右,张文林其实小睡了那么一会儿,但是耳边一直环绕着念股票价格的声音,脑中不时地浮现出上午在证券所看到的那些红色数字,睡意越来越浅。
到最后别说入睡,就是眯上眼都很难,所幸就坐了起来盯着电视屏幕上看。
看了一会,张文林越发觉得心里有些躁动,躁动的源头不是别的,正是那一排排的股票交易价格。
此时张晨已经注意到老头子的一举一动了,但是他仍旧不动声色地在床上把玩着上午新买的那支新钢笔,似乎对电视上的内容完全不感兴趣。
“要不我们去买点股票试试?”
终于,张晨犹如听到了天籁之音一般。
但是他仍旧掩饰住了心中的那份狂喜,不是他太过老成,而是张晨实在是太过谨慎反而失去了判断力。
“爸爸,你不是把钱都给小舅舅了?”
似乎是不经意地提醒了一举,张文林也没说话,而是又说了一句:“我留了一点,先买一点试试。”
第二十二章张文林的魄力
(情节中的数据和事例会带有虚构情节,剧情需要会可能发生时间数据的改变,不喜勿喷!)
国泰证券中心!
在交易所的客户室内,张晨趴在桌子上看着自家老头子填好一张张手续单,拿到开户的代码卡片,随即到隔壁的银行里存进一万块钱。
其实张晨也很吃惊,自家老头子第一次竟然就敢存一万的干货进去,这可不是银行,而是股市,入市需谨慎的道理这时就已经提出来了。
要知道,96年一万块钱某种程度上购买力极有可能不下于二十年后的十万了。
父子俩回来后,便随便找了处位置坐着也不说话。
张晨看得出来老头子有些紧张,拿着卡片的那只手微微有些抖动,第一次总有些兴奋。
父子俩紧紧盯着不远处的屏幕,张文林并没有操作购买,张晨知道自家老头子是在学习,但是他心里其实已经选好了两只价格在五块左右的股票。
这两只股票是后来全年走高的那十几只神股之一,尽管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涨,但是他知道在4月初也就是后天绝对会翻倍。
不过老头子没动,张晨也不会轻率出击,一着不慎说不定老头子就不会让自己在边上咋呼了。
“爸,要不今天别买了,都块两点半了,3点就买不了了。”
“别吵,让我看看!”
张文林慢慢看出了点门道,等真的开了户把钱打进卡中他反而显得很平静,不再如一开始那样患得患失,而是心里慢慢地发掘着自己那一套看盘的规律。
其实一开始炒股的人没有人带都这样,最先只知道看大盘,然后看个股的买入卖出价,然后会关注短期、长期的价位,最后才会慢慢对比一些其他的。
往往这个过程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一直到慢慢形成自己的看盘方式,但是张文林却没有经历过这些,所以他只是在心里做着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利弊分析。
要说挣钱,那是瞎话,这种做法,不赔钱就万幸了,但是张晨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张文林下水,只要下水了他就能引导自家老头子挣钱,所以他根本就不关心张文林会选择哪一只。
慢慢地,下午的时针已经指到了两点半的位置。
但是张文林仍然不动声色,丝毫没有要入手的迹象,张晨自然也不会着急,明天买才是他最好的选择,今天的走势即使是他知道未来的走向也根本就不清楚。
股市变动分秒之间,别说重生一遍,就是重生三五遍也不敢说知道随便哪一天的行情,更别说那么多股票了。
张晨自然只隐约记得其中最为出色和具有“传奇性”的那几只,而他选的那两只是唯一记得的一进入四月就会疯涨的。
其余的即使是在整个96年都涨了基本甚至是十几倍,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四月之后的事情,有些大涨更是要等到10月之后,所以现在也就没什么好图谋的。
“爸爸-”
张文林豁然起身。
张晨还没叫出来,便看到他大踏步往交易窗口走了过去。
这时候能够自己买电脑炒股的人其实还是少数的,多数人都是人工服务。
只有少数高端的客户是通过电话来操作,所以张晨看到张文林起身往交易窗口走过去,其实就明白了老头子恐怕真的要下手了。
心里猛地一惊便赶紧冲了过去,他清楚张文林肚子里有多少水,这可是第一次,要是赔得太厉害,说不定他以后就不敢买了,那自己咋呼了老半天可就白费劲了。
“爸爸,你想好买哪个了?”
“嗯,就买这个和它,我看它们会涨!”
张晨闻言往张文林手指的那两只扫了过去,这一看就愣住了,一只正是自己看好的长虹股,另外一只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往显示屏上赶紧扫了一眼行情,长虹还是不动声色,不温不火地6块上下浮动,另外一只却已经接近8块了,这时候八块多的股价还是不低的,都够买好几斤肉了。
就在他打量显示屏时,张文林已经要了交易单,还没等他拿过来详细看看,这可是96年的股票单,张晨后世也只在网上看到过。
没想到就是眨眼的功夫,老头子竟然已经刷刷填过了,张晨看得直发愣。
“爸爸,那可是一万块钱,你都买了?”
“买了!”
“万一亏了呢?”
“那以后就再也不买了,也省的你整天咋呼!”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张晨闻言立马有些忐忑了,姜果然还是老的辣啊,老头子恐怕看穿自己在打的什么主意了。
一把从老头子手中抢过那两张交易单,果然,长虹股份的买了1000股,不到6千块钱,另外一只也有500股,加起来刚好逼近一万。
一眨眼一万块钱的资金就都进了股市的汪洋中折腾去了,这要是赔了哭都没地儿哭去。
张晨并不是舍不得那一万块钱,而是一旦亏了恐怕再要撺掇让老头子买股票那就难了。
不买股票,老张家估计也就只剩下修路造房子一条路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现在只能祈祷这两种股票千万要争气。
当天下午收盘的时候,两只股票仍然不温不火,张晨算了一下,加起来小赚了不到一百块钱。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后。
辗转反侧了一整晚,父子俩的精神都不怎么好。
匆匆吃过饭赶到证券所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点半之后了,此时大屏幕上一片飘绿的数字让张晨心底有些发寒。
果然,长虹已经跌到了6块以下接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