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池-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王丰焦虑之时,从阳城传来了二王子命令。
二王子斩钉截铁的命令王丰立即抵抗。
不过,因为时间仓促,王丰准备根本就不充分,因此王丰能够调集的力量有限。
三月下旬。
在东源城外战争再一次激烈爆发。
虽然王丰初战小胜,但是依然无法挡住赵波的大军。
接下来。双方大战几个回合,王丰的军队伤亡很大。
随后,北方集团攻占东源城。
对于这场大战,无论是二王子派系,还是大王子派系都没有过多的渲染,毕竟大家都有各自的考虑。
当年二王子已经上报隆德陛下说东北两省已经平定,如今王丰又窜出来,如果二王子在这件事情做文章,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王子派系不想节外生枝,他们目前只是向平平安安的接管东北两省,如果闹腾起来,说不定隆德陛下就会改变主意,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因此这场东源省的大战,只是局限在东源省内,帝都方面一点也没有引起了轰动。
五月初。
王丰在权衡利弊后,下令后撤,随即,王丰下令把王氏家族的族人全部撤退到了韩武山上。
张姓人也有一部分随之撤退到了韩武山上。
随之,王丰军力的撤退,东源省算是彻底的被控制了。
王丰撤退到韩武山时,兵力已经只有了六十万人,加上原本在韩武山驻扎的四十万人,总兵力也在百万之间。
居民有五百五十多万。其中王姓人口近三百万,另外还有张姓、吴姓、李姓、朱姓、田性这些小型,人口多则十几万,少则几千人。
除了这些,游牧部族的居民也有三十几万。
这些人都是秦风去草原上抓回来的,现在他们已经彻底的适应了基地中的生活。
进入基地后,王丰立即派重兵驻扎在大牛山据点和怒山据点,彻底掐断了外面的联系。
赵波自然知道王丰带着族人跑到了韩武山上,毕竟这些年王丰在韩武山上建立基地也不是什么秘密。于是立即派大军来进行攻击。
草原上可不比内地,需要强悍的后勤保障,另外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不少,非常麻烦。
韩武山距离边境的直线距离为八百多里地,但是距离源山关和铜山关的距离却有一千多里地,所以王丰可以以逸待劳,而赵波的军队则需要长途奔袭。
最为重要的是后勤保障非常麻烦。
草原上不像内地,有城池可以依托,这里茫茫一片草原,很难建立坚固的补给点。
于此同时,王丰乘坐天鹰对城曲、东源、甘丰、曲源进行了毁灭性的焚烧,让赵波损失异常惨重。
这一次烧死的居民人数也达到了五百多万,最为重要的是,烧死了赵波的精锐军团人数也不少,赵波一时间无力进攻。
隆德陛下大怒,把赵波骂得狗血淋头,大王子差点也受到了牵连。
后来还是赵波主动承认错误,才保住了大王子。
不过经过这一次教训后,赵波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不敢对王丰在韩武山的基地发起攻击,生怕王丰再一次发火再来一次大焚烧,那样做恐怕赵波不想倒台都不行了。
其实,王丰也是有苦难言,因为王丰已经把自己所有的火云弹全部用完了,火云石实在是不好找,所有炼制得不是很多。
因为火云石的缘故,火云弹不能够像霹雳弹那样大规模的应用。
二王子本来认为王丰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见王丰居然大发神威,把大王子差点搞下台,立即对王丰又重新热心起来。
他还派很多特使去韩武山安慰王丰,并向王丰提供数量庞大的后勤支援。
王丰自然是来者不拒,不过对二王子提出的火烧邯郸城的计划不置可否。
一来王丰不想和赵氏家族拼得鱼死网破,毕竟赵氏家族是持续几千上万年的大家族,谁知道他们有什么秘密势力,因此王丰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惹赵氏家族的老巢。
说真的,把赵家逼急了,别说是小小的一座韩武山,就是在坚固的堡垒,如果赵家人拼命了,还是保不住的。
想当年王丰拥有两个省的实力,兵力达到六百多万,还是被赵家耗光了,所以王丰只是想让赵家知道厉害,让他们不敢把自己逼急了。
赵氏家族也不得不权衡利弊,不敢轻易的派重兵围攻韩武山。
王丰手里现在也没有火云石,所以也炼制不成火云弹。
当然,火云石的事情也不可能告诉二王子,毕竟火云弹是王丰的新式武器,王丰可不想别人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现在谁也弄不清楚王丰是怎么把几座省府焚烧的,这可是王丰手里最有威慑的武器,王丰可不想轻易暴露,有时候,敌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才最有威慑力。
于是,王丰一边向二王子索取物质,一边加紧韩武山的建设。
王丰准备把韩武山基地打造成为一个矗立在草原上的巨型据点,然后圈伏在这里静观其变。
现在帝国形势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状况,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现在是大王子和二王子争夺的关键时期,只要自己不去跳脚扳手的乱折腾,大王子和赵波也不会主动来惹自己,毕竟王丰也不好惹。
当然,为了继续索取二王子的物质援助,王丰也会是时不时的弄一点小动静来。
赵波也不敢大规模的反击,于是东源、韩武山、阳城就处在一个微妙的境地中。
除了王丰,圈伏在南洞山的张氏族人,也在蠢蠢欲动,他们可是不甘心失败。
另外,张姓人在东部有一亿多人,所以这些人也不甘心,他们也在静观其变。
元帅张浩目前还被扣押在帝都,隆德陛下也没有直接处置他,只是把他幽禁起来。
因此,帝国的形势非常诡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张姓人离开了韩武山,他们要去南洞山投靠张高、张雷等人,那里是张氏家族在草原上的基地。
南洞山位于居奇湖的北侧,这里是蒙托人和塔塔人势力交汇的地方,所以张高和张雷选择这里立足也是有所考虑的。
;
第六百五十五章 蜷伏
目前,张高盘踞在南洞山的南侧,这里背靠南洞山,面临居奇湖,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当然最重要的这里是三不管地带,这里北面是蒙托人、南面是塔塔人,中间还聚集着一些少数民族部族,因此鱼龙混杂,张高才得以在此休养生息。
张高在居奇湖周围建立了四座主城,分别是居奇城、军山城、清风城、秦武城,在王丰和赵波交战这段时间,二王子和孙楚没有时间顾及这群流落草原的残匪,因此他得到修养生息,在居奇湖边上开荒种地,放羊牧马,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因为大量张姓人的支撑,目前张高的势力不容忽视,人口有近千万,兵力约两百万左右,已经成为了南洞山一带一个非常强悍的实力。
塔塔人曾经围剿过他们,但是收效甚微,毕竟当塔塔人攻过来的时候,张高就蜷缩进南洞山中,坚守不出,有险峻的山林和宽阔的居奇湖作为依托,塔塔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塔塔人一般八月底才迁徙过来,他们在居奇湖西南侧安营扎寨,然后就会去帝国边境攻城抢夺,因此也不可能和张高等人长期消耗。
另外,张浩盘踞的地方位于蒙托人和塔塔人交界的地方,这里还有不少少数民族部族盘踞,情况非常复杂,塔塔人也不可能在这里大规模的围剿,否则很容易引起蒙托人的猜忌。
从蒙托人的角度看,张高盘踞在南洞山的南侧,这里是交界的地方,平时蒙托人很少到这里来,因此蒙托人对张高的盘踞基本上不闻不问。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张高才能够在南洞山南侧,居奇湖北侧,这个狭长的地带盘踞下来,修养生息。
张雷虽然是张高的叔叔,但是两人的关系并不怎么好,因此他没有和张高驻扎在一起,而是盘踞在南洞山的西侧,这里离东部边境不是很远,人口和军队和王丰相当。
张雷在南洞山建立了两座城池,一座为春山城和一座为春花城。都是依山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也相对平静,这里的人也和张高那边一样,也是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虽然张高和张雷被赶到了草原,但是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歇,一边努力发展,一边密切关注东北两省的战事,准备伺机夺回东北十省的控制权。
不过,二王子和孙楚目前形势太强,因此张高和张雷都是蜷伏关注,时不时骚扰一下,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袭扰。
当王丰放弃东源省后,就撤退到韩武山,张高和张雷还派人前来慰问。
虽然几人以前关系不是很好,但是现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有着共同的敌人,关系自然融洽了不少。
另外,在张家人看来,王丰虽然有时候不听从张家的调遣,但是始终没有背叛张家,不像田刚公然投靠了二王子,因此张氏族人对王丰的好感也油然而生。
除此之外,王丰也是一个股不小的实力,现在大家都流落到草原上,只要相互扶持才能够抵御帝国和游牧民族的双重夹击。
其实王丰不是不想投靠孙楚,只是赵波突然进攻,横插了一杠子,才把王丰设计精妙的计划给大乱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
不过,王丰也没有办法,只有盘踞在韩武山,静观其变,王丰相信,二王子和大王子的斗争不可能停止,除非一边彻底压倒了另一边,否则这种斗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只要他们有斗争,王丰就不担心。
五月初。
等大多数张姓人和其他族人相继离开后。韩武山的居民减少到了四百万左右,加上一百万军队,总人口为五百万左右。
其中,王姓人口占了五分之三,达到三百万左右。其他的是吴姓、田姓、张姓、李姓、朱姓等等。
这些人大多数是跟王丰关系紧密的,他们知道留在东源省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不得不全部迁徙过来。
看着坚如磐石的韩武山基地,王丰心里暗自庆幸,当初幸好自己派秦风进入韩武山修建基地,如果没有当初的决定,自己和王氏族人恐怕现在正在草原上四处流荡。
王丰和张峰、李浩等人登上山顶,遥望远方,心里格外感慨三人从田家镇走来,在马车上拉水的日子仿佛就是昨天,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进入药堂,几人恐怕现在还在田家镇过着平淡的日子。
然而世事难料,王丰在田家镇发迹,然后经历了江湖上种种尔虞我诈,然后就以悍匪招安的名义进入军界,来到东部,从一个小小的队卫开始,一路坎坷,爬到了执掌两省的上将军位置上,正当春风得意的时候,哪知道帝国的帝位斗争又波及过来,最后被赵波打得狼狈逃窜道韩武山上,如果不是当初要预留一条后路,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事事难料,当年的悍匪,如今又成了流匪,仿佛如同轮回一样,让王丰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有趣。
张峰低声道:“幸好当时预留了一条后路,否则我们这么多人麻烦得很”。
李浩低声道:“躲在这个韩武山上也好,静观其变,帝国不会平静的,赵波虽然击败了我们,也把我们赶到了草原上,但是现在三个王子倒了一个,另外两个实力相当,要想分出胜负来很不容易,我估计随着东部战事的结束,他们也到了正式摊牌的时候,到时候我们静观其变,如果二王子赢得了帝位,我们就好了,如果大王子赢得了帝位,我们恐怕将会非常麻烦”。
王丰淡淡笑道:“你说得太远了,隆德陛下虽然要死不活的,但是他一直都是这个鬼样子,我估计一时半会死不掉,只要隆德陛下不死,他就不会让这场斗争分出胜负,毕竟帝王心计非常复杂,他即希望儿子们有本事,毕竟将来的帝位是要交给他的儿子的,但是又不希望这个儿子太有本事,因为这个儿子太有本事,或者实力过大,就可能提前造反,提前篡位”。
李浩笑道:“看来王丰是把权谋的斗争看透了,算了,我们还是谈谈现在吧,我们该怎么办”。
张峰低声道:“还能怎么办,只能够蜷伏起来,好好的打造韩武山,冷眼旁观这场你死我活的帝位争斗”。
王丰低声笑道:“张峰说得对,我们目前只有静观其变,慢慢的等待时机,看看形势的变化再说,当然,现在毕竟是在草原上,虽然我们占据险要的韩武山为基地,但是毕竟身在草原上,很多事情还是要入乡随俗,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交易习俗可能都得慢慢改变,另外我们还必须和游牧部族交朋友,扩大贸易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草原上谋得发展”。
张峰和李浩点了点头,很显然,他们都非常赞同王丰的观点。
几人,在山顶商谈到了旁晚才会来,回来后王丰立即召开了高层会议,把韩武山的发展规划说了一遍,大家都非常赞成。
韩武山面积很大,横跨几百里,其中部的盆地的面积也不小,正适合王丰开垦荒地,修建城池,以前这里都是森林和荒地,最近被平整起来,建立了三大区域。既农耕区,位于韩武湖的南侧,南湖江的东侧。
这里建立了大片大片的农田,种植各种农作物,农耕区是王丰最重要的区域,毕竟王丰认为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是在草原上,粮食将会是安定繁荣的基础。
幸好王丰这些年输送了无数的粮食物质进入韩武山,如今韩武山到处都是粮仓和仓库,各种物质十几年也用不完,但是王丰必须未雨绸缪,谁也不知道自己要在这个韩武山上盘踞多久,因此王丰不得不谋划长远,在盆地内规划处一大片农田去,种植粮食。
在平地上种植小麦、水稻、土薯等等,在山坡上种植面包树。
因为王丰配置了数量庞大的生长液,所以农作物的生长非常茂盛。
其实配置生长液极为简单,就是找几颗万年古树吸收他们的精华,制成绿液,然后配置一定比例的生命之水和回阳圣水,然后倒进一个大池子中,稀释几千几万倍,就行了。
有了足够多的生长液,就能够保证韩武山旱涝保收,加上以前在韩武山囤积的物质,韩武山的物质保障不成问题。
在韩武湖的南侧、南湖江的西侧建立了大型工业区。
这里有完备的军工品加工区,主要负责加工箭矢、刀剑、弓弩、铠甲等等,另外还有马鞍、马掌的修炼也在这里。
军工区非常完备,人数也不少,这些工匠都是王丰从东北两省带过来的,不少人都是王氏族人。
另外,还有陶瓷、茶叶、布匹、日用品、药品、蔗糖加工区,这主要是为以后做打算,在草原上必须要有自己的商贸,所以这些东西可以贩卖到草原上去。
除了这些,王丰还开矿。
有了自己的矿产,才不会被帝国的封锁卡住脖子,否则帝国一旦封锁将会非常麻烦。
在韩湖山周围找到了一大片铜矿区,所以王丰开始大规模开采,然后把这些铜矿炼制成铜水,制成武器。
铜质武器坚硬度不如铁器,所以在炼制铜器的时候王丰加入了少量的康精和其他金属,炼成合金,从而让铜质武器更加坚硬。
;
第六百五十六章 发展和迷茫
不过,这些武器王丰的军队很少用,主要是为了以后贩卖给游牧部族。
帝国严格规定金属物质不得流入草原,这主要是防止草原游牧部族过分强大,因此金属武器在草原上价格非常高。
以前王丰执掌东北两省的时候也是严格执行这一命令,毕竟如果让大量金属武器流入草原会壮大蒙托人的势力,对自己得不偿失。
但是现在物是人非,现在守卫东北两省的是赵波这个敌人,王丰自然希望借助蒙托人的手来打击对手,何况,这样做,王丰即赚了钱,又打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