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征战实录-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示坚决反对,并对4支队8团不准用新四军名义事,表示抗议,要求蒋下令纠正。
周在与叶谈话中,应确定叶在新四军之实际地
位与实际职权,以坚定其在新四军之安心工作。
周恩来一到重庆,董必武和叶剑英主动向周恩来报告了叶挺的有关情况。那天,周恩来
同叶剑英一起来到青年会招待所找叶挺。
大家一见面,周恩来一眼就看出叶挺鬓角上的白发又多了。叶挺也注视着周恩来那只因
伤致残的右臂。
周恩来把中央的电报给叶挺看后,耐心地劝叶挺,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
退以后,又在酝酿新的阴谋,新四军面临着新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叶挺不能去职,不能
给蒋介石以可乘之机。个人的处境再困难,也要坚持抗战到底。
叶剑英也在一旁劝说。
叶挺深受感动,他说:我本来不想改变去职的想法,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我要按照党中
央的指示回到皖南去。个人的委屈再多,也要同新四军共命运。
“应该向蒋介石表示愿意回新四军工作,坚决反对蒋介石另派新四军军长。”周恩来又
说。
叶挺微微点头。
周恩来给项英打电报,要项英派一名高级干部到重庆来接叶挺。项英接到电报后,马上
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赶往重庆。
在重庆,周恩来先后三次找袁国平谈话。
第一次是周恩来个别找袁国平谈话。周恩来指出,项英没有积极执行中央关于新四军应
向北发展的方针,没有执行中央关于对顽固派应进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的方针,在同国
民党的谈判中没有坚持党的立场,这些都是错误的。周恩来还说:新四军发展的主要中心是
江北,第二是苏东,第三是苏南、皖南。新四军必须建立苏北、皖北根据地,其次是湖北根
据地。在年内新四军要扩军20万人。
周恩来第二次找袁国平谈话时,博古、叶剑英、饶漱石和叶挺都参加了。叶挺还表示了
三个同意:即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发展方向,同意用各种游击队的名义发展武装,同意在敌
后建立民主政权并大批募款。
当时还决定:新四军军部争取移往苏南;今后有关新四军问题的谈判,一律在重庆由周
恩来负责,不再由袁国平在上饶同顾祝同进行谈判。
第三次谈话时,饶漱石也参加了。周恩来在同他们的谈话中,确定东南局仍以项英为书
记,饶漱石、曾山为副书记。
周恩来还要求袁国平回新四军以后要支持叶挺做好工作,帮助项英改正错误。
7月9日,叶挺离开重庆回新四军。临走前,周恩来同叶挺一起字斟句酌,写了一封给
蒋介石的信。这封信写得很巧妙,既回避了辞职的字眼,又承当了“迄未完成”“旨意”的
“责任”,从而使蒋介石无法阻止叶挺回新四军工作。这也是周恩来高超的斗争艺术的体
现。现把这封信辑录如下:
委座钧鉴:
年来挺以愚拙无能,诸凡钧座所付托之旨意,迄未完成。按其责任,挺实无可辞卸。乃
蒙委座曲谅,感戴靡涯。倘能追随钧座,仍许为国效力,则挺唯有摩顶捐躯,以报万一。临
禀待命,肃叩钧安
叶 挺
新四军征战实录
4
4
公元1940年。
新四军东进北上,在黄桥漂漂亮亮地打了一仗。
史载,陈毅指挥“黄桥战役”,为巩固和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苏北,地处上海、南京、蚌埠、徐州侧背,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质,也是日本侵略
军华中和华北两个战略集团的接合部。在苏北坚持敌后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黄桥,位于泰县、泰兴、靖江、如皋等县的中心。以黄桥为中枢建立根据地,东可向南
通、海门敌占区挺进,北可以与八路军接应。黄桥周围数县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对新四军
坚持敌后游击战十分有利。
为了贯彻“向东发展”的方针,陈毅、粟裕决心东进黄桥。
敌人的力量显然比新四军强大。
当时,盘踞在苏北大部分地区的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省保安司令
韩德勤指挥的部队。韩德勤是江苏泗阳人,早年曾在江苏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
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北伐战争时,他任第3师上校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曾率部
参加对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围剿”,后来又担任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办公厅厅长、西安行
营办公厅厅长等职务。淞沪会战爆发时,他担任第三战区参谋长。1938年1月,韩德勤任
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并代理总司令。韩德勤勾结日寇,不断制造反共磨擦,残杀抗日军民。
日本侵略军由于兵力不足,也想利用韩德勤的力量来镇压苏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因此,
如何对付韩德勤的部队成为新四军贯彻东进北上方针的一个重要问题。
陈毅看到,韩德勤虽然有15万多军队,但派系繁多,各部队之间矛盾很深,难以统一
行动。这些军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第89军,该军辖第33师、第117师、独立第6旅、江苏省常备第1至第10
保安旅。这一部分军队是韩德勤的“嫡系”。
第二部分是苏鲁皖边游击军,下辖第1至第11纵队,共约3万人,部署在泰州及其附
近地区。李明杨为游击军总指挥,李长江为副总指挥。他们属于地方实力派。
第三部分是由国民党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的游击第8军,由陈太运指挥,名义上隶属于
李明扬和李长江,实际是宋子文系统的力量。
韩德勤凭借自己的军队优势,时时都想兼并“二李一陈”。“二李一陈”虽然隶属韩德
勤指挥,但对韩德勤的排挤非常不满,他们暗中联合,反对韩德勤。因此,这些军队之间各
怀叵测,明争暗斗。
陈毅和粟裕决定利用这些部队之间的矛盾,打开苏北抗战的有利局面。
1940年5月8日,陈毅向中央报告:“解决苏北问题,应先向省韩下手。”在陈毅看
来,惨杀抗日游击队、制造大小血案的韩德勤已成为苏北抗战的主要障碍。要建立苏北抗日
民主根据地,发展苏北抗战,必须从韩德勤手中夺取苏北抗战的领导权。毛泽东也明确提
出:“陈毅部队,应当加紧向苏北发展”。
陈毅的设想是:第一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应率领主力迅速转移到苏南;第二步:从苏
南渡江北上。
5月17、19和27日,陈毅三次报中央和项英,促请新四军军部及皖南主力迅速向苏南转移。
5月26日,党中央致电项英、陈毅,不仅同意陈毅的建议,还明确指示:“皖南军部
以速移苏南为宜”。
然而,国民党顽固派不顾抗日战争的大局,调动军队千方百计地要把陈毅指挥的部队阻
止在江南,形势很严重。当时,陈毅所部8个团已有4个团在苏北,江南只有4个主力团,
即第4团(其中第1营已随陶勇北渡)、第2团、第3团、新6团。这些部队中除第4团留
在苏南协同地方武装坚持斗争外,其余全部开赴苏北。同国民党顽固派压迫新四军的军队相
比,江南新四军兵力薄弱。为此,陈毅曾请求从苏北调两个团到江南,以应付顽军的进攻。
中央书记处告诉陈毅:4个团的“主力仍应留在苏北发展但可酌抽一部加强苏南。”
然而,由于形势变化,“酌抽一部”也未能实现。苏北叶飞率领的挺进纵队前有日军、
后有韩德勤的顽军,南下增援的八路军一时也上不来,处境也很险恶。苏北的兵力也很单薄。
刘少奇曾致电中央:“叶飞部队甚为孤立,有被韩军消灭之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陈毅只能把加强苏南兵力的希望寄托在新四军军部的东移上。
但是,项英迟迟不动。新四军军部不见东移,而国民党冷欣的部队正在向陈毅的部队步
步逼近。
6月4日,陈毅致电中央,请中央敦促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东移。
6月10日,陈毅再次向中央报告:冷欣部队对我江南指挥部形成大包围,苏南我力量
不足不能突破,决心东移,到京沪线大举肃清敌伪势力,然后决定今后动向。
项英却认为,他面临的形势比陈毅更严重。6月12日,项英打电报给党中央和陈毅,
说国民党正在增调军队,如果军部向东转移,很可能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转移路线正好
在两条河之间,不利于作战,军部只能“待机”移动。
陈毅明白了,依靠新四军军部东移来加强苏南力量的可能性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他毅
然决定率部东移。
6月15日,陈毅向中央和项英、刘少奇发电报。其中说:
目前只有集中苏北攻击韩或者集中苏南打冷欣两个途径。一切应付已到穷尽之时,再不
决定必致苏北苏南两方受损。
在你们未指示前我决心布置移往苏北。到苏北后,皖南军部方面宜速部署。
这份电报发出以后,陈毅一面命令部队准备渡江,一面欺骗敌人,使国民党顽固派放松
警惕。
为此,陈毅让粟裕率领战地服务团的演出队到冷欣的第二游击区副总指挥部进行慰问演
出。为了麻痹国民党顽固派,陈毅特地让新婚妻子张茜也一起参加慰问演出。演出前,陈毅
又让作战科长吴肃到冷欣的副总指挥部进行联络。
演出队演出时,陈毅却组织部队进行北移。
起初,冷欣得知陈毅派张茜等人一起来演出,以为陈毅的部队不会向江北转移,他也放
心了。蒋介石曾经亲自布置,要冷欣把陈毅的主力“陷死”在江南。
当冷欣突然发现陈毅的主力部队要渡江北上时,非常惊惶,连夜调了一个团赶去堵截,
加上原来驻扎在茅山腹地的一个团,共用两个团的兵力来拦阻陈毅。
陈毅得知敌人出动,命令新6团配合新4团坚决还击,肃清北上途中的障碍。
新6团得知冷欣又派出了钟钟山这个团来拦阻新四军,指战员们恨得咬牙切齿。原来,
新6团在上旬的一次抗日游击活动中,冷欣派出钟钟山这个团秘密跟随,故意引诱日本鬼子
来围攻新四军,使新六团遭受严重损失,团长段焕竞也身受重伤。这一次,钟钟山还想演这
种把戏。双方一交火,他们又故意往日本鬼子的据点方向撤退。
新四军指战员早已看透了敌人的鬼把戏,战斗中紧追不舍,不让他们有溜走的机会。
钟钟山被逼得无奈,在慌忙逃退中引起了日军的“误会”,部队伤亡了一大批。
冷欣派出的两个团有的被新四军歼灭,有的遭到日军打击,残部不得不退出茅山腹地,
再也不敢接近茅山根据地。
陈毅率领部队进抵茅山北麓后,挥戈一转,往东进入了水网地区,避开了敌人的截击。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准备渡江北上时,江北的形势意外地发生了变化。盘踞在苏北泰州地
区的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扬、李长江在韩德勤的挑拨、拉拢与威胁下,由中立转向军
事反共,集中了13个团的兵力于6月28日凌晨向郭村的新四军发起攻击。战斗发起后,李
明扬退避幕后,由副总指挥李长江在前线指挥。
陈毅是在6月28日夜晚得知这一消息的。
当时,陈毅刚由扬中渡过长江,准备连夜赶往郭村。陈毅原以为“二李”的态度尽管有
变化,但对“二李”还是可以争取的,原定的“灭敌、联李、反韩”的方针是适用的。但
是,当陈毅从苏北来迎接的人员中得知“二李”的十多个团已经包围并猛攻郭村时,马上决
定改变策略。
郭村原来有新四军的两个团和1个教导队。6月下旬,李长江要对李玉生的支队用武力
解决时,新四军从郭村派出一个团去援救和接应陈玉生支队,因为这个支队原来是由共产党
员组织起来的。这样,郭村只剩下新四军挺进纵队主力一团及教导队。面对十多倍于己的敌
人的猛攻,形势十分危急。尽管陈毅已经急电命令新四军苏皖支队日夜兼程,赶往郭村,但
是,韩德勤也会派主力围攻郭村。
假如郭村失守,新四军北上就会处于被动,部队也要受到损失。
陈毅了解到这些敌情后,退守长江中的新老洲,立即写了两封信派人送出。陈毅当时没
有带电台,只好派人送信。
一封信给粟裕,要求粟裕“速派主力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渡江支援”。
另一封信给李明扬和李长江,劝他们悬崖勒马,停火言和。
信发出后,陈毅还在思考。当时,北上的苏南新四军主力已经到达铁路、长江一带地
区,那里是日本鬼子的重兵封锁区,国民党第三战区冷欣的部队又在紧紧追赶新四军江南主
力。如果郭村的阵地守不住,长江北岸被韩德勤和“二李”控制,新四军江南主力不但无法
渡江,甚至会在长江和沪宁路之间遭受日本鬼子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两面夹击。如果出现这种
情况,不但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要受到影响,江南新四军主力也会遭到难以弥补的损失。
陈毅认为,李明扬和李长江的部队和新四军兵刃相见,不管胜败如何,都有可能使“二
李”完全投入韩德勤的阵营,而韩德勤做梦都想实现苏北反共大联合。如果那样,就会增加
新四军向苏北发展的困难。
6月下旬,陈毅曾三次急电叶飞,要叶飞避免与“二李”作战,必要时可退守到大桥地
区或扬中。但叶飞坚持要在郭村迎敌。挺进纵队的其它负责人也认为,郭村有新四军1个精
锐主力团和1个教导队,凭借有利地形有把握抗击“二李”的部队,等待支援。
战斗发起后,驻守郭村的新四军打得十分勇猛顽强。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中原局也呼吁“二李”停止进攻,同时命令苏皖支队及江南主力3
个团迅即向郭村增援。
郭村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时,发生了三个情况。一是“两李”内部的女共产党员郑少仪冒
着生命危险把敌人的进攻部署送给新四军。二是“二李”下辖的5支队4大队突然掉转枪
口,同新四军一起作战。这个大队是由王澄、姚力等共产党员领导的。三是陈玉生支队也回
师逼近“二李”部队的侧后。
在新四军指战员的打击下,“二李”的部队三次总攻失败,全线退却。保3旅在苏皖支
队的反击下,被迫北逃十多里。
郭村解围。
7月3日,陈毅赶到郭村。
有的指战员对陈毅讲,我们应该固守郭村,等待八路军第4、第5支队增援。
也有人讲:战斗开始,统战结束。我们应该乘机把:“二李”的部队打垮,一直打到泰
州。
是守?是攻?陈毅要作出新的决策。
陈毅与新四军挺进纵队的领导人分析苏北的斗争形势时,认为“二李”进攻郭村主要是
韩德勤策划的,韩德勤要借此挑拨“二李”同新四军的矛盾,他可以从中渔利。现在“二
李”部队士气低落,韩德勤的主力第89军正在向“二李”部队处集中。新四军怎么办?
如果把“二李”的部队就地歼灭,就必然会造成苏北各派势力联合反共,这不利于发展
苏北的敌后抗战。
如果继续在郭村同“二李”的部队对峙,就可能出现韩李联合、再次进攻的局面,这对
新四军也是不利的。
如果简单地提出和“二李”的部队讲和,这也会助长“二李”的气焰,“二李”还会强
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