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小村魅影三 >

第115章

小村魅影三-第115章

小说: 小村魅影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七十一章谢迎华疑点颇多 调查中仍无头绪

当年两个孩子订婚之后不久,谢迎华的母亲生了一场病,夏老师就让夏清莲到谢家村来伺候几天,两个年轻大概是在那几天提前做了夫妻,好在离结婚的日子很近,如果不是为了同志们办案子,老两口是不会提这件事情的。

郑峰想想也是,老人的话是符合情理的,对老两口来讲,是可以理解的,而对谢迎华来讲,就另当别论了,是谢迎华的母亲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这么重要的事情,谢迎华却只字不提,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  。

郑峰仍然认为谢迎华疑点颇多。作为谢迎华,他理应在童子强和蒲森林介入此案的时候就提到夏清莲怀孕之事,在夏清莲的身上肩负了两条人命,对谢迎华和谢家人来讲,小孩子的生命和夏清莲的生命同等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夏清莲肚子里面的孩子更重要,因为这个孩子关系到谢家传宗接代的大事。

再往深处想一想,既然夏清莲肚子里面的孩子关系重大,谢迎华根本就不该让夏清莲到夏家堡去,至少是不应该让夏清莲只身一人前往夏家堡。夏清莲是送钱到姐姐夏清荷家去的,这个时间很可能是谢迎华刻意安排好的,而这个时间又是在夏清莲婚后不久。

关于谢迎华三月二十七号晚上离开家的时间,老两口都说是在七点左右谢木匠还特别强调,谢迎华是吃过晚饭以后离开家的,因为心里面着急,谢迎华只吃了半碗饭就走了。

“大爷大娘,时间隔了这么久,你们是怎么想起这个时间的呢?”

老人的回答很有说服力:“咱们家吃饭都在天黑以后,三月二十七号那天晚上,因为等媳妇,所以推迟了一点。”

十一点钟左右,郑峰一行回到沙河镇,卞一鸣他们已经先行回到旅社。

卞一鸣这一路没有任何收获:

宋建国在天黑之前就结束了打渔的工作,在一般情况下,五点钟左右,宋建国会在集市上卖鱼。

曹德民从天黑之后一般会在屋子里面吃饭,吃过饭以后,曹德民会在河边钓螃蟹。据曹德民回忆,三月二十七号的下午收网之后,他到村里走了一趟,因为他的母亲病了。是他的老婆来喊他的。夏清莲离开姐姐清荷家是在六点钟左右,她走到沙河桥需要五六分钟。

夏清莲如果坐船的话,最有可能是在沙河桥,因为沙河桥是夏清莲回家的必经之地,假设夏清莲是在沙河桥上的船,那么,从沙河桥到曹德民架网打渔的地方需要二十五分钟左右,船行驶到大小沙河交汇处的时候,时间应该是六点半左右,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不要说曹德民已经结束了打渔的工作,就是他站在岸边,也没法看清楚船上的人的脸。

三月三月二十七,在天黑之前,他是看到过几条船,只要是本地的船,曹德民都认识,而且还会和他们打招呼,在他认识的人中,他没有看到谢迎华,他很少看到谢迎华划船。当然,三月二十七号下午,在天黑之前,曹德民也见过几条外地的船,沙河镇是水涟县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集镇,进出沙河镇的外地船比较多。

第一百七十二章半路上遇到里成 卞一鸣突发奇想

在卞一鸣看来,如果谢迎华划船到夏家堡的话,他要想在沙河桥等到夏清莲,就必须在六点钟之前把船划到沙河桥,这样一算,谢迎华划船经过大小沙河交汇处的时间最迟也应该在五点半钟左右,五点半钟左右,在三月的沙河,天还没有黑,如果谢迎华划船进过大小沙河交汇处的时候,曹德民是应该看见谢迎华的。

卞一鸣一行三人一无所获。

十二点钟左右,李云帆一行四人回来了  。

从沙河镇到沙河桥之间,李云帆一行调查走访了很多人,特别是住在山路两边的人家,回答有两种答案,一种回答是,时间隔得太久,想不起来了。第二种回答是,三月二十七号下午没有见过谢迎华,当然,能想起来的人很少,一共有两个人,这两个人之所以能想起来,是因为在此之前发生过“72。3。16”失踪案。

关于夏清莲婚前怀孕的问题,夏老师夫妻俩的说法和谢木匠夫妻俩的活法如出一辙。这也就是说,李云帆一行也是无功而返。夏老师不但没有怀疑谢迎华和女儿的失踪有关系,夫妻俩反而非常看好谢迎华,夏老师家的邻居也是这么看的,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夏清莲失踪以后,谢迎华经常拎着东西到夏家堡来看望夏老师夫妻俩;他们认为谢迎华是最不可能杀害夏清莲的人,因为他追了夏清莲很多年。

下午,张云鹏找彭主任借了一条船,郑峰要到龙尾湾去看看,一场大雨之后,龙尾湾芦苇荡的雪应该融化殆尽。

为大家划船的人还是姚大海。

船行至宋建国家渔网跟前的时候,迎面划过来一条船,这是一只带蓬船。

姚大海和此人很熟:“里成兄弟,你这是到哪里去啊?”

“是大海兄弟啊!我到下河村去。”

“里成兄弟,你今天怎么走这么早啊?”

“顺便走一个亲戚送一个份子。”

“今天晚上说什么书啊!”

“武松。大海兄弟,你今天晚上去不去听书啊!”

“路太远,不去了走了,兄弟,你慢点。”

“放心吧!我没事的,改日请你喝酒。”

“行啊!改日,我请你。”

两条船一东一西,渐行渐远。

“老李,这人,我们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郑峰道。

“我也有点印象。”李云帆道。

“姚师傅,此人是不是少了一条腿啊?”卞一鸣道。

“不错,他姓郭,叫郭里成,在咱们水涟县,就数他书说的最好。”

卞一鸣站起身,摇摇晃晃地走到郑峰和李云帆跟前,他好像突然想起来什么,“郑局长,我起一件事情来。”

郑峰扶着卞一鸣的胳膊,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

“卞一鸣,你想起来什么?”李云帆道。

“郑局长,我们可能还要到谢家村去一下。”

“为什么?”

“找滕队长了解一下,看看三月二十七号的晚上,这个姓郭的有没有在谢家村说书;还有松子沟村,我们也应该去调查一下。”

郑峰立即明白了卞一鸣的意思:“快说,把你想到的全说出来。”

第一百七十三章漆阳平紧随而来 柳树旁似有古怪

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到卞一鸣的脸上。

“郑局长,在沙河地区,应该有两条带蓬的船。”

“你说的另一条带蓬船是不是这条船?”郑峰望着远去的郭里成的带蓬船。

“正是,我们第一次到谢家村去,回来的时候,我们是沿着河堤往西走的,在走到松子口村的时候,我们在河边看到了一条带蓬的船应该就是这条船  。”

“姚师傅,郭里成每天晚上说书,一般要多长时间?”李云帆问道。

“三个小时左右吧!”

“很好,三月二十七号晚上,如果郭里成到谢家村说书的话,那么,他的船一定停在小沙河上。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谢迎华有足够的时间做他想做的事情。”

船经过宋建国家打渔之地的时候,宋建国正站在网架上将渔网慢慢放入水中。网架下面的小船上不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那是船舱里面的鱼跳跃时发出的声音。

船在宋建国和张云鹏寒暄声中朝西驶去。

二十分钟以后,船停在了龙尾湾的腹部。

大家来的正式时候,芦苇荡中的雪花已经完全化尽。

大家刚上岸,就看到一条船从龙尾村方向划过来。

这条船驶入龙尾湾的时候,大家终于看清楚了,奋力划船的人是漆阳平。

漆阳平的船没有到跟前,话却飞过来了:“郑局长,我正准备去找你们。”

漆阳平找郑峰,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漆阳平将船贴近岸边,然后将船篙插在船的外侧,纵身跃上河岸。

“郑局长,你们跟我来。”漆阳平朝西走去,“今天早上,我在这里打渔,鱼没有打到,倒是发现了一件蹊跷之事。”漆阳平一边走,一边说,他的脚步很快,几乎是小跑,“我本来想吃过中饭以后到沙河镇去找你们,可中午来了亲戚,耽搁了,我正在家里喝酒,到屋后小解,看到了你们,我就赶过来了。”

郑峰闻到了一股比较重的酒气。

在距离河岸三十米左右的地方,漆阳平站住了:“郑局长,您看这里有一棵歪脖子柳树,我经常到这里来解手,今天早上,我在这里解手的时候,发现一块地方的土和其它地方不一样。你们看就在这里”

在柳树的南边距离柳树两米左右的地方,有一泡屎,旁边还有几张黄颜色的草纸。

在粪便的南边一平方米左右的地方,芦笋比其它地方密集许多,芦笋下方的土不像其它地方板结实在。

漆阳平这一泡屎拉的好,如果不是在这里蹲一段时间,如何能看的这么仔细呢?芦笋已经长到一揸长,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郑局长,要不是上次看到你们在这里寻觅来着,我是不会往案子上想的,从昨天到今天,乡亲都在谈案子的事情,那汪小霞还活着,可那夏清莲十有**已经不在人世了。”漆阳平一边说,一边用脚尖拨了一些土将粪便和草纸盖上。

第一百七十四章漆阳平发现古怪 土坑中一具尸体

郑峰和大家就是来找古怪的,没有想到漆阳平捷足先登,占了先机这个先机占的好啊!

“我估猜这块土下面有古怪,所以没敢造次。”

“漆师傅,你能不能回村找几把铁锹来?”郑峰道。

“郑局长,你们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我一会就回来。”漆阳平转身离开。

李云帆从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树枝,在漆阳平所指之处拨了拨,又在其它地方拨了拨,果然有所不同,前者松软,后者板结  。松软的地方说明有人动过,在这个远离村庄的芦苇荡,谁会动这里的土呢?

十分钟以后,漆阳平划着船回来了,他将四把宽口铁锹一一扔到河岸上,然后跳下船。

张云鹏、陈敏和边计划跑过去,拿起地上的铁锹。

漆阳平先用铁锹将那泡立下汗马功劳的粪便连同草纸请到别处去了。

四个人挥锹挖土。

土下面纵横着一些芦苇的根。漆阳平说,这些芦苇的根是刚长出来不久的新根,按时间算,顶多两年的时间,他还说,这里的芦笋之所以比其它地方长的茂盛,就是因为土比较松软的缘故。

土挖到二十公分左右深的时候,郑峰叮嘱放慢速度,几分钟以后,一个一米见方的坑出现在大家面前。越往下,土越松软。

坑挖到四十公分左右深的时候,边计划的铁锹口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

“郑局长,铁锹下面一定有东西。”漆阳平道,“这里怎么会有石头和砖头呢?听声音,不像是石头和砖块。”

另外三把锹停了下来。

李云帆从边计划手中接过铁锹,慢慢将硬物上面的土拨开、刮开。

在铁锹口的下面,有一个白色的条状物。

郑峰用一根芦柴桩将条状物两边的土拨开。

“郑峰,这是一根小腿骨。”李云帆道,他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还有点激动。

“老李,看看有没有遗留物。”郑峰一边说,一边在挖上来的土里面寻找遗留物。

遗憾的是,无论是李云帆,还是郑峰和其他人,都没有在土中发现遗留物。

李云帆沿着小腿骨向两个方向继续清理坑里面的土。

接下来,大家看到了脚骨和脚趾骨。

紧接着,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膝盖骨和大腿骨。大腿骨和小腿骨成四十度角摆放。

卞一鸣用照相机对坑中的情况进行了跟踪拍摄。

毋庸置疑,土坑之中,是一具尸体。

漆阳平说,沙河地区的老百姓,死后都安葬在山上,从来没有人将死者安葬在芦苇荡的例子。

漆阳平的话间接地告诉大家,土坑中的尸骸应该和一起谋杀案有关联。

土坑中的这具尸体会不会是夏清莲呢?

尸体埋藏在地表下房四十公分至九十公分的空间里面。

尸体在土坑中的体位是右侧躺、

一个小时之后,尸骸已经按正面向上的姿态摆放,死者是被蜷曲着身体侧放进土坑之中的。死者的头部放在土坑的东南角上,死者的双脚被放在东北角上,郑峰用芦柴桩挖了挖头颅东边和南边的坑壁,坑壁上的土比土坑中的土板结许多。死者双脚东边和北边的土也是这样,死者应该是被凶手蜷曲着身体硬生生塞进土坑之中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土坑中别无他物 遇害者一丝不挂

奇怪的是,大家在土坑中没有找到一样遗留物,这也就是说,死者被掩埋的时候被凶手脱光了,也许死者的衣服已经完全腐烂、降解在泥土中了,但尸体周围的泥土和土坑上面的土一模一样,成分非常单一,如果死者被掩埋的时候穿衣服的话,同志们应该能在尸体周围的泥土中看到它们的影子,可惜没有。

死者的尸体和衣服应该是分开埋藏的,凶手的目的非常明显,他消灭了尸体以外的所有痕迹,凶手可能没有想到,人体本身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

这同时说明凶手藏尸的过程是非常从容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凶手作案之前是有严密计划的。

郑峰和李云帆仔细检查了尸骸的牙齿和颅骨。

卞一鸣负责拍照。

王萍负责记录,李云帆说,王萍记。

记录如下:

颅骨、骨骼、肩胛骨和盆骨表现出明显的那些特征。

牙齿完好,整齐,饱满,牙龈之间几乎没有缝隙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牙齿会变形,破损,牙龈会稀疏。

夏清莲的牙齿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那就是牙齿的排列非常整齐,牙齿上没有一点残损。

颅骨平滑,丰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颅骨会老化,逐渐萎缩,并逐渐变得凹凸不平。

死者年龄在2024岁之间。

夏清莲的年龄是22岁。在年龄上,死者和夏清莲是吻合的。

死者是不是夏清莲,身高是关键。

李云帆对死者的身高测量了两次,两次测量的结果得出的是同一个数据:161。5公分。

“72。3。27”失踪案的档案资料中没有夏清莲身高的信息,当时,确实不需要这方面的信息,所以被忽略了。

郑峰立即派卞一鸣和张所长到夏家堡去请夏老师夫妇和夏清莲的姐姐夏清荷前来辨认尸体,当然,除了牙齿的特征以外,主要是死者的身高。

如果死者的身高和夏清莲一样,那么,就能基本确定死者的身份了。

当然,郑峰和李云帆希望夏家人能提供更多情况。这对确定死者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

卞一鸣和张云鹏领命而去,漆阳平要送卞一鸣和张云鹏到夏家堡去,被郑峰叫住了:“漆师傅,你等一下,姚师傅,辛苦您一下,请您跟张所长他们跑一趟。漆师傅,请你回村拿几条蛇皮口袋来,夏家人辨认过以后,我们要将这具尸体带走。”

漆阳平和姚师傅跟在卞一鸣和张云鹏的后面朝停船的地方走去。姚大海的船很快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之中。

卞一鸣他们一去一回,至少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只能耐心等待。

在等待的过程中,同志们又在藏尸点附近三四百米的范围之内进行了仔细的勘查,郑峰和李云帆想找到藏衣服的地方按照常理判断,死者身上的衣服应该就掩埋在芦苇荡某一个地方。

遗憾的是,由于芦苇荡的面积太大,漫无目标地去找,肯定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第一百七十六章漆阳平带来芦席子 夏家人前来认尸

在家里面,有一个人藏东西十个人找不到的说法,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漫无边际的芦苇荡呢?芦苇荡的环境和地形非常复杂,在芦苇荡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小沟和水塘。

十五分钟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