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小农民-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章二爷回来了
下午天刚黑,王勇回到村里。听到门外的车响,大妈跑出来查看。
“回来啦?怎么样?事办完了没?”
“大妈,事办的挺顺利。这不就赶着回来了,这家里这么多事,也不能光让大伯一个人盯着啊。要是累坏了大伯那我可担不起啊。”
“你大伯又不累,每天就是盯着人干活就行,能累到哪去?对了你吃饭没?大妈给你留着呢,土豆炖豆角,烙的饼。”
“嗯,我还没吃呢,正饿着呢。”
“那赶紧进家,走,走。”大妈拽着王勇往家里走。
“大妈,我大伯呢?”
“说是去村长家看看,谁知道又有啥事?整天比村里村长的还忙。老是这个请那个找的,也不知道忙个啥?”大妈在堂屋里不满地说着。
“呵呵,大妈,这说明我大伯在村里有威望,大家都信任他,这是好事。您应该支持我大伯啊,没准我大伯还能混个村长当当。”
大妈端着一盘油饼进屋放到饭桌上,又转身出去,边走边说:“还支持他,咱家的事都没忙完,还有心管别人的闲事啊。他以为自己是谁啊?还不知道大家怎么说闲话呢?”大妈很是不满地说着。
王勇觉得自己还是不要掺和大伯和大妈两个长辈间的事,也许这种平时的小口角就是老辈人感情交流的小方法,年轻人是不会懂的。就像以前王勇一样,想不明白,搞不懂。但是现在他有些明白了,那是一种爱,一种关心,一种交流,一种情感,是让人很容易忽视的隐藏起来的感动。
听着大妈不断地数落着大伯的不是,王勇快速地吃完晚饭。
“大妈,我去刘立军家里看看。这鸡场也准备开建了,大伯和我说刘立军在别人养鸡场里干过,我去问问愿不愿意过来干?”
“不用去了,你大伯帮你问了。刘立军没在家,说是去南方和别人合伙开养殖场了。家里就他媳妇在家,听你大伯说是回来收拾东西,过两天就回去。可能是发财了,这家伙,把家里人都接过去了。大家伙都说刘立军在南方发大财了,在那边买了大房子,小汽车,这不把家里人都接过去享福了。你说说,这刘立军咋就没看出来这么有本事呢?”大妈一脸八卦地表情说着。
“真的假的,您这都听谁说的?有准吗?”王勇有些怀疑地说道。村里人传这种消息都是捕风捉影,夸大的很。这年头,一个人出门闯荡,想闯出个名头可不是那么容易。不光得有钱,还要有关系,有贵人帮扶,要不然冒失地扎进去,准得磕得头破血流。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刘立军怎么就那么运气好,让他发了财呢?
“这还能有假?大家可都这么说。你看看这会他媳妇回来穿金戴银的,打扮得跟个城里人似的。这能是没发财吗?听说连家里的地都不要了,一股脑的给了他家老大种,房子也交给他家老大照看。这就是在外面发了财了,这以后啊,就不会回咱这穷山沟了。”大妈有些酸意的说着。
“哎!现在在村里啊,想雇个人可不容易。钱少不愿意干,钱多咱又划不来。一个比着一个jing,都想着干能挣大钱的工作。这几年,有本事有钱的或者有关系的都跑城里去了,在村里,不少地都荒了,果园也没人要了。大家都想着到城里去享福呐!”大妈有些不理解的说。
其实,王强也早就说过要大妈和大伯去城里和他一起住。但是骨子里还是个农民的俩人就是舍不得离开这生养自己的一方土地。虽然大伯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自己的工程队的事,但是地里的庄稼可是一点没耽误过。每年chun种秋收,大伯不管多忙总会回来和大妈一起干。别人也劝过老俩口,又不缺那俩钱,何苦的啊?大伯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一句话:农民不种地,那还是农民吗?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这辈子就是个农民的命。
“大妈,那我二叔那怎么说?能过来帮忙看大棚吗?”
“你二叔?你大伯给他打电话了。他现在在陕西一个什么地方给人看着煤场呢。说是就看着人家装车卸车,然后给开张票。一个月三千多,人家可是瞧不上你那点工资。不用想着找人了,没事,不就俩大棚,几只鸡鸭吗?大妈帮你干了。”大妈很有气势地说道。
“不用,其实我本来就没想找人,这不大伯说这俩人对我们哥俩有恩,以前帮着干了不少事,我现在要干自己的事业,招些对自己有恩的人,这叫不忘本。我才想着反正就俩三人的工资,我想应该还是出得起的。既然人家有更好的活干,那咱也不用cāo这心了。我干的这些事,您就说大棚,现在的东西,都是机械化,真用到人的时候找几个临时工帮帮忙就行了,也没必要非得找人。”王勇说道。其实王永内心里也是不愿意找人的。因为他怕时间一长,要是让别人发现小光和小世界的秘密那可就不好了。再说,王勇做这些事又不是为了发财,真要发财那可太容易了,山洞里那一箱子金砖怎么也值个几个亿吧。何况还有小世界和能进行空间交易的小光。这段时间,王勇都没怎么顾的上去想小世界,一直当它不存在。而小光要是没啥事,也是理都不理的。因为真的没必要,王勇就不是个有野心的人,说不好听的就是没有上进心。只要不缺钱花,有吃有喝,何必要整天忙忙碌碌的。
“王勇回来啦?”大伯的声音从外面传过来。接着大伯从外面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人。此人看着得有七十多岁,岁月的痕迹已经爬满了他苍老的脸庞。上身一条印有‘某某饲料’的t恤衫,下身穿条黑裤子,脚上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腰板挺得笔直。
“是爸来啦,快屋里做,你们不是都去村长家商量事吗?商量完了?”大妈赶忙招呼。
“嗯,完事了。这事啊,还是让大海跟你说吧。”
“二爷?你什么时候回来的?”王勇连忙也站起来激动的跟二爷打招呼。
“呵呵,这不是要给你个惊喜吗?你二爷今天中午回来的。”大妈在一边呵呵的笑着说。
二爷王国梁和王勇的爷爷王国栋是亲哥俩,王勇爷爷和二爷都是建国前45年初参的军,赶上了抗ri战争的尾巴。之后51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王勇的爷爷因伤退役回了村子里。没过多久和奶奶结了婚,然后有了大伯、大姑、父亲、老姑四个孩子。而二爷则是留在部队,并且因功升了官,到底是什么官,除了王勇爷爷,在村里没人知道。有人说是连长,有人说是营长,还有人说是团长……还都各有各的理由,最主要的就是,二爷在去朝鲜之前就已经当了俩年连长了。还有理由说王勇爷爷回家时退伍证上下的是某部营长,王勇的爷爷都是营长了,那立了大功的二爷怎么可能官职小了。
后来大革命后期,二爷带着二奶回了村子。在和爷爷喝的大醉一场后,他们俩口就在村里安了家。是什么原因让二爷突然回村?为什么二爷和二奶一辈子也没个后代?因为爷爷和二爷二奶对谁也没说过,所以没人知道。只是爷爷却吩咐大伯,父亲和大姑和老姑,要把大伯过继给二爷,所以,大伯大妈一直喊二爷爸。王强和妹妹王晗喊二爷叫爷爷。二爷则一直不同意,这么多年都是老俩口自己生活,从不愿麻烦后辈。但二爷二奶对王强王勇这些孙子辈确是疼爱有加,尤其像王亮小时候几乎就长在二爷家里。
王勇爷爷在王勇弟弟王亮出生的第二年去世了,接着不到半年,奶奶也离世。那一年二爷成了村里的支书,之后一直干到退休。退休后,村里有个什么事,大家也还是都愿意和二爷说说,听听他老人家的意见。王勇父母去世后,王勇王亮哥俩基本上就变成了二老的心头肉一样,有个大事小情的,大伯都不能做主,必须要二爷发话做决定才行。
“二爷,你回来也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啊。现在你孙子可是开上小汽车了。你还没做过呢,改天拉着你和二奶出去转转。”王勇看着二爷依旧结实的身子骨高兴地说道,要知道二爷今年已经82岁了。刚回来时听说老俩口能一起爬到山顶,王勇还有些怀疑,今天见到二爷倒是信了。这身体不知道的准以为是五六十岁的呢。
“你小子还说我,你回来不也没告诉我吗?”二爷和蔼的看着王勇。
“我那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
“还惊喜呢?就剩下惊了,你是没见你二奶听王强说你的样子,担心的马上就要回来,后来还是王强说你不出去了,打算就在家干点什么,想着以后就在身边能时时看见,这才没回来。想给你打电话,知道你那报喜不报忧的臭脾气,也问不出个啥,就没给你打电话。”二爷一脸担心的望着王勇,老人家是看着王勇长大的,他什么脾气秉xing,是最了解不过。就是怕孙子有事不说,自己有钻了牛角尖里出不来。所以才提前回来看看,要不实在是不放心。话说回来,王勇的这臭毛病还是学的自己啊!
“二爷,不用担心,我没事。你看,现在大伯帮我装修者老宅子,我在山上还盖了俩大棚,另外还准备养上些鸡鸭,还要讲几个池塘养养鱼,对了我还买车,当然车钱是我哥给垫的。你说,我这忙的团团转,能有啥想不开的事?”王勇赶忙解释几句。
没事就好,有啥事啊,就跟家里人说,别都闷在自个心里。”二爷教训道。
第十一章让我当村长?
“对了,二爷,我二奶呢?怎么没见我二奶跟你一块过来啊?”王勇问道。
“你二奶还得等几天才回来。”二爷点了一颗烟,边吸边说。
“你们俩到底去哪啦?怎么还不一块回来啊?”王勇问道。
大伯大妈都没说话,只是看着二爷。由于二爷平时对大伯他们几兄妹要求很严厉,所以二爷自己不说,大伯大妈可不敢问。(只是王勇没有发现,大伯和大妈明显是应该了解些内情,不说话可能是二爷特意嘱咐过吧,却让王勇误会为两人也和自己一样不知情。)到了王勇这孙辈儿,可就没那么多顾忌了。特别是王亮和王强的妹妹王晗,都让老两口宠的没边了。老话讲,隔辈亲吗!
“等你二奶回来,叫上你俩个姑和姑父,再把外面的孩子叫回来,嗯,就等给王勇燎锅底的时候吧,大家聚聚,有些事要告诉你们。”二爷很严肃的吩咐,之后一丝伤感落寞出现在二爷的脸上,视乎回忆起了什么伤心的事。
“大海,把你要当村长的事说说吧,王勇也听听。”二爷的声音打断了几人的胡乱寻思。之后大妈和王勇一起看向大伯。特别是大妈,刚才还对王勇批判起大伯‘不务正业‘得事,这一眨眼的功夫,大伯就要当村长了。
“村里王耀武的儿子王斌,知道吧?王勇你小子当时可没少跟在王强和王斌这俩小子屁股后面干些祸害人的调皮捣蛋的事。”大伯看向王勇。
王勇因为听到王斌的名字,一些封存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王斌和王强同岁,当年带着可是村子里当之无愧的孩子王。要不是因为有王强,王勇这样的小不点想要跟随队伍,那帮人还看不上呢。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做某些事时能有个替罪羊的缘故。记得有一次,一帮人玩了大半天饿了,于是有人提出要去地里掰几个玉米棒子烤着吃,在得到群起响应后,一帮人将距离最近的王斌家的几分玉米地给祸害的不轻。正好王耀武过来地里准备掰几个棒子回家煮着吃,被安排放哨的人发现后赶紧回来报告俩位大将军。于是其余人等一哄而散,就留下王勇一人还傻傻的在那守着烤玉米流口水,被逮个正着。之后还很有礼貌的一个劲地让王耀武吃他烤的玉米,弄的王耀武哭笑不得。
“王斌不是当兵呢吗?怎么升官了?还要把他爸妈老俩口接去养老。”王勇不解的问道。他记得很清楚,王斌和王强一起考上的大学,只不过一个上了jing校,一个上的是军校。要说现在部队待遇是好,可王斌这大学刚毕业几年啊?恐怕家属随军的营级待遇还没拿下来吧。
“人家王斌是出稀(本地土话,有本事的意思)了。听王耀武炫耀这小子现在是中校团参谋长,媳妇是军区医院的主治医师。部队给俩口子分配了三居室的房子。现在王斌媳妇怀孕了,这小子早就要把王耀武俩口子接过去一起住,以前王耀武还有理由推脱,这次儿媳妇怀孕,可是有让这俩口子没法拒绝的理由了。”大伯有些羡慕的说道。王强和王斌同岁,人家都结婚眼看着,就有孩子了,王强那可好,一说这事,就说是有对象了,可就是没见领过家里来。说急了王强就一句:这是我们工作机密,素不奉告。让王大海恨得牙根痒痒,这搞对象怎么也是机密了?
“王耀武已经跟乡里说过了,让我借他的班,当书记兼村长。明天开始公示,没人反对的话,这事就定下来了。”大伯说完很有书记派头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呵呵……”王勇看着大伯耍宝笑出了声。
“能有什么人反对?这每次选举,都是王耀武一人竞选,连个对手都没有。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愿意坐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位子啊!”大妈有些不高兴的说道。可以想象名副其实的大伯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这事啊,变不了了,大海你就好好准备,想想办法,把村里人的生活搞上去,这是第一要务。你看看现在村里还剩些什么人,以前还都是些年轻人出去打工,老人孩子留村里,多少看着还有点人气,现在连老人孩子也看是往外搬了。连村长都走了,像什么话吗?”二爷气呼呼地说。
“爸,您就别长气了,孩子们有孝心,在外面混好了,知道接老人去享福,这是好事。另外出去的人越多,不也说明咱村里在外面混的好的孩子越多吗。这说出去,可是会让很多人羡慕的好事。哎说到底还是村里生活条件比不上城里啊!差太远了。”大伯劝着二爷,同时给王勇打着眼色。
“二爷,不用担心啦。这走的毕竟是少数,不信你等chun节的时候再看。所以啊您老要想让咱村里天天热热闹闹的,那关键就是得帮村民找到发家致富的法子,在家里干点什么比去城里打工要更来钱,到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人选择留在家里发展。在家门口就能挣住钱,谁还往外瞎跑啊!”王勇一边说一边观察者二爷。只见二爷和大伯好似同时松了一口气,王勇不觉有些奇怪,这是什么情况?不好,有yin谋。二爷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证实了王勇心中所想。
“王勇啊,我和你大伯还有耀武商量好了,你大伯先干着支书,你干村长,等过几年熟悉了,你大伯再把支书的位子也交给你。这以后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重任就交给你了。”二爷斩钉截铁盯着地说道。
二爷话音刚落,又有两道目光盯住王勇。大伯是幸灾乐祸的看着他,笑眯眯的眼里放佛在说,你跑不掉的,这可是你自己要回村里的,乖乖认命吧。大妈则是担心的看着王勇,王勇的脾xing秉xing她是深有体会,太内向了,小时候见了亲戚都不敢打招呼说话,出去几年锻炼的好点了,现在要当领导全村人发家致富的村长。以王勇的xing子,肯定不会干,但看老爷子的意思,这事是没办法更改的,这爷孙俩可别因此闹出啥矛盾来。
“啥,让我当村长?”王勇有些不可思议地望着二爷。
“怎么,你不愿意。告诉你小兔崽子,这村长你是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二爷瞪着眼睛很是愤怒地盯着王勇,一股上位者的威势扑面而来,要是王勇敢说半个不字,大巴掌好像就要落下来一样。别人在二爷面前都是胆颤心惊的,当然已经经过无数次这种场面的王勇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