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四军征战实录 >

第17章

新四军征战实录-第17章

小说: 新四军征战实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避免我们增强对韩德勤的攻击力量,二是想让我们在日军的炮火之下葬身江底。可是,
我们偏要向南,他不打,我们安全,他要打,我们就到黄山、天目山打游击去,开辟一个新
天地。责任完全由蒋介石负。”项英仿佛看到黄山山脉中新四军健儿的战斗身影,仿佛看到
自己仍以新四军政委的身份去出席党的七大。没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南进计划竟在绝
望中再生!
    “向南,看起来安全主动,实际上危险最大。”叶挺铿锵的声音把项英从幻视中拉了回
来,“去上饶找顾祝同谈判的时候,我和志高同志顺便勘察过这条路线,群山之中,要隘遍
布,包围容易突围难……所以我考虑还是应该向东。”
    “对,”周子昆附合道,“我看军长的想法比较稳妥。”
    人的情绪非常古怪。心理学分析表明,逆反心理不仅仅易产生于青少年,更容易产生于
重权在握的高层领导人中,他们的任性与固执,是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如果叶挺、周子昆一
致同意向南,项英很可能提请大家,研究一下不利的条件。然而现在,叶、周的反对,反而
使项英下了决心。他看了一下手表,已近饭时,便宣布会议休会,下午继续进行。
    南进计划峰回路转,曙光在前。项英带着无比的畅快离开了会场。他心里很清楚,项英
决定的事情现在已经无人敢推翻了。能够和他直言相抗的陈毅走了,敢与他据理抗争的张云
逸、邓子恢和谭震林也都走了。使他最为恼火的是叶挺,但叶挺有个弱点,不是共产党员,
不具备与他抗衡的条件。
    既然向南,就应该把南线的情况再进一步了解一下,项英懂得,情况越明,决心才能越
大。于是,他拿起电话,接通了侦察科,询问南线茂林地区的敌情变化。一位侦察参谋回
报:派出的侦察人员尚未归来。
    三天前的夜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使上官云相从梦中惊醒,第三战区参谋处长岳星明
压低嗓音,十分简明地通报:据可靠消息,某方将有突然行动,为防不测,顾长官命令,速
作准备,各防堵部队均进入临战状态。
    上官云相感到事情非同小可,遂紧急部署,拟就电文,连夜发出:
    宁国。第40师师长方日英:   〈特急密〉
    长官电示:某方将有突然行动。特令你部,接电之时,立即于12月27日行动,12月
31日抵胡乐司,开赴三溪、星潭一线,实施防堵〈对部队可佯称回后方休整〉,加紧赶修
工事,并迅速向云岭方向派出便衣侦察,早悉某方动向,务须迅速、机密,勿泄意图,以免
给对方以口实。切切此今。执行情况,仰即遵办具报为要。
    上官云相
    世引
    方日英接电后,清点人马,风雨兼程,沿青龙山脚,直奔星潭……
    云岭。
    下午,军分会会议复会。
    项英脸上泛着红晕,清了清嗓子继续主持会议。看得出来,他的情绪比起清早来要好得
多。
    “同志们,现在继续开会,”项英环顾一下四周,发现周子昆没在会场,便转身询问李
志高。李志高回答:“周副参谋长因病缺席,他有些发烧,回去休息了。”
    项英心里一沉,有些不悦,但转而又觉得轻松起来。周子昆病假缺席,更没有人兴风作
浪了。于是,他稍稍提高了嗓音:“同志们,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如没有意见……”
    “咚咚咚!”叶挺的手杖在敲击着地板,这敲击声打断了项英的话。叶挺站了起来,大
声说道:“我不同意,向南取道茂林,是犯了兵家之大忌!《孙子兵法》说的好:‘凡兵,
以正合,以奇胜’。顾祝同、上官云相,在东面屯兵严阵以待,而在南面却留一个营兵力。
这是诱我们上钩。如果我们向南,他们的机动部队方日英部会出奇兵至茂林、星潭一线,打
我们伏击。况且,南面山多河流多,军部机关目前病号增多,宣传部长朱镜我胃出血,组织
部长李子芳刚动过手术,还有一些女兵没有经过严格的山地训练,走山地一定有很多困难。”
    叶挺话音刚落,会场开始乱了起来。项英有些不耐烦,大声说道:“山多有什么不好,
我们新四军就是靠‘山’起家的,现在怎么怕起‘山’来了。只要顾祝同朝我们开枪,我们
立即分散打游击,再当几年山大王有什么了不起?!”他看了看手表继续说道,“中央要我
们自己制定方针,一再批评我们行动迟缓,同志们也说北移路线制定得越快越好。现在时间
这么紧迫,会议不能开得太久。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就决定走南线。大家看什么时
间出发为好?”
    与会者再一次领略了项英这种独断专行的作风,会场沉寂了。项英见大家不表态,便果
断地说道:“我看,先让大家安心过个新年,元月2日、3日作出发准备,铜陵、繁昌前线
各部队秘密集中到云岭、北贡里地区,元月4日出发,各部队由原地突然南进。”
    “我想,是否先呈报中央,”袁国平提出建议,“待中央批准后……”
    “给中央的报告晚上即可拟出,”项英打断了袁国平的话,“我看中央不会不同意
的。”项英看上去胸有成竹,但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向中央报告。
    开了一整天的军分会会议结束了。
    周子昆躺在床上。他感到头痛眼晕。军分会会议那种气氛仍在眼前萦绕。
    参谋长走后,他实际上担负着参谋长的重担。可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尤其是重大军
事问题上,他却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力。他曾感到过压抑,但又时常告诉自己,要全面地看待
每一个同志。他觉得,项英同志的家长制作风是很严重的,这与项英同志的经历有很大关
系。但是在中国这块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土上,家长制作风已经植根于很深的土壤之
中。况且,家长制作风的形成也是有着许多因素的。项英同志在新四军中的崇高威望是人所
共知的。他平易近人的群众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曾使许多战士感动。几年来,
他把自己的薪水全部交了公。每天勤劳不倦地处理着繁杂琐碎的公务,事无巨细,每必躬
亲,从未有过完整的睡眠。新四军组建以来,项英同志几乎拿出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把那
些来自八省的“山大王”们改造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的正规部队。战士们爱戴
他,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爱戴,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就必然形成独断专行的领导作风。
    周子昆尽量用公正的态度去评价项英,他希望项英在新四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能够
拿出一个极其负责任的北移计划。然而,当他了解到下午军分会会议情况及最后的决定时,
不免生出几许失望。
    12月29日晚,侦察参谋将一份侦察报告呈在项英面前:
    星潭、三溪地区发现40师方日英部大量部队。
    项英扫了一眼,不屑一顾:“一个小小的40师算得了什么,南线行动不变。”他在专
心思考如何向中央报告。12月30日,李志高将拟好的行军路线图交给了项英,项英指示:
请军分会成员及军长传阅,暂不报中央。
    1941年1月1日,在千家万户辞旧岁的欢声笑语中,项英终于起草了给延安的电报。
    毛、朱、王并胡、陈:
    最近情况与我们的行动:
    (一)自我抗议电后,顾即复电解释:并非改道,而是增辟道路;我又去电,要求主力
经苏南,顾复
    电只允许一个团主力,其余仍经江北。
    (二)战区联参于31日晚,赶至军部,商量要求,意20万款10万子弹可办到,今又
赶回泾县与顾商妥,明后日前来。
    (三)现彼方军队正在调动部署,尚未完毕,并增79师40师到太平旌德一带,其计划
为封锁围歼我军,估计彼怕我先动。故事缓和。
    (四)铜繁江边增加两只兵舰汽艇,不断梭巡,少数人也不能偷渡。
    (五)我们决定全部移苏南,乘其部署未定即突进,并采取作战姿态运动。发生战斗可
能性极大,我们如遇阻击,即用战斗消灭之,遇强敌则采取游击绕圈,至万不得已时,分散
游击。
    (六)我们已不等其子弹款项,准备立即行动,一切准备完了。如中央有指示,请于明
日(2号)最迟3号电告,否则,我们行动后,联络恐很困难。请转告周恩来、叶剑英。
    电报以新四军名义发出,即没提28日军分会会议这样重大的问题,更没提最关键的路
线问题!
    项英在搞文字游戏,与中共中央开了个大玩笑!1941年1月3日,毛泽东、朱德联名
致电叶挺、项英:
    你们全部坚决开苏南,并立即行动,是完全正
    确的。
    项英阅后,欣然提笔,在电文右上角批道:
    项已阅。请军长阅后,将此报内容,下达各团、教导总队及军直各部处,
    叶挺终于看到了非常有限的中央来电,然而,他却非常失望。
    中央复电已喻晓全军——军部的计划是完全正确的。
新四军征战实录
3
    3
    1941年1月4日。
    清晨,项英比往日起得都早。在组织有关人员焚烧了一些文件后,他的目光又落在新四
军《抗敌报》的长篇社论《临别之言》之上。就要离别这苦苦奋斗3年之久的皖南大地,他
的心头别有一番滋味,不禁想起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名句:“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
    窗外的苍穹,彤云密布,就要下雨了。这阴霾的天气给项英心头又笼罩了一层阴影。然
而他来不及去整理此刻纷繁杂乱的思绪,也不想留连于“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那种悲凉意境,只想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只想在这危机四伏的紧急关头,为全军带来
一缕光明。
    他重新审视了一下行军路线序列,然后下达了两项指令:一、各纵队必须在5日拂晓前
到达指定位置;二、叶、项、袁、周联合署名的《告皖南同胞书》要尽量多印,广为散发。
    下雨了,蒙蒙细雨中,成千上万的人从罗里、云岭、新村、白果树等地涌向新四军驻
地,皖南人民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为新四军送行。群众杀鸡宰猪,家家摆开大小宴席,为即
将离去的新四军战士饯行。一只小猪崽想躲过这场屠杀,但却没能幸免,它死在一位白发苍
苍的老汉的屠刀下。老汉流着泪水对阻拦他的战士们说道:“孩子们,你们走后,国民党军
队就要来抢粮抢猪,不如把它杀了,表表我们的心意……”老汉哽咽了,泪水与雨水一同顺
着布满皱纹的脸颊向下流淌。战士们再也抑制不住,风雨中,任凭泪水挥酒。战士拥着群
众,群众拥着战士,千叮咛万嘱托,说不完的道别话,流不尽的离别泪,叙不完的军民情。
    皖南风雨骤,山川同一哭……
    下午6时许,皖南新四军部队告别了云岭的父老乡亲,低吟着“别了,三年的皖南”,
散发着《告皖南同胞书》,在风雨中踏上了征程。
    军部将9000人马编成3个纵队,分三路进发。
    第1纵队为左路,辖原新一支队老1团和新1团,约3000人。傅秋涛任司令员兼政治
委员,赵凌波任副司令员,王槐生任参谋长,赵希仲任副参谋长,江渭清任政治部主任,由
土塘到大康王集中,通过求岭向榔桥行动。
    第2纵队为中路,辖原新2支队老3团和新3团,约2000人。周桂生任司令员,黄火
星任政治委员,冯达正任副司令员,谢忠良任参谋长,钟德胜任政治部主任。由贡里到凤村
集中,经高坦向星潭行动;
    第3纵队为右路,辖原第3支队之第5团和军部特务团,约2000人。张正坤任司令
员,胡荣任政治委员,黄序周任参谋长,吴溪如任政治部主任。纵路部率第五团达章村、溪
口和茂林附近地区集中,其特务团到铜山地区集中,准备控制樵山岭、大麻岭,佯攻太平,
掩护大部队前进。
    军直属队及教导总队约1000余人跟随第2纵队行进。跟随军部机关一起行动的,还有
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天地浑然一体,漆黑一片。部队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进。抵达
章家渡时,一向平静的青弋江却奔腾咆哮、浊浪滔滔,猛涨的江水使预先架设的浮桥变短
了。万不得已,先头部队奋力加长了浮桥。然而,不同建制的部队拥挤在桥头,叫喊声、器
械碰撞声伴着风声雨声乱成一片。刚刚通过千把人,浮桥便断了。战士们徒步过河,在寒风
中战栗,在冰水中发抖。
    风雨交加,天怒人怨……
    与此同时,国民党7个整师、8万余人,遵照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和第32集团军
总司令兼前线总指挥上官云相的命令,正日夜兼程向新四军皖南部队进逼。
    1941年1月5日。
    经过一夜艰难跋涉,战士们又冷又饿,极度疲劳,40公里竟走了8个小时。天明后,
新四军军部抵达茂林以南的潘村,第1纵队抵达大康王,第2纵队的老3团和新3团到达凤
村,第3纵队的特务团到达铜山,5团到达章村、溪口和茂林附近。
    项英望着疲惫的部队,脸上布满阴云,军部北移第一天就碰上如此恶劣的天气,出师不
利。于是他决定在茂林附近地区休整一天。
    茂林是个大集镇,这里的人民对新四军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
队、7军团长寻淮洲的遗骨就安葬在这里。1938年5月,陈毅率领1支队去苏南路过此地,
为寻淮洲修墓立碑。今天,当新四军疲惫的步履踏碎茂林清晨时,镇子被唤醒了,顿时热闹
起来。人民为新四军的到来而忙碌着,街两旁的皖南小吃发出了诱人的香味:咸煮的花生、
油炸糍粑,糖炒板栗、五香鸡蛋……应有尽有。
    皖南新四军被茂林的热情融化了。军部决定晚上举行军民联欢会,一扫前一天的沮丧情
绪,鼓舞士气,以便迎接以后的艰苦日夜。战士们走上街头,散发着《告皖南同胞书》,为
乡亲们担水、挑柴。文化工作队的同志们将一张张宣传抗日的红绿标语贴满街头。
    晚上,军民联欢会在茂林祠堂举行。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演出了精彩的节目。会场内外掌
声、口号声、欢呼声浑然一片。茂林圣公会会长陆绍泉老人致欢迎词。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
国平代表新四军致告别词:乡亲们,我们新四军以民族利益为重,忍辱负重,委屈求全离开
皖南,进军敌后,在前进的道路上,纵有千难万险,我们也誓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
而斗争。乡亲们别难过,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热烈的气氛中渗透着几分悲壮。
    下午6时,国民党40师师长方日英接到上官云相电话命令:
    即派有力部队,星夜向湾滩、章家渡、茂林一
    带搜索,限明(6)日12时前具抵。
    方日英放罢电话,立即命令118团一个连由巧峰镇出发,经湾滩向章家渡方向搜索前
进;120团一个连由星潭出发,经丕岭向茂林搜索前进;119团驻观音桥之一营,在加强对
左侧警戒的同时,派出侦察小组向通往茂林、铜山各道路搜索。国民党144师主力,则在龙
门、天都山、厚岸一线构筑工事扼守。
    同时,上官云相命令参战的7个师从不同方向继续向茂林一带逼近。
    皖南新四军在茂林地区休整了一天,消除了疲劳。然而却给国民党进剿部队赢得了紧缩
包围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