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宝-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对啊。”不少人深以为然,纷纷附和。
祁象笑了笑,却没有急于说明,而是继续阐述任伯年的生平:“作为海上画派的名家,任伯年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名气。”
“但是在画了大量的团扇、折扇之后,他也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声名,慢慢的确立了自己在画坛上的地位。由默默无闻的画匠,一跃成为了当时润格最高的画家。”
祁象娓娓而谈:“那时,画卷是按尺幅来处钱的,他每尺画约三元大洋,是普通画家的好几倍……”
此时此刻,旁人倒是听出一些味道来了,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任伯年的画卖得好,所以在当时就已经有人在仿冒了?”
“未必是别人在冒仿。”
祁象摇了摇头,轻叹道:“任伯年成名之后,常常接受大量的订单,有时候一天不得不画十几幅,甚至几十幅。巨大的工作量使他常常体力不支,只好靠抽大烟提神……”
“这是在透支生命啊,所以在五十六岁的时候,任伯年就因病去世。临终前,一生积蓄被亲戚骗走,身后家里经济萧条。”
祁象有些嘘唏:“任伯年有一子一女,儿子虽然也懂绘画,但是和他相比,相差很远。倒是他的女儿,继承了他的衣钵,能够模仿他的画。”
“所以在任伯年逝世之后,他的赝品就充斥于市……”
祁象环视四周,淡淡笑道:“这样的情况,大家不陌生吧?”
一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笑得有些微妙。
何止不陌生,简直就是行业潜规则啊。
近些年来,行业内屡屡爆出,一些现代知名大画家去世之后,他的家人联合学生,利用大画家遗留下来的印章,大批量复制生产所谓的“遗作”圈钱。
这种状况,简直称得上是顽疾,市场的毒瘤,许多人深恶痛绝。
问题在于,只要有利可图,这样的风气肯定是禁止不住的,以前有,以后肯定还会继续,也是让人头疼。
这时,大家都懂了,有人挑明道:“小兄弟,你的意思是,两幅画之间,有一幅是任伯年女儿的……仿作?”
“应该是……”祁象点头。
“证据呢?”有人迫不及待道:“哪一幅才是赝品?”
“赝品……应该是……”祁象手指头举了起来。
与此同时,其他人精神一振,目不转睛的关注起来。废话一堆,这个才是关键呀。
庞大老板的心,也随着祁象的手,慢慢浮到了空中,七上八下的。从本心来说,他的确不在乎一幅两幅画,但是这样轻易送人,又觉得有些不爽,纠结。
众目睽睽之下,祁象却有些不确定,叹气道:“说实在话,这两幅画,真让我为难了……”
看到祁象又卖关子,一帮人顿时怒目而视,眼睛快要喷火。
“咳……”
感觉犯了众怒,祁象连忙补充道:“主要是两幅画,都各有毛病,看起来不真!”
“什么?”
出乎意料的答案,自然让众人愣住了,惊疑不解。
“两幅画都有问题?怎么可能……”
许多人表示不信,不过却有不少人心中一动,以怀疑的目光看向庞大老板,琢磨着是不是庞大老板耍心机,特意搞了两幅赝品糊弄人?
“大家别看我。”庞大老板觉得冤枉,强调道:“我都说了,赝品不是我安排的,大家有什么意见,找那几位老爷子去。”
“呃……”其他人反应过来,纷纷看向几个收藏鉴定大师。
适时,一个老人捋了捋长须,笑呵呵道:“年轻人,我们可以用名誉担保,这两幅作品肯定是一真一假。”
“没错,两幅画有真有假,但是你不能瞎蒙,要准确的说出,两幅画真在什么地方,又假在哪里。不然的话,就算你蒙对了,却说不出理由来,我们也当你失败……”
另外一个老人很有兴致道:“是什么样的结果,就要看你的悟性了。”
几个老人很无良的笑了,根本没有半点**惜人才,提携后辈的心思。
祁象心中腹诽,目光也变得十分慎重,仔细分析道:“这两幅作品,看似一模一样,其实在笔画上,还是有一点儿区别的。”
“众所周知,任伯年可称得上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无一不通,但画得最多的还是人物肖像。”
祁象沉吟道:“任伯年出身于市民,自小便学习祖传写真术,而且善于观察学习,又把西洋绘画技术融入中国传统文人画中,所以取得了很高成就,求画的人也络绎不绝。”
“不过,由于任伯年长期抽大烟喝酒,所以到了晚年,肺疾日重,健康与精力大受减损,为维持家中生计,常由女儿代笔作画。”
祁象评点道:“但是他的女儿,毕竟还比较年轻,功力肯定不能和他相比。而且女性由于先天性的原因,作图线条往往有些纤柔……”
“大家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祁象指着一幅画,示意道:“图中仕女的脸、手,特别是衣裳,线条十分的柔和,有一种十分纤细的感觉。”
有些事情,大家没留心,很容易忽略。但是一被人提醒,立时拨云见日,十分清晰明了。
众人连忙围过来打量,果然觉得祁象所指的画中仕女,作图线条的确是很纤柔,给人一种娟秀的气息。再看另外一幅画,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一番对比之后,有人好奇道:“小兄弟,你是觉得,这画是任伯年女儿的作品?”
“十有**……”祁象点了点头:“毕竟女性画家,在绘画的时候,很容易把精力汇聚于一些细弱‘零碎’的局部细节上。”
“比如说头饰、衣裳纹样、花蝴色彩……”
祁象笑道:“这些细节,画得很细致,颜色也比较鲜明,处处透着秀气。不是我瞧不起女性画家啊,但是这样画漂亮是漂亮了,却有些本末倒置。”
“专注细节,往往容易忽略了大局。所以整个人物形象,就显得有几分刻板,有点儿小家子气,不像是大师的手笔……”
。。。。。。。。。。。。。。。。。。。。。。。
大家有票就请多多支持,顺便再求个收藏,谢谢。
第45章坑?
祁象的分析,众人倒是颇为认同。
为什么同样是人,有人成为了声名显赫,流芳百世的大画家,而有人却始终默默无闻,作品被人当成垃圾,无人问津?
抛开各种天时地利人和,机缘命运不提,关键还是实力的问题。
比如说在明清时期的画家,除去一些出身优越,本身就具备名望的人官员,剩下的大部分画家,应该是所谓的草根出身。
草根画家之所以能够扬名天下,其凭借的可不是什么运气,而是实力。每一个草根画家成名的背后,都是历经了残酷的市场考验。
明清时期,江南商贸发达,风鼎盛。富而好藏,雄商巨贾争相购买书画,附庸风雅,也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许多落魄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以卖卖画维持生计。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江南地区,单单是苏杭一带,就有上万人以卖画为生。由此也可以知道,这个行业的竞争有多么的激烈。
在这样惨烈的竞争,只有依靠自己本身的实力,才能够脱颖而出、崭露头角。没本事的画家,早就被淘汰出局了,根本不可能在后世留下自己的名字。
众人很清楚,任伯年也是十足十的草根画家。他出身贫寒,却逆袭向上,最终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画坛大家。
尽管由于不是人的原因,在当时他有些不受人待见。可是在他去世之后,却不断的有人给他正名。特别是徐悲鸿先生,更是将其视为自己的前身,推崇备至。
这也算是画史上的一段佳话了,任伯年去世的那一天,恰好是徐悲鸿出生的日期。
在知道这事之后,徐悲鸿经常以任伯年的后身自诩,而且十分迷恋任伯年的作品,更亲自为他著书立传,整理生平事迹。
就是有了徐悲鸿大师的推广宣扬,世人对于任伯年作品的艺术价值评价越来越高。到了现代,任伯年更是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画坛大师……
大师的作品,自然十分的不凡,有别于普通画家。
一些鉴定师,对于大师作品研究透彻,对于大师的绘画风格,更是了如指掌。在鉴定字画的时候,往往是从细节风格上入手,辨别真伪。
祁象就是这样,把一幅画存在的问题,一点一点揭露出来,有理有据,也让大家十分的信服,恍然大悟。
“不必多说了,这肯定是任伯年女儿的画,算是赝品!”有人誓言旦旦,表示支持。
也有人投机取巧,趁机打听道:“孙老,他说的对不对啊?”
“呵呵……”孙老笑而不语。
“你们急什么。”旁边一个老人摆手道:“他还没有说完呢,先听他把话全部说完了,我们再公布答案。”
“不是已经挑出赝品毛病来了么,还没完啊?”有人迷惑不解。
“你傻呀,没听他刚才说了,两幅画都有问题。”旁人提醒:“现在他才说了一幅画的毛病而已,还有另外一幅画呢。”
“另外一幅画?”那人小声嘀咕:“还能有什么毛病?”
旁人一瞪眼:“我要是知道,出风头、赢彩头的,就是我了。”
“嘿,也是!”
一些人交头接耳,各种羡慕,却没有什么嫉妒恨。毕竟祁象也是凭本事出头,庸者下,能者上,很公平合理。要恨,也只能恨自己没这个实力,怨不了别人。
也有人追问:“另外一幅画,不是挺好的么,有什么毛病?”
“另外一幅作品,的确非常不错。”祁象也很赞同:“风格与任伯年真迹,保持高度一致。众所周知,任伯年由于读书少,化修养欠佳,不会作诗。”
“所以在他的作品之,题诗的情况极少,并不依赖诗的补充,画题跋也不是很多,大抵只有作画时间、地点、为何人所画和署名。”
祁象评析道:“有的时候,一大幅画上,就只有寥寥几个字,不像某些人画家,饱读读书,能够做到诗书画三绝。”
“当然,这些缺点,却也是优点。由于缺乏字,所以大家反而更加容易在他的作品发现诗意。他的作品是画有诗,富有诗意,画面感强烈,余韵绵长,值得回味。”
一通赞叹之后,祁象眉头一皱,迟疑道:“可是这画,尽管风格笔力,都与任伯年相同,但是却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许多人感到好奇。
“从相片上,有些看不出来。”祁象郑重其事道:“不过只要仔细观察原画,应该很容易发现,画上的笔墨,有几分飘浮感,没能渗入画心内部。”
“啊?”
众人一听,自然十分惊疑。
在场每一个人,尽管实力良莠不齐,但是也都懂行,明白祁象话里的意思。一般来说,所谓的画心,就是指书画家在宣纸上完成作品还没有进行任何装裱的原图。
笔墨没有渗透画心,这问题可不小。
因为对书画作品来说,很讲究“入木三分”。
要知道挥毫泼墨的纸,往往是由几层揉合起来,才形成一张。
这也是为什么,古玩行当有通过揭画的高明手段,窃取真迹的情况。好几层纸,哪怕揭了一两层,再补色之后,就是另外一幅真迹了。
当然,只有当墨痕渗入画纸的内部,墨色的渲染足够,作品才能够流传长久。盗揭的画,由于底薄,肯定保存不了多长时间,很容易酥化碎裂,自然毁坏。
现在祁象却说,这一幅画笔墨虚浮,没有渗透画心,这的确让人惊骇。
“揭画儿?”
想到这个可能性,可谓是满堂皆惊,一帮人面面相觑。
与此同时,他们也总算是明白了祁象的为难:“如果是揭画,那就真难办了,的确很难界定,这玩意是真迹,还是赝品。”
揭画,本身是从真迹揭出来的,属于真迹的延伸,按理来说,应该算是真迹。问题是,揭画只有薄薄的一层,底下基本上是白纸,还要通过补色,才使得画面鲜活。
然而在行业内,大家对于不是作者本人,或许出于修复需要以外,而进行的添笔补笔,一般会认定这样的行为属于做假。
做了手脚的画,自然就是赝品无疑。
“坑啊……”
“摆明了是坑人嘛。”
有心思灵活的人,更加明白了其的险恶用心。
两幅作品,其一幅可能是任伯年女儿的代笔。之前也说了,代笔这类作品,很难说得清楚究竟是赝品还是真迹。
而另外一幅作品,又有可能是揭画。对于揭画的认定,就更加模棱两可了。
两幅画,似真似假,真真假假,也让大家很纠结,傻傻分不清。
“这帮老奸……不对,应该是老前辈,真是……绝了。”庞大老板兴高采烈,很想立刻请客送礼,表达心的感激之情。
“几位老弟,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妥当啊。”
人群之,也有几个年纪大的老人,尽管威望实力不及几个收藏鉴定大师,但是好歹也算是资深望重的老行家,很委婉的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别的人就算了,对于几个老行家的指责,几个收藏鉴定大师,也不敢不重视。
适时,孙老连忙表态道:“几位老哥,事情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们可以保证,这两幅画虽然各有玄机,但绝对不是坑……”
“这不是坑,还能是什么?”其他人很怀疑。
看到孙老似乎要深入解释,庞大老板急忙切入进来,阻止了孙老的剧透,然后转头笑眯眯道:“小哥,几位老爷也说得很清楚明白了,两幅画之,只有一幅是真迹。到底是哪一幅,你现在可以选择了吧?”
祁象皱眉沉思,举棋不定……
“男人,就应该果决一些,不要婆婆妈妈的拖泥带水。”庞大老板挤兑起来,恨不能帮祁象胡乱选一幅。
“催什么,催命啊。”其他人很不满,觉得庞大老板过分了。
众怒难犯,庞大老板顿时闭嘴,心里念碎碎。
“我觉得……”
又过了一会,祁象吐了口气,终于有了决定,指着其一幅画道:“我觉得,这应该是……真迹!”
“咦?”
众人一看,觉得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只见祁象指的,正是那幅疑是揭画的相片。
“哈哈……”
庞大老板大笑起来,一脸激动的表情:“你确定?选定了,就不能更改了啊。”
不会是选错了吧?
众人心里一跳,为祁象感到可惜,不值。
就差最后一步,百分之五十的几率,竟然失败了。
在众人感叹之际,却见得意洋洋的庞大老板回身,笑容瞬间一收,小心翼翼道:“几位老爷,他说的对不对呀?”
众人闻声,一口老血差点没吐出来。
敢情庞大老板也不知道答案,还装什么大尾巴狼呀?
在众人的关注下,一个老人不动声色,反问祁象:“你觉得它是真迹,理由是什么?”
“居然还要理由……好吧,我其实也挺想知道理由的……”
一帮人视线一转,就集在祁象身上。所有人都知道,成败的关键,就在此一举了。
。。。。。。。。。。。。。。。。。。。。。
看书要投票,这是好习惯,需要发扬。请大家多支持,给个收藏。
第46章彩头,彩头!
“因为……”
祁象定了定神,娓娓而谈:“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幅画,有可能是揭画,所以一直犹豫不决。但是几位老爷子的态度,却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性。”
一个老人稀疏的眉头微动,开口问道:“什么可能性?”
“还有别的可能性么?”其他人小声嘀咕,一个个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别吵,听他怎么说。”
在一些人的警告下,其他人纷纷闭嘴,默默的聆听。
“我突然想起来了,任伯年是个职业画家。”祁象徐徐说道:“但凡是职业画家,肯定有一个共通点。”
“什么共通点。”孙老饶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