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四军征战实录 >

第25章

新四军征战实录-第25章

小说: 新四军征战实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淮北大扫荡,除了屠杀一些手无寸铁的农民,烧毁一些房屋外,没有任何收获。其
所筑的据点反而大部分都被拔掉了。因此不得不于12月8日草草收兵,结束扫荡。新四军
第4师在历时33天的反“扫荡”中,共作战37次,歼敌800余人,打破了敌聚歼第4师主
力和摧毁淮北根据地的企图,保存了主力,锻炼和加强了地方武装,并使根据地面积略有扩
大,对坚持淮北敌后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鄂豫皖边区。
    新四军5师师部。
    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刚刚放下第15旅粉碎日军对鄂东、鄂中区“扫荡”的报告,侦察科
长又送来新的情报:
    国民党军第五战区乘武汉地区日军抽调兵力参
    加浙赣战役之机,以10个师兵力,对鄂豫皖边区的新四军5师发动全面进攻,现已进
占鄂中、信南、襄西等根据地中心区……
    李先念英俊的脸庞掠过愤怒的烟云。刚刚击退日本人的进攻,国民党又扑了上来。回想
1942年,新四军5师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进行战斗的:日军第11军为确保九江、信
阳、宜昌、岳阳、南昌之间的占领区及岳阳至湖口的长江航运,不断对鄂豫皖边区和新四军
5师进行“扫荡”;国民党军也不断发动军事进攻,均力图消灭新四军第5师。同时,新四
军军部与第5师之间的通信联络经常中断,因而第5师在敌顽夹击的严重形势下,处于独立
坚持鄂豫皖边区敌后抗战的境地……
    李先念放下情报,立刻决定召开作战会议,并命令将情况立即报告军部。
    经研究决定,5师以主力一部配合各军分区地方武装,采取伏击、袭击战术,打击深入
各根据地的顽军。同时,将主力大部隐蔽集结于机动位置,寻机歼敌。
    作战会议刚结束,作战科报告,与新四军军部通信联络无法沟通。李先念果断地决定,
5师独立作战,独立指挥,务歼入侵之敌。
    这时,进犯鄂中的顽军暂编第1师推进至随县南的古城、刘店、圣场一线,由于孤军深
入,处于孤立、突击地位。新四军5师主力乘机奋起反击,予以沉重打击,有效地制止了顽
军的进犯。
    6月下旬,日、伪军2000余人,由团凤、新洲出动,向黄陂、黄安南地区进兵扫荡。
新四军5师第14旅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经三天英勇作战,歼敌400余人,粉碎了敌之扫荡。
    鉴于新四军军部与第5师通信联络经常中断,不便实施指挥,7月21日,中央军委根
据新四军军部的建议,决定第5师暂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但仍属新四军建制。
    日军淮北扫荡被新四军4师挫败后,又从开封调来第35师团,加上原来的日伪军一共
12000余人,在上有飞机侦察,下有坦克开路的情况下,如决堤洪水,向淮海、盐阜根据地
滚滚而来,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早在1941年秋盐阜区第一次反“扫
荡”结束后,刘少奇和陈毅就报告中共中央:“利用水网以建立相当巩固的根据地已不可
能,因此,在苏北建立华中总的战略根据地之任务,现在无法达到。”数日后,又向中共中
央报告:向东发展的任务已完结,“目前是巩固已得阵地,……我华中今后发展方向应转向
西,以皖东为基础,沿长江两岸逐渐向西发展。……军部与华中局秘密移至皖东为好。”对
此,中共中央于8月17日复示:“领导机关在最困难时移至皖东是可以的、必要的。”此
议经过将近一年半的时间,终因眼下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大“扫荡”而落实下来。
    淮海、盐阜地区乌云密布,黑云翻滚,面对敌军重兵压境,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迁
移到地处苏皖边界的盱眙县黄花塘。
    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队转移,是一次重大行动,途中不仅要经过十几道封锁线,
还可能与扫荡的12000多名日军遭遇。陈毅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军部要精简机关,轻装前
进。年老病残的安排发给路费回原籍,有的女同志或者孕妇就地安排打埋伏,暂时隐蔽在可
靠的群众家中。
    “哇……”一声幼儿的啼哭,陈毅循声望去,只见张茜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走了过来。
陈毅望着妻子和儿子,百感交集。
    5月的一天,张茜在侉周村生了个男孩。中年得子,陈毅十分高兴。便在百忙中抽时间
从淮南战场赶回军部。刚一进门,军部卫生部长崔义田就赶来祝贺:“军长,恭喜你当爸爸
了。”
    陈毅的眉毛一扬,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说:“是呵,我当爸爸了。”
    他先向张茜慰问了一番,然后抱起孩子看了又看,亲了又亲。
    “军长,张茜让你给孩子起个名字。”崔义田在一旁说道。
    陈毅稍加思索后说道:“这年头战事这么频繁,还没有当爸爸的思想准备呢!叫什么名
字呢?我看这样吧,我们住在停翅港的侉周,孩子的小名就叫小侉吧。”这小侉就是陈毅的
长子陈昊苏。
    陈毅放下孩子,看看手表,便告别张茜,转身出门。来去匆匆的探视,把陪同他的奥地
利医生罗生特弄得莫明其妙:
    “你们中国人是怎么搞的!没有感情!就这样走了?!”在场的崔义田笑了笑,对罗生
特说:“不走又怎么样?”。
    陈毅望着张茜和小侉,心中一阵酸楚。这次转移非同小可。在转移途中划一根火柴,一
支点着的烟头,都可能在穿过封锁线时暴露目标,发生不可想象的意外。
    陈毅不禁想起了一段往事: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有位游击队长叫方海天。爱人生了孩子,因为没有奶水,孩子
不分昼夜地哭,部队转移到哪里,孩子哭到哪里,敌人就寻着哭声追到哪里。周围村庄的群
众都被迫移民并村了,不肯并村的上了山,想把孩子送走没有地方送。为了部队的安全,方
海天与爱人商量,不得不铁了心肠,把孩子活活地掐死……
    陈毅望着妻子,缓缓地说道:“这次转移情况复杂,军部要求轻装行动,我身为军长,
要首先从自己做起,为了部队的安全,咱们把小侉寄养在停翅港张大娘家里吧。”
    张茜非常尊敬陈毅,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安顿好孩子,张茜毅然跟随陈毅踏上了转移的路途。她的耳旁时时萦绕着分别时小侉裂
人心肝的哭声……
    12月25日晨,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及直属队分三个梯队开始秘密向淮南转移。他
们夜里行军,拂晓宿营,巧妙地穿过敌人一道又一道封锁线,经过淮阴、淮安,于1943年
1月10日,安全到达目的地——洪泽湖南岸盱眙县黄花塘。
    1943年2月23日,日伪军7000余人,在空军和骑兵配合下,向曹甸、凤谷村等地扑来。
    新四军3师指挥所。
    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参谋长洪学智正在军用地图前研究反扫荡方案。这时,忽
报韩德勤、霍守义派人求见黄师长。
    来人惊魂未定,气喘吁吁,称在日军强大攻势面前,韩德勤、霍守义部已经顶不住,向
新四军3师紧急救援。
    黄克诚听罢,一阵沉默。韩德勤、霍守义对新四军犯下了面前,应该怎么办?黄克诚想
起了他与韩德勤之间订的那份临时协约……
    三个月前,鉴于国共关系趋于缓和,黄克诚部便与东北军112师霍守义部恢复了通讯联
系。1943年元月,韩德勤暗派其特务营长到黄克诚部要求在阜宁县益林镇设立商业机构。
为打开苏北地方谈判局面,进而影响全国国共合作的局面,黄克诚根据陈毅等人的指示,同
意了韩德勤的要求。元月24日,韩德勤派了三个代表来到新四军3师,说他们得到敌伪即
将扫荡曹甸、车桥的情报,此次想先取得新四军的谅解,如果敌人扫荡,韩德勤可以转移到
新四军的防区。于是,双方商拟了临时协约:
    韩总部及省府机关在困难时,可向新四军规定的地区转移,但对地方抗日民主政府、群
众团体不加侵害,并予保护,“扫荡”过后即返原防,敌“扫荡”新四军时,韩方应原地不
动。
    想到这里,黄克诚决定派部队掩护韩、霍两部退入3师的淮海根据地。并实践诺言,积
极向日、伪军出击。
    在新四军3师的掩护下,韩德勤溃散的部队大部脱离危境,并退入3师淮北根据地进行
休整。
    韩德勤见到黄克诚后,感激涕零,连连称赞新四军是坦荡君子。黄克诚对韩德勤说,在
民族矛盾面前,应该一致对外,希望以后韩德勤能对得起新四军,多做有利于民族和人民的
事情。
    见到韩部官兵狼狈不堪,惊魂四散,新四军3师决定调拨一批粮草和经费挤济韩德勤
部。韩部官兵倍加感激。同时,在黄克诚等人的倡议下,淮北根据地军民热情款待和慰劳了
经淮北过津浦路西的霍守义部。师长霍守义率伤亡了1000余人的112师感激万分。后来,
他们愉快地退出了苏北反共阵地。
    日军占领韩德勤、霍守义的阵地后,继续向湖垛、益林、苏家嘴、陈家洋等地进攻,然
后向旧黄河,南自射阳河,沿三套、六套、北蔡桥、鲍家墩之线,对盐阜区形成一个弧形大
包围圈,并以舰艇封锁沿海港口。
    黄克诚和参谋长洪学智率领只有十几个人的指挥所,穿插于阜东、阜宁一带,了解第一
线战况,掌握敌人动态。2月26日,黄克诚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得知日伪军在淮海区和盐
阜区打通了主要交通线,安设了数十个据点,并准备进行分区扫荡,便和洪学智研究决定,
下达了局部反击的命令。
    各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在东起黄海边、西止洪泽湖,北起新沂河,南止兴化纵横数百
里的广阔战场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击战。
    3月15日,日军得悉新四军在六塘河地区反击,便集合1000多人向淮海区党委和军分
区领导机关驻地张圩子扑来。两小时后,合围圈越来越小,区党委和军分区处于万分紧急之
中。
    在通往张圩子的道路上,有一个不大的村庄,叫作刘老庄。7旅19团2营4连驻守在
这里。他们只要一个急冲锋就可以冲出包围圈。但是,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决定,把
其他几路敌人吸引过来,以便区党委和军分区机关安全突围。
    全连包括炊事员只有82人,同数千名敌人相比,无论数量上还是武器装备上都处于绝
对劣势。
    82名勇士从早打到晚,坚持了12个小时,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全部壮烈牺牲。
    战后3天,淮阴人民在刘老庄南头田野上对82位英雄举行了公葬,为他们立了高5丈
的纪念碑,碑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淮海区党委书记李一氓写了一副挽联刻在墓碑上:
    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
    从拂晓,达黄昏,全连勇战刘老庄
    深夜,黄克诚得知4连全部牺牲的消息,万分悲痛。为继承烈士遗志,他命令7旅3天
之内重建4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
    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新四军3师各部于3月25日展开了全面反击。各主力部队、地
方武装和民兵紧密配合,内外线部队互相策应,以“围点打援”、伏击和袭击等手段,先后
攻克和收复了东沟、花墩头(盐城西北)、八滩、钦工(淮阴东)和湖垛等据点10余处。
至4月14日,反“扫荡”作战结束。
    黄克诚等人正在为反“扫荡”胜利而高兴,机要参谋送来一份急电。电报是八路军115
师政委罗荣桓打来的:
    黄克诚师长:
    3师赴延安干部,在小沙东海面遭日军袭击,激战12小时,彭雄、田守尧不幸殉难。
    罗荣桓
    黄克诚读罢电文,悲痛万分。
    1943年2月初,中共中央通知,要求抽调一部分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团以上干
部,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保存力量,准备迎接全国性大反攻。
    接到通知后,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人研究决定,精简10旅部队,抽调3师参谋
长彭雄、8旅旅长田守尧任干部学习队正副队长,率10名团以上干部赴延安学习。
    谁知这一去竟成了永别。黄克诚不禁回想起人称“白马英雄”彭雄的一幕幕。
    彭雄出身于江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红军打到他家乡时,他只有15岁,便毅然参
加了红军。历任战士、通讯员、班长、排长、连长。长征途中任团参谋长,在攻占腊子口、
遵义城、金沙江的战斗中,曾7次负伤。抗战后,任旅长参加平型关作战,后率部南下华
中。1940年复,八路军进军苏鲁豫地区,彭雄任鲁西南黄河支队司令,经常与敌发生战
斗,每当敌众我寡时,彭雄都镇定自若。一次,支队司令部所在地被日军包围,敌人凭借数
十辆汽车猛扑过来。敌人7次冲锋被打退后,又有9辆汽车冲进了村子。彭雄命令其他同志
先撤,他自己最后一个撤离村子。他跨上一匹白色战马,闪电般向村外飞奔,左右两支驳壳
枪连连击中敌人,很多敌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饮弹倒下。等敌人醒悟时,彭雄已冲出包围
圈。敌人9辆汽车开足马力猛追,马达声、枪声大作,子弹从彭雄身边飞过,彭雄忽左忽
右,忽高忽低,向前飞奔,凭着他对地形的熟悉,专挑田埂、塘边奔驰,而汽车却在窄小的
道路上无法行驶,眼巴巴地望着彭雄消失在天地之间的远方。从此,大家给彭雄送了一个
“白马将军”的美称。
    几天后,为怀念在战斗中牺牲的新四军3师将士,苏中人民在阜宁县修建了一座纪念
塔。塔的正面是陈毅军长题写的碑名: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纪念碑
    塔的左面是黄克诚题词:
    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塔的右面是张爱萍的题词:
    为国为民,转战南北,杀敌制胜,虽死犹荣,
    壮志未成,后继有人,建塔立碑,永表忠烈。
    在塔的东北角,为纪念彭雄和田守尧,还建了两块半人高的纪念碑,分别写着二人的名
字。黄克诚为彭、田二位敬写了挽联:
    彭雄、守尧千古
    十余年甘苦共尝患难相处破浪矢贞遥望云天哭战友
    数万里山河犹碎水火益深卧薪期素誓除贼寇慰英魂
    黄克诚 敬挽
    以后的很长时间里,黄克诚只要经过纪念塔,总要下马,在塔前伫立良久,然后绕塔三
周,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早春3月,韩德勤站在明媚的阳光里,脸上泛着红光。在新四军4师的掩护和救济下,
韩德勤部得到了充分休整,元气日渐恢复。
    这天,他接到蒋介石密令,要求他按照统一部署进攻淮北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
    接到密令后,韩德勤立即派队接应国民党第31集团军王仲廉部东进,同时准备亲自率
部由东向西,企图两面夹击刚与日伪军连续作战33天的彭雪枫4师。
    副官走了过来,悄悄提醒韩德勤:“我们曾与新四军订过互不侵犯的协议,况且新四军
救了我们,眼下这样做恐怕对新四军不好交待吧。”韩德勤听罢不屑一顾地说:“什么协
议,见鬼去吧,我那时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做的姿态。”
    彭雪枫坐在油灯下,津津有味地读着《尼赫鲁自传》。他喜欢读书,喜欢研究军事理
论,在频繁的战斗期间,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他都不放过。他喜欢阅读《孙子兵法》、
《柏林回忆录》、《法兰西历史》等中外著作。有时还偷闲写写论文和读书体会。他一生勤
奋攻读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