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10年最新骗术大全 >

第70章

2010年最新骗术大全-第70章

小说: 2010年最新骗术大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某按照对方的要求汇钱后,又与林小姐通了电话,林小姐给了她一个据称是台湾总公司的电话号码,让她自己打电话核实银行帐号。于某打了这个号码,对方却说领奖还需提供中奖税票,如果没有税票需交纳中奖金额20%的税钱9600元后才能给她汇现金(骗术研究网 163164 ),并要求她当日必须把税钱汇到,否则不能领奖。  
  当于某问可不可以将税钱从奖金中扣除时,对方说不可以,并对她说:“我们公司可以为你担保,你可以先将一半的税钱汇过来,拿到奖金后,可以再把另一半税钱补上,但最迟也要在第二天下午把一半的税钱先汇过来。”  
  于某知道自己受骗了。她再没有给对方汇钱,而是从多方面调查起该公司。她从网上查到,林小姐和黄文明所留的手机号码并不是深圳的手机号码,而是福建省三明市的。  
  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会受骗时,她流着泪说:“我太想得到这笔钱了,想用它来交学费。”“这1000元钱对于我来说是5个月的生活费!”  
  近日,长春市有关部门与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取得了联系。三明市公安局接到报案后,根据于某所提供的线索后已开始调查。警方称,他们刚刚破获一起以该手段骗人的犯罪团伙。这些人大都是流窜作案,他们有可能不是三明市人,而是在当地买了手机卡。他们作案的手法很隐蔽,经常更换手机号码和银行帐户号码,给办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希望广大群众提高警惕,不要让骗子得逞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36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台湾买卖外汇金融诈骗案 
  【案例导读】  
  现在的金融诈骗活动屡见不鲜,但这个诈骗集团却想出了“新花样”,涉及千余人金额上亿元台币……  
  【案例正文】  
  11月18日,台湾警方破获了一个假冒买卖外汇、基金的诈骗集团。尽管现在的金融诈骗活动屡见不鲜,但这个诈骗集团却想出了“新花样”,他们雇用一批帅哥靓妹上网,通过网络聊天等方式“钓鱼”,再引诱网友步入金融团伙设下的骗局。据台警方初步估计,本案已经有1000多人上当受骗,他们至少被该犯罪集团骗去了上亿元台币!  
  聊天室的“温柔陷阱”  
  从2001年年底开始,这个金融诈骗集团就开始从事犯罪活动了。在金融犯罪活动不断被媒体曝光、人们警惕性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个犯罪团伙把黑手伸向了年轻的“网络族”,而其手段无外乎是“先骗情,再骗财”。  
  有了能让“网络族”们心甘情愿地交出钱来,这个犯罪团伙专门招募了一批20岁上下的美女或是帅哥,并利用这些靓仔辣妹上网“交友”,对情感空虚的“网络族”发动了情感攻势。搞定感情问题之后,再诱骗被害人步入犯罪团伙设下的基金买卖或外币交易骗局。  
  本月18日,台湾警方逮捕了陈志萱、李静茹等9位美女级的“网络杀手”。据称,她们清一色拥有大学或大专学历,不但身材高挑,而且面貌姣好。她们的作案手法通常是,先到各大网站的聊天室里“广泛撒网”,物色有投资能力的网友,接着是称要与他们交朋友,然后发一些“性感养眼”的照片给受害人,引诱他们见面。而这些受害人一旦与她们见面,惊艳之余,对美女们的理财建议往往言听计从。最后,受害人被一一领到了犯罪团伙开的假公司——名叫“威升行”及“连城行”的“投资公司”里,一掷千金地投资那些子虚乌有的“国外基金买卖”和“外币交易”了。  
  虚假交易骗人上千  
  台湾警方称,这一诈骗集团的幕后指使很可能躲藏在香港,他们先是在香港注册了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在香港并没有从事业务,而是到了台湾,以公司的名义开了一个银行帐户。然后,就用“威升行”及“连城行”这两家根本注册过的投资公司招摇撞骗了。  
  当那些美女、帅哥们领着上了套的网友来到“威升行”或是“连城行”后,由自己或是由等在这里的同伙大谈金融理财的种种办法,以及公司是如何为客户赢了高额回报,等等。除了嘴说,这两家假公司还颇下功夫地安装了外汇或是基金交易的滚动显示大屏幕,并伪造了一堆帮客户赢利的“交易单据”——不过,大屏幕上数据的变化,并不是哪个国际金融市场买卖情况的卫星实时传送,而是由另一间房子里的犯罪团伙成员在一台计算机上一手“设计”出来的。  
  有了这些冠冕堂皇的“硬件”,再加上有美女、帅哥在旁边“敲边鼓”,一冲动上了贼船的人还真不少。犯罪团伙要每一位要加入的客户先汇2万美元到香港那家“投资顾问公司”作“保证金”——这笔钱自然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不过,他们猛宰受害人的行为还远不止这2万美元,当受害人把大笔资金交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就不断地伪造“投资失败”的假象,逼着受害人同意“割肉”或是“追加买进”。选择“割肉”离场的人赔的相对还少点,而那些不服气追加投资、想翻本的人就更惨了,因为“威升行”或是“连城行”的投资永远是小赚大赔——据称,被骗的受害人,有不少人都被骗走了数百万台币!  
  令人担忧的台湾“草莓族”  
  台湾警方在审讯被捕的陈志萱等人后认定,这一犯罪团伙共有30多人,此次抓捕行动只抓到了多次行骗、曝光率高的9名“美女级网络杀手”,而其他还在网上“撒网捕鱼”的同伙以及犯罪团伙的台湾籍主嫌沈昭宏,已经闻讯而逃。   
  值得一提的是,涉嫌本案的犯罪团伙成员,大多是20岁出头的高学历年轻人。而犯罪团伙在招收成员的时候,也十分明确地只选择“草莓族”。所谓“草莓族”,是台湾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名词,是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  
  不过,“草莓族”并不是什么好的形容词,它是形容这一代年轻人像草莓一样外表鲜艳,可一碰就烂,重视享乐受不了挫折、抗压性差、合群性不足、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差,等等。台湾这一代人的“草莓”特性,说来也有迹可寻。20世纪80年代,正是台湾(骗术研究网 163164 )经济持续高速的阶段,民众收入持续增涨,物质生活十分优裕——总之,台湾人在那个时候已经认为自己是“有钱的主儿”了。在这种“阳光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个性和处世原则与依靠个人奋斗的上一代人,自然迥乎不同。  
  这起金融诈骗案告破以后,台湾不少媒体在报道此案的同时,都开始反恩“草莓族”的成长问题。富裕的社会环境与父母娇生惯养下成长的一代,既是对物质需求更高的一代,也更可能是脆弱的一代,当他们步入纷繁的社会时,很容易分不清是非,以自我为中心作出选择——此次,30多位个人条件极佳的“草莓族”甘心沦为犯罪分子的同伙,可以说是一个极端例子,这也为年轻一族的教育成长问题敲响了警钟!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37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解析金融诈骗屡屡得手原因 
  【案例导读】  
  近年来,通过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诈骗银行资金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本文介绍……  
  【案例正文】  
  近年来,通过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诈骗银行资金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一些银行内控机制失效,给金融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金融诈骗花样翻新  
  目前,金融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断翻新,已经由“原始”的伪造印鉴、伪造汇票,发展到从银行索要出存款单位的预留印鉴,甚至与银行工作人员内外勾结,虚开承兑汇票,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触目惊心。天津市司法机关提供的3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目前金融诈骗案件的新动向。  
  1999年10月至2000年11月,金融诈骗分子张淑莹、张世莉等人以支付高息为诱饵,将29个存款单位的资金分别引存到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的3个支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红桥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津西支行。随后,诈骗分子竟然从银行索要出了存款单位的银行预留印鉴卡片、营业执照复印件、盖有存款单位印章的承诺书等,私刻存款单位的公章,分别以几家公司的名义,骗开银行承兑汇票总计1.432亿元,贴现兑出现金非法占有。  
  2000年2月,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友谊路分理处经理席津生经人介绍,认识了天津市肴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曹翠华。曹以肴奇公司的名义向友谊路分理处申请开具金额为60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承兑汇票,谎称“开出承兑汇票后吸揽存款补齐保证金”。身为银行分理处经理的席津生,在肴奇公司没有按照规定存入全额保证金的情况下,指使分理处会计李某违规在肴奇公司申请开具承兑汇票的承诺书上签字盖章,证明肴奇公司在该分理处账户上有全额保证金。随后,席津生又两次指使会计李某分别在肴奇公司申请开具1500万元和3000万元承兑汇票的承诺书上签字盖章。曹翠华后将承兑汇票贴现兑出现金。席津生和李某的行为给银行共造成经济损失人民币2102万元,被法院以“徇私舞弊造成亏损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2年。  
  2003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天津馨名园分理处主任杨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家公司的董事杨某某。杨某某称其公司目前流动资金运作方面有一些困难,想请杨某帮忙开一份“贷款承诺书”,待资金到位后在该行存入1000万元作为回报。为了赢得这个“大储户”,熟知金融法规、行规的杨某在明知分理处没有权限开具贷款承诺书的情况下,越权违规以分理处的名义开具了6000万元的贷款承诺书。后经天津市公安局南开分局提前介入,及时将贷款承诺书追回,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银行内控机制失效  
  金融诈骗分子缘何能屡屡得手?银行的贷前审查流于形式,盲目相信企业提供的资料甚至虚假承诺是主要原因。天津市人民检察院起诉处副处长赵志辉说,按规定,商业银行对企业授信或发放贷款前,都要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及盈利水平进行调查,判断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放贷前还要对企业资产状况进行实地考查;在为企业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骗术研究网 163164 )时,企业必须存入用于到期支付的全额保证金,保证金必须存入专户,不得提前支取。但是,部分银行的贷前审查流于形式,甚至轻信企业编造的谎言,在没有存入保证金的情况下,开出承兑汇票,为诈骗分子打开方便之门。  
  银行一味揽储,对存款单位的预留印鉴等文件疏于管理,让诈骗分子钻了空子。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刘劲夫说,一些银行一味追求存款和放贷指标,大批量开具承兑汇票,同时,违反银行最基本的操作规范,使诈骗分子轻易得手。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238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警惕金融诈骗三种形式 
  【案例导读】  
  根据大量资料显示,近年来,金融诈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给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侵害和负面影响。随着金融业务的提升,金融诈骗的表现形式也呈多元化、智能化的新态势……  
  【案例正文】  
  根据大量资料显示,近年来,金融诈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给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侵害和负面影响。随着金融业务的提升,金融诈骗的表现形式也呈多元化、智能化的新态势。  
  假币诈骗范围大  
  金融诈骗让人们感受最多、最直接的莫过于假币诈骗了,它几乎辐射到每一个家庭、每一户居民、每一位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涉及面之广、危害之大已成为社会的公害。  
  在珠海,公共汽车实行无人售票后,每天收到的假人民币就近700元,实行无人售票的5年中,就收到假币150万元,给公共汽车行业的经营效益带来重大损失。  
  一些出租汽车司机利用晚间营运的便利,利用大找小、整回零等手法把假币推销给消费者。有的农村人见了大面额的人民币甚至都不敢收,很怕上当受骗。制造假币的不法之徒,正是抓住人们的这一心态,假币也由大变小,10元、5元的也有。根据一家零售行业收到的假币统计,10元面值的假币占到54%,5元的占到32%,还有2元面值的“冥钞。  
  前不久,还发现1元面值的假硬币100多万元。假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于国外或台港澳,通过走私贩运到内地;有的是国内的地下工厂(骗术研究网 163164 )非法制造的,以其面值的20%销售到贩卖者的手里,再以各种欺骗手段混入人民币的流通领域,给人民币的信誉带来严重伤害,损害了人民群众正当权益和生活,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引发了众多的假币案件和纠纷。  
  票据诈骗危害大  
  票据诈骗是金融诈骗的主要形式之一,而“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汇票又是票据诈骗的重灾区。发生在湛江一家有限公司变造或伪造金融凭证案,金额达2亿多元。  
  原上海中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运秀与无业人员乔智训合谋,由乔智训从广州以2万元购得一张伪造的票面金额30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承兑汇票,而后持票到无锡一家商业银行的分理处,进行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骗得人民币296。08万元。有的不法分子利用十分高明的手段克隆“银行汇票,往往超前一步赶到兑付银行,以假乱真,骗取现金或转帐结算,等到真正的兑付人持票存取款时,才发现票据被诈骗。  
  根据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市分行的统计,去年以来,共堵截“假银行承兑汇票15笔,金额达2600万元。在票据诈骗中,转帐支票诈骗也比较常见,尤其是交通经济欠发达地区,常以开“空头支票的形式骗取对方的物资商品;有的不法分子私刻其他单位的印章,到物资或商场进行诈骗财物;有的信誉差的单位,为了拖延交付货款,明知自己账上无钱,也常常以开“空头支票的形式糊弄对方,给支票结算带来严重的信用危机,有的单位宁可自找麻烦收现金,也不愿意收受支票;有的账上虽然有钱但不愿意付款,也常常以故意盖错印章或填错内容要素而达到拒绝付款的目的;有的虽可以收受支票,但必须等收妥款项以后再发货,支票的使用效率大为降低,严重影响了支票的功能和应用。  
  信用卡诈骗严重  
  近年来,随着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迅速发展,持卡人数的不断增加,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逐渐增多,其中以恶意透支的方式进行信用卡诈骗犯罪尤其突出。据前不久一个省的工、农、中、建四家银行信用卡使用情况的调查,恶意透支者多达5000多人,金额高达500万元以上。  
  据一位恶意透支人被捕后的交待,他利用多张信用卡,采取逃避授权异地取现的手法,在多个自动柜员机上恶意透支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