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琛闻言连忙笑着摆了摆手,谦虚道:“富叔,您现在正是老当益壮,哪还到退休的时候啊!况且,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向你们学习呢!”
孟义先笑着说道:“小楚,你就别谦虚了,我看现在许多专家,都还没你厉害!”
楚琛挠了挠头,苦笑道:“你们这是要捧杀我啊!”
大家哈哈一笑,随后等孟义先看过那尊佛像后,就笑道:“年大傻也真够可以的,居然把真的当成了假的,把假的当成了真的,还真不亏‘大傻’这个称号!”
“小孟,这年大傻到底是因为什么,被人起这个绰号的?”朱大富有些好奇的问道。
“想起来,我现在都觉得很好笑……”孟义先笑着把年大傻的事情给大家简单的说了一遍。
大家听说是这么回事,全都哭笑不得,能在当时说出那样的话,也真是奇葩了。
“对了,小琛,你怎么想到收下这尊木造像的?”笑过之后,朱大富就把目光转向了楚琛刚才买下的那尊造像。
楚琛微微一笑道:“一开始,我是觉得这尊木造像有些不凡。”
“这话怎么说?”孟义先对楚琛的说法感到有些奇怪。因为以这尊造像的使用的材质来说,和“不凡”两字根本就搭不到边。
楚琛解释道:“首先这尊木造像当时是用大漆鎏金处理过的。另外,你们再看看它的雕工。”
“雕工?”
大家听到这里。连忙走上前仔细观察起来,他们越看越是惊讶,最后脸上都露出了疑惑不解的神色。
“真是奇了怪了,这么好的雕工,怎么就不选一块好一点的木料呢?”乔庆泰喃喃的说道。
“是啊,而且木造像所代表的工匠又是谁?”孟义先也皱着眉头问道。
转到造像背后的朱大富,突然大声说道:“你们过来看看,这里还刻着一首诗!”
孟义先的乔庆泰急忙凑了上去,只见造像背后确实刻着字。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字迹上面还有一些污垢,除了个别字迹之外,其他都看不太清楚。
这时,楚琛端了一盆清水,又找了块布,蘸着水,轻轻的擦拭起来,没一会,那些字迹就显现了出来。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读到最后,乔庆泰惊讶的说道:“这不是汉代介绍博山炉的《四坐且莫喧》中的一段嘛!难道这个工匠就是鲁班?”
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这段诗句的后面,还有“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一句。一般认为,公输和鲁班为一个人。所以他才会这么问。
朱大富直接否定道:“鲁班的形象你又不是没见过,这怎么可能是鲁班?”
孟乔庆泰想了想。也觉得它代表的人物应该不是鲁班,于是又问道:“那难道这人是公输?”
“公输和鲁班不就是一个人嘛!”孟义先开口道。
乔庆泰摊了摊手道:“有人不也说,公输和鲁班不是一个人嘛,再说如果两人真是一个人的话,为什么诗里会把公输和鲁班分开?”
朱大富就笑道:“这种问题咱们不必要讨论,你们不觉得这人的服装应该是汉代的风格嘛,就算公输和鲁班不是一个人,他们也不可能会穿这种服装吧?况且,这尊造像如果真代表这两个人中间一个的话,为什么后面的诗句又不刻了?”
孟义先喃喃的说道:“这到也是,那这人到底又是谁呢?汉代有什么能工巧匠……”
正当孟义先说到这里的时候,朱大富就转头问楚琛道:“小琛,这尊造像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难道我说的两点还不特别吗?”楚琛笑着问道。
朱大富也笑着说道:“你小子,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我不相信这尊造像没有特别的地方,你会把它买下来。”
楚琛摇了摇头道:“说实在的,我一开始还真抱着研究的目的,才把这东西买下来的,不过嘛,我后来还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什么奇怪的地方?”三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楚琛说道:“造像的重量不对!”
“重量不对?”
听楚琛这么说,孟义先连忙上前抱了抱那尊木造像,随后说道:“重量不是差不多嘛,我没觉得不对啊!”
楚琛笑着说道:“但您老别忘记了,这尊木造像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材质的老旧程度和雕刻工艺来说,应该是明早期的所制作的,经过这么长时间,木头怎么可能还会一样重呢?”
一般情况下,木头放久了,重量肯定是会轻的,因此,听楚琛这么说,大家马上也都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朱大富的脑子反应很快,他连忙问道:“小琛,你的意思是说,这尊造像当中,藏着什么东西?”
楚琛点了点头:“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至于到底对不对,那还要看过之后才知道了。”
现场四人之中,就数乔庆泰最心急,说道:“刚才我看了一圈,除了那些自然产生的裂纹,也没什么有什么人工的痕迹,现在怎么办,把它砸开?”
朱大富没好气的说道:“你这家伙怎么老出馊主意,这么好的造像,就这么砸了,你不觉得可惜,我还觉得可惜呢!”
乔庆泰闻言也有些不好意思,他嘿嘿一笑,又问道:“那怎么办?”
朱大富说道:“笨,造像的底座你有没有看过?”
“对对对!差点忘记这事了……”
看到乔庆泰恍然大悟的模样,楚琛呵呵一笑,就把造像小心的放倒在了地上。不过造像下面全是污垢,根本看不清楚底下到底怎么样,于是楚琛又开始干起了清洁工作,但污垢没了,却又露出了一层黑漆。
“有戏!”
见此情形,大家反而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因为他们觉得,正常情况下,没必要连底部也涂上黑漆吧,这分明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
果然,等楚琛用小刀把那层黑漆刮去之后,马上就有一条四方形的缝隙,显露了出来。
看到造像里确实很可能有东西,朱大富等人都异常的激动和兴奋,不过这尊造像并没有使用类似于“肚中堂”那样的机关,中间那块木板是用胶水那样的东西粘上去的,这可苦了楚琛,只能用小刀,沿着缝隙一点一点的划开。
因为怕伤着造像,楚琛也不敢太用力,就这么划了好一会,中间那块木板才有些松动,随后楚琛稍稍用刀一翘,只听“啪”的一声,木板就掉了下来。
大家连忙向里面看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不知名的填充物,看样子,有些像是干草一类的东西。把这些东西清理干净后,楚琛从里面掏出了一个用古代的牛皮纸包裹起来的东西,看上去体积还不小,光是高度就有四十多公分的样子。
见此情形,乔庆泰就迫不及待的说道:“小楚,快打开看看,里面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朱大富没好气的说道:“你急个什么劲,这种时候哪能着急,万一不小心把里面的东西弄话了怎么办?”
乔庆泰也想到,既然是藏的这么严实的东西,八成是件宝物,要是因为他的言语,把东西搞坏了,那他真是无地自容了,于是他连忙有些尴尬的解释道:
“小琛,我这人就是太心急,你别往心里去啊!”
楚琛笑着摇了摇头,表示没关系,随后,他就把牛皮纸给慢慢的清理干净,里面的东西马上就显露了出来。
东西似豆形,通体错金,在一个圆形铜盘的中央,竖立着上承炉身的直柄,上面是上仰的半球形,上盖作尖锥状的山形,并开有许多出烟的小孔。盖上多雕饰精美,重峰叠嶂,鸟兽人物出没于林莽之中。正是一座博山炉。
虽然只是座博山炉,但通体的错金就能显出其不凡之处,特别错金还基本保存完好,就更显难得了。
正当大家想上前仔细观察时,孟义先先是惊呼道:“我知道啦!这个工匠代表的人,应该就是汉代的丁缓!”
汉代的博山炉因为工艺精湛,难于制作,不是一般工匠所能胜任,因此,古诗中才用古代的巧匠来喻当代的工师,说:“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其实汉代的制炉名匠,有一位的姓名还是流传下来了,那就是长安巧工丁缓。
据《西京杂记》中对丁缓的记载:“为常满灯,七龙五凤,难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第七百零二章九层博山炉(下)
“丁缓?”
朱大富和乔庆泰微微一愣,两人想了想,还真觉得,这造像代表的人很有可能正是丁缓,因为在历史记载中,汉代的能工巧匠也只有他能比的上鲁班了。
既然个造像很有可能是丁缓,那么眼前这座博山炉……
“嘶!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九层博山炉?”乔庆泰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满脸震惊的说道。
“有可能,确实有可能!”朱大富和孟义先也都激动的连连点头,而楚琛虽然早已知道了东西的价值,不过亲眼见到实物,还是让他颇为激动。
西汉时期,雕镂精美的铜博山香炉,并不少见,在已被发掘的王公勋贵的坟墓之中,也时有发现。但其中最为精美的豆形博山炉,就要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
那座博山炉,炉身上部和炉盖合成层层上叠的山峰,虽无九层至少也有六七层,峰峦间点缀有树木,神兽、虎豹出没其间,还有肩负弓弩追逐野猪的猎手,特别是雕出一些体态灵活的猴子,或高踞在峰顶,或骑在兽背,更使作品增加了生趣。
这座博山炉全炉纹饰均错金,线条劲健流畅,有粗有细,细的近于发丝,工艺极为精湛,让人见了不由为之惊叹。
但那座博山炉和眼前这座博山炉一比,就有些小巫见大巫的意思了。
首先一点,刘胜墓出土的那座博山炉,高度有高26厘米。这在豆形博山炉里面,就已经很少见了。但眼前的这座博山炉,高度将近有四十五六厘米。有这样高度的博山炉,可以说相当的罕见。
另外,在说炉盖上的装饰,刘胜墓出土的博山炉,虽然做工已经相当精湛,但也只有六七层而已,而眼前的这尊博山炉,大家逐一数过去,确实可以数九层。
而且上面的装饰也像书上描写的那般。都是一些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等等四人都没有见过的生物。但就算这样,这些东西还是被作者刻画的惟妙惟肖,入得四人的眼中,一点都没觉得突兀,可见工匠的水平之高。
再说,眼前的这座博山炉,通体错的金丝,就有如那行云流水。金丝同样有粗有细,细的地方和发丝相比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想想在古代那种工艺条件之下,居然能够做成这样。也难怪楚琛等人会为之惊叹莫名。
仔细的鉴赏过眼前的博山炉之后,朱大富就连连大声赞叹道:“好!好!实在是妙!果然不愧为传说中的九层博山炉,我觉得它可以说是众多博山炉中的巅峰之作了!”
其他三人也都连连点头称是。激动过后,孟义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问道:
“《西京杂记》中记载,丁缓制作的九层博山炉上的这些东西‘皆自然运动’。你们说这是夸大其词,还是事实?”
乔庆泰闻言笑着说道:“当然了夸大其词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好一点的博山炉,一般炉内焚香的时候,轻烟飘出,就会造成一种山景朦胧、群兽灵动的效果。这其实只是光线折射,使得咱们的双眼产生的一种幻觉而已,怎么可能会真得出现那种‘自动’效果?”
“呃……”孟义先很想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过这毕竟是楚琛的东西,他也不方便开口。
楚琛到是明白孟义先的意思,他笑着说道:“到底行不行,咱们可以试一下嘛,不过咱们这也没什么香料啊!”
孟义先连忙说道:“这到是好办,不过就是要麻烦大家再去趟我的店里了。”
朱大富闻言双眼一亮,高兴的说道:“那还等什么,我已经很久都没有品味过你亲手制作的和合香了!”
听到这里,乔庆泰就惊讶的说道:“小孟,没想到你还是位合香高手!”
“高手不敢当,我只是略有心得而已。”孟义先连忙谦虚的说道。
朱大富哈哈一笑道:“好了好了,小孟你就别谦虚了,一会你们就知道,小孟的和合香是多么的妙不可言了。”
和合香,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和香的缘起采用不同的配伍原则,通过精选世界各地优质香药,经由不同的炮制手法使药性或香性更好地发挥,再以一定时间的窖藏,使药性更加融合,香味更加醇和。
简单的说,楚琛得到的香烛,其实也算是一种和合香。
我国的香道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离骚》到魏晋咏、赋,从唐诗宋词到《西厢记》、《红楼梦》,文人们尽情地描绘了“香”的风雅,并将“弄香”推上文化的殿堂。
比如那位给后人留下若干传奇佳话、颇具人格魅力的大文豪苏东坡,就是位品香、制香的大师。
纵观我国的整部香道史,又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这么多的知识分子这么长久、几乎贯穿历史地关注着香道?可以说,他们把品香上升成了纯粹的审美活动,就就像赏书画、玩戏曲一般,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艺术的美好境界。
大家一起重新回到了店中,孟义先随手关上了店门,随后他就从里屋拿出了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许多品香所使用的东西,如香炉、香模、香勺、香插、银叶、香道瓶等等加起来足足有二三十样。
等孟义先把东西放到桌子上后,乔庆泰就赞叹道:“小孟,你这些东西都有一定年头了吧?”
孟义先微微一笑道:“确实都有一些年头了,不过现在玩香道的人并不多,这些东西收集起来都花了我好大的功夫,我也是三年前才把这些东西全收集齐的。”
“哎!这也没办法!”乔庆泰摇头叹道:“现代人除了咱们生活里常见的盘香线香之类,又有多少人懂得香道文化?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再这么下去,估计都得失传了!”
“老乔,你这就有些杞人忧天了!”
朱大富反驳道:“玩香道,你总要消费吧,现在的香料这么贵,你让一个整天为生活所奔波的人怎么去玩香道?以前咱们国家很穷,人们生活都不富裕,玩香道的人当然少了。这两年生活好了,玩香道的人不就多了嘛!”
“这到也是!”乔庆泰笑呵呵的说道:“没有经济实力,香道这东西还真玩不起。”
朱大富呵呵一笑道:“好了,不说这了,咱们还是来欣赏一下小孟合香吧!”
孟义先微微一笑,随后就拿起托盘上的东西,开始操作起来。
香可不是就合就能合的,在合香之前,得先选定一个主题,想清楚制作这款香的意图和用意,比如说,改善空气、缓解疲劳、居家养生等等。随后,根据主题进行配伍。
合香和合药同理,另外参考道家饮食中配伍调味的规律,所谓药理味理即为易理。
所以说,一个优秀的香师必须要谙熟香道与医道,能够根据香的药性巧妙的进行配伍,并将其开放的心境与祝福融入香品中,使香品具有积极的主题并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这种积极主题和生命力体现在闻香者在燃香时会体会到芳香宜人,身心通泰,心境开朗而光明,心内的消极观念逐渐消失,取代之的是积极、快乐、平和的心态。这是评判好香师与好香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标准。
孟义先合香的手法,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一个字,稳!但就是这个稳,就使得观看的楚琛等人心平气和起来。片刻功夫之后,周围就弥漫起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
完成了所有步骤,孟义先就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