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渗透-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已经是半年过去了,机甲已经深入到50万公里深处,此时唯一的变化就是碎石的平均坚决有一点点变小,密度有一点点上升,这个一点点的变化是毫米级的。
即便已经走了半年,但是机甲总共才走了一光秒的距离,大概相当于包克球半径的三千万分之一距离。如果把包克球比喻成一个人体,现在机甲可能还没突破第一层表皮细胞,还在细胞壁里徘徊呢。
杨牧实在是无聊,同时也为了防止自己长期没有与人交流,出现心理障碍,不得不再次进入休眠状态,等待智能电脑唤醒自己。
又是两年时间过去了,已经快要到达必须返回汇报的时间限了,杨牧被智脑唤醒。
杨牧来到战舰的舰桥,调出机甲的视频画面,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被唤醒了。在机甲面前出现一条宽大的通道,这个通道夹在两团巨大的碎石云团中间,形成一个高达十几万公里,宽达几千公里的巨大裂隙。
这个裂隙弯弯曲曲着一直延伸向包克球深处,杨牧精神一震,终于发现快速通道了。杨牧驾驶机甲开始提高速度,机甲很快将速度提升到每秒一百公里。这个速度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以这个速度在裂隙中飞行,一千公里的速度不过十秒钟时间,这个距离甚至不够机甲减速的。如果碰到裂隙出现突然变化,如果杨牧不能在五千公里外发现,非常有可能直接把机甲撞毁在碎石云团上。
杨牧实在被漫长的蜗牛速度折磨坏了,他驾驶着机甲风驰电掣的在裂隙中高速穿行。
还是这种方式速度快,只用了一天时间,杨牧就跑出去将近900万公里,差不多30光秒的距离。
杨牧精神振奋,每天驾驶机甲向包克球深处前进,休息的时候将让智能电脑替代自己,保证机甲一直处在高速状态。
一个月后,杨牧跑出去两个天文单位,整整1000光秒。这时候看看时间,自己已经必须返回了,否则就错过了回去报道的时间,会被新地球认为自己已经遇难。为了避免新地球的亲朋好友伤心,杨牧特意发回一艘无畏战舰。
这是一艘科技版的无畏战舰,可以进行曲率航行,杨牧为战舰设定好自动驾驶程序,便把战舰发射出去。这艘战舰将会在U692…3附近脱出曲率航行,同时自行减速,向U692…3方向发送信号。
杨牧在无畏战舰的主机上存储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并将前面这两年多时间里的探测数据全部存储进去,同时留下自己的一段视频留言,让家里的亲友们不要担心,他目前很安全,只是任务执行很顺利,不能提前放弃。
送走无畏舰之后,杨牧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遥控机甲上。
又过了三个多月,杨牧已经深入包克球将近5000光秒,在这期间,杨牧多次碰到裂隙出现分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杨牧都会选择最大的那个分叉。
似乎永远没有止境的探索过程异常单调,不过杨牧已经通过机甲发现了可喜的变化,随着机甲的前进,裂隙的分支越来越多,并且主干裂隙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杨牧兴奋的将机甲速度进一步提高,一直提高到1000公里/秒。
又过了两个多月,杨牧已经深入包克球将近9万光秒。这天,杨牧长达3年的探索之旅终于迎来实质性变化,机甲面前豁然开朗,来到一处异常宽阔的地方……
01…27 23:45:09332。第332章 救援
01…2723:45:09332。第332章救援
三年了,150多艘飞船如期回归,这次探测如预料之中的没有任何收获,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生命星球。
其实现在探测一个恒星系是否有生命星球已经很简单,只要派出一艘无畏舰,让这艘无畏舰径直飞向恒星,当它到达距离恒星最近一颗行星仍然没有遇到四面体,那么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恒星系肯定没有生命星球的存在。
反之,如果这艘无畏舰莫名其妙的失踪,那么恭喜你了,这个恒星系肯定存在一个生命星球。
虽然后这个简便方法可用,但是吴辉耗费3年时间,派这些探测飞船出去,并不是让他们简单的跑一圈就回来。即使没有发现生命星球,他们也需要将目标恒星系自己探查明白。
他们需要将这个恒星系的行星数量,行星情况,卫星情况,全部摸排清楚,并且一些关键数据一定要搞清楚,不如这个星系内,各个星体的物质成分,以及是否含有水源,是否有某种稀缺的矿物质,这些都是探查的重点。
目前看来,按照人类现在这个发展速度,可能只需要几百年,U692星系就再也无法承载人类的物质需求。人类如果想继续繁殖就无法脱离U692,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法在其他恒星系获得物质补充,这次探索实际上还带有物质普查的性质。
这些飞船将各自的探测数据传输报送上去,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唯一特殊的就是杨牧,他只派了一个无畏舰回来,上面有他的探测数据,以及家信视频。
吴辉看过杨牧的这个探测数据,虽然是部分数据,但是也可以给科学院提供第一手材料。人类毕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包克球这种独特的天体,尤其这个包克球显得如此的特殊。
对于这个3光年外的包克球,科学院给出各种假设,来推测它的成因。大多数人倾向于一个假设,那就是那个包克球原先应该是个星云。一般星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但是这个包克球的行政是个非常规则的球形。
之所以形成这种形状,估计是因为这块星云塌缩形成恒星。然后因为质量太大,这颗恒星的的辐射能高于重力,于是它通过多次小规模爆发,将自己的质量抛出体外。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它就把自身质量均匀的散步出去,形成现今这个规则的球体。
也许这个过程不知一次发生,这个内聚塌缩,点燃恒星反应,然后再次抛洒的过程如果反复发生,就会在恒星外围形成一层高密度的离散星云壳。
而宇宙中的重元素基本都来源于恒星的爆发,从杨牧发送回来的材料来看,包克球的外壳上布满了大小相似的碎石,这些碎石应该都是恒星抛洒出来的重元素凝结而成。
所以科学院猜测,穿透这层星云壳之后,包克球内里有可能存在一颗恒星,只不过所有恒星光芒都被厚厚的星云尘埃壳给遮挡住了。
如果这个推论被证实的话,也许在包克球内会存在一个非常奇异的景象,里面也许存在一个双星甚至多星系统。里面有一个还在燃烧的恒星,在它周围有可能存在若干个恒星死亡后遗留下的残核。
这些残核可能已经完全不会发光放热,但是它们会与这颗恒星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多星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众多恒星或者恒星残核相互吸引,同时相互环绕旋转。如果是双星或者三星系统还好,可以清楚预测到它们的轨道系统。
但是如果是五星甚至更多的星体系统,这个系统很可能会复杂得难以想象,其中每一颗星体的轨道都不是固定的,它们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如果把包克球比喻成一个汤圆的话,那么里面的多星系统就是汤圆的馅。按照目前杨牧传递回来的信息来看,这个汤圆的皮远没有探测完,也许再花个十年时间,杨牧才有可能发现这个汤圆是个什么馅。
这次探测目前看来算是圆满完成,吴辉开始准备第二次探测,这次探测半径将会扩大到100光年,并且探测战舰将会扩展到2000艘。
为了这次探测以及后面更大规模的探测,机器人文明的发展方向被临时调整,开始向大规模制造夸父舰倾斜。大量造舰飞船、采集飞船、提炼飞船被制造出来,它们组合成一个个小组,开始在太空中进行夸父舰大生产运动。
U692…3本来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其上的金属矿藏几乎被采掘殆尽。各种造舰飞船开赴U692…2,开始吞噬U692…2的卫星。
经过两年多的积攒,第二批探测舰被发送出去。这批探测飞船将会花费最多三年多的时间抵达目的地,在探测过目标星系后返回,这些探测船的旅程将会最长耗费七年时间。
两年多了,杨牧没有传回进一步消息,科学院不知他的情况如何,决定派一艘夸父舰去看看情况。顺便将杨牧替换回来,毕竟把人家派出去那么久,总要给人家一个探亲假的机会。
接替杨牧的夸父舰派出去之后,又过了两年,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这时第二批探测舰都已经陆续返回,偏偏距离最近这个天体连续派遣的两艘探测舰全都没有消息。
这是科学院已经感觉有点不对劲,杨牧在内部已经被列入失踪人员行列。
为了搞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科学院决定派遣一个完整的小队前往探查,并且认真叮嘱,一定要搞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很有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味道。
又过了两年,第二批探测舰已经全员返回,但是派往包克球探测的小队也一去不返。这事让科学院陡然提高了警惕,如果说前两艘探测舰因为是单独一艘,一起出现问题的概率虽然很小,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可是后来派去的那一个小队,可就是为了救援而去的,总不至于一个小队五艘船同时出问题吧?
既然这种情况偏偏发生了,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包克球那里存在未知的危险,正是因为这未知的危险,导致前后七艘探测舰都失陷在那里。目前看来这七艘战舰的驾驶员恐怕凶多吉少。
这事很快报送到吴辉这里,这种隐藏的未知危险在危险等级无法评估的情况,必然需要派遣更大规模的搜救队伍,这事最终还得吴辉拿主意。
吴辉看过科学院对于此事的各种分析报告,最终决定让机器人文明出动。因为U692星系内能够为机器人文明提供金属矿藏供应的只剩下U692…2的卫星了,但是按照机器人文明目前的发展态势,第四批40万艘夸父制造完成之后,机器人文明应该也把这些卫星消耗得差不多了。
U692注定是人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新居,这个新居里偏偏只有U692…2可以居住,为了长远考虑,像是机器人文明这种极大消耗金属矿藏的发展方式,还是移出U692星系为好。
正式处于这种考虑,吴辉决定派出机器人文明,让它在完成救援的同时,顺便仔细探测包克球,顺便可以利用包克球海量的物质继续发展壮大。并且凭借机器人文明目前的力量,多数威胁它应该都能应付过去。
在吴辉的命令下,机器人文明的三万多艘飞船集合起来,连带两颗五百公里直径的太空要塞,准备整体迁移至包克球。
这次将有五万多人更随机器人文明迁移,他们多数都是各战舰的驾驶员。机器人文明采取类似于生物文明的建设方式,在所有岗位上尽可能的用智能电脑替代人力,基本保证每艘飞船只需要一个驾驶员,其他一切完全智能控制。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足以一次性装载整个人类全体的庞大舰队,其实只需要几万人就可以完全运转起来。
前面有七艘夸父级探索舰失踪,这预示着包克球附近有未知的危险存在,虽然不知是自然危险,还是其他文明危险,但是这次机器人文明肩负着搜救、探索、发展的多重任务,必然需要找到并且解决掉这个危险。
为了应对必然会面临的不可测情况,这次机器人文明舰队需要一个头脑灵活的指挥官。他必须在脱离人类后盾的前提下,独立面对并且应对未知危险。
科学院和太空军经过反复商讨,最后选中了朱一鸣。因为朱一鸣学识丰富、头脑灵活,并且本身就是太空军军事理论的奠基人,战术指挥上也很有造诣,所以他完全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官。在远离人类主基地的情况下,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吴辉也很看好朱一鸣,只是前期人类一直是一起行动,很少有分散的机会,所以朱一鸣一直没有得到独自领军,方面性指挥官的职位。这次碰到合适的机会,吴辉觉得应该给朱一鸣锻炼的机会,为人类培养更多独当一面的帅才级将领。
01…27 23:52:05333。第333章 机器人文明出动
01…2723:52:05333。第333章机器人文明出动
朱一鸣辞别吴辉后带领舰队出发了,这次朱一鸣带足了能量储备,无论反物质还是氘都带了很多。按照科学院的包克球模型,以及前期杨牧探测所得数据,在包克球处,可能会出现物质极大丰富,但是能源匮乏的状态。
因为在包克球外部没有恒星能源可用,并且包克球的外壳上也多数是重元素,轻元素是以气体形态弥散在碎石中间。这部分弥散的轻元素很难有效搜集和利用,所以在包克球处,机器文明将会面临重元素极大丰富,但是没有恒星能,并且氘很难采集的状态。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朱一鸣特意将带足了能源储备。
U692距离包克球只有两光年,曲率航行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舰队就已经抵达包克球一千光秒外。
朱一鸣考虑到前面有七艘飞船莫名失踪,所以为了稳妥起见,特意将舰队停泊在较远的距离上。
朱一鸣按照自己的战争理论,在航行中一直保持信号静默,所有通讯都采用量子通讯系统,甚至没必要的时候连量子通讯都不用,整个战舰在完全的信号屏蔽状态中前行。
现在已经抵达目的地,朱一鸣没有开启主动探测,而是使用最原始的组合射电望远镜,通过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波段被动探测包克球。
在组着射电望远镜下,包克球外壳处的景象清晰被描画出来。朱一鸣首先找到杨牧反馈回来的坐标点,那个点是杨牧的夸父探测船的停泊点。
在那里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紧接着朱一鸣有开始沿着杨牧机甲的前进路线开始观察,但是在包克球上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包克球本身就是个动态平衡系统,经过这几年时间,杨牧机甲留下的任何痕迹都会被抹消掉。
但是很奇怪,不仅杨牧的飞船没有任何痕迹留下,甚至另外六艘战舰也没有任何踪影,他们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对于这种情况朱一鸣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它们都已经进入包克球深处,所以外面没有痕迹,要么就是有什么东西搞定了这七艘战舰,然后清除了所有痕迹。
朱一鸣认为,在太空中,只要发生了占到,其中任何一方出现了损失,那么必然会在太空中留下痕迹。这种痕迹也许是战舰破裂渗透出来的气体,也许是被击落的碎片残骸。即使被什么东西刻意清扫过,在太空中也不可能把所有碎片残骸清理干净,更何况机器人文明采取的是纳米机器人技术。
这就意味着,被击碎的战舰,它在产生碎片的同时,往往会遗留更多的微不可查的纳米机器人。
朱一鸣决定对周围的空域进行痕量级分析,从中寻找失踪战舰以及对手的蛛丝马迹。
几艘小型分析艇被放出去,他们在指定空域上,进行极细致的光谱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必须进行降噪处理。就是将宇宙背景辐射屏蔽掉,同时强化微弱信号,弱化强烈信号。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某些高性能的耳麦,即使身处迪厅,它也能让你清楚听到两米外的放屁声,同时不会影响你听摇滚乐,还保证这摇滚乐原滋原味不带失真的。
而光谱分析,世界上就是分析环境中吸收光和反射光的光谱特性,无论吸收光还是反射光,都是光子遇到原子或者分子时,产生的自然变化。就像绿叶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它吸收其他频率光线,反射绿光一样。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检查周围空域内都存在哪些类型的分子,只要它有,哪怕这些分子的密度再小,也能够被检测出来。
经过一系列降噪处理,通过光谱分析,周围空域的元素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