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10年最新骗术大全 >

第58章

2010年最新骗术大全-第58章

小说: 2010年最新骗术大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例正文】  
  本网讯 海口工商部门连日来在对鞋类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一大批假冒阿迪达斯、耐克、老人头等名牌运动鞋、皮鞋的进货价仅十几元,而市场价却高达数百元。  
  一个商家老板主动交代,他们出售的冒牌阿迪达斯运动鞋进货价仅为12元,冒牌的耐克运动鞋进货价为13元,而这些运动鞋的销售价一般标注在几百元,最低的也在100元以上。  
  据海口“12315”热线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消费者有关鞋子质量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不仅反映在假冒名牌现象突出上,还表现在伪劣产品、“三无”产品等方面。 
  在本次鞋类市场的专项整顿中,除了一些假名牌被查外,工商执法部门还查处了不少劣质的“三无”皮鞋。这些皮鞋上没有厂名厂址,没有商标标识,质量低劣,一穿就坏。  
  业主在接受调查时自己讲,这些皮鞋进价每双十多元,至于质量是否合格他们根本不问,只是图便宜才进的货。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197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打着老干部局旗号骗老干部 
  【案例导读】  
  骗子实在猖狂,打着老干部局旗号骗老干部,骗局频频发生,纰漏骗子花招“三板斧”……  
  【案例正文】  
  本网讯 11月17日早上9时许,柳州市某企业退休干部覃老从公园锻炼出来,突然一中年男子走过来跟他打招呼:“覃老您好啊!”见覃老还没反应过来,该男子很自然地介绍自己“是中央老干部局的”,在熟悉列举了覃老的病症后,该男子又说“国家拨了4000多万元研制了老年保护药品,自己是免费来让柳州市的老干部享受这种待遇的”。看到覃老似乎相信了他的话,该男子话锋一转,称“因药品贵重,须收取一定数额的保管费……”该男子离开后,产生疑虑的覃老拨通了柳州市委老干部局的电话。  
  骗局频频发生  
  昨日(17日),记者从柳州市委老干部局了解到,此类骗局已经发生多起,近期更是频频发生,一些老干部被骗少则数百元,多辄数千元。据老干局工作人员胡国威介绍,这些不法分子的惯用的伎俩是:打着中央老干部局、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柳州市委老干部局的旗号,或以国家红十字会老年病研究中心等国家医学研究机构的名义,向老同志推销药品或收取药品押金,使不少老同志上当受骗。  
  “这种骗局最近一两个星期就发生了10多起。”胡国威指出,这还只是近期反映的一个数字,“真正上当受骗的实际人数应该还有不少!”基于这种情况,老干局昨日向市各有关单位老干部工作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以防继续有人上当受骗。  
  胡告诉记者,有位警觉的老干部向他们反映了骗子的情况,老干局当即安排了4名工作人员准备将骗子抓获,谁知扑了个空。据了解,那位老干部家住雅儒路,11月14日,骗子上门去推销,当时这位老干部身上钱不多,骗子说15日再去。骗子走后,老干部越想越不对劲,马上向老干局反映了情况。老干局立即定下方案准备抓骗子,不料狡猾的骗子临时打电话给那位老干部说不去了,从此再没有露面。  
  骗子花招“三板斧”  
  据反映,从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这伙骗子有男有女,多操北方口音,具体特征为衣着得体,打着旗号行骗,但具体人数还不详。另外骗子在行骗时一般都是上门进行推销,并不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和地址。  
  这伙骗子是如何行骗的呢?老干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骗子行骗时通常出示的一份“国家红十字会老年病研究中心免费考查老年病简介”。记者看到,这份所谓的“简介”文理不通,比如“简介”中说:“有很多老年已出现三高症,三高症已列为第二大杀手,目前国家不但没能控制、而不断的(地)增多”,“简介”上没有联系电话,盖着“国家红十字会老年病研究中心”印章。而实际上,根本没有这种以“国家”开头的印章。 
  这伙骗子每次行骗前都是有备而来,他们往往对老干部的家庭情况、住址、健康状况都了解得相当清楚,在行骗时甚至能讲出与老干部很熟悉的朋友的状况,这一招令不少心存疑虑的老干部也上当受骗。据介绍,骗子在街头或是直接到老干部家里,在取得老干部的信任后,往往以“药品是免费的,但因为价格昂贵,须收取一定保管费”,或是“药品的盒子是特制密封的,吃之前不得开启,所以将盒子寄放在老干部家须收取盒子押金”,或是用直接上门推销的方法行骗。(编辑:延明)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198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谨防办卡消费陷阱 
  【案例导读】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各种保健卡、美容卡、健身卡等应运而生,小心其中的不法商家伤害你的合法权益……  
  【案例正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保健、美容、美发、健身等方面的消费,各种保健卡、美容卡、健身卡等也在这类服务行业中应运而生。但是部分行业经营者利用办卡消费优惠、办卡消费打折、免费赠卡等方式招揽顾客后,消费者在持卡消费时应得到的服务承诺却无法兑现,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广西消费者协会发出第一号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防办卡消费陷阱。  
  陷阱一:以极优惠条件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后,以营业场所变更、撤销等为由携款逃跑,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陷阱二:以免费赠送诱导消费者办卡,在办卡之前经营者将服务内容和服务承诺说得天花乱坠,一旦办好了卡,消费者得到的却是另一种待遇。  
  陷阱三:以让利方式向消费者推销办卡,当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经营者向消费者推销一些质价不符的产品,巧立名目收取各种额外费用。  
  陷阱四:以甜言蜜语诱骗消费者购买消费卡,但消费者持卡消费的金额比现金付款方式还要高,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  
  陷阱五:以连锁店的形式推销消费卡,消费者在其不同分店持卡消费时,另外加收费用。  
  陷阱六:以第一次感受价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消费者在持卡消费后,价格与第一次感受价相差极大。  
  因此,广西消费者协会就办卡消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名目繁多的消费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办卡前要详细了解卡内消费的服务项目,要做到明明白白消费,不要被不法商家的甜言蜜语和虚假宣传所蒙骗;二是消费者在办卡时要仔细斟酌、精打细算,确保持卡消费时得到真正的实惠;三是对规模较小、经营和管理状况不佳、开业时间较短或未能证明(骗术研究网 163164 )其合法资格的商家慎重选择;四是办卡消费最好签订书面协议,协议要对相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如:消费卡适用范围、退卡的手续等;五是办卡时一定要索取发票,以备发生消费纠纷时投诉有依据。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199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要美丽也要提高警惕 
  【案例导读】  
  女人美容 问题多多,美容不成毁容……  
  【案例正文】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美容美发协会等部门的资料显示,近10年来,全国发生的各类美容毁容案件高达20多万起,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也同时引出一个话题———美容,安全至上!  
  那么,造成极高毁容案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伪劣化妆品。使用优质化妆品和药霜,进行专业、定期的皮肤护理,可去除皮肤老化的角质,并给予皮肤一定的营养和水分补充,从而展现出皮肤的光泽,减弱皱纹,淡化色斑。可许多美容院为了高额的利润,不顾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竟使用劣质的化妆品和药霜。二是化妆品使用伪造的生产许可证。个别产品竟用消毒用品许可证号代替化妆品卫生许可证号。在不少美容院,美容师还宣称,他们有自己配制的高效化妆品,既能养颜又能祛斑。这不仅与国家法规相违背,也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这些所谓的“化妆品”,没有经过任何试验、鉴定和审批,疗效难以让人放心,安全性难以保证,一旦发生问题,后患无穷。  
  造成毁容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科学的医学美容。按照国家规定,专业的美容项目,如隆胸、隆鼻等,应有医生资格的专业美容师来完成,而现在不少美容院的美容师,只是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操作,这是非常危险的。张小姐很爱美,但近两年来她身体发胖,这使她很不开心。一天,她在一家美容院的广告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是这家美容院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吸脂减肥仪器,100%有效,达不到客户要求,赔偿全部损失。张小姐喜出望外,在交了6000元“保好费”后,开始了她的减肥之旅。在经过了麻醉、实施了3个小时的手术后,张小姐欣喜若狂,以后自己总算有一个苗条的身材了。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减肥目的非但未达到,还几乎葬送了她的生命。手术第二天,她开始高烧至38度以上,并伴有恶心、抽搐等不良反应。经医生诊断,吸脂手术造成了大面积的皮肤感染。最后,张小姐在医院住了两个月,身体才算康复。但更令张小姐气愤的是,当她找到美容院交涉时,美容院开始还算客气,但后来就变得蛮横起来,最后竟逃之夭夭。以后每提起这件事,张小姐总是伤心不已。  
  加强监管 势在必行  
  在美容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据河北省消费者协会统计,河北省2001年十大投诉热点中,美容投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看来,对美容业如何加强监管,已郑重地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  
  其实早在2000年5月,原国内贸易部与卫生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美容服务管理的通知》,在通知中,将美容介定为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两大类。生活美容包括美容知识咨询、皮肤护理、化妆修饰等等。而隆胸、拉双眼皮、吸脂等美容项目,则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只有在取得卫生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才可以从事经营。5月1日起由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已正式实施,管理办法再次明确指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不得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活动。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美容科室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应由登记机关指定的专业学会核准,并向登记机关备案。看来,办法是有的,关键在于监管。目前,美容院超范围经营是公开的事,这也是造成美容毁容纠纷的真正原因。对此,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只有加大检查密度,并制定出严格的惩罚措施,才能起到震慑和打击的双重作用。  
  美容场所 看好再进  
  在美容院使用化妆品,消费者首先要打听清楚。美容师推荐的某种化妆护肤品,也许在短暂护理后效果还真不错,但您也要留心,这种化妆品是否有许可证、是否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少使用或不使用美容院自己配制的化妆品。据有关部门介绍,现在有些化妆品中汞含量超标,使用这些化妆品容易引起慢性汞中毒,损伤神经、泌尿、内分泌等系统,甚至患者可能出现精神异常。  
  要注意美容院是否卫生。美容院天天都要使用毛巾一类的护理用品,作为消费者要注意,这些护理工具是否做过消毒处理,特别是对一些把(骗术研究网 163164 )毛巾等护理品晾晒在大马路边上的美容院,要避而远之,试想,那些车辆来回行驶造成的废气和尘土中晾晒的护理品,能保养好皮肤吗?  
  做医学美容要先看美容师有无资格。国家对美容从业人员有明确的要求,实施医疗美容业务的主诊医师必须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并且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的工作经历。消费者不要只听信推荐,也不要盲从广告,为了给自己成功美容,要睁大慧眼,把纷扰的幕后景观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00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购物返券大揭密 
  【案例导读】  
  每逢节假日,商家们都会绞尽脑汁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其中最为常见的招数便是购物返还购物券或现金。那么购物返券活动中到底暗藏着什么样的陷阱呢?……  
  【案例正文】  
  每逢节假日,商家们都会绞尽脑汁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其中最为常见的招数便是购物返还购物券或现金。那么购物返券活动中到底暗藏着什么样的陷阱呢?为了使广大消费者清楚地了解返券的本质,笔者对购物返券进行了解读和剖析,以提醒消费者谨慎对待购物返券,做自主自立的消费者。  
  1、返券使消费者被动地接受重复购物。商家采用满一定数额获得返券的优惠经常是限了单品再限单价,在价格的设定上费尽苦心。如消费者购某品牌商品满1000元返100元代金券,而商品的价格却设定为1999元,仅差一元便不能得到100元的购物券。这就使原本看似九折的优惠变成了95折。  
  2、购物返券提高了消费数量。如买1000送100,买3000送350,这就使得原本已经花了900多元或2000多元的消费者有可能为了更多的优惠而再次购物。  
  3、卖的是不透明商品。这些商品往往低值高价,其相对较高的利润空间不仅会弥补返券的成本还会有较多的剩余利润。而这种商品往往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此外“返券”的限制还有很多,诸如限型号、限品牌、限数量、限活动、限时间、限价格、不开足额发票、分A券B券等等。  
  4、返券不找零。如某个消费者有100元的返券,当他面对一个110元的商品和一个90元的商品时,通常会选择后者。因为这100元的返券好像是(骗术研究网 163164 )“白来的”,即使损失10元也无所谓。因此,商家利用消费者这种心理将90元的商品利润设得较高,再加上不给顾客找回的10元,自然就成了大赢家。  
  返券其实是商家利用顾客贪图小利的消费心理和信息不对称,与顾客进行的一种消费游戏。“返券消费”实际上是消费者进行的临时性的消费活动,它受很多非理性的消费动机影响。希望消费者认清购物返券的本质后,能够根据自己的真正需要采取购物行动,而不再受商家宣传的影响,不再盲从他人的消费行为。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01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打着社区义诊卖药幌子的骗术 
  【案例导读】  
  前几天,一批曾经从事过义诊售药的人与记者取得联系,他们将这些医药公司的内幕揭露了出来,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案例正文】  
  本网讯 聪明的商家把一些仪器堂而皇之地摆到了社区里,边检查、边诊断,药品出售自然是事半功倍。8月22日,今报报道了沈阳市铁西区卫生局医政科现场查处利用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