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之铁血枭雄-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革兰金帐也有消息了,他们倒是走的挺远,详细的情况,吴去,你跟他们说说。”
“是,这个消息还没有别人知道,大家听完现在也不要乱说,说来还是巧了,西边往里之外有个叫陀兰国的沙漠小国受到了金帐的侵入,他们听说那些革兰人是由东边过去的,就派出了自己的使臣,诸位大人也知道,革兰,天下强军,金帐虽然远走域外,但还有十几个部落的人口跟随,故我估计,当有数千战士应不为过的,那陀兰国不是对手也在情理之中,他们是来东方求援的,说来好笑……”
吴去清瘦的脸色露出了笑容,偷瞟了皇上一眼,这才接着说道:“他们一队使臣来到我大燕,还……还送来了他们国王的幺女;意思嘛,不言自明,革兰金帐,乃我大燕死敌,但奈何相距遥远,总不能拍大军征伐,陀兰国之南,据说是一个西方大国,强盛处竟然不比大燕差了,这样一来,就算派兵前往也颇多变数,所以按照皇上的意思,我大燕组三千轻骑,随行护送使臣回国,沿途探查西域地形风物,到了陀兰国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反正革兰金帐丧家之犬尔,倒也不用放在心上。
诸位大人若有良某,不妨直言。”
诸人都是一阵沉默,这件事说来简单,但谁知到皇上是怎么想的?皇上的来历一直成迷,有很多说法就是皇上与革兰帝国有不共戴天之仇,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穿凿附会的嫌疑,但在群臣中却不无市场,皇上当年与革兰帝国连场恶战,根本未曾又修好的意思,一直将革兰金帐赶出草原,但这些年来也一直未曾放弃寻找革兰金帐的踪迹,不是有仇是什么,如今得到了金帐的消息是不是存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念头?
半晌之后还是文盛率先说道:“这臣下倒是有个办法。”
张弃道:“那就说来听听。”
“哦没事这样的骂我大燕在西域经营有年了。大燕一些退伍将士遍布在西域各国,很多都是当年随皇上征战的老兵耐不住寂寞而组织的队伍,还是皇上圣明,臣下当初总也没想到会有今天的局面,他们一些人甚至在西域各国还有官职在身,所以我大燕在西域各国的影响越大,所以以臣下的意思。不如召集这些退伍将士,让他们自带补给,去陀兰国走上一趟,臣想规模还能大上一些。而且他们都是经过战阵的将士;对西域的地形也还熟悉,如此一来,却不用我大燕大动干戈,只是花些银两,还能把事情办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唯一碍难的地方就是这些人不相统属,恐难形成战力,得派一员大将率领,剧中调配,方能成事。
旁边的几个人一听,眼睛都是一亮,吴去接着道:“皇上,文大人说的确实是良策,如此一来到能省下不少钱粮,只是不知这些军士堪用否。诚然这些将士都是百战余生的勇士,但毕竟已经非是正规大燕士卒,若是事情顺利还则罢了。若是事有不协,这些人可愿死战?若是堕了大燕威名,则西域多年努力虽然不会尽毁于此,但总是让人看轻了我大燕。”
文盛点头道:“吴候此言确实是老成之言,微臣确实想得有些简单了……”
张弃一笑道:“我看你们说的都不错,这时就按文盛说的办了,但其间的细节处你们要商量解决,其实陀兰国救不救都是无所谓的紧,但他南面的大国我却很感兴趣,不管事情成与不成,都要探明那大国军政,以及山川人文,只要将这事办了,就是大功一件……”他随口而说,其实也就是提醒众人注意罢了,这事还是行人司办起来得力,他已经想好了让官任派人出西域,探听消息上哪里还有人比行人司得力的。
接着张弃又说道:“这事儿不急,陀兰国使节已经快到京师,估计也就是这几天的事儿了,召礼物司操办迎接事宜,不过不用太过隆重,只照常理办理就是。”接着脸色一正道:“后楚的事情操办的怎么样了?”
众人都看向韩起,韩起如今已是军机处的唯一宰执,位高权重,处理的事情又多,再加这些时日被群臣上书的事情折腾的够呛,还得调拨人马,真个人更是显得苍老了许多,疲惫之色是怎么也掩不住的了,不过他少年从军,身经百战,身体健壮结实,看上去精神倒是不错,听了皇上问话,赶紧躬身答道:“皇上,几个军已经奉命到京,都已经在军机处报备过了的,他们所率军队也已经整装待发,沿途补给也都准备妥当了,只是没有皇上的允准,臣还没告诉他们行军的目的地,剩下的就是等着皇上文对……”
要是一切顺利的话,今冬就能将大军尽数集结于歧州,至于粮草机械方面还得几位大人配合行事,要不然还得耗费些时日。
至于大军的战力,微臣心中实在无底,这些将士大多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性不说,南方水网纵横,骑兵很难发挥战力。
再一个就是南兵虽然战力不强,但总占着地形之力,加之南方气候湿润多雨,军械的保养也是个问题,臣生于南方,对南方比较熟悉,就说弓箭吧,在南方军中都是战时才将所有弓箭拿出来,平时都是放在库房之中由专人进行保养,微臣怕那些在北方制作的军械到了南方粘水之后不能使用,还有,这次进军最早也得来年开春的时候才行,春天疫病容易在军中爆发,我军都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尤其容易流行疫病,臣已经叫军中医官儿尽量准备充足的草药,至于饮水等方面也让他们多加注意了,总不能保得周全,他们这次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没有固定的补给,臣实在有些担心……
还有,大军集结,虽然保密上臣下了很多的功夫,但一来人数太多,难免人多嘴杂,而来后楚的商队遍布大燕各处,保密上也难做的滴水不漏,此战又重在一个出其不意,臣实在不敢保证后楚实现得不到消息,一旦消息泄露,后楚有了防备,十余万将士就是有去无回的局面了。
臣日思夜想,却毫无办法,实在有伤陛下知人之明,臣惭愧,惟愿统率大军,与南下战士同生共死尔。”
异世之铁血枭雄第三卷凤栖梧桐第六卷江山如画第二百二十三章终曲
大燕开国十年腊月初九,腊月天儿,京师刚下完一场白雪,冷的有点邪乎,过完了年,大家的喜气儿都还没过去,虽然天气寒冷,但走亲访友,宴请宾朋的,人来人往的却是显得比平时都还热闹,大家一个个缩着脖子,口里吐出一团团的白气,冻得身子直打寒战,但脸上却都带着喜色。
不为别的,今天天下大熟,歧州,凯州,川州,北面的三州都是仓禀充实,草原上还有那么多的牛羊马匹,眼瞅着这日子是一年好过一年,大家心里能不高薪吗?
李义坐在一间茶馆里端坐,正是年初时节,茶馆里没什么人,李义进京也有些时日了,但除了到军机处报备以外,就好像再也没他什么事情了,让他有些烦躁,但他那几个朋友都劝他要稍安勿躁,所以尽管很想着到军机处走动一下,去打探一下消息,但后来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整日里无事可做,有些惦记在北方的家人,看不得朋友们一家团圆,热热闹闹的样子,这才正月里就跑出来喝茶。
正想着心事,茶馆的门一把被人大力拉开,立时惯了满屋子的冷风,李义打了个激灵,心中却是一笑,才在京师呆了这些时日,身子骨好像就已经不行了似地,往年在北疆可是比这里要冷得多了,也没见自己这么没用的。
“大人,您赶快把。圣旨已经到了府里了,我家老爷满城的撒下人找您,万幸让小的碰上您了……”
来人是王宗宇家的小厮,李义进京之后就一直住在好友家里,这个人他见过几面,听他说话,心里不由一惊,接着就是一喜,终是让自己等到了吗?
乾元殿内,一个个将军轮流进去,有一个个脸色苍白的离开,让李义看了不禁心中一凛,当今皇上是以武立国。正正经经的马上皇帝,身平大小怕不有数百战,在军务上那是谁也欺瞒不了的,看这些将军的样子就知道在里面被皇上考教的焦头烂额,还没被谁叫进去的将军也都心中不安,生怕被皇上面前应对出了岔子,更有粗疏地已经开始念念有词,不知是在嘟囔降到皇上应该说什么,还是在祈祷哪路的神仙保佑了。
等到十数个将军全都辞去,大殿之中这才喊道李义的名字。李义整了整衣衫,这才大步走了进去。
“来了,坐吧。”
李义刚跪倒在地,听了这个温和的声音,心中却是一松,才有那么瞬间的失神,当年在革兰金帐之中,这位当今圣上也是这般温和而不失威严言谈话语之间霸气纵横,闻之让人心折,但更多的却是对他的淳淳劝勉如今想起来还如昨日般的事情,听了这个声音,之前种种猜疑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丝怨念统统消失不见,剩下的则是如同赤子慕孺般的激动。
李义不由眼圈一红,梗咽到:“皇上……”心中好似有千言万语,如今却噎在喉咙里一句也说不出来。
“起来吧,当日的后生小子今天都成将军了,在我面前做这种小儿女状可不符合你的身份,坐下说话,来人啊,弄碗姜汤来,你先暖暖身子。”{
……………………
从乾元殿中辞出来,外面地冷风一吹,却怎么也浇不息李义心中的激动,回首望去,半日来发生的以前好似做梦一般。
这次君前奏对却好像闲话家常,其中却无一句涉及军务,倒像是族中长辈问及自己的子侄,期间多是一些闲话罢了,最后辞出的时候才说了一句,“此去南方,好好努力,却也要好好照看着自己的性命,等你回来我亲自给你庆功,我知道,外面都说你是天子门生,不过也没说错,你立下功勋就是给我长脸,到时也叫那些乱嚼舌头之人看看,天子门生的名头也不是瞎叫出来的。”
李义拍了拍犹自有些晕眩的脑袋,却见一个穿着侍卫衣服的小校走了过来,手里捧着一个坛子,笑容中带着讨好道:“李将军,这是圣上吩咐给您带上的,这酒是上好熊胆泡制过的,最是能滋养身体,李将军请收好。”
李义接过酒坛,笑着打发着人离去,朝着乾元殿方向遥遥一拜,眼中又是一热,喃喃道:“今生必不负圣上期望……”
……………………
不管后世队大燕的评价如何之高,也不管在这个时代出了多少让人津津乐道,口有余香的人杰,更不管他开创了怎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老大帝国,有一点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并铭记的,自大燕开始,中原王朝头一次出现了一支能航行在海上的大规模船队,而随着这支船队的建立并一鸣惊人,波澜壮阔的航海时代终于拉开了序幕,而一个人的名字也被后世之人不断提起并牢记,段闻,大燕歧州刺史。
史书记载,段公名闻字博浩,出生微寒,少小离家,入章州节度使张腾幕内,任参军一职,后革兰犯边,大军北上,张腾此人贪财好色,不听段公质言,与北疆群臣争功,人怒人怨,为燕皇所斩,段公奉命留守北望城,城破被俘,为炎黄所感,遂为燕臣,从此风云际会……
后段公牧狩歧州,时江南未平,却有夏河天险横桓其间,大军不得进,段公亲造大船于海上。旬月之间,十万将士漂洋过海,登陆白鹭滩头,后楚出其不意,大军攻掠如火,一战而后楚雌伏,大燕遂有南疆,此段公居功至伟哉。
……………………
大燕十年三月,大将军韩起率十万大军漂洋过海,沿海岸而行二十余日,突击后楚腹背,后楚毫无防备之下,大军势如破竹。陷娄山关以作大军根据,后兵分两路,如化州腹地。
后楚自平定江南以来,军备废弛,甲革不修,燕军一路之上竟是毫无阻碍,所过之处,后楚官吏要么降顺拜服,要么弃地而逃,大军进度竟是比预先预定的最好情况还要快上很多。
大燕十年五月。大将李义率七千铁骑奔袭数百里,破江南水营,焚烧大小船只数百艘,早已等待在对岸的燕军主力趁势而过。三十余万大军横扫后楚全境,数路大军汇合鱼后楚京师城下,翌日。后楚皇帝开城出降,后楚国灭。
……………………
大燕十年冬,大将军王幕病故,大燕皇帝张弃亲往吊唁,追封王幕为威武王,下嫁公主张天星于其孙王庆,王氏一门备极荣宠,俨然为大燕第一豪门。
大燕十四年,大将军沈中身染重病,病故于西域任所,此时已是三等校尉的李义接任西域都护一职位。
大燕二十年,此时已是智国公的吴去以年老多病为由告老离职,翌年,病故于智国公府,追封为太子太傅,智王。
大燕二十三年,西域十国为人挑唆叛乱,扣押大燕商队,大将军李义率三万铁骑用时一年,破成无数,斩十国贵戚数百人,捉住雅思帝国神父斯蒂芬,押送回帝国京师。
时间有过六年,这六年间,大燕开国将领纷纷凋落,大将军韩起病故,大将军沈天云亡故,大将军白狼病故,张雄病疫,方正病疫,弗兰图病疫,张霸疫,文臣之中,文盛告老还乡,内阁大学士张云因结党抄家灭族,李丁文亡故,段闻年老辞官,专心修吏,一时间开国旧臣所剩无几,让人感叹不已。
大燕三十年,帝国一西方大国亚斯帝国在西域的碰撞已是越来越激烈,双方势力犬牙交错,战争一触即发。
大燕三十一年,大燕皇后李翠儿身故,大燕皇帝张弃痛哭失声,亲自扶灵将李翠儿葬于烟云山中,在山中传旨禅位于太子张天雷,闭门隐居数月之后,大燕与亚斯帝国战争爆发,张弃亲赴西域督战。
大燕三十五年秋,张弃亲率五万大眼铁骑破亚斯帝国远征军二十万于思慕斯荒原,这一站,亚斯帝国远征军不过半月之间,便即崩溃,五万大燕铁骑直将对方杀的尸横遍野,整个思慕斯荒原然为红色,二十万亚斯帝国远征军回到自己国家的不过数百残兵罢了。
大燕三十七年,燕军铁骑席卷西域,张弃率七万铁骑直趋亚斯帝国边境,亚斯帝国执政官图里斯亲率五十万大军迎战。
当是时,箭如暴雨,人如密蚁,喊杀之声动彻天地,但亚斯帝国由骑士领导,由农夫,佣兵等组成的大军哪里是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以杀戮和征服为目的的燕军的对手,溃败,一泻千里,踏着横流的鲜血和密密麻麻的尸体,燕军挥舞着手中的钢刀,告诉了这些业余军人什么才叫残酷,什么才叫暴虐
一战之下,亚斯帝国精锐尽失,执政官当场战死,都城被围陷落,整个庞大的帝国立时分崩离析。
但燕军久战之下,也伤亡惨重,在亚斯帝国各路大军汇集之下,无奈退出亚斯帝国,回军东向。
但是在这个张弃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位大燕开国皇帝,一生纵横无碍的退位君主却消失在了军中,没人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就像是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远征军剩余的七千将士惊慌之下,不敢回国,遂留在了西域之地,数百年之后,这些远征军的后裔在大燕灭亡之后,却是建立了后燕帝国,在西域风光一时。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陶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江山如画,醉了豪杰,老了英雄。
224后记(一)偶遇
大燕显德皇帝十三年,此时大燕立国已经三百多年了,大燕帝国算是已经到了极盛之时。
此时正是盛夏,烟云山中常年亘古不变的云雾更见浑厚,将烟云山装点的好像仙境一般。
在宽阔的山道之上,两个娇嫩的声音响起。
“姐姐,我看咱们还是回去吧,我父亲说这里是不能随便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