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看海的人 >

第21章

看海的人-第21章

小说: 看海的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制出来的人类到底能否被视为与本体是同一人?更基本的是,复制出来的人类真的是人类吗?难道不是在机器中组装起来的人造人吗?还有,被复制的人类难道不是因为高强度的扫描而死亡了吗?如果是这样,每次以量子传输装置运送人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发生了杀人案件,同时又制造出一个与原来一模一样的人造人出来。

另外还有传输错误的问题。扫描数据和量子状态因为都是用通常的通信手段传输,不可能绝对地避免错误。就算是一兆次里有一次的概率,只要有不同于原来量子状态的东西混入,那还能称为完全复制吗?岂不是每一次传输都会被破坏一部分吗?

坚持将量子传输运用于人类的科学家们慎重地对待这些疑问,不断努力说服大众:基本粒子也好,原子也好,其本身没有个性。同一种类的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粒子的个性实际上就是各自的量子状态。也就是说,物质的本质不是粒子,而是量子状态。如果量子状态被保存下来,便可以认为是同样的物质。因此,如果量子状态得到保存,就算构成本体的粒子全部逸散,这个人也不会死亡。

在传输中遭到破坏的信息很少。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体内的微小结构也会因为天空和地面的放射线以及大气中的氧气等化学物质而不断破坏。如果昨日和今天的人可以被视为同一个,那么传送前后的人也应当被视为同一个。

于是,在22世纪初,人类的量子传输终于合法化了。

这时候,太阳系的诸天体上都建设了长期基地,通过量子传输网络将它们和地球连接在一起。不过直到人类的量子传输解禁为止,人类要飞去这些地方,依然免不了几个月乃至几年的宇宙飞行。在可以进行量子传输旅行之后,即使是边境基地也有大批人类访问,太阳系内的开拓程度飞速发展。这就是第一次飞跃。

量子传输的发送和接收都需要巨大的装置。为了开通量子传输线路,首先需要向发送方运送装置,所以量子传输不适合太空探测。原理上说,到达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用量子传输只需要四年又三个月便可以到达,但在准备阶段却必须在比邻星上建设量子传输接收基地。

这是很大的难题。如果用宇宙飞船运输传送装置,就算使用核聚变引擎也很难得到高速度,要几百年后才能抵达。更为现实的方法是将超微型机器人以微波加速到亚光速,冲进比邻星系,在目的地附近搜集资源来建设传输基地,但在四年的时间差中要控制微波,牢牢聚焦在目的地上,也是十分困难的任务。而且在对目的地环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该怎么探索资源并加以运用,人类对此也毫无头绪。

23世纪初,出现了量子传输的划时代改进。那就是不需要接收装置的量子传输。

早期的传输只传送复制必需的信息和量子状态,而构成物体必需的粒子要靠接收方准备。相比之下,新型传送机将构成物体的粒子本身等离子化之后加速,以亚光速的电子束形式向目的地发射,然后再用这个电子束自身作为传输线路,将扫描信息和量子状态传送过去。由于电子束的分散性,扫描信息和量子状态可以在任意距离聚焦。只要在某一点上的能量密度超过阈值,再构成便开始了。

这个技术完成开发的时候,太阳系内的量子传输网络已经建设完成了,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关注。不过,科学家们还是使用无接收设备的方式,踏出了迈向太阳系外的坚实步伐。

当时,量子传输的射程距离约为100天文单位,因此一次传送勉强可以离开太阳系,进入宇宙空间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先将接收机传送到恒星间空间,保证稳定的量子传输线路,再传输传送机,然后再向更远的地方发送接收机。这个过程重复几百次,人类终于抵达了比邻星。这是历时一个世纪的大事业,人类终于筑成了通向宇宙空间的坚实基础。这是第二次飞跃。

量子传输技术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传送装置自身也可以被传送。现在的量子传输需要传送装置,如果传送目的地的没有传送装置,前进和返回都不可能。但是,不管是在当地建设传送装置,还是从出发地传送,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和劳力。仅仅为了一次探测飞行,就需要从太阳系沿着路线建设一系列基地,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如果传送装置能够传送自身,那么沿途的基地就都不需要了。只要反复进行短距离的传送,一个传送装置就能实现宇宙航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技术上存在两个大的障碍。

一个是传送功能的限制。不管是把人类或者其他货物送去目的地,传送装置总会遗留下来。量子传输的原理非常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足够的复杂性,量子传输就不会发挥作用。因此,就算通过量子传输方式发送传送机,还是会遗留下重要的部分。

另一个限制是动量守恒原理。将构成粒子加速到亚光速的时候,与之相等的动量必须想办法释放。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同一大小的动量,既有可能是质量大、速度小,也有可能是质量小、速度大,但不管哪种情况,都不适合宇宙飞行。如果要传送的质量过大,每次传送都会耗费极大的能量。

23世纪末到24世纪初,人类首先解决了传送机能的限制。传送装置被逐段分成简单部分,于是被传送的部分也就不需要再保存其量子状态。也就是说,每次传送的时候,尽管每部分的量子状态都会发生变化,因而无法完全复原,但因为只是简单的机械,也就不会产生伦理问题。

然后,在24世纪中叶,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终于也找到了。那是因为发现了负质量的缘故。所谓负质量,是波函数振幅值的平方——也就是粒子的存在概率分布——为负值的状态。这个时候,动量始终为负值。这样的粒子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与普通粒子的波函数重合的状态下存在。通过产生负质量,便可以实现完全不具有动量的亚光速电子束。

就这样,能够传送自身的发送机设计完成,转瞬之间便在所有宇宙飞船上装载了。星系的飞行变得非常轻松。通过连续的量子传输,宇宙飞船得以进入人类未曾抵达的领域。这是第三次技术飞跃。

量子传输中的乘客感觉不到时间流逝,所以宇宙飞行就好像是超光速飞行一样。他们实际上化作电子束,刹那间出现在空间的某一点,然后再度消失,又出现在下一点。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既观测不到光行差,也观测不到多普勒效应。

要说自主发送方式的唯一缺点,那就是无法避免时间的流逝。虽然说对乘客而言往返比邻星只需要几天——最新技术水平是几小时——但在地球上已经过了九年的时间。对于正经经营社会生活的人来说,九年的空白难以接受。因此,即使技术简单,恒星间飞行依然是政府、大企业主导的调查,以及移民团的单程旅行等情况才会使用。

移民人口虽然很少,但各行星系的人口还是迎来了爆发性增长。为了经营殖民地,还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口。采取人工手段,只要一个世纪,行星系的人口便可以达到1000亿的规模。

人类的居住圈瞬间扩展。当前得到确认的殖民行星系数量有146532个,未经确认的据推测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以上。殖民行星系的数量之所以无法正确掌握,是因为相对于人类的广泛分布,通信速度过于迟缓的缘故。使用电磁波通信只能达到光速,比如说将移民团送往距离一千光年的行星系,他们平安无事地定居下来,历经千年实现发达文明,然而地球方面依然无从知晓这一事实,最多只是收到平安抵达的消息。

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变得困难,彼此孤立。

“……以上就是关于人类宇宙旅行的三次飞跃。”我总算回答出来了,外表虽然平静,喉咙却在发干。

“谢谢,回答得很好。”大姐微笑着说,“有些人乐见人类像这样散播在银河系的各个角落,减少相互交流的状态,因为这样能够降低人类文明灭绝的风险,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人类丧失统一协调性。他们认为,各殖民地开始独立行动之后,便难以再统一协调,最终有可能引起星际纷争。在若干行星系,具有这样想法的势力掌握政权,便强行要求附近的行星系统一。讽刺的是,各行星系的民众认为,正是他们自身的行为导致星际纷争变成现实。就我们所知,最强大的势力是以人类发祥地——太阳系为中心的太阳系政府。据推测,他们控制的行星系约为一百到两百个。第二大规模的是以天津四为中心的天鹅座联盟,掌握了二十到五十个行星系。因为当前两大势力尚无交点,因而一般认为他们之间关系还不至于发展到直接冲突。”大姐在这里停顿了一下,“那么,就在人类的居住空间陷入这种不稳定胶着状态的时候,某种能够一举打破这一状态的东西被发现了。那是什么?”

大家全都举起手。

大姐点了坐在我附近的女学生的名。

“那就是‘门’。早在很久以前,许多文明就知道门的存在,而太阳系政府直到一千年前才终于得知,派遣远征队则是去年的事。”

是的,那是去年的事,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星船。那时,我痴迷于它的巨大和美丽,但从未想到会是那样的结局。

2

“他们来了。”那一天,大姐把殖民地的所有人集中起来,宣布说,“不要违抗他们。他们并不邪恶,只是在害怕。”

大姐的话总是像谜语一样,有时候谁都不明白意思,但没有人敢问,因为大家都非常尊敬大姐,基本上都是原封不动地接受她说的话。不管怎么说,大姐的年龄非常大,比这个殖民地的任何人都老。所以,她对所有事情都有非常深入的思考也不足为奇。

大姐的话音刚落,警报便响了起来。

负责人慌忙打开墙上的屏幕。殖民地的观测器总在观测周边的全范围,所以可以在异常状况发生前就掌握情况。

画面里是一片星海。空间里突然出现奇妙的模样,非常耀眼。随后突然出现了宇宙飞船。那是我从未见过的飞船,外形非常复杂,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突起。

“那些小小的突起是什么?”我不禁问大姐。

“要好好听讲。那些突起是各种传感器、通讯天线,还有武器。”

“传感器和天线这么小?为什么宇宙飞船要装载武器呢?”

“那些突起并不小,比我们的宇宙飞船还要大很多。看上去小,是因为那艘宇宙飞船本体非常巨大。带有武器是因为那艘飞船是太阳系派来的宇宙战舰。”

宇宙战舰!

虽然在历史课上听说过,但它真正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却怎么也难以相信。如果大姐说的是真的,单单这样一艘便足以毁灭一个行星系。

“大姐!”通讯负责人看着手边的监视器叫起来,“宇宙战舰在检索我们的通信线路。怎么办?”

“打开线路。”大姐沉着地说,“听听大小姐的话。”

屏幕上出现了一位年轻的女性。我倒吸了一口气,那完美的容貌简直让人怀疑她是真正的女神。“我是太阳系政府第522号舰队所属宇宙战舰小林丸号的舰长。这个宇宙基地由军队接管。我命令你们立即解除武装,准备接收舰队成员。”女神说的话完全不像女神。

大家一齐惊愕地望向屏幕。

“怎么了?为什么不回答?如果再不回答,将被视为违抗太阳系政府的行为。”

“将我的形象和声音传送过去。”大姐冷静地说。

“传送了。”通讯负责人冷汗直流。

“您好,舰长。”大姐威严地说。

舰长没有响应大姐的问候:“你是这个宇宙基地的司令官吗?”

“不是,舰长。”

“那么找司令官出来。”

“这个共同体没有司令官。”

“不管什么样的组织,应该都有对外代表的人物。如果没有那样的人,那组织也不可能统一。你们没有统一吗?如果那样的话,把各个派别的代表集中起来。”

“在内部没有尖锐矛盾这一意义上,这个殖民地是统一的。如果您认为有必要找一个代表,那么我来承担这一任务吧。我是这个殖民地的长老,算是一种名誉职位。”

“那么,我任命你为宇宙基地的司令官。以后,我对宇宙基地下达的命令全部通过你传达。”

“可是,舰长……”

“抗议无效。给你一个小时将刚才的命令传达给基地内所有人。”

通讯单方面地被切断了。

“态度可真强硬啊,就这么自说自话。”食品负责人不满地说。

“除了照着他们任性的要求去做,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大姐沉着地说,“不然,有什么办法能够击败那艘宇宙战舰吗?”

“把基地内的燃料装在小型飞艇上,以远程遥控冲击飞船怎么样?能代替导弹吧?”

“小型飞艇代替不了导弹。它是以搭乘人类为前提设计的,加速度有限,很容易被拦截。就算万幸抵达了战舰,如果没有破坏外壳的手段,爆炸能量只会在广阔的宇宙空间白白耗散。”

“那么,解除探测用激光的输出限制,以全功率攻击呢?”

“没用。战舰装载的等离子盾,能将到X射线波段的各种电磁波几乎完全反射,而我们这里并没有能够发射伽马射线激光的设备。”

“就这么沉默着乖乖投降吗?”

“我没有那么说,我说的是没有必要故意反抗。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如果这样能够满足他们,就不会有别的麻烦。”

大姐十分耐心地陆续说服了殖民地中的好战派。最终,所有人以不危害殖民地居民为条件,同意了宇宙战舰的要求。

像是计算好的一样,宇宙战舰又发来了讯息:“司令官,命令传达下去了?”

“是的,得到了全体人员的同意。”

“不需要你们同意,你的任务就是将命令正确传达并执行。”舰长说道,美丽的眉毛纹丝不动,“五分钟后将传送装置发送到距离宇宙基地一百米处,进行对接手续。首先报告你们的对接方式。”

“E…9…3式。但是,没有必要专门发送传送装置过来,殖民地内有量子传输接收设备,也有可以进行无装置接收的传送区域……”

“我们不会冒险与宇宙基地进行直接的量子传输,这有可能是叛乱分子的陷阱。开始对接准备。”通讯再一次突然中断。

大家纷纷表达不满。

“叛乱分子是什么意思?”

“那口气简直就像我们听她指挥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大姐还是用一贯的语气号召大家:“请开始准备对接,只剩下三分钟了。”

伴随着沉闷的声音,舱门停止了旋转,慢慢打开。

门后突然出现了一把枪。大家一阵紧张——那是未曾见过的样式,无法想象具有什么功能。当然也可能是虚张声势,不过我可不打算拿自己去试验。

拿枪的是一位高个子青年,穿着奇怪的制服,斜戴着帽子,年纪看上去和我差不多——不过,是不是能说一个来自上千光年之外、一千年前的人类年纪和自己一样,我不大有把握。接着,出现了和第一个青年完全同样打扮的青年。两个人举着枪口警戒了一圈四周,目光像是在扫描我们所有人的长相。

舱里又有人出来了。

第三个人是小个子美女。应该被称作美少女吧。她的军服稍微有点大,不解风情的军服反而衬托出她的楚楚可怜,蔷薇色的嘴唇浮现着天使般的微笑。“迎接辛苦了。不用介意前面两位,他们是我的警卫。请先带我参观这个基地吧。”

这个女孩是舰长!这么说来,她确实长得和刚才屏幕上见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