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宝鉴-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仿制品,你的意思是这是假的了?假的你刚刚咋又说是古董了呢?你这不是耍人吗?”老童生急了,有些口不择言。
“就是就是!”
“对啊对啊,你刚刚说这是古董的,我们大伙都听到了。”众人也随着起哄起来。
第二十一章穆老板的鉴定
穆老板举起双手压了压,示意大家静一静,道:“我说这是古董与仿制品并不冲突,你们理解错了,先听我解释。”
“大家静一静,有什么话等到穆老板说完再说!”卫修开了口,语气很严肃,顿时令四周不少人神情一肃。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阿修这个有出息的本地人,自然比穆老板更有威慑力些。
穆老板赞许的看了一眼卫修,继续道:“什么叫古董?我也不和大家说虚的,说白了,就是有年代历史的物件就是古董,最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上一个朝代的。所以就是民国的老物件也能勉强算得上古董。”
“那么我且问你们,假如我现在仿照这碗烧了一个瓷器,一百年、一千年后我烧的瓷器是不是古董了?不用质疑,肯定是古董,即使我烧的是高防的。”
“这个碗就是这个道理!定窑瓷器因为名气太大,所以在古代就多有仿烧者,我们后人根据不同的地方,把这些仿烧的称呼为“土定”“新定”“北定”“南定”等等。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碗应该就是一个清朝仿制的南定。”
众人听到穆老板这般由浅到深的解答,顿时恍然大悟,老童生更是羞愧的连连道歉,说他不该乱说话。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穆老板自然毫不在意,反倒自责说是自己没说清楚,倒是博得一片好感。
随后自然就谈到价格问题了,穆老板在一番暗示老童生出价之后,见到老童犹犹豫豫就是不愿意报价之后,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明白这种人的心态,当下也不客气的道:“既然老先生不好估价,那我就给个价,老先生瞧着要是满意,咱就交易,要是不满意,咱们在商量商量,你看怎样?”
“好好好。”老童生慌忙不迭的点头。
“我前面也说了,这瓷碗古董则古董矣,奈何只是件古人仿古之物,研究价值终究不大,再加上历史时间颇近,而且保存也不太完整,颇多破损豁口之处。嗯……看在卫修的面子上,凑个整数,我出价一万人民币收购,不知道老人家觉得如何?”穆老板比划出一根手指道。
此言一出,场间默然肃静,老童生更是瞬间瞪圆了眼睛,手中的瓷器都差点扔了出去。而四周的众人,更是一个个震惊的眼睛放光的盯着老童生手中的瓷碗。
其实此时要是有一个懂行的人听到穆老板的话,绝对能笑死?什么叫研究价值不大?什么叫历史时间颇近?照这个说法,起源于康熙后期的珐琅瓷,岂不是都是便宜货?
不过,穆老板此时说这话,其实就是最好的话。
穆老板要是一本正经的解释定窑瓷器留世量很多、出土量也不少;瓷器花纹如何如何也就是个民窑;烧制手法不太好,芒口开的太大之类的来讲价,恐怕这一帮半文盲能一个眼珠子瞪两个大,根本就听不懂,反而觉得你在用专业名词忽悠他们。
偏偏穆老板说个能笑死同行的话,却能震住这群狡狯的农民。只因为穆老板那话太符合众人一般性思维了!
老童生瞧了瞧卫修,又瞧了瞧手中的瓷碗,忽然又想到昨天在县城古玩店的遭遇,也不讲价了,干脆的模仿其电视主角斩钉截铁的语气,道:“成交!”
穆老板见此,嘴角的笑意越发的明显,示意一眼穆青青,从皮包中翻出一份转让合同,随后穆青青从车中取来一沓还扎着银行封条的现钞。
老童生瞧着这白纸黑字的合同有点不明所以,扭头看向卫修。
卫修默契道:“大叔不用担心,这就是一份转让合同,就跟镇子里房产转让差不多,签个字就行了,你不会是不会写字吧?”卫修故意加了最后一句。
要说老童生最骄傲的是什么?就是祖上出过一位童生,而他更是镇子上同龄人中少有念过私塾识过字的人,这识文断字之能可一直是他的骄傲。
当下一听卫修这话,顿时不屑的一声冷哼,接过穆老板的黑色签字笔,寻了张桌子,一笔一划的签下大名,瞅瞅这大名棱角分明的模样,竟然还是标准的楷书,倒是令穆老板诧异的看了一眼老童生,赞了一句“好字!”
而此时穆青青已经抱着一只锦盒走了出来,小心翼翼的将瓷碗用棉布包裹好,这才放进锦盒之中。
接过现金的老童生,粗糙的大手都明显有些颤抖,蘸了唇角一点口水,噼里啪啦点了起来,确定是一万块之后,眼珠子一转,从中抽出五张递给卫修道:“阿修啊,我那瓷碗怎么说也是多亏了你啊,不然我一个糊涂说不准就卖给那黑心的古董贩子了,再加上这生意也是你介绍来了,这五百块算是我的一点心意,算是辛苦费。”
卫修闻言笑了笑,也不客气的接了下来道:“既然大叔都这么说了,我也就不客气了。”
“老童生,我们的烟呢?你可别说话不算话啊?昨儿阿修哥帮你鉴定这古董,我们可都是在场见证的啊!”有闲汉起哄起来。
“谁说我说话不算话?不就是一包红杉吗?我这就发!”大赚一笔的老童生老脸涨的通红,意气风发,干脆将小店三条红杉存货全部拿出来,发了出去,可谓是见者有份。
虽然这本地红杉烟虽然不贵,这三条烟最多也就三四百,但是在这贫穷的小镇子也算得上大方了!
这边发烟散财闹哄哄的一片热闹,而卫修却悄悄退了开来,见到父母竟然也赶来看热闹,脑门不禁流出一丝冷汗,幸好刚刚没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既然都见到父母了,卫修索性将穆老板还有穆青青介绍给父母认识认识。
老实说,穆青青见到面前这两位老实巴交的老夫妻就是卫修的父母,确实被惊讶到了。因为她很难想象这会是卫修的父母,这并不是瞧不起,而是对于这对夫妻能够培养出卫修这种颇有几分怪才人物的惊讶。
这种惊讶其实很好理解。
镇子太穷了,由此很容易就能推断出这里的教育资源的匮乏,如此匮乏的环境下培养出一位南大学子而且还是那种目前看起来有几分怪才学子,任谁恐怕都会有些惊讶。
没错,在穆青青乃是她父亲的眼中,此时的卫修绝对担当得起怪才之称。
如果说卫修第一次捡漏木雕还能当做运气的话;第二次观音瓷器还能勉强用敏锐的观察力与发散性的想象力来解释,那么这第三次这件定窑瓷器绝对不能用运气来解释。
虽然说卫修最终还是判断失误,将清朝南定瓷器误认为北宋晚期定窑瓷器,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卫修不懂瓷器。
能够认出是一件古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哪怕年代判断失误!
当穆青青以及穆老板受邀前往卫修家中作客之后,看到卫修家境颇为简陋的模样,穆青青看向卫修的眼神越发的欣赏。
不是谁都能在这种环境中崛起,也不是谁都能面无改色大大方方向外人展示自己的贫穷。
而卫修做到了。
穆老板因为淘到一件宝贝的缘故,心情大好,午饭间不仅胃口大开,更是和卫父多聊了两句,席间很是夸奖卫修的眼光。
卫修闻言只是苦笑,还好穆老板为人颇为严谨,丝毫没提卫修出售古董这种事情,不知道他是不是看破了什么。
穆老板的这种爽朗,反倒让谭父放松了下来。
乡下人招待这种有钱的大老板,最怕的就是人家看不起你的酒席,为了这一桌丰盛的午饭,谭父几乎将镇子上最好的酒都买来了。
饭后,穆青青主动提出卫修要不要搭车一起赶回清河市,卫修闻言略一沉吟就答应了下来。
临走的时候,穆家父女在外面等待的时候,卫修又掏出两千块钱给了谭父,借口这是给穆老板感谢他介绍生意给的感谢钱。
谭父闻言眼睛一瞪,差点大骂卫修见钱眼开,不知数。
第二十二章顿悟
卫修苦笑,只能解释,他若是见钱眼开,那瓷器他还会介绍给穆老板吗?还不如干脆自己盘下来,一个转手,几千块钱怎么也是好赚的啊?
见老爸还是半信半疑,卫修干脆说这就是行内的规矩,穆老板若是不给他这钱,以后谁还会介绍生意给他?
前面那话卫父还半信半疑,这后面话一出,卫父顿时恍然大悟竟然就相信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同一种意思换个角度表达,就能达到令人惊讶的效果。
匆匆而来,匆匆离去,似乎不带一丝尘埃,实则满载菁华。
赶往清河市的国道高速公路上,穆青青坐在后座上看着书,卫修则坐在副驾驶座上与开车的穆老板兴致盎然的聊天。
聊的话题自然是两人都感兴趣的古玩。
这种零距离请教圈子前辈的机会,卫修当然是不会放过的,穆老板的心情极好,再加上这生意是卫修介绍的,还在人家吃过饭,拿人手软吃人嘴软,这心中自然颇多亲近之意,所以两人聊得倒是挺开心。
谈话间,穆老板解释了一下他是如何看出这是清仿的定窑瓷器的。说起来还是凭眼力,因为古代烧制瓷器的方法以及用料的不同,比例配方再如何的相近,也总有差异,这清朝瓷器虽然几乎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想要仿古,多多少少会出现破绽。这破绽就出现在釉色上。
按照穆老板的话,这釉色过鲜,极具“大明彩”的风格,之所以否定是明仿,却是因为碗沿的豁口让穆老板一眼就看出这瓷器的历史年代颇近,甚至有可能是民国仿件,所以保守判断应该是清仿之物。
当然穆老板也承认他也有走眼的时候,这碗拿回去用专业仪器检测一下就知道了。
卫修在听到这里的时候,沉默许久,思考良久。
他过于依赖探索者的探测功能,虽然一眼就看出那瓷碗是古董,却缺少专业知识进行精确判断,最终将清仿之物看成宋代古玩,这年代判断失误可谓不大。
说到底还是因为卫修专业知识太匮乏了,在看到瓷碗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将其一些特征向自己知道的瓷器上靠拢,这才造成判断上的失误。而且热释光量对于瓷器的鉴定,本来就有较大的误差,而他过于依赖这一种鉴定方式,自然会造成年代上的判断错误。
许久卫修长长呼了一口气,神色严肃道:“我明白了。”
卫修明白了什么?没人知道。穆老板的眼中闪过一抹莫名之色。
等到卫修等人赶到清河市的时候,落日的余晖已经将天际染红一片。
见到这般天色,卫修知道城西老巷子是逛不成了,想想自己对于很多古董的外在物理表现特征都不是很了解,卫修反倒并不在意错过老巷子这件事。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捡漏子这种事情以后多得是,不急于这一时。
不过,在回到穆老板的古玩店之前,穆老板却驱车拐入一处占地面积极大的仿古建筑群。
穆老板一边寻找停车位停车,一边道:“这儿的饭菜不错,老板我认识,咱们吃过晚饭再走。”穆老板说着,还捶打了几下老腰,看来这种长途赶路的事情对他来说还是有些吃不消。
卫修自然点头应允,话说这种高档的场所他还是第一次来呢!
穆老板挑选的这家酒店,与其说是酒店,倒不如说是一家休闲会所。
仿古而建建筑群琼楼玉宇气势恢宏,红墙绿瓦在翠竹仙柏的映衬下显得别样的幽静,最吸引人注意的,当属视野中主建筑竟然还用上了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规格的重檐歇山顶。
不过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这群建筑恢弘是恢弘,但是在行家眼中,规格却显得有些参差不齐,显然设计者并不是十分了解华夏古建筑设计规格,或者说设计者参照了太多了华夏古建筑,以至于造成规格上出现混乱。
穆老板领着卫修一马当先拾级而上,刚刚迈入大厅,卫修就被这美轮美奂装修奢华的内景震住,米色全抛釉瓷砖光可鉴人,数根数人合抱的红漆支柱上盘旋而绕着张牙舞爪的巨龙,再看四周墙壁墨色大画,好一派古意盎然。
穆老板脚步不停,对准备过来的服务生挥了挥手,很熟悉左拐进入被大殿一侧春夏秋冬折扇屏风遮挡的侧门。出了大殿,眼前豁然一暗通幽,却是爬满青藤的游廊。
“很震撼吧?我第一次来也被震撼到了,不过暴发户的气息有些重了,好在这后面足够雅致,否则我可是没那个心情在这种地方吃饭。”穆老板笑呵呵的道。
说话间,穆老板已经领着卫修等人穿过游廊,步入后院之中。一尊上古凶神相柳盘旋而卧(九头妖蛇),成人拳头大的铜眼盯着入口的客人,这要是心态不好,搞不好就会被吓到。
到了这里,人流陡然多了许多,仔细一看多是形色匆匆的服务生。隐隐约约间可以听到一些高谈阔论客人的嗡嗡声。
想来也是,看着几乎全木结构的后院客房,对声音过滤上自然要差了很多。
此时已经有服务生过来引介穆老板进入一间客房,这客房果然显得素雅了很多,墙上还挂着一幅鎏金佛经。
三人随意而坐,穆老板很没形象的靠在素圈椅子上,神色间满是惬意。
晚饭菜是穆青青点的,都是些传统小炒。
虽然都是些小炒,但是价格却贵的吓人,要不是卫修最近发了笔小钱,估计卫修刚一看到那菜单就会扭头离去。
三人品着香茗,聊着饭前轻松的话题,还没聊上几句,房间的大门突然被人野蛮的推开,卫修错愕的扭头看去,却见到一位满脸络腮胡子、挺着啤酒肚的汉子一脸兴奋的撞开大门。
还没等卫修反应过来,这汉子就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大喝:“哈!你这个老小子,来我的地盘上咋不跟我说一声?瞧不起我是吧?哎呦,小青也在啊,几日不见越发水灵了,我要是再年轻几岁,肯定追你!”
这大汉说完,就是虎虎生威的走过来,对准穆老板的肩膀就是一下。
刚想站起来的穆老板顿时被这一下给拍在位子上,老脸不禁闪过一丝苦笑。
“这边还有一位小兄弟啊,这位是?”这大汉终于看到卫修,神色依旧大大咧咧。
“我的一位客人,也算是我的朋友,叫卫修。”穆老板解释道,随即又给卫修介绍道:“卫修,这位是这家店的老板钱大志钱老板!”
卫修一听眼前这位大大咧咧一看就跟加勒比海盗似的汉子,竟然是这么一家气势恢宏酒店的老板,顿时大惊赶紧站起来示好,有些笨拙的伸出手来。
这钱大志瞧了一眼卫修,大手啪的和卫修握了握手,手劲大的却捏得卫修生疼:“既然是穆黑瓷的朋友,就是我钱大志的朋友。”
这话说得声震屋顶,卫修却听出来这不过是人家看在穆老板的面子上,说的客气话罢了。
话说,穆黑瓷是个啥意思?真名?外号?
第二十三章吉州窑鹧鸪斑罐(一)
“哎,穆黑瓷啊,你来得真是太及时了,我刚收了两件宝贝,赶紧去给我掌掌眼去!”钱大志说话毫不客气,一说完就要拉扯穆老板。
穆老板脸上的哭笑不得的神情更浓,推开钱大志的手道:“我这是来吃饭的,又不是给你掌眼的,这肚子还饿着呢,哪有什么精力看古董?小心我一不小心走眼了,你哭都来不及。”
钱大志一拍后脑勺道:“还没吃饭?这……得,去那边吃,边吃边看还不成吗?哎呦,我说你还跟我耍大牌了是不是?你就说去不去吧?”
钱大志一耍赖,穆老板无语,对卫修道:“卫修啊,看来这顿饭是吃不安了,下次我补上。”
卫修看到穆老板还专门照顾他的情绪,顿时感激的道:“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