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的圈集资金的目标难度不是一点点大。
首先是网络游戏所需要的这个服务器架构的设计,虽然当时的小羽提出的解决的框架方案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先进的,但毕竟那只是个框架方案而已,要让这个框架方案逐步变成现实的应用,中间还有许多工作。这种并行运算已经不仅仅是将计算机单纯连接起来的问题了,至少不是用网线来连接,他们为了这个架构,自己开发出了一块功能类似于网卡,但却强大了很多的东西,他们称之为连接卡,连接卡还要担负并行运算时候计算任务的分配和整合的协处理功能,先不说开发这个东西花了多少钱,仅仅公司为了制作工程样本,引进的各类设备就是1个多亿。为了建立测试环境,170万一台,算是蛮便宜的服务器,一下子拉来了155台,加上日常维护之类的,3个多亿就没了。正常的开发费用不提,就算要让这个游戏能跑起来,将来购置服务器,购买带宽之类的费用不会低于3亿,而这个还是第一步的服务器购置,随着玩家增多,将来是不是需要添置服务器还是另外一个问题。于是《崛起》最早提出的8。4亿的预算就显得很可笑了,按照现在的进度,要完成整个游戏的开发,总投资可能突破14个亿。就算一个游戏的生命周期有5年,要挣回这些钱,每年2。8亿也不是个小数字,至少要保证有100万经常在线玩家才能够将这个成本打回来。而至少现在的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里,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恐怖的数字,能维持峰值30万在线,已经足以让一堆老板偷笑了。而这还不包括必须的宣传推广,不包括在营销和公关领域必须付出的显性或者隐性的开支。或许这个游戏真的很有社会意义,但对于公司来说,这种项目却是很失败的,而现在,吕振羽一下子就开了两个开发小组,网络游戏组这边占用的公司压力就越发大了。公司帐面上确实还有40多亿,但将这些盘算进去之后,楼家明要求吕振羽在实验室方面上的项目和课题的最大总投资不能超过15亿,毕竟在世界各地设立服务机构,培训人员也是相当花钱的事情,公司现在的扩张委实有点太快了。
……各种各样的事情让吕振羽着实忙得不可开交,作为秘书的陶莹莹,好像除了一杯接一杯地给吕振羽送咖啡之外,做不了什么。在给吕振羽送第十杯咖啡的时候,另一个秘书——贾清悄悄走到陶莹莹身边,猝不及防地问道:“心疼了?”
陶莹莹居然“嗯”了一声,然后才意识到不好。“你过来做什么?”陶莹莹并不是喜欢吕振羽,虽然吕振羽作为一个钻石王老五还是很合格的,而只是那种秘书对老板的身体健康的单纯的关心,毕竟咖啡过量也是很伤身体的。
贾清说:“有个电话,是微软的执行副总裁杰里,他的秘书现在还在线上等我答复。我知道吕总忙,不过陈副总出去了,这个电话还是让吕总接一下吧。”
陶莹莹点了点头,端着咖啡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立刻报告了吕振羽。吕振羽略有点好奇,微软?微软的关心未必是好事。
“接进来吧。”吕振羽吩咐道。
20秒后,秘书们为两个人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杰里略带口音的英语。
得知接电话的居然是从来不曾出现的数字图腾总裁,杰里也吃了一惊,他原本是想投石问路,和数字图腾的高层接触一下,然后再进一步谈一些合作的事情。数字图腾虽然从规模上来说还是比较小的,但手里握着n革和新技术的数字图腾却是业界任何一个公司不敢小看的,杰里觉得这种时候,发传真显得有点咄咄逼人,而且有居高临下的意味,微软在和其他公司合作方面,风评一直不怎么样。虽然他要接触数字图腾的目的也说不上是很善意,但至少希望给对方留下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他就算好了时差,熬夜亲自打电话过来了,没想到,他成为了接触作为总裁的吕振羽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和杰里的谈话,吕振羽始终显得小心翼翼,杰里也听得出来,他问道:“您是对我冒昧打来这个电话有什么疑虑吗?”
“嗯,确实。您也得承认,微软在业界和人合作和接触,总的来说,评价并不倾向于正面。”吕振羽也很坦然。
“我能有幸来参观一下数字图腾吗?你知道,下个月在上海有个全球it高峰论坛,我将来上海参加这个会议。我希望在会议期间能和您进一步沟通,也希望能在一些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好的。您将会是我们最受尊敬的来访者之一。”吕振羽大方地说。要来就来吧,谁怕谁来着?
44.每一种可能
对数字图腾来说,目前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崛起》的封闭测试了。虽然业界已经有传言说《崛起》估计通不过审查,但奇怪的是这个文却迟迟发不下来,而对于广大玩家来说,有好游戏才是最重要的。封闭测试发放帐号的时候,最早定的名额是10000人,但在公司工作的人要是有朋友需要帐号,基本上都能满足要求,朋友托朋友,前后发出去的不下25000个帐号。这个数字,对于给封测准备的服务器组群来说,算不上很大的压力,网络游戏组甚至准备在封测的一个月里,再逐渐增加部分帐号。封闭测试,开放的事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和渡江战役这5个历史事件,每个历史事件都只开放一个省的地图,如果按照总人数平均下来,基本上每个事件中残余的玩家数量和现在大多数网络游戏单个服务器的人数没有太大区别。这样的结果也是网络游戏组的有意为之,在同一个场景里要是一下子出现了几万人,习惯了以前的网络游戏的人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去跟人打交道了。
在网络游戏组的核心团队里,协助吕振羽进行所有工作的统筹的人里有一个叫杜丹阳的人。要说在游戏的制作方面,这个人实在是个很鸡肋的人物。要说程序,这个人完全不懂,要说美术,他完全没想法,在管理工作上,他也是个绝对的捣浆糊分子,而就是这么一个人,这次负责起了《崛起》封闭测试的所有宣传和工作。杜丹阳进入公司的网络游戏组还是比较晚的,是在网络游戏组第二轮的招聘中将简历递了过来。在两轮面试中,杜丹阳没有表现出什么非常独特的能力和观点,原本是不会录用他的。但是,听说杜丹阳来面试,第一轮招聘中就进入公司工作的几个颇有实力的策划和美工却暗地里找了吕振羽,建议吕振羽留下杜丹阳这么个人。因为,杜丹阳实在可以算得上是网络游戏领域搞推广的高手。杜丹阳原先在kc soft工作,那个公司运营的也是一个从韩国引进的游戏,名为《神秘指环》。《神秘指环》作为一个游戏来说距离优秀差很远,尤其是程序的安全性方面很有问题,原本这样的游戏也就是维持一个不死不活的样子,kc soft应该是挣不到多少钱的。但杜丹阳就是凭借着他的炒作功力,不断组织线上和线下活动,经常性作roadshow,参加每个可能参加的展会,尽力和玩家接触,硬是把一个底子不好的游戏炒作成了2004年年度十佳网游之一,在玩家心中的印象相当不错。但这个游戏毕竟先天不足,火了一把之后就逐渐凋落了,而杜丹阳心力交瘁之余辞职了,闭关在家,宣称要有足够好的游戏他再出山。而杜丹阳居然主动投到数字图腾门下,而且也不是通过他的朋友关系来推荐,而是用了投简历这种很有偶然性的方法,让大家都很有一点看不懂。然而,杜丹阳还是进入了数字图腾,还成为了核心团队的一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他也在一点点地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他虽然不懂美术,但他总是能在数以万计的画稿中,哪怕是不被采用的稿件中挑选出合适的图片,制作成非常漂亮的海报,能在车载斗量的道具中挑出适合做周边产品,纪念品的东西,而且他在这些渠道里都有深厚的关系,数字图腾外包出去制作的各种东西,从印刷品,主题服装,纪念品一直到大型喷绘,展台之类的,拿到的价格就是比同类企业低至少一成。这次封闭测试,吕振羽索性将全部事情交给他负责,让他自己提方案和预算。杜丹阳从全部帐号里抽出300个幸运帐号,在封闭测试首日,这300人将参加在上海最豪华的制高点网吧进行的封闭测试的启动仪式,并且将得到一份精美的礼品。这份礼品其实也很常规,一张全开海报,一张动画dvd和一张客户端dvd,还有就是一个士兵牌的链坠,在制高点网吧的现场,大家都可以拿着这个链坠去刻上各自喜欢的文字。这些其实也常规,比较有特点的是这300人将有一天的时间进入数字图腾的网络游戏组参观,座谈,甚至临时参加工作……这应该算是最高级的互动了吧。在业界,开放制作部门给玩家参观,这应该也是首次。
制高点网吧有了这300个满脑子兴奋的玩家,热闹得不行。而现场的工作人员也适时将网吧里的活动介绍给在网上等待着的网友们。随着游戏开机时间的临近,整个网吧还有网络上也渐渐安静了下来。网吧中间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起aviril studio制作的22分钟长的片头,在一个一个镜头的转接中,中国近代史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幕幕闪现。扼腕,愤怒与激昂交织在一起的感情在铮鼓交响的乐声中被煽动的尤为强烈。这些片断在每个人在学校中学习的过程中都曾不止一次被提到,但应试教育的问题就是你记住了这些事情,却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教材也无法将这些时间具现于大家的眼前,纵然各种电视电影曾不止一次表现这些主题,但哪里能有在《崛起》的片头中这样集中呈现来得震撼和深刻呢?
“……我们是怀着某种朝圣的心情在制作这个游戏,在我们的团队中,有在史料中浸淫了数十年的历史学家,有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研究数百年沿革来服务于现在的专科学者,有以洞察世态人情为己任的社会学家,有在这时代大潮中逆流而上的民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士汇聚在一起,但更多的则是和你我相似的年轻人。我们无法描述从开始制作这个游戏至今我们经历了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在各种地方,我们不断看到有人提到,中国近代史是读起来心情最差的一段历史。是的,确实是这样,当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史料,用我们的方法尽力还原这些历史的时候,我们越发沉痛。但,我们不能因为沉痛而回避这些。在这几个月里,我们整个团队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可以呈现在诸位面前的这些成果,你们能看到各种场景,人物,道具,乃至这些环境中的每个npc的对白,请相信,只要是我们能够找到的史料,我们都尽力呈现在游戏中了。游戏中的那些npc,那些有名有姓的人物在游戏中说的话,就是他们记录自己所说的,宣称自己所说的和有人曾听到他们所说的。我们将所有这些加入这个游戏的时候,这个游戏或许越发失去了他作为一个游戏应该有的清逸与闲适的特质而越发变得凝重得如同一部史书。或许,在这里,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游戏将有一种凝重,我们将在游戏中看到曾经发生过的一幕一幕,看到历史是如何从一个必然性走向另一个必然性。在游戏里,历史将流向何处,将掌握在包括你们在内的所有玩家手里,我希望,在诸位手里,在这个被创造的世界里可以发生一些由我们来主导的事情,能够让历史流向另一个分支。毕竟,只有在这里,历史才能呈现另一种可能,呈现每一种大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可能……”从动画结束,灯光还没有重新打亮开始,吕振羽就站在屏幕边上的讲台前,开始说这番话,当他话说完的时候,灯光已经全部亮起。而这个时候,大屏幕上显示的则是一个三维动画制作的服务器框架图。吕振羽按下了面前的启动键,信号立刻被传到机房,庞大的服务器阵列开始启动……
不到5分钟,所有的玩家都可以开始进入游戏了。他们将开始被这个异常庞大,真实也异常凝重的世界所感动。
45.风骨
在自己笔记本上安装着的监视程序上,显示着从开机到现在登陆进服务器的玩家和他们各自选择的场景。鸦片战争,甲午海战是选择人数最多的,这和大家的预料都基本相同。这两个场景,一个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而一个则彻底将中国打入了任人宰割的深渊,而偏偏,关于这两个事件的讨论,各方面综合起来还是最多的。今天,来到制高点网吧并不是吕振羽非常愿意做的事情,而是公司同仁们的要求。吕振羽要求低调,减少露面的大方针不会变化,可他的这个网络游戏组总监的身份也确实没有必要隐瞒下去了。公司里那么多号人,又都有朋友,总会发动群众来一起保守这个秘密,这个业界最年轻的总监的身份,早已风传大江南北了。
站在了前台,哪怕就这一次,也足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了,玩家们并不在乎吕振羽的年龄,只要他们有好游戏玩就好。而记者们则不同,平时没什么事情,他们还得找出事情来,而现在这个业界最年轻的总监露面了,他们怎么可能不紧紧跟上?吕振羽从讲台上退下来,走到边上的休息室的这短短20米不到的路上,已经有3拨记者提出了采访申请。
秘书,秘书呢?吕振羽感叹着。只有在这种时刻,才真正体会到秘书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工作。吕振羽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着记者,约定了明天上午的一个专访时间。3拨记者一起,一共1个半小时,对于3个类型比较相近的报纸,本来他们关注的东西就差不多,这样安排虽然有点怠慢,但也不怎么得罪人。
回到了休息室,曾高问吕振羽说:“你觉得这个游戏会火?改变历史这个噱头是很好,但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个难度。”
吕振羽狡黠地说:“人总是要有点梦想的。”
《崛起》和以往的网游都不同,哪怕是《魔兽世界》这样的网游,虽然已经很强调团队了,但总的来说,个人英雄主义还是比较盛行的。成为英雄,这几乎是每个网游玩家的理想,甘心默默奉献的人毕竟还是少。而在《崛起》里,虽然没有很刻意地营造什么,但总的来说,游戏总体还是一个反英雄的环境。每个个人在游戏里都是很脆弱的,你可以练到武功天下第一,枪法天下第一等等,但在各种突发事件里,在大规模的会战中,每个个体都是脆弱的。在有些场合,只有无数人前赴后继,把自己当作不存在一般填进战场的绞肉机里,才有可能为自己身后的人创造机会……要想当英雄,是很难很难的。而改变历史,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公司内部测试的时候,大家也不是没有尝试过,纵使大家都了解这个游戏,但无论怎么努力,历史的必然性仍然在顽固地起着作用。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历史的真实,什么叫做个人的渺小,那些大家多少见过的材料,任务,对话,道具,事件拼凑起来形成的事件和故事,让网络游戏组里不少人潸然泪下,他们拼尽了全力,但却无力改变任何事情。
“我们的人太少了,公司里那几百号人一起,对于历史的整体来说仍然是沧海一粟,你想想,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在游戏里的npc就有多少个?一次性生成的npc又有多少个?和总人口比起来,我们什么都不是啊。可是,要是有几万人,十几万,几十万乃至更多人一起这么努力,那就有可能了。历史壁垒积分啊,老曾,壁垒这个词汇可不是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