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宰-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能提醒道:“目标体内有定位系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拆除。”
哈丝娜早就考虑进去了:“我需要跟目标在城市里灵活移动,扬可以把我们传送到第三方地点,不用暴露酒店位置。”
“分头行动?”安扬看向她。
哈丝娜指向屏幕:“我们的作战以灵巧为主,并不会发生激烈对抗;轻装上阵保持隐蔽,分头行动能最大的提高突袭效果。”
安扬考虑一下,便同意了:“就采取这种方案。接下来我们考虑伪装的目标,麻烦将资料显示出来。”
智能把资料调出来:“一名军官,他是俄总统设立机要部门的主管,能够接触到抗体的机密,利用他的身份和俄防长的密码,你们将横行无忌。”
安扬看向投影在墙壁上的大型监控地图,军官居住在莫斯科,距离目标基地行车路线大约20公里,三天后他将有总统安排的任务,会前往基地。
这简直是天时地利,唯一让安扬考虑的就是:“当天俄总统也会带着国家高层抵达,与外星人商讨发射生物武器的最后问题,基地防御会更加密不透风。”
哈丝娜说:“我们可以提前行动,先规划目标从出发到目的地的路线,熟悉路上的交通情况,抢先一步抵达。”
因为基地是俄罗斯最严密的区域,或早或晚都不合适——它的警戒级别已经精确到了人员抵达的时间差异问题!
如果一个人过早到来,基地的人工智能会加大监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全部关闭地下基地,到时候哪怕是一千万吨当量的核弹袭击,都无可奈何。
密不透风,已经不足以形容那里的防御级别。
他们计划着要突破这种防御,劫走抗体、刺杀被视为俄罗斯最重要未来,死总统都不能死它的外星人。
……
模拟路线成为了接下来的重点。
安扬开车到了目标军官的寓所附近,按照他后天九点半出门的时间段,尝试着行走抵达基地的最快路线。
莫斯科的冬天,九点钟才天亮,然而下午三点半就已经天黑……安扬和哈丝娜九点半抵达时,还能感觉早起的乐趣。
哈丝娜视网膜里投影着街道实时监控,她点头:“开始吧。”
安扬手动开车——这个时间段想要速度,自动驾驶是跟不上的了,因为莫斯科的堵车,不是一般的严重!
早在安扬生活的时空,莫斯科的堵车就是全世界闻名的,更不用说现在发家了、经济发达了的状态,车辆更多,道路更堵。
有钱的富豪都选择用飞行汽车出门,其昂贵的私人低空航空路线,就注定杜绝了没钱、没权普通人的享受。
望着头顶飞过的汽车,再看看自己前后左右塞成一团的景象,安扬是有心无力:“怪不得十一点钟工作,他要九点半出门。”
哈丝娜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微笑着:“耐心,亲爱的。”
如果不是考虑到目标所用的是专门车辆,会记录行车轨迹,安扬直接传送解决一切,但现在需要用正常方式。
幸运的是,堵了一段后,道路开始顺畅起来,车速也慢慢提高了些,但想要争取时间,还必须要更快。
安扬的车技就在这个未来时代上演了,那些自动驾驶的车辆,玩抢道和并线,给他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而那些手动驾驶的司机,也多半是生活在自动驾驶年代的熏陶下,手动能力比他们的几十年前的老司机祖宗,弱了太多。
见缝插针,安扬发挥了出租车司机的天赋,连别三车硬是抢到了优势车道,望着背后越来越堵的景象,他嘴角扬起一抹笑容。
只是好景不长,安扬的接连别车引发了某些人的路怒症,哈丝娜示意身后:“有一辆黑色SUV追了上来。”
话音落下,SUV从旁边超车过去,安扬转头时还能看驾车黑衣男子那桀骜不驯的眼神,那是战斗民族在不爽时的挑衅。
果然,他大脚电门超车到前面,变道挡在了安扬面前,踩刹车,安扬被迫放慢了速度,这家伙接连来了两次,逼停安扬。
安扬纳闷的看着前车,早听说俄罗斯人路怒症特别多,跟天气、跟民族性格有关,没想到自己竟也遇上了。
“支持你。”身旁的姑娘唯恐天下不乱。
前车车门打开,下来一个高大的俄罗斯男子,身高得有个一米九,体型看着就像是一头黑熊,桀骜不驯的面孔证明平时是不怕惹事的主儿。
安扬便也开门下去,男子不爽道:“你刚才怎么开车的,傻吊?”
“别废话了,大家都赶时间呢。”安扬将外套脱了下来,扔到车前盖上,摆出了拳击姿势。
浓浓的俄式作风,体现出来。
黑衣男子倒也不骂了,这正好也是他们斯拉夫人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一对一拳头定输赢。
所以道路上便上演了这喜闻乐见的一幕:两名男子现场PK起来,双方的架势都是练过的,标准而且猛烈。
惹得路过的一群司机,笑呵呵的拿着摄像设备记录下来,准备分享到网络上,掀起有一股“俄式狂潮”。
黑衣男子虽然壮,虽然练过,但面对融合人他只配提鞋,在一开始的热身后,他成为了安扬手下痛扁的沙袋,勾拳和直拳的组合,打得他七荤八素的。
一个不留神暴露了脸颊的破绽,安扬一摆拳砸上去,黑衣男子瞬间懵逼,直。挺挺的倒地,两眼乌黑、天旋地转的被KO了。
花了十几秒钟时间,黑衣男子才艰难的爬了起来,但还是晕乎乎的,对还有准备的安扬摆摆手,示意不玩了,摸索着上车,关门开车走人。
没有撂狠话,也没有电话找人,战斗民族处理矛盾的方式格外直爽,分出高下了就走,没有隔夜的仇恨。
安扬也拿回了外套,上车走人。
“真酷。”哈丝娜两眼冒星星。
安扬笑着继续开车,经过刚才的热身运动后,整个人都舒爽了许多,连带着开车也变得顺心顺手,在理想的时间内抵达了目的地。
哈丝娜说:“我们争取到了至少十分钟的时间,这是个合理而不会被怀疑的范围。接下来是撤离路线。”
“好的。”安扬掉头离开,前往国际机场。
路上他们换了身份,由毛子情侣变成了美国来旅游的夫妻,现在玩够了打算返回纽约……买了机票,验证了电子护照后,登上飞往纽约的超音速客机。
超音速使得平时需要十个小时的旅途,缩短到了三个小时,抵达纽约后,地球村的感受更加强烈了。
出了机场,纽约给他们的感受截然不同,各类机器人琳琅满目,机器和人类结合的发展方式,更加的受欢迎。
但任务在身,他们没有时间体验,选择了当地一家酒店,把套房包下来,作为任务完成后的转移地点。
再开车在周围转几圈,找了几个定位点后,最后以俄罗斯人的身份,重新返回莫斯科,准备大闹一场。
==
PS:推荐票。
第248章强势渗透
防盗章节,不小心点到的,一个小时后章节就正常了。可用手机回到目录,按住章节名,选择重新下载;用网页看的直接刷新网页。成绩不好出此下策,希望大家都能支持正版。
通过望远镜观察,木星很是壮观——是个似乎充满天际的多颜色的球体。它的大小很难把握;鲍曼不得不一再提醒自己说它有地球十一倍大,但在很长时间里,这个数据似乎并没什么现实的意义。
后来,当他使用哈尔记忆装置中的胶带来对自己进行讲解时,他才发现一件事,使他突然意识到木星的叹为观止的尺寸。
那是一幅插图,把地球的表皮剥开,象块兽皮似的钉在木星的断面上。以此为背景,地球上的全部陆地也不过象是普通地球仪上印度那么大。
鲍曼把“发现号”上的望远镜调整到最大程度,这时他好象是吊在上空去观察一个稍扁一些的地球,看见一排排激流似的云雾——由于巨大木星的迅速自转而形成云环。有时候,这些云环凝结成一块块彩色蒸气,每一块都有地球上一个洲那么大;有时候,它们之间又被一时的栈桥勾通起来,每条栈桥都有几千英里长。在云雾笼罩下,那里的物质比太阳系里其他行星的总和还要大。“除此之外,”鲍曼不禁纳闷,“还笼罩着什么呢?”
在那永远遮盖着木星真面目的游动咆哮的云层上面,有时候漂浮着圆形的暗影。这是木星近边的一个月球从遥远的太阳下面横过,它的阴影在从不静止的木星云罩上滑过。
在远离木星还有二千万英里的地方,也有一些小得多的月球。但是,它们不过是几十英里直径的飞来峰,飞船是飞不到它们附近的。每隔几分钟,雷达发射器就会使足气力发出一股无声的电霹雳;在空中没传来回声,说明没新的卫星出现。
收到的是强度不断加大的、来自木星本身的无线电波的怒吼。一九五五年,在空间时代的黎明前夜,天文学家们曾因发现木星尽管几百万马力的功率在十公尺波段上发出强大电波而深感惊异。它实际是一种生硬的噪音,伴随着围绕木星旋转的带电粒子光轮,好象地球的范艾伦带(范艾伦带:围绕在地球大气层外的高强度电离放射带,因詹姆斯·范艾伦而得名。)一样,但规模要大得多。
尽管“发现号”正以每小时十万英里的速度在飞驰,横跨木星所有卫星的轨道也要花上差不多两个星期。围绕木星的月球比环绕太阳周围旋转的行星还多;月球天文台每年都会发现新的木星卫星,总数现在已达三十六个。最外缘的二十七号卫星在一条离它临时主人一千九百万英里的不稳定道路倒转着。它是木星和太阳之间从未间断过的拔河赛的胜利品,因为木星不断地从行星带里捕捉短命的星球,又随时在几百万年后丢掉它们。只有靠内缘的卫星是它的恒产;太阳永远也攫取不去。
现在,在这两个互相冲突的引力场之间又有了新的猎物。
“发现号”正沿着许多个月之前地球上天文学家计算好的,并不断由哈尔校正着的复杂轨道加速向木星前进。为了进行细致的校正,喷气操纵器不时要自动加以推进,但在飞船中是几乎感觉不出的。
通过与地球的无线电联系,情报不断发送回去。他们现在离家这样远,他们的信号甚至以光速也要花上五十分钟才能到达。
虽然随着他们逐渐接近木星,整个世界都在关切地注意着,都在通过他们的眼睛和仪器观察着,但有关他们任何发现的新闻如要拍回地球,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
飞船在横跨那些巨大内圈卫星的轨道时,望远摄影机都在不停地运转。那些巨大内圈卫星个个都大于月球,个个都是未知之境。
过境前三个小时,“发现号”通过离欧罗巴仅仅二万英里的地方;当那颗卫星越来越大、由圆变缺、迅速划向太阳方向时,飞船上全部仪器都描准着它。
从远处看,欧罗巴很象个大雪球,正以惊人的效率反射着远方太阳的光辉。就近观察证明,情况确是这样;与黑暗的月球不同,欧罗巴晶莹洁白,表面上大部分都覆盖着闪烁的、象搁浅的冰山似的大块东西。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大块是由木星引力场不知为何未能吸去的氨和水所构成的。
只有沿赤道的地方才看得到裸lu的石头;这里是崎岖的无人地带,到处是峡谷和乱石,形成一条黑色带子围成一圈。有撞击形成的环形山,但没有爆发过火山的迹象;欧罗巴显然从来不曾有过内在的热源。
象早已了解的一样,这里有大气层的痕迹。当这颗卫星的黑暗边缘在恒星前划过时,恒星在全蚀前首先变暗一会儿。而且,在某些地区还有云雾的征象——或许是氨凝结成的液珠,飘浮在甲烷的微风中。
欧罗巴在前方天际突然出现,迅速甩到飞船尾后;这时离木星只有两小时之遥。哈尔已经非常小心地一再检查过飞船的轨道,在最接近的时刻到来之前,无需再作速度上的校正。
木星这时已这满天空;体积之大,眼睛既看不到边,头脑也难以想象,于是只好不去管它了。如果不是因为它色彩绚丽——红和粉,黄和橙,乃至于紫——鲍曼原可能以为自己是在地球的低云顶层上飞翔呢!
这时,在他们的整个旅途中,第一次即将看不到太阳。虽然太阳渐趋暗淡和萎,但它一直是“发现号”离开地球五个月以来的经常旅伴。但是,“发现号”的轨道正伸向木星的阴影中,不久就将飞在这颗行星的背面。
前方一千英里处,苍茫的暮色正迎面而来;背后,太阳在迅速落入木星的云雾中。阳光沿着地平线象两只带着火苗的倒挂牛角,然后逐步缩小,消失在色彩缤纷的火光的一闪中。夜已降临。
他们越是深入到木星的黑夜,地下的光亮也逐步加强。鲍曼曾经有一次在极光显现的顶峰时飞经加拿大北部,当时那冰封的大地也象这里一样荒凉,一样光亮。但北极的荒原——他提醒自己说——比他们现在飞翔于其上的地区要温暖一百度呢!
“地球信号迅速减弱,”哈尔宣布说,“我们正在进第一个折射区。”
他们早已料到这一点——实际上,这是他们此行的目标之一,因为无线电波的吸收将对木星大气层提供宝贵的情报。但他们既已转到木星的背面,而现在又与地球断了通信联系,也不禁突然感到难以忍受的孤独。无线电的中断持续不过一个小时;然后,他们又会从木星遮日的状况下解脱出来,恢复同人类的联系。然而,这一个小时将是他们一生中感到最长的时间。
尽管他们还年轻,普尔和鲍曼都已是作过十几次宇宙航行的老手——但现在,他们都感到自己象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他们在进行第一次的尝试;从来没有任何飞船以这样的速度航行,同这样强的引力场打过交道。在这关键时刻,最微不足道的导航错误都会使“发现号”迅疾冲到太阳系的最外缘,永远不会有得到挽救的希望。
每一分钟都过得很慢,像是。
第249章逃
防盗章节,不小心点到的,一个小时后章节就正常了。可用手机回到目录,按住章节名,选择重新下载;用网页看的直接刷新网页。成绩不好出此下策,希望大家都能来支持正版。
“你的意思是说,”弗兰克·普尔喊道,语气不光是不高兴,更多的是惊呀,“这一切我都白干了吗?”
“好象是,”鲍曼回答,“那部件完全符合检验标准。甚至在负荷超过一倍时,仍然没有可能失灵的迹象。”
AE—35部件的卡片大小薄片这时放在实验台上高强度放大镜下。它插在一个标准型的联接架上,架子由一组整齐的多颜色的电线接通到一台同桌式计算机大小相仿的自动检验机上。
“你自己测验一下。”鲍曼说,口气有点为难。
普尔把超负荷键拨到X—2,揿了下测验电钮。屏幕上马上显示出通知说:部件完好。
“可以想象咱们可以继续提高电压,一直到把这玩意儿烧掉。”他说,“但那也证明不了什么。你怎么解释?”
“哈尔的内部失灵预告器可能出了差错。”
“更可能的是我们这台测验机出了毛病。不论怎么说,还是保险点好,以免后悔。即使只有很小的疑点,我们换上了备用的总是错不了。”
鲍曼把那薄片从电路上取下来,对着光照着。半透明的物质上面象叶脉似的是精细的电线网络,还有依稀可辨的微型零件,整体看来象是一张抽象派艺术作品。
“我们不能冒任何险——再怎么说,这是我们同地球的联系。
我要把它写上“不灵’,丢在废品堆里。等我们回到家,让别人去为它发愁吧。”
但是,发愁的时刻来得早得多,在下一次地球发来电报时就来了。
“X光D—1,我是任务指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