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13章

超级能源强国-第213章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井钻的深,用的时间就长,但油层就多,试油的机会也多。因此,深度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

新马集团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可能根据情况进行修改,就像苏城一样。

见李政夫不想说,苏城也懒得逼迫,只是轻轻一笑。

阿里克塞哈哈一笑,道:“不管怎么样,都感谢两位。最近,我有几个老朋友听说了竞速勘探的事,对大华实业、新马集团和伊藤商社的印象很好。过两天,我介绍他们给你们。”

他的老朋友,肯定是想要涉足油田的前苏联或俄罗斯的高官显贵。李政夫的眼睛一下子眯了起来,笑呵呵的道:“太感谢阿里克塞先生了。您说过两天,是说他们会来库瓦克吗?”

“再漂亮的话,也比不上金灿灿的现实。库瓦克油田能产出石油以后,他们才会确定进入石油业。”阿里克塞顿了一下,又笑道:“我的几位老朋友,都是有身份的人,比秋明油田现在的那些人,要厉害的多,你们见到以后就知道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井深

随着南2号油井完钻,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到库瓦克的临时营地。

寒冷的空气和混乱的烂泥地都不能阻止前苏联人向往金钱的心。人总是要有信仰的,要么是崇高的理想,要么是金灿灿的理想,当戈尔巴乔夫葬送了苏联的希望,当欧美国家开始骄傲的宣告《历史的终结》的时候,所有人都自然而然的面朝西方,向往着金银满身。

短短的几天时间,苏城就见到了好几个前苏联的高级干部,还有正在俄罗斯联邦任职的实权官员,也急火火的跑到了秋明油田。

此时的俄罗斯,就像是一座予取予夺的仓库,管理员们想尽办法,要从里面搬运出更多的财富出来。俄罗斯石油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经是人尽皆知的金矿。

不过,石油开采的费用实在是不低。别的不说,以前苏联的穷困,许多官员想在西伯利亚养起300人都做不到,又如何去开发石油。

此时西方国家的贷款,主要集中在电力、冶炼等保值的工厂项目上,石油公司则倾向于趁火打劫。正如苏城所预知的那样,英国、挪威、美国等国的石油公司都选择了自己占有油田,自己投资,自己开发,自己钻探,自己采油,自己运输,自己销售的模式……虽然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两名俄罗斯的合伙人,但权力和好处是很少的,也已难以满足高管们越来越高涨的欲望……

在某些合同中,俄罗斯商人开始的时候尚能获得数成的股份,但是,随着投资额度的不断增加,俄罗斯人的份额就被不断的稀释了。等到真正产出的时候,俄罗斯人的份额已经少的不能再少。

合理合法的手段,加上外国石油公司的强势,很快就让俄罗斯人明白,要想在石油行业赚一大笔钱,库瓦克的模式是最好的。若是能开采出石油来,初期赚到的钱可不会少,前苏联的高官互通声息,加上竞速勘探前就有已获得油田的老板关注,临时营地聚集的人着实不少。

伊藤信重和李政夫也密切关注着大华的情况。他们的勘探速度比大华慢,第一口井钻的也就晚,如果大华的第一口井就出油,他们的油井不管能不能出油,竞速勘探都算是输了,为此付出的5000多万美元,也就等于打了水漂。

日本、新加坡这样的公司,和欧美公司是不一样的。后者的石油公司经过多年发展,都成了巨大规模的超级公司,即使是做技术服务,也是给整装大油田做。一张合同几亿美元都不一定能看在眼里。因为他们的各种成本高,给小油田做技术服务,光是人力成本一项就不划算。

至于大华实业、新马集团这样的大中型石油公司则不同。要是拿一个20亿吨储量的超级整装油田出来,光是前期垫付的数亿乃至十数亿美元,就可能让他们背上沉重的负担,反而不如小油田的灵活利润。

可以说,俄罗斯市场上,大头的油田最终归了石油七姐妹那样的巨无霸,中小型的油田归了俄罗斯的高官,只有技术服务市场还空了出来,被大华实业等石油公司竞争。

假如不是预知到未来的俄罗斯会再国有化,苏城说不得也要竞争一下俄罗斯的油田。现在却是避之不及。

到普京2000年上台,也不过剩下了8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就是丢给苏城一个大庆油田,他最多也不过能赚回一个成本,等到油田国有化,钱没有赚到不说,8年的时间也要被浪费了。

无法长期获得油田的情况下,技术服务其实是最赚钱的行当,苏城拿出数千万美元豪赌,为的也不是小小的库瓦克油田。

因此,趁着等待期间,临时营地每天都有酒宴。一瓶瓶的伏特加、威士忌和二锅头流水价的送上桌,每天都能灌倒五六七八个俄罗斯壮男或壮女。

李政夫和伊藤信重也混在宴会里,想趁着机会,多认识几个人。

司空冠做老了银行业,怎么保住客户是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只要见到新加坡人和日本人就灌酒。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类似,也喜欢喝酒起哄,几次三番下来,日本和新加坡人只要出现就逃不掉。他们都是标准的国际大公司里的职业经理人,过的是小酌两口红酒的日子,和国企银行酒精考验的战士哪里能比,一来二去的,连靠近都不敢了。

陪着俄罗斯客户醉生梦死的过了一周,油田渐渐传来了各种消息。

“第一次试油失败。”

“第二次和第三次试油失败。”

“第12次试油失败。”

“第20次试油失败。”

一条条的消息传来,全是失败的消息。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能淡定的对待失败试油20次能出一次油,都算是邀天之幸了,失败几次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当“第20次试油失败。”的消息传来,许多人都淡定不能了。

“我亲自去南2号井。”秦世维在大华实业呆的越久,感情就越深厚,不愿看到大华失败,急匆匆的在办公室里找到苏城,丢下一句话就想跑。

苏城赶快拽住他,道:“你去南2号也于事无补,他们试不出油,也许是技术问题,也许是确实没油,不管怎么样,最多明天,试油就要结束了,你难道能用一天时间,就指导他们试出油来?”

“总是多些机会。我在胜利油田的时候,勘探出的油井几百口,怎么的也经验丰富一些。”胜利油田油2万多口油井,确实是一个锻炼勘探的好地方。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胜利油田仍然在继续勘探,试油产量依然不少。

“就算要去,也是去第二口井,那里马上也要开始试油了。1号井不能出油,也来不及了。”

秦世维打的就是这个主意,马上道:“那我就去第二口井,非得给它试出油来。不过,新马集团的油井听说也要开始试油了,你得派遣直升飞机送我去那里,另外,我要带些设备走,你得给我找一架大的运输机,否则路上就要2天,再有什么耽搁了就麻烦了……”

“没问题。”苏城都不用他说完,一口答应了。

秦世维见他不像是说笑,不禁道:“现在租赁直升飞机可不便宜,重型运输机就更贵了,你得找阿里克塞帮忙才行。”

“你就算不说,我也要给你找直升飞机的。大华的首席钻探工程师,用两天时间在路上跑,那算是什么。”

秦世维在国企呆久了,习惯了出差前的讨价还价,听了苏城的话,反而有些奇怪的表情,摇头笑道:“你们做资本家的,还真舍得。”

在1992年以前,资本家可不是开玩笑的话,是相当严肃的帽子。不过,随着南巡讲话,国人不问姓资姓社了,资本家也就可以拿出来当玩笑了。

苏城淡淡的笑了,道:“你只要能把直升飞机的费用赚出来,我就赚到了,剥削劳动力才是真的剥削。”

“最好你能剥削成功。”秦世维还是不太习惯大华的花钱的方式,不过,此时节省两天时间确实有用,否则他是一定要厉行节俭的。

第二天。

大华的第二口油井开始试油。

同时,新马集团的新1号油井也进入了完钻状态,深度2300米,比他们预计的短了200米,也是为了争取到时间。

这天的酒宴上,喝酒的人就少了许多。

即使是嗜酒的老俄罗斯人,也只是浅酌两口,和个半斤八两的就住口,然后口齿清晰的与人谈论试油的事儿。

从早到晚,不停的有电报往来,但代表试油成功的消息,是一条都没送来。

大家虽然有点失望,但也都习惯了。

第三天,依旧是什么消息都没有。

李政夫一边感受着压力,一边观察着苏城。

伊藤信重看出了他的压力,安慰道:“如今是考验钻井队水平的时候。咱们花费的大价钱,此时就该得到回报。他们的人手再多,一口钻探井也投入不了多少人,反而是咱们的技术,能起到大的作用。”

“说的也是,咱们赢下来的几率,本就应该是最大的。”

两人说着话,好像压力也小了不少。

然而,这一天仍然没有好消息传来,倒是大华实业的试油速度比他们快。细问之下,大华实业是24小时工作的,挪威勘探队虽然也是24小时,晚上却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开工。

第四天仍然如此,眼看着试油即将结束,不止是两家公司,阿里克塞都坐不住了。

库瓦克地区是否真的有油,已经变成了疑问。

随着新马集团第二口井即将完成,李政夫做出决定:“钻到3500米再完井。”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多钻1000米,要用掉好几天的时间,若是在下面的岩层遇到麻烦,拖延一两个星期是很正常的。但是,大华实业的两口井和新马集团的一口井都试油失败,令新马集团的专家将失败归咎于油井的深度不够。

2500米的深度,确实是有些浅了。

李政夫这样做,是将希望放在了2500米到3500米之间,从技术角度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他的决定,给大华实业以相当的压力。

是继续原来的井深,还是增加井深,将会直接影响胜负。

第三百七十六章替喷法

临时营地的中方指挥部里,灯火通明。

秦世维、年忠学、冉子安等钻井采油的专家昼夜难眠的看着勘探图,不停的比较着勘探队送来的各种资料。

他们都有两天没睡觉了,但没人考虑这件事。因为到了明天,大华实业的三号井就要钻到2500米了。到时候,是完钻还是继续钻下去,都得做出决定,不能耽搁钻井队的时间。

新马集团选择钻到3500米,这会拖延他们一周左右的时间,如果油层确实在2500米以内,大华实业无疑会占据极大的优势。

但是,以前面几口井的试油情况来说,油层在2500米内的几率似乎并不大。大华实业如果继续选择2500米,而2500米内无油层的话,再努力也要失败。

冉子安和年忠学研究了两天时间,也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

钻井到3500米,似乎是最安全的事。但新马集团和伊藤商社的技术先进,速度不会比中国钻井队慢多少,很有可能提前试出油……秦世维揉着眉头,看向闭目养神的苏城,很怀疑他是不是睡着了。

等了几秒钟,他苦笑的摇了一下头,道:“咱们第一口钻井太急于求成了,怪我,当时我要是严格按照要求,钻到4000米,再用多油层合层试油,第二口井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现在再增加钻井的深度,似乎有些为时太晚。”

年忠学接口道:“以秋明油田的地质状况,油田深入到4000米确实是有可能的。现在麻烦的是咱们都在库瓦克一个油田里勘探,地质条件相差不大,都从3500米开始试油,容易被人家抢了先机去。”

年忠学说话的时候,也看着苏城。以目前的资料来说,他们确实难以给出肯定的答案。

要了解深埋于地下数千米的石油,实在是需要太多的资源了。二维和三维的地震图谱,磁力和重力等等测试方法,配合比成百上千的理论书籍,得到的依然只是估测。

即使再过30年,人们仍然不能准确的预知底下的情况。

苏城默默思虑,并没有说话。

他脑袋里考虑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问题。

竞速勘探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吸引其他俄罗斯石油商的订单。因此,赢固然是需要的,赢的漂亮也是极重要的附加条件。

新马集团决定3500米完钻,大华实业迟疑之后,要是也选择3500米,赢下来也不能算是漂亮,失败了更是丑陋。

那么,深度增加到4000米?

耗费的时间更多是一方面,苏城也很不看好这个深度。

在他的印象里,秋明油田极少有油田深到4000米以上的,之所有印象,是大学时的笔记发挥了作用。当年书本上描述的深度非常容易记忆:1万英尺以内。

1万英尺正好是3000米过点的样子,端的是好记无比。

所以,钻井到3500米,在苏城看来是一个错误决定。但2500米也不能说是一个安全的决定。3000米是不是有必要,也殊难判断。

想着,苏城抬头看向秦世维,问:“秦院长,第二口井最后的情况如何?”

秦世维从头到尾的参与了第二口井的试油工作,以他的理解能力,应该能提出不错的建议。

对面的秦世维的神情有些扭捏。第二口井对他来说,多少有些滑铁卢的味道。实际上,整个库瓦克油田的竞速勘探过程里,秦世维的建议都有些疏漏,但这是油田开发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勘探油田本身就有猜的成分,经验越足,猜测的正确率就越高,但也不是说能百分百的猜中。

几秒钟后,秦世维就调整好了心情,道:“第二口井固井作业完成以后,我立刻主持进行了检测,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要求,经过电测检查,质量合格。当时,我的心情是非常好的……”

稍停,他半是回忆,半是报告的继续道:“5号的时候,我们开始第一次射孔,先用清水替换出了井筒内的泥浆。然后,清水压井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射开了2100米到2400米的3个薄油层,厚度大概有1。8米。射孔后,井口没有任何显示,甚至出现了下降,之后,我们进行了提捞诱喷,在捞出的水里面,发现了油气味和油花,但终究没有见到原油。7号开始,我们进一步的射孔,仍然没有发现……”

苏城听着他的介绍,缓缓点头。油井并不是挖到了位置,石油就会喷出来。当然,早期的陆地石油,还有现在的海洋石油确实有这样的现象,那通常都代表着大油田和大油压,但并非必然如此。库瓦克油田明显是一个小油田,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油砂田,井下压力不足是他们所预料到的。若非如此,当年的前苏联也不会在初勘中放过它了。

秦世维在2号井的主要工作,就是采取各种诱喷的方法,疏通油层,从而让原油有喷射出来的动力。

如果出现了每天数吨以上的工业流,这就说明钻井的位置正确,而且说明该油田有价值。

如果无法出现工业流,要么是钻井位置不对,要么就是油田无价值。

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是诱喷的方法不对。

然而,秦世维已是有数的钻井采油专家了,除了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钻井采油研究院,其他管理局的研究所只弱不强,中央和石油大学里也有几个专家学霸,但抡起经验也比不过这些管理局的。外面的洋和尚自然不少水平高的,但他们多半是会的设备多,获得的辅助资料多,大华实业既然没有办法提供那么多的设备,找来洋和尚也是无用。

例如冉子安这样的,自勘探以来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他以后的发展,还是更多的要体现在研究方面。

苏城沉默片刻,实在的道:“我们不能跟在新马集团的屁股后面走,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