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主神池 >

第354章

主神池-第354章

小说: 主神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高不得不大规模的扩充军队。

幸好东中部张氏家族人口非常多,而且张氏族人又控制着中部六省的方方面面,所以征召不是问题。

这毕竟关系到张氏家族生死存亡,这些张氏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所以张高和张雷很快就招收到几百万军队。

到了三月初。

张高和张雷又一次兵强马壮了。

不过,这次新兵很多,所以必须加强训练。

春季到了,张高和张雷又可以带规模的倒卖商品,所以阳城方面迅速的得到了补充和充实。

在初春时,二王子和孙楚也得到了兵力的补充,另外孙楚还从西部调集了两百万军队补充到军队中,所以双方的实力都得到了补充。

三月中旬。

双方再次在阳城外围大战。

这一场大战持续了一个月,一直持续到四月底。

张高和张雷再次大败二王子和孙楚的军队,杀敌二百五十万。

二王子和孙楚再次退回了塔山和归中省。

不过,张高和张雷也非常糟糕,死伤军队也在一百五十万左右,最重要的是张高和张雷依赖的张家精锐几乎全军覆灭,剩下的大都是一些新兵,势力大为削弱。

眼见形势越来越不利,张高和张雷再次请求王丰和田刚增兵。

王丰没有向阳城派兵,毕竟阳城现在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无论多少兵力派过去,很快就会被绞杀。

何况,现在阳城形势不妙,王丰不得不加紧二王子谈判。



第六百四十一章 攻克阳城

虽然王丰加紧了和二王子谈判,但是,王丰依然源源不断的给阳城方面运送大量的钱财和物质进行支援,毕竟,王丰还是希望张高能够胜出,即使不能够胜出,也希望他们能够多拖一些时日,这样有利于王丰谈判。

然而,此时的田刚是否已经和二王子派系达成了协议,于是他拒绝了张高的请求,并且大规模的减少了对阳城方面的援助。

见到,如此情景,王丰自然有些着急,开始派人加紧谈判。

张高和张雷见田刚不但不派兵,而是大规模减少对阳城的物质援助,立即明白过来,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何况田氏家族和张氏家族的关系只是相互依存关系,田刚在这个时候自然选择了避祸。

张高愤然大骂田刚这个吃里爬外的东西,然而此时他们还是没有办法,毕竟他们受到的压力太大了。

紧接着,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双方大战不断,阳城周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虽然张高和张雷是胜多败少,但是形势却越来越不利,毕竟二王子有大量的后援,而张高和张雷手里的兵力却越来越少。

到了八月中旬。

王丰加快了和二王子方面的谈判,经过无数次的商谈,双方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渐渐的王丰和二王子达成了几点协议。

第一,王丰停止对阳城方面的支撑,切断他们的补给。

虽然,二王子希望王丰向阳城进军,但是王丰断然否决了这个建议,王丰虽然不喜欢张氏家族,但是王丰也不希望这个时候捅刀子,张浩怎么说也是自己的老岳父,虽然这个老岳父时常就想算计自己,但是王丰还是不喜欢这个时候落井下石。

另外,东源省内张氏家族也是最大的家族,王丰此时落井下石,容易引起张氏家族的反弹,如果此时发生内乱,对王丰极为不利。

第二,二王子保证王丰及其家族的安全,并保证不威胁王丰上将军的地位,到时候二王子指派少量的督军进入东源城曲两省,不会危及到王丰对东北两省的控制,这些督军只是执行指导性意见,东北两省具体事务还是由王丰说了算。

这一点维护了王丰对东北两省的统治和王氏家族在东北两省的利益,所以王丰对此非常高兴。

第三,为了堵住帝都大王子派系的嘴,王丰必须大量提拔当地皇族,也就是李氏家族接替重要的职位,以便让二王子交差。

对于这点王丰也没有异议,王丰早就想好了应对办法,那就是拼命的设置一些虚职,让这些李氏族人去担当。

第四,王丰必须保证以后效忠二王子,成为二王子派系的势力。

这一点王丰也没有异议,毕竟三王子倒了,二王子作为最有前途的帝位继承人,王丰自然会毫不犹豫的去抱粗腿。

当然,还有不少条款,那些条款都是细枝末节的。

正当王丰和二王子派来人达成协议时,北方的赵氏家族却加大了对王丰的援助,他们希望王丰立即出兵阳城,协助张高和张雷阻挡二王子继续推进。

如果二王子夺取阳城,大败张高和张雷,大王子的形势就会不妙,那时候二王子不但手握重兵,而且声势日涨,那样的话,大王子的前途肯定不妙。所以北方的赵氏集团一直吹催王丰立即出兵。

随着王丰和二王子达成协议,王丰渐渐的疏远了和赵氏集团的联系,毕竟随着三王子集团和张氏家族的倒台,二王子和大王子之间的王位争夺肯定会瞬间白热化,王丰同时踩着两条船将会非常危险。

在形式还没有明朗之时,自己两边下注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二王子一旦收拾了阳城,王丰再脚踩两条船将会非常危险。

原先有三王子有实力争夺帝位,双方的争夺还不是很激烈,如今三王子和张家倒台了,四王子的实力还不足以威胁到两位王子,因此,大王子和二王子肯定会大规模的争夺了。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二王子是一片大好。

手握重兵,又得到了隆德陛下的信任,另外马上就要取得平定东部叛乱的胜利,肯定声望很高,所以王丰选择投靠二王子,而不是选择投靠北方集团。

九月初。

东中部六省再次面临塔塔人和二王子的两面夹击,形势岌岌可危。

张高虽然不断的派人告诫王丰,唇亡齿寒,但是王丰对此不理不睬,在形势危急的时刻,王丰不得不选择自保。

另外,王丰和张氏家族关系本身也不是太好,张浩任命王丰成为东北两省的上将军也是权宜之计,王丰在此危急时候,另找一颗大树,也无可厚非。

张高、张雷见王丰、田刚都不派兵支援,立即想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情。

然后阳城的形势却非常紧张。这一次二王子和孙楚倒是没有等,塔塔人一参战,他们也开始了进攻。

因为阳城不断作战,实力大减,蒙托人很快就攻克了波城省,随即他们开始进攻雷州省。

雷州是张雷的老巢,所以这里有驻有重兵。

双方大战连连,最终是保住了雷州省,不过张雷的军队也伤亡大半。

塔塔人却是推进得非常的顺利,他们很快就攻克了泰安、甘泉和岳中,阳城立即处于塔塔人和二王子的夹击之下。

为了避免和塔塔人遭遇,二王子和孙楚故意退兵,他们要借塔塔人的手进一步消弱阳城方面的实力。

十一月,十二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塔塔人开始对阳城展开激烈的攻击。

塔塔人进攻的气焰非常嚣张,实力也非常雄厚,强悍的骑兵如同蚂蚁一样向阳城扑来,双方进行了殊死搏杀,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然而,阳城是张氏家族的根据,也是东部十省最大的城池,防守自然非同一般,城高墙厚,非常的坚固,塔塔人伤亡很大,最终还是没有攻克阳城。

不过,张高的兵力几乎消亡干净,此时的阳城,已经变成了一座危城,仿佛一根稻草也能够把阳城压垮。

十二月底,大雪开始下了起来。

今年的雪下得非常大,仿佛是在祭奠那些死去的亡灵。

张氏家族内部却是一片悲戚,元帅张浩被扣押,王丰、田刚背信弃义,虽然没有临时倒戈,但是也是在关键时刻抛弃了张氏家族。

现在,二王子在阳城外围驻有重兵,只等明年春天一到就趁势攻城,张氏家族如同危卵,随时都有覆巢的危险。

张高召集张氏家族的高层,开始商议对策。

经过,几轮磋商,最后家族高层决定撤离阳城,毕竟再这样守下去已经没有了意义,他们不得不为张氏家族留一点兵力。

虽然阳城的张氏家族如同危卵,但是二王子和孙楚并没有急着进兵,毕竟大雪漫天很有可能重蹈去年的覆辙。

他们可不想冒险,稳打稳扎,等等明年三月再进军,一举拿下阳城。

与此同时,张氏家族开始撤离阳城。

阳城它不但是一座城池,也是张氏家族的象征,数千年来无论政局如何变迁,张氏族人都稳稳的占据着阳城。

然而现在张氏族人不得不撤退了,毕竟二王子几百万大军还在虎视眈眈的看着阳城,张氏家族如果不想全军覆灭,就只能撤退。

从阳城撤退后,张氏家族开始一边向雷州、甘泉、太安、岳中撤退,一边向草原撤退。

他们知道,阳城这样的坚城都守不住,像雷州、甘泉、太安、岳中这些地方也守不住。

大部分张氏族人开始大规模的进入草原,他们在居奇湖和南洞山的狭长地带驻扎下来,准备把这里当成据点,一边长期盘踞。

更多的张氏族人也躲进了深山密林中,他们据险而居,隐姓埋名,开始盘踞下来,准备进行长期的斗争。

要做长期斗争,张氏族人有先天优势,毕竟在中部六省有近亿的张姓族人,二王子可是杀不尽他们的。

三月初,二王子和孙楚开始进攻。

在阳城方面没有遭受太大的抵抗,很快,二王子和孙楚就攻克了阳城。

阳城是东部十省的总部,也是张氏家族统治的象征,随着阳城被攻陷,也宣告张氏家族统治东部的权势结束了。

随着阳城的陷落,张氏家族的高层全面撤退,张氏家族这个东部的实际统治者也算是黯然谢幕。

不过,此时的阳城已经几乎是一座空城了,城中的居民逃走一空。

二王子和孙楚一边向帝都报喜,一边急忙命令军队立即向雷州和甘泉、太安、岳中进军。

两人明白,虽然攻克了阳城,但是张氏家族还有实力,如果不把这些势力全部消灭掉,以后东部将会极不稳定。



第六百四十二章 形势突变

五月中旬。

二王子和孙楚以风卷残云之势,基本平息了东中部六省。

随即,田刚宣布加入讨伐张高、张雷的行列,正是投靠二王子。

五月下旬。

王丰在东源发表声明,正是和张家划清界限,宣布东源两省正是接受二王子的领导和改编。

二王子和孙楚大喜,随着王丰和田刚的投降,东部十省的战事可以说已经基本结束,如此一来,东部十省可以说全部被他收入囊中。

王丰一边派人和二王子商议细节,一边在东部两省积极准备。

王丰明白,东部十省虽然换了一个主人,但是东北两省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依然处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只是自己从三王子派系,变成了二王子派系而已。

然而,形势并没有向王丰预计那样发展,大王子不会让二王子捡到如此大的便宜,否则大王子和二王子争夺帝位将会处于完全的下风。

五月底。

赵波在北方十五省的中心邯郸举行高层会议,随即决定对东北两省用兵,他们不能够让如此大的功劳全部归二王子和孙楚所有,即使吃不到肉,也要喝一碗汤。

六月初。

驻守北方的赵波元帅突然宣布东源军团为张氏家族的余孽,为叛军,赵氏家族要全力围剿。

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王丰也是张浩的女婿,张婉儿的夫君。

六月上旬。

赵波悍然从北部派遣两百万大军进攻东源和城曲两省,看样子时准备趁机为大王子捞取军功。

大军经过北方的甘丰和曲源两省,向东源和城曲猛扑过来。

本来甘丰到城曲,曲源到东源以前的官道非常狭窄,但是因为王丰最近几年一直和北方的赵氏集团关系不错,所以商贸频繁,因此官道扩宽了不少。因此,赵氏集团的军队进军得很快。

王丰对突然的变故有些惊慌失措,赵波突然向东北两省进军完全出乎王丰的预料之外,不过,幸好王丰对两省早就进行了军事部署,也不算是仓皇应战,王丰立即命令张锋、李浩等人进入战备状态。

突然的变化,不但让王丰大吃一惊,而且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吃惊过后,大家很快就想明白了,大王子派系的人是不想让功劳都被二王子抢光了,所以这个时候出来抢功。

其实王丰不知道,在二王子刚刚攻克阳城时,赵波和大王子就制定了突袭东源和城曲的计划,因此准备充分。

当时王丰还在急于和二王子谈判,所有对北方赵氏家族缺少关注,因此,对北方的赵氏家族一无所知,才让赵氏家族有机可趁。

赵氏集团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第一,提高大王子的威信,免得所有的风光都被二王子抢走了,毕竟剿灭东部叛乱可是奇功一件啊,二王子是这场战争的统帅,以后在争夺帝位中自然水涨船高。

第二,赵氏家族也可以趁机将东北两省纳入北方集团的控制范围内。

北方集团因为和大草原并不接壤,所以马匹和北方的商贸一直都被东部的张氏家族剥削,他们想趁机控制东源、城曲两省,以便有直通草原的通道。

当然,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毕竟东源、城曲两省最近由于政策得当,商贸繁荣,早已成为了富足的省份,赵氏集团也想把如此富足的两省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开始的时候,赵氏集团一直希望用和平的方式争取王丰,不过,最后王丰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投靠二王子,因此,他们不得不疼下杀手,对王丰进行铲除。

王丰在得知赵波越过东源省的边界,向东源进兵时,立即派人进入阳城,向二王子讨教说法。

二王子和孙楚也大惊,没有想到大王子和赵波来这一手,他们不但要抢夺东北两省的控制权,而且还要夺回失去的威信。

两人经过商议,立即派人命令王丰坚决抵抗,不能让大王子和赵波的阴谋得逞。

其实王丰也别无选择,如今东边两省成了大王子派系和二王子派系的一颗棋子,大王子和赵波需要用东源城曲两省来立威。

二王子派系却要死保东北两省,毕竟这里面涉及到帝位的争斗,如果二王子不能够保护已经投降给自己的家族,那样将会极大的消弱二王子在帝国内的威信。

然而,王丰却毫无选择,不得不坚决抵抗。

不过,王丰更关注帝都方面,也是隆德陛下的态度,王丰还没有把北方集团这两百万军力放在眼里。

目前王丰手里有近六百万军力,机动兵力就达四百万,灭掉对方的两百万人还不在话下,何况敌人还是远道而来,人困马乏的,后勤补给困难,王丰则是以逸待劳,占尽天时地利。

另外,北方集团因为和大旗帝国和波城帝国接壤,战争并不多,所以这些士兵很多没有作战经验,不像东北两省的士兵常年作战,经验丰富。

此时,赵波为了挽回大王子的威信,故意让大王子成为统帅,还让大王子的两个儿子李军和李辉亲率大军紧逼东源和城曲。

王丰决定给予敌人重击,让他们知道厉害,否则北方的赵氏集团一定会没完没了。

于是,王丰亲率东源的两百万轻骑兵,迂回到泰安一带躲避起来,然后诱敌深入。

攻击东源的是李军率领的一百万骑兵,有五十多万重甲骑兵和四十多万轻骑兵。

李军是大王子的大儿子,又是嫡出,所以被封为世子,是将来的继承人,所以他卯足了劲,准备和他的兄弟李辉比试一下。

虽然大王子和二王子的帝位争夺还没有见分晓,李军和李辉两个家伙已经开始争夺了。

有时候帝位争夺就是这样,上一代的帝位争夺还没有结束,下一代的帝位争夺已经开始了。

李军这家伙以前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