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乡村首富 >

第43章

乡村首富-第43章

小说: 乡村首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足忙活了三天,石卫兵才把店里整治一新,二楼的八间房,入口处进去一连六间被打通,不规则地排了一溜儿的方桌,基本上都是两人对坐的桌位,暗红色的桌面,深灰色的靠凳,由于场地比较小,所以张晨并没有安排包间出来,而是笼统成了一个大厅,中间用那种花式的木栅栏隔开,也算是小有新意了。

最后面是一个服务台,完全是按照快餐店的模式布置,侧面开一个厨房门,是服务员传菜用的通道,由于是吃饭的地方,所以二楼上并没有安排厕所,毕竟现在的条件,不管控制得多好,气味终归还是有的。

要找厕所,那只能去一楼,一楼装修了男女各一间厕所,除了正常营业以外,平时不会开的,街上人流太多,难免会有人进来借用,厕所这个东西一旦人多了就是再干净也不可能维持得了的,至少目前还没有这种条件。

整个烤鱼店里一共布置了48张桌子,数量肯定是够了,凭石卫兵一个人肯定是干不出来的,所以在这三天里,张文林负责的就是招人。

这一次他算是正儿八经地正式把“白湖湾”的品牌打出来了,烧烤店的名字就叫做“白湖湾”whitelake;这种取名的方式也是张晨模仿了后来的“海底捞”等等各种店名,并没有直接取名叫什么什么烤鱼,饭店之类的。

第一次招人张文林自然是按人情来算的,一共招了十来个人,十七八岁的小姑娘都是白鹤村屋前屋后托关系的或者家庭困难的,要不就是白湖湾建筑公司里建筑工家里的关系,剩下的两个是石卫兵从家那边挑的两个学徒,专门跟他学做烤鱼。

张晨也非全能,哪里知道饭店的服务员怎么培训,只好托胡德平的关系花钱从县里的政府招待所里请了一个老道的客服经理一连给她们培训了一个礼拜的时间,从上菜传菜迎客,点菜,结单一直培训到各种基本的素质。

七天里光是培训费张文林就掏了将近1000块,招待所的那个女客服经理也少见这么大方的老板,自然是乐得做了,不光乐得做,还口口声声说以后有这种事还要找她。

这几天时间里,张文林和张晨也没有闲着,虽然是在乡中按部就班地上学,但是张晨实在是出入频繁,也幸好是白湖湾跟乡中隔得不远。

在白湖湾二楼的厨房隔壁,有一个很小的休息室,休息室里有几张床,是供员工们平常轮班休息一下的,张晨这几天一直在里面写写画画整出了一大推的营销方案。

“你这么定会不会有人不愿来吃?”

张文林有些迟疑,石卫兵也不是很看好张晨手里的那个方案,方案上张晨写的东西的确很奇怪,按理说开门做生意那是来者不拒的,但是在这份营销方案里面,张晨直接推出了一套会员制度,一共分三个等级,而且还是根据营业状况随时调整的,这就令人捉摸不透了。

会员卡实行实名制,张晨知道这会损失很多客流,尤其是那些不方面办卡的人,但是实名制也有实名制的好处,那就是更加具有优越性和归属感。

三个等级中,普通的会员卡只要消费满100元就可以申请,能够打九五折,而第二个档次的白银会员则需要在取得普通的会员卡后,消费满一万才能申请,能够打八五折,最高的白金会员卡则需要消费累计满5万之后才能申请,就餐一律打7折,最重要的是,白金会员卡承诺能够在所有白湖湾旗下的品牌餐厅店里使用,而且基本上不用排队,随到随用餐。

“不会,相反我觉得只要烤鱼的口感过关并且不断推出新东西就不会没有客人,白湖湾不能走那种太低端的路线,要一开始就定位一个比较有品位的层次才能迅速打出品牌效应。”

张文林其实是有些忐忑的,他最大也就做个包工头,哪里干过营销,虽然觉得不对劲,但是他有说不出理由来,思虑了一番后也只好答应了。

接下来在12月月末的最后几天里,在坝头乡乡中后面大街大三叉口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得到一溜儿排开五六个穿着一套中规中矩的仿古短褂子的女孩子在发传单。

“这是个什么东西?白湖湾?干什么的?”

“烤鱼?烤鱼是么东西?”

“啥时候开业?元旦?哪里还有这闲工夫,家里的鱼都吃不掉还跑到乡里来吃鱼,钱多的没处儿花吧!”

“你看看,一条青鱼街上买也就2块多一斤,他这店里最低要五六块,我还不如买两条回家自己做。”

“这店谁开的啊,这么缺德,这鱼的价格都翻了一倍吧!”

一连几天,除了刚开始有人好奇还想尝试一下以外,几乎后面一连好几天都是骂声一片,这并不奇怪,坝头乡还只是一个乡镇,虽然人口是多了一些,但是经济条件并不好,别说花两倍的钱吃鱼了,就是平时买鱼吃那也不是天天有的事。

所以一看着什么烤鱼的价格竟然是市场价的两三倍后,立马就有人开骂了,毕竟都是乡里的乡亲,最大的特点就是土,这个土不是贬义词,相反是一个特色,在地里刨吃的你还谈什么雅俗。

但是张晨似乎一点也不着急,而是继续每天都让那些个女孩子出去发传单,也不说话,有人问就给传单。

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这几天也都习惯了,当然上来询问的和拿走传单的也不在少数,好奇是人的天性。

第七十六章火了

等了好久一段时间,老早就申请办理的营业执照总算是按时下来了,张文林也算是松了一口气,毕竟元旦正常开业是已经定好了。

一连一个礼拜,12月的月末,乡里几乎天天都有人看到那几个女孩子在那里发传单。

连续一个礼拜的时间,石卫兵几乎每天都泡在厨房里做各种口味的烤鱼,记录数据的本子写了满满一本,那两个新来的学徒本来就是有一点学厨的弟子,学起来很快。

如今老张家的烤鱼配方都申请了专利,所以也不怕流传出去,两个学徒学得快,石卫兵也教得快,除了最根本的酱汁的配方还需要考验一下两人以外,其他的工序基本上都是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

不说别的,这两天就是杀鱼的技术都提升了一大截子,石卫兵和刘爱琴整天都在杀鱼做鱼,张晨没少带班上的同学来打牙祭,这几天晚上回去身上都是一股子的烤鱼味儿。

元旦正好是周三,周二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是体育课,乡中的体育课无非就是打打乒乓球,投个篮,跑跑步,所以张晨老早就带着张海林和高林鹏几个吃货直奔白湖湾去了。

在路上正好碰到从院墙外面回来的于飞凤。

“你们几个这是去哪?不上课了?”

自从上次张晨一鸣惊人把2班那个班主任搞得下不来台之后,于飞凤对张晨的印象那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不至于放纵,但是也不会跟以前似得,时不时看不顺眼就训一顿。

高林鹏和胡强一看到于飞凤就顿时就焉儿了,只有张海林和张晨还勉强镇定一些。

“于老师,我们出去吃饭!”

这个理由到是挺合适的,如果是其他的学生,于飞凤肯定会训斥一顿诸如在学校里不能吃非要到外面去吃之类的,但是如果是张晨那又另当别论了。

张晨这大半年在学校里也算是食堂的名人了,所有的住宿生都吃咸菜就他一个天天往食堂里跑,吃得跟老师比也不差,大家也都知道他老子有钱,所以这也不是什么笑话,更不是什么秘密。

张海林这厮也差不多,石头秀一开始还让他带上一瓶咸菜凑合凑合,但是后来家里条件因为张文林的一个决定陡然就变得富裕起来了,这咸菜也懒得叫张海林带了。

高林鹏是教务处王晓菊的儿子,自然不会是吃咸菜的,只有胡强偶尔还带着俩罐子的咸菜来学校,事实上他基本上也是跟着张晨和张海林吃饭,带来的咸菜早就成了调剂品。

所以他们四个出去吃饭那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周二下午最后两节课是体育课于飞凤是知道的,体育课的情况她也清楚,基本上老师带头让学生跑个步就算是完事了。

“那注意点安全,吃完饭早点回来!”

几人点了点头,见于飞凤马上就要转身回去,张晨突然就转身跑了回来。

“于老师,您今天晚上有时间吗?”

张晨脸上难得露出这么认真的表情。

于飞凤捉摸不透张晨想干什么,心里也不清楚该说有还是没有,说有但是班主任谁没点事情,说没有今晚还真是没多少任务要做,课件早就做好了,没有作业和试卷批改,所以还算是比较轻松的。

“于老师,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请您吃顿饭,您放心,是我小姨夫自己做的,我保准儿您喜欢吃。”

于飞凤还真被说得一愣了,学生请老师吃饭挺正常的,但是这也要看是什么学生,初中生于飞凤还真的没有见到过,不过她是最早知道张晨家庭状况的那一批人之一,所以也不奇怪。

“于老师,您就去吧!”

“于老师,我吃过,我敢保证您吃了一次还想吃下次。”

张晨使劲儿朝着张海林几人眨眼,这几个混蛋愣了半天才知道是啥意思。

于飞凤平时都是一个人在食堂吃或者在家里烧饭吃,下馆子还是很少的,而且乡街上也着实没有什么像样的饭店。

“我就不去了,你们记得早点回来。”

张晨见于飞凤的确没有想去的意思也就不勉强了,几个人一晃眼儿就不见了踪影。

在白湖湾的二楼,石卫兵已经端出来两盆刚出锅的烤鱼,这次烤鱼用得料是下午从张湾送来的新鲜青鱼,大小都在三斤重左右,几个半大的小子吃起来也不含糊,张晨虽然吃过了各种口味的烤鱼,但是还要算石卫兵做出来的口味最好。

从溪岭老万家弄回来的酱汁秘方很不错,只可惜万家的祖辈不知道改良一下秘方里的几道工序和材料,这才造成了容易食物中毒的现象,石卫兵本来就在部队里学过做大厨,后来从部队里出来还正儿八经地学过,弄了几年饭店,厨艺还是有一手的。

这酱汁经过改良试验一下口感极好,烤得黄而不焦的鱼肉被摆在炖锅里,芹菜丁、西红柿、藕片山药土豆等各种料子撒上去,再把秘制的酱汁浇上去,那味儿立马就出来了。

白湖湾的烤鱼端上来都有个规矩,放在桌子上用密封的盖子盖住捂上三五分钟,下面用火加热,香味很快就出来,揭开盖子后,浇上去的酱汁都被渗入到鱼肉和食材里面。

鱼肉滑腻爽口,根据不同的口味调制出来的辣味和鲜喂儿随便自己选择,像张晨他们面前的这两盘烤鱼,一盘是辣味儿的,一盘就是鲜味的,吃起来各有千秋,但是这鱼肉是真的没话说。

“班长,我还真没吃过这么做的鱼,太好吃了!”

“吃都塞不住你的嘴巴!”

“你别跟我抢啊!”

“胡强你个王八蛋你给我留点!”

一条鱼看起来挺大的,其实几双筷子下去,一吃起来就真心不多了,不到半个小时两条鱼就只剩下个骨架子,连里面的食材都被吃了个干净,这个时候换季节的蔬菜本来就不多见,吃起来也格外香味。

这些食材,像黄瓜这些东西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所以白鹤村里的大棚里还没有出产,但是像是辣椒这些,张文林已经在白鹤村的小范围的试收了一些,辣椒的质量很好,第一批收获的新鲜辣椒就是用来做烤鱼的,其余的黄瓜之类的都是在县里的菜市场买回来备用的材料。要等白鹤村的食材都用上的话,恐怕要等到1月过后了。

在坝头乡,元旦风平浪静的时候居多,元旦这一说几乎上也没有什么喜庆的样子,无非就是乡里乡亲的看到了闹个笑话问个年好。

不过跟往年相比,今年似乎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一大清早,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乡公路上就接二连三地驶过来三辆轻皮卡,闹哄哄地把还在静谧中的街道都掀翻了天,随即就从车上卸下来几十筒子的烟花,从乡中起床铃打响开始,烟花就炸红了半边天。

深秋临冬的季节,天亮得比较晚,约莫在天刚刚要亮的时候烟花炸开的声音才渐渐息了下去,乡中的晨操也刚好结束开始晨读。

早集里人来人往,满坝头乡就这么一条街,正儿八经的菜市场都没有一个,乡公路的两旁都已经堆满了满竹筐子的蔬菜,卖菜的都是些附近的菜农,偶尔有从外面进菜回来的菜贩子都用板车推着,菜叶子上的雾水映着那绿色也显得浓艳欲滴。

自从岔口附近铺了这么一大块水泥地后,菜农就都往这里集中了,不过今天早上跟往日显然有些不同,乡中后面的那栋原本废旧的楼房被装修一新,二楼的那块被红幕遮起来的牌匾也揭开了。

“白湖湾!”

三个烫金字在初阳下熠熠生辉。

“白湖湾元旦开业大酬宾,所有顾客第一次点餐一律半价!”

“一律半价!”

“元旦大酬宾!”

“新年开业!”

一连好几张十几米长的红纱带从二楼一溜儿拉下来固定在楼前面的水泥地上,各种广告和优惠内容极其醒目,来往的客商一下子就被这种新颖的广告方式给逗楞了。

白湖湾的菜怎么样不知道,但是这广告铁定是活了。

对书友们的独白!

《首富》的各位书友们,《首富》从4月8号上传到现在已经将近两个月,可以说更新上小白没有任何优势,但是作为一本新书,到目前为止的成绩与更新相比就看得出来,你们的支持是巨大的,无与伦比的。

不断有书友跟小白留言或者加更,小白作为一个并不职业的写手,或者说有将近十年的起点网龄,也深知更新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书友们而言,但是苦衷就不细数了,所有的作者都有这个苦衷,小白只想说,《首富》会好下去的,至于能不能达到大家的要求,小白不知道。

到目前为止,《首富》上传第三周才冲进新书榜前十,前一个月的收藏点击都很不好看,签约后的第一个收藏是新风向,几乎是死扑的,第二个是裤衩,到此时收藏才慢慢增长,一直到如今的2700左右,跟各位神相比,这几乎不算是成绩,但是小白会继续努力,数据不会影响到《首富》的进展,至少现在的成绩已经足够支撑《首富》进行到最后的完整结局。

在新的一周即将开始,下一周结束就是《首富》上传两个月的时候,小白想为现在的成绩谢谢你们的支持,不管是好的坏的留言,小白都认真对待,缺陷肯定有,毕竟小白不是全能,但是小白在进步,也希望大家相信,一如既往地支持小白。

期待《首富》在两个月的时间后面,一路高歌,继续向前。

谢谢各位巨!

第七十七章开门红?

“白湖湾开业?”

“白湖湾不是在白鹤那边,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在前面一连一个周做广告搞宣传的时候,别说是这些来来往往的乡亲了,就是做宣传发传单的那几个小姑娘都不知道这间烤鱼店的名字就叫白湖湾。

元旦这一日牌匾揭开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原本白湖湾在坝头乡就很有名,白湖湾的水清澈,白湖湾的鱼肥美,这些都是后来想见都难的好景象,

白湖湾的水在90年代之前甚至是在还没步入21世纪的早些时候一度能直接饮用,平日里庄稼人在水边的地里干农活的时候渴了都是直接去湖边舀水喝,只是后来再也没有了这种天然的纯净,那鱼就更不消说了,白湖湾的鱼即使是后来水质变差了都极有口碑,更不用说现在了。

“诺!看那上面的字,是这烤鱼店叫白湖湾!”

“这又是张湾张文林搞的吧,他头一回不是搞了个白湖湾,怎么又搞了个白湖湾。”

“你看上面的字啊,白湖湾下面不是有两个小字,看到没有,白湖湾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