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失落的约柜 >

第41章

失落的约柜-第41章

小说: 失落的约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鸵鞘降慕桃澹颐侨凑也坏饺魏喂募窃亍�
  所以说,大致勾勒出一种真正秘而不宣的宗教的轮廓,这实在是一件使人望而生畏的艰巨任务。不过我发现,更加令人望而生畏的却是另一项工作,那就是猜出这种长期秘密存在的科学技术(例如对索斯的崇拜中可能保存的那种秘密学问体系)的实质。这种科学技术若来源于一种历史上十分遥远、现在已经全被遗忘的文化,那么,这项工作就更加艰巨了。我在笔记本上写道:
  以为我们自己的20世纪的机械和各种发明都是准则,这将是个错误。相反,如果古代的确曾经有过一个先进的社会,那么,它的智慧便很可能和我们熟知的一切大为不同。可以合理地想见,它的机器曾按照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原理运作。
  可怕的器具
  在我下一步的研究当中,正是这个想法才使我注意到了《旧约》的《出埃及记》和《申命记》中一些奇特的段落。这些段落描述了上帝和摩西在西奈山上的会面,其中说:在雷鸣、火焰、闪电风暴和烟云中,耶和华向摩西这位希伯来法师默示了约柜的蓝图,并把写有〃十诫〃的石头诫板交给了摩西。后来,工匠比撒列严格遵照〃神〃所默示的蓝图,做出了约柜,并且似乎知道自己正在制造一种可怕的器具。
  我想,这可能正是约柜的实质,它其实正是一种可怕的器具,能释放出可怕的能量。如果操作错误或者使用不当,它释放的能量就无法控制,就会造成灾难。实际上,这个器具并不像《圣经》所教导的那样是上帝设计的,而是摩西设计出来的。
  摩西是他那个时代的一位大法师,而在那个时代,法术和科学根本无法互相区别。摩西很可能掌握了设计这种装置的技术知识和能力,不仅很可能,而且几乎就是事实。
  当然,没有能证实这个说法的任何材料。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惟有那些用迂腐而苛求的态度去看待历史的人,才会坚持认为埃及古代智慧的传统中不包含一种技术的任何特殊技能或思想,而先知摩西也不会用这种技术使约柜充满《旧约》中描述的那些可怕威力。
  对这些问题做出推测肯定是有益的。读者如果感兴趣,打算更深入研究这个奥秘,我很愿意为他们提供以下的假说和推断,作为思考的素材。
  动机与机会
  我们暂且假定:摩西确实掌握创造〃一种可怕的器具〃的技术知识,那种器具能够摧毁城墙(例如在耶利哥城),能够把人击杀(例如乌西雅和伯士麦人),能够使没有防护而接近它的人染上肿瘤(例如以便以谢战役后的非利士人),还能够克服重力(例如抬约柜者们有一次〃被抛上了天空,又落到地上,反复数次〃)。
  摩西如果能制造这样一台机器,那么,我们便只剩一个问题要问了:他是否有动机这么做,是否有机会这么做呢?
  我想指出,他这么做有个很强烈的动机。摩西是被〃自水中救起〃的许多传播文明的英雄之一,有证据表明,他一生的首要目标可能并不是建立犹太教信仰(尽管他的确做了这件事),而是让以色列人获得文明,因为他们在出埃及之前,只不过是一群被放逐到埃及的移民劳工,毫无组织。
  假定先知摩西决定去激励(进而动员)这群原始的、几乎无法驾驭的游民,其办法就是让他们坚信,他将带领他们去〃上帝的恩许之地迦南〃。他把迦南描述得令人神往,说它〃美好宽阔……流着奶与蜜〃(《旧约·出埃及记)第3章第8节)。摩西如果真的这么做,他便远远不是一位深谋远虑的领袖,他对人性弱点的判断便远远不够清醒,因为他竟然打算把一群基本上毫无组织的乌合之众直接带到迦南福地去。摩西知道,他们最终到达迦南以后还会遇到一些可怕的劲敌,因此,要战胜这些劲敌,他首先必须使以色列人守规矩,有士气,必须使他们服从他的意志,必须用纪律去约束他们。
  这个推理很吸引我,因为它似乎合理地解释了一个看似很没有必要的事实,那就是据说以色列人在西奈半岛的恶劣荒野上流浪了40年(见《出埃及记》第16章第35节)。当时至少有两条著名的商旅路线,旅人们沿着它们穿过埃及与迦南之间的沙漠,一般只需要几天。因此我认为,摩西决定不走这两条现成的路,却让以色列人去遭受长期的困苦,这只能是一个经过审慎考虑的策略:想必他认为这是砥砺以色列人,以便去占领那片恩许之地的最好办法。
  不过,这个策略也有障碍——摩西必须解决一个难题,即说服以色列各部族在沙漠荒野上团结一致,共同克服游牧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严峻挑战。
  这个难题的确很不好解决,《圣经》里描述荒野流浪的经文清楚地表明了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摩西曾一度很难获得以色列人的信任,而不得不强迫他们服从他的命令。实际上,摩西每次制造一个新奇迹(他不得不制造许多奇迹),以色列人便会听他的话。但也有些时候,尤其是在遇到灾祸的时候,他们就怨气冲天,纷纷抱怨,尖刻地指责摩西,有时还公开反叛他。
  我们不妨做个合理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先知摩西可能认为,必须用一种便于携带的〃奇迹制造机〃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样一来,无论何时何地,每当需要一点〃魔法〃时,他就可以用这个机器去迷惑和驯服以色列人。他难道不会这样想吗?约柜实际上就是如此,它是个便携的奇迹制造机,而摩西用它来确保无论环境多么困苦,民众都会服从他的命令。约柜难道不正是这样的机器吗?
  《圣经》里不难找到为这个目的而使用约柜的例子。其实,约柜被制造出来以后,摩西的行为就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以前,摩西对付以色列人的不断要求和抱怨时,还只是使用一些小法术——例如,用杖击打沙漠上的磐石,使清水从中流出(《出埃及记》第17章第6…7节);把树丢进苦水,使之变甜(《出埃及记》第15章第23…25节);向人们分发作为食物的吗哪(manna,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天粮——译者注)和鹌鹑(《出埃及记》第16章第436节)等等。但约柜做成后,这位先知就不屑于再依靠这些小花样了。每当众人抱怨和反叛他,或者胆敢以任何方式质疑他的领导权时,他便对他们使用约柜——可想而知,其结果会多么可怕。
  有个相当典型的事例可以说明这种情况。一次,摩西的妹妹米利暗怀疑他的权威,他就让她生了皮肤病。《圣经》上说那种病叫〃大麻疯〃(参见《旧约·民数记》第12章第1、2、10节)。不过,米利暗得到了适当的净化之后,她的病就消失了。米利暗是因为暴露在约柜柜盖带翼天使之间时常出现的那团云前,才染上那种皮肤病的,可见她的病并不是大麻疯。那种皮肤病难道不会是约柜本身释放的某种化学物质或其他污染物质造成的吗?
  激怒摩西后如此患病的人,并非只有米利暗一个。不仅如此,一些没有运气成为这位大祭司家族成员的异议者,往往还会遭到更严厉的惩罚。一些人发动了一次兵变,公开挑战摩西和亚化的权威。为应付这次兵变,发生了一连串格外有趣的事件:
  以色列会中的二百五十个首领,就是有名望选入会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来,聚集攻击摩西、亚伦,说:〃你们擅自专权,全会众个个即是圣洁,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你们为什么自高,超过耶和华的会众呢?〃(《民数记》第16章第2、3节)
  摩西起初对这番反叛的言辞感到震惊,乃至〃俯伏在地〃(第4节),但他很快恢复了过来,提出做以下的〃试验〃——他提议,为了检验这250个反叛者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圣洁〃,要他们每人在铜香炉里填满焚香,点燃焚香,再到约柜前面去。他说,这样就可以让耶和华〃拣选谁,谁就为圣洁〃(第5…7节)。
  摩西的挑战被反叛者们接受了,〃于是他们各人拿一个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亚伦站在会幕门前。〃这些人刚刚站定,〃耶和华的荣光就向全会众显现。〃看来,神要让他〃心爱的选民〃提前3秒钟知道他要做什么:〃耶和华晓逾摩西、亚伦说:'你们离开这会众,我好在转眼之间把他们灭绝。'〃听到这话,摩西这位先知和大祭司便〃俯伏在地……又有火从约柜那里出来,烧灭了那献香的二百五十个人。〃(参见《民数记》第16章第18…35节,文中〃从约柜那里〃在一些版本上是〃从耶和华那里〃——译者注)
  后来,以色列人对摩西说:〃我们死啦!我们灭亡啦!都灭亡啦!凡挨近耶和华帐幕的是必死的,我们都要死亡吗?〃(《民数i6)第17章第12、13节)
  看来他们得到了一次有益的教训。他们慑服于约柜的威力,后来便不敢再进行任何重大的反叛了。相反,在剩下的荒野流浪时期里,以色列人除了偶尔低声抱怨几句之外,人人都服从摩西,一丝不苟地按照他的吩咐办事,
  以上就是摩西要制造约柜的动机。摩西显然极需要一台约柜这样的奇迹制造机。何况,他一旦有了这台机器(如果它真是台机器的话),还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
  然而,仅仅有动机和能力还不能获得圆满的结果。因此,下一个问题就是:摩西是否有机会准备好约柜的恰当蓝图,是否有机会为约柜制造出某种〃储备能源材料〃,即供约柜释放的某种能量?
  回答是肯定的:摩西有充分的机会这样做。要理解为什么这样说,那就有必要回顾一下摩西生平的主要经历。按照年代顺序,这些经历如下:
  1.他诞生在埃及。
  2.他曾被放进一只涂了沥青和柏油的蒲草箱,放到尼罗河上漂流。
  3.他被法老的女儿〃自水中救起〃。
  4.他在法老宫廷里长大,学会了〃埃及人的一切学问〃,成为高明的法师,并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位大祭司。
  5.《圣经》上说,摩西40岁时听说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正在遭受埃及人的压迫,便离开宫廷,去体察以色列人的苦况。他看到以色列人过着囚徒的生活,被强迫日夜做苦工。他对同胞受到的残酷虐待、对埃及人的傲慢感到愤慨,脾气失控,杀死了一名埃及监工,然后逃亡。
  6.40年之后,80岁的摩西从流亡中回到埃及,率领以色列人摆脱奴役。
  摩西失踪的那40年间,他究竟在做什么呢?《圣经》对回答这个问题毫无帮助,因为它只用间节经文便交代了这段时间(参见《出埃及记》第2章第15…25节——译者注)。不过,《圣经》还是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一件事:这段漫长时期里的关键事件,就是摩西在燃烧的荆棘丛中见到了耶和华,地点就在西奈山麓,约柜也是后来在那里制造出来的。
  那还是摩西说服以色列人跟他一起渡红海以前很久的事情,因此,摩西当时并不彻底适应西奈半岛可怕荒原上的生活。难道不可能如此吗?
  在燃烧的荆棘丛中见到耶和华,这个事件发生的地点已经使我确信了一点:摩西在40年的流亡生活中,至少有一部分时间是在这些遥远的山区荒漠上度过的。他甚至可能在这些地方度过了流亡的绝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时间。
  学术界也一致赞同这个看法。一位渊博的埃及学家曾说,摩西可能在西奈生活了25年,住在西奈的一个地方,叫塞拉比特山,离西奈山只有50英里。
  1989年6月,我曾登上塞拉比特山参观,它屹立在西奈地区中心以南险峻荒凉的高原上。这座山的平顶上(旅游者根本不知道那个地方)有据说是摩西当年住所的遗迹。那里主要是些方尖碑、祭坛和优雅的石柱,想必那里曾有座宽敞的埃及神庙。我想,摩西身为古埃及宗教的一位大祭司,当年他对这里大概很满意。如果他真像《圣经》所说的那样,杀死了一名埃及监工后逃亡,那么,这个偏远而无人知晓的地方对他还是比较安全的。
  我决定进一步考察塞拉比特山。于是,第一次参观那里之后,我便着手调查。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有意义的事实。
  首先,我得知,我在那里见到的神庙遗迹,在1904年到1905年间,伟大的英国考古学家威廉·福林德斯·彼特里已经对它做过了彻底的考察。当时他还挖掘出了一些石板残片。那些石板上刻着奇怪的象形字母词句,它们后来被证明属于闪米特一迦南语,和古希伯来语有关。
  其次,我发现,塞拉比特山上的摩西住所一带曾经是个重要的开采冶炼中心,大约从公元前1990年到公元前1190年期间,那里一直在开采加工黄铜和绿松石。这些日期意味着:公元前13世纪时,就在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他可能就在此处居留——这个推测在时间上是正确的。
  这个遗迹当年还使用过一套和希伯来文有关的字母,其时间也大致就在这个时期,这也表明了这个见解更加可信。不过,真正引起我兴趣的却是以上强调的那一点,即当年的塞拉比特山还起到过类似工业和冶金综合中心的作用,那里整个地区的矿藏都曾被广泛地开采。在我看来,如果摩西真的在那里居住过很长时期,他就几乎不可能不去掌握关于西奈南部地区矿物和金属矿的知识。
  1989年6月,我参观过塞拉比特山以后,便开着一辆租来的吉普车,穿过沙漠,到西奈山去。从某种意义上说,把这个地区称为〃沙漠〃是个错误,因为尽管这里有大片的沙地,但乡间却大多是些陡峭调萎的红色山梁,上面几乎寸草不生。山谷间偶尔点缀着几小片绿洲,其中一片长着古老的棕榈树,一直延伸到西奈山脚下。
  公元4世纪时,这里曾经建起过一座基督教小教堂,其位置据说就在所谓〃燃烧的荆棘丛〃的原址上。那座小教堂后来被扩建得很大,到公元5世纪时,它已经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大教堂,受埃及亚历山大城基督教会保护。公元6世纪,罗马皇帝朱斯提尼安(Justinian)大大加厚了这座修道院的围墙,使它能抵御劫掠成性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的进攻。到了11世纪,整个教堂建筑群最终献给了圣女加德琳(即〃亚历山大圣女加德琳〃,于公元307年殉教,后成为处女的守护圣徒——译者注)。现在它仍以〃圣加德琳修道院〃而闻名,其中不少建于5世纪和6世纪的建筑至今犹在。
  在攀登西奈山7450英尺高的险峻山顶以前,我先在这座古老的修道院里参观了一会儿。主体教堂里有几座出色的圣像,还有马赛克和油画,其中一些差不多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
  教堂外的广场上有片带围墙的场地,里面长着茂密的悬钩子丛,僧侣们相信它就是《圣经》中所说的那片〃燃烧的荆棘丛〃。这个说法当然不对,况且人们都知道,说西奈山就是《圣经》里说的〃西奈山〃,这也根本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明。但实际上,此处僧侣们讲的一些传说却至少一直可以上溯到公元4世纪,而那些传说把这座特殊的山峰和《圣经》上说的〃神的山〃联系在了一起,并且,据说这种联系所依据的信息来源,今天早已不知所踪了。
  不仅如此,我还得知,当地部族的一些传说也都认为,在阿拉伯游牧民族的语言中,西奈山就叫〃杰别尔·穆萨〃(Jebel Musa),意思是〃摩西的山〃。学术界也把《圣经》里的〃西奈山〃和今天这座同名的山峰连在一起。少数不同意见虽然也同意《圣经》所说的〃西奈山〃就在这个地区,但认为是附近同一山脉的另外几座山峰(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