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宋-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祸害……”
同样的话在崔小清屋里也在继续,时穿讲述完沐阳县的情况,接着说:“这是一次机会,一次整合庄中力量,并对庄户进行军事化管制的机会——如今,外面越来越兵荒马乱,庄子里,大家的住宅分布太散,我有意借这个机会整顿一下村庄……”
目前崔庄的庄主仍是崔小清,她沉吟着问:“郎君准备如何着手?”
时穿胸有成竹的回答:“首先是建立‘应急避难所’,整个村庄原先住了六姓人家——现在是五姓。咱们作坊里的雇工不算,其中四家大户都是有自己宗祠的,今后这此宗祠就是紧急避难所,各家必须在宗祠里储备一定的粮草,挖一口深井以便应急。
另外,五姓的佃户以及作坊的雇工也要重新安排,这几年团练家中乱开作坊,雇工的宿舍住宅四处搭建,我希望统一规划起来,仿照我作坊的宿舍形式,围绕村落兴建一圈,比如把屋子的外墙连接起来,环绕崔庄修一圈,修成一个防御设施……
“等一下,你说的是八卦村吧?”褚素珍插嘴:“我听说福州某些山区,以及岭南某些聚族而居的大家族,曾经修建过这样的八卦村,村子外围是一圈石头打制的房屋,这些屋子都是连排建筑,每家屋子两侧虽然留着通道,可一旦封闭起来,最外围一圈就成了城墙。
据说,还有大家族在最外围的屋顶修建哨塔钟楼,以及弓箭塔等防御设施。这样的村落,虽然被叫做八卦村,但大多数村庄通向村中心的通道不止八条,只是这样建成的村庄从高处俯看,仿佛是一座八卦图。
时穿竖起大拇指,夸奖说:“不愧是褚姑娘,果然见多识广。崔姑娘,其实咱们这个村落已经具备粗陋的八卦村的形状。当初海公子以崔姑娘的住宅为中心,修建了四个小园子进行四方护卫——这是‘四象’。
而我的作坊又在这‘四象图’外围修成了一个弧形,似乎破坏了整个阵图,但玫瑰园是一个更长的弧形,如果把作坊与玫瑰园连接起来,整个‘八阵图’外围,我们等于完成了五分之三,剩下五分之二的土地,我希望跟崔姑娘召集村中的百姓,以及其余五姓人家商议一下。不管那些田地在谁手里,为了大家的安危,我希望由我,或者村中大户出面把它买下来,修建起配套的宅院,以完善整个八阵图的防御——屋子修好后,我会出租给雇工徊户,所以他们不用担心住宿问题。”
崔小清立刻掩住了嘴,惊讶的说:“呀,你不说我还想不起来,你那玫瑰园分二十四个园区,虽然错落有致,但细细想起来,却也是按照几条主干线布局的,中心就是我门前的晒谷场。”
褚素珍眨巴着眼睛,补充:“对了,你那玫瑰园与作坊之间是学堂,是五乡团练总部……那此建筑细细考量起来,似乎只要稍加修补,就能跟玫瑰园连成一个完整的八卦图。”
时穿对崔庄的扩建是在海公子最初的布局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两个女孩儿你一言我一语的夸奖,让一旁的施衙内很是得意,但他马上想到失踪不见的姐夫,神态变的有点黯然:“好啊好啊,无论是四象还是八卦,这村子都太大了,守卫起来不容易啊……大郎,你玫瑰园占地三百亩,院墙漫长,而院中平常不过有几个园丁,一旦有事,百丈之内站上一个园丁都觉得不够,又该怎么守卫?”
不等时穿回答,施衙内突然又想起一事,赶忙问:“大郎,你说,推算时间,我姐夫如今该从西洋动身了吧?我怎么觉得,前段时间传的纷纷扬扬,说那支船队从西洋回归,会不会就在这几日便要进港?我那姐夫……真的不会在船上吗?”
第359章我见过两位的海捕文书
时穿狠狠的瞪了施衙内一眼,怪他哪壶不开提哪壶一一那放出去的传言是时穿与施衙内两人商议好,专门为了对付罗望京的,最终,在锦绣会馆对船队消息发出质疑的时候,施衙内也在场,如今他却在褚素珍面前装傻充愣,有这样做人的吗?
时穿随于拿起一支筷子。也不与施衙内搭讪,用筷子沾点酒水,在桌子上画起了崔庄的全景俯视图,这座庄子虽然布局接近八卦,但它却不是完整的圆形,跟接近杏仁形。而杏仁的尖短端就是时穿玫瑰园的主城堡——为了有别于玖瑰园的称呼,时穿最终借用蔷薇河的名义,将主城堡命名为“白蔷薇堡”。
白蔷薇堡的后方是时穿的学堂,这座学堂修成的奇形怪状的三角,仿佛是园地制宜、见缝插针才修成这般模样,但实际上它是白蔷薇堡的一个附属建筑与白蔷薇堡前的三角工坊组合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完整的八角形棱堡。
既然有了整体性棱堡建筑,那么白蔷薇堡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防御群,其身后的玫瑰种植基地以及附属的二十三座园林,与其说是后花园.不如说是棱堡的战略物质储存基地,以及藏兵点、战略疏散地等等。而学校前的空地,说是学校的马车停放点.但其实是被时穿特意清理出来的射界……
不过这些,时穿没必要跟两位女孩儿解释,而且,白蔷薇堡的“后花园”其实没必要守卫.那里的空旷花田.其实是为了防止人接近白蔷薇堡。
说起来,崔庄的防御布局,不可谓不完善,前方是火器时代的大炮克星——棱堡。后方是彼此相互支援的宅院群,无论从哪个方向进攻,这两个防御群彼此进行火力支援,都会让进攻的人很头疼,但这两座防卸群里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它们平常是作为住宅作为掩饰的,住宅的主人都是格外讲求舒适的人、所恨他们的宅院很空旷,很宁静,这就意味着,万一有事,这两座建筑群都没有足够的守卫者。
“玫瑰园的守卫问题不用担心,我刚才说过各家族宗祠可以作为避难所,我的玖瑰园将来也是一个避难所.三百亩的土地,院子中那么多闲置的观景房,以及各种卫生设施,水井引水渠,可以保证我们即使遭遇长久的围困,也依然衣食无忧一一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施衙内想了想,回答:“你的意思是说,万一有事儿,除了最外围那些防御墙、防卸层,你还可以接纳大量的军队进驻玫瑰园?”
时穿一拍桌子,我示赞同,然后统过这个话题:“崔姑娘,你去召集其余四姓的家主吧一一不如你们先商议着.等我从沐阳回来,再开会我决崔庄整顿问题。”
正说着.团丁赶来报告:“教头.庄内武器已经分发完毕,共发放四千一百余柄砍刀,长枪头约三千柄,弓一千张,弩箭五百付……庄主,散居于村外的百姓要求暂时借助|团练总部,如何处理,请庄主示下。”
崔小清望了一眼时穿,等待时穿的命令,时穿赶紧问:“粮食够吗?”
报信的庄丁迟疑地回答:“如今正是春耕季节,谁家的粮食还能剩下?各家各户的存粮都不多了?”
崔小清连忙回答:“我库房里还存放着约一百石,此外还有熏肉、腊肉、咸肉无数……”
说到这儿,崔小清嫣然笑起来:“这些肉啊。还要多谢施衙内,只是我一个女人家的,吃都吃不过来,只好剩在仓库里……”
“我库房里常备着三百石粮食”,时穿一咬牙.下令:“命令村外的人全部迁入团练总部,实在住不下可以住进玖瑰园的空房.让他们临走前把财物带上.家里的粮食全部搬走.鸡鸭鹅等牲畜全部宰杀了,告诉大家,这几日住在我这里.食物由我全包了,事后,每人补偿买鸡鸭鹅的钱.以及每月五贯钱补助。”
战争拼的是什么——人力资源与经济资源。
时穿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梁山好汉,是即将汹涌而来的女真人。
在正常的历史上.海州是宋金双方争夺的焦点,它曾三次落刭金人手中,又三次回归南宋,但最终还是落在金人手里,因为反复的拉锯战,海州的丈化典籍都被焚烧一空,连水浒英雄最后在海州的活动也变得模糊一片,只有《县志》上一百来个字给予了记述。
面对这股汹涌而来的狂澜,为了能够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哪怕因此受一点钱财上的损失,时穿也是愿意的。
时穿还记得曾有过一部讲述一场中世纪西方战争的影片,那部影片中,国王、领主下达坚壁清野命令,老百姓开始整体撤退,以至于数百里纵深找不到一个人。当时时穿曾感慨,老外怎么就没一个说“故土难离”的人?
慢慢的,时穿才知道.老外之所以没有“故土难离”的人,是因为在“国情不特殊”的国家里,惯例对战争造成的平民财产报失,由官圌府承担保赔偿责任。包括二战中,苏联因德国入侵而进行的大撤退,战后苏联也对民众进行了赔偿。而所谓“战争赔款”就是用来干这事的。
既然白己的财产损失有人赔偿.傻圌子才“故土难离”呢!
毕竟在枪口下的“故土难离”,是拿生命做试探,而生命只有一次。
宋代是个对老百姓极其宽容的朝代,这朝代遇到雨灾雪灾,官圌府都要对百姓发放补贴——唯对对战争灾害没有赔偿。而且九百年之后也是如此。二战之后.天朝不要日本的战争赔偿,全世界都对此感到惊讶——如此一来,老百姓的战争损失谁来赔偿?如此,侵略者岂不是可以安享自己的战争掠夺?
现在,时穿要笼终人心,官圌府不赔他来赔!要让崔庄人以崔庄人而自豪,而后,经历过一次之后,下次时穿想要崔庄人做什么,估计他们会毫不犹豫。
崔小清被时穿的大手笔吓住了,她张嘴结舌的盘算:“一人一月五贯,咱庄子上大约四千余名工匠,一万余口人,每月要花……”
“不止”,时穿回答:“如今庄子上有大大小小三百多个作坊,大作坊约十家,分别是我与你的联合大作坊、段氏铁匠坊、四姓联合作坊、团练作坊、玫瑰园作坊、酒坊等等,其他多是团练开办的作坊.有单独建的,有几家合办的.我们总共雇佣了约六千人,加上他们的家眷,崔庄人口总是超过两万。”
“每月就是十万贯”,褚素珍插嘴,马上,她担心地问:“长卿,你的钱够吗?……我也住在崔庄,不如我给你添上一点?”
崔小清这时巳说不出话来,施衙内发了半天呆,拍手说:“若只十万贯,收买两万条人心,太便宜了。大郎,这事你办的值啊,从今往后,振臂一呼,民乐为之赴死,何愁不立足于海州?”
稍倾,衙内试探地说:“若是战事拖延两个月,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动作要快”,时穿起身催促:“衙内,你现在就动身,我马上发布戒圌严令。”
施衙内望了褚素珍一眼,只见褚素珍垂下目光回避了他的眼神,施衙内黯然起身,拱手:“那我就告辞了,我在东海县等你。”
“把码头上所有的船都带走”,时穿很奇怪的又吩咐一句:“已经装满货物的船,让他们立刻起航南下,没装满货物的船让他们去东海县码头停泊。”
施衙内愣了一下,问:“有必要吗?”
“绝对有必要——切切!”
“也好……反正盗匪来袭,让他们临时出海避祸,也是个借口”,施衙内随口答应着,告辞而去。
当夜,崔庄乱成一团。流民尚未到达,崔庄的居民已经开始向庄内聚集,各大宗祠里存放的木墙都拿了出来,摆放在路口当作路障。这种木墙是古代中国大户人家的常备物品,它用半截原木剖开,而后并排钉在一起,涂上防火火材料,成为一人多高的厚重墙壁。平常这些东西拆解开,堆放在宗祠里备用,遇到战乱或者盗匪袭圌击,则拿出来连接成木墙,而后青壮在墙后守御。
崔庄原先有六大宗祠,现在有四家,几家的木墙各自一连接,崔庄不仅对外形成了封闭,庄内几条主要路口,也只留下了一个小圌缝隙可以侧身同行……
天亮时分,崔庄完成防御布置,庄内所有男丁都拿起了武器,女眷则按排在团练总部、几大宗祠,以及玖瑰园。这时候,进出崔庄都要接受严格盘查,唯有惯常往来的老客商得以出入,陌生人与新客商.则指引他们前往海州城接洽。
稍倾.警讯也抵达了与崔庄联防的各个村庄。
有些村庄村子小,组织不起抵抗,干脆全村拖家带口赶往崔庄,临晨时分他们刚好赶到,并聚集在庄外寻找庄内存在的亲戚关系,随后,大多数人得以进入崔庄,那些与崔庄全无亲戚关系的,至少庄内有愿意接纳的朋友,最终也进入庄内。
崔庄的炊烟照常升起,个大作坊也在照常开工,只是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中,微微弥漫着一股紧张情绪。早餐过后.崔庄又迎来一批客人,是附近村子的大户人家,他们听说瞿知县今时不去县衙,坐镇崔庄指挥。马上也找借口带上家眷来崔庄“访友”。
紧接着,大一点的村落也来人了,多是村中团练教头陪着村中大户过来,向崔庄购置相应的武器与铠甲。这时候时穿巳准备动身,为了接待他们又不得不稍事停留,等把这批承购武器的外村团练引到段氏铁匠铺,再赶回自己院子时,瞿县令终于无法回避,赶来给时穿送行。
年老的瞿知县总感觉有时穿在跟时穿不在,崔庄的气势不一样,他拉着时穿的手依依不舍:“长卿啊,海州才传来消息,海州城已经关闭城门了。那伙梁山马匪都骑着马。从沐阳县到这里不过两日的路程,咱们这里并不安全啊。
不过,我也知道沐阳县与你关系非浅。不让你救援说不过去……嗯.你快去快回,咱海州县还指望你呢。”
这时,蒙县尉已经名义上接过了崔庄团练的指挥权,附近小村落内的团练巳开始向崔庄聚集,大多数外庄团练们武器简陋,多数手里拿的都是水火棍。不像崔庄.基本上武装了刀枪与皮甲。而蒙县尉能指挥动的就是外庄团练。手上握着这样的杂牌军,面对的又是凶名卓著的梁山水寇,蒙县尉心里实在没有底,他也跟着誊知县叮咛一句:“承信郎,沐阳县巳经这样了,我建议你送嫁之后,招呼刘太公进入县城完婚,以加强县城的力量……如果沐阳县城无忧,你还是赶紧回来,毕竟你是我们海州县的团练教头。”
时穿随口敷衍了一下,领着二百二十号人走出了庄子。
这支队伍虽然有二百二十号人,却乘坐了三十辆马车。队伍里大多数士兵都很年轻,这几年按美军标准每天一斤肉吃的,个头明显高出同龄人一头。而长时间的锻炼让他们身材匀称,体格魁梧,动作灵活而富有朝气。他们每十人一组,身穿着皮甲、头戴皮盔、尘坐在马车上,马车空余的地方则装满了武器与火圌药。
士兵乘坐的马车是时穿改造过的两轮轻便马车,行走的路面是沐阳县知县黄翔,去年动用两万名厢军修的,专门沟通海州与沐阳的“直道”。既然称之为“直道”。路面便经过硬化处理,大多数路面铺着碎石,或者青石板,石缝间填充着新泥灰(水泥)。两匹马拉的轻便大车走在这样的路面上,行进的很快,傍晚时分,车辆巳驶到时穿所管辖的最远一个村落。当晚,时穿布置警哨后歇宿于该村,半夜时分,流民大潮终于来了,这些人惊慌失措的讲述着梁山水寇的残圌暴,当然,他们多数是听说的。
第二天,队伍重新上路.团练们的神色显得既疲惫又紧张。疲惫是因为一夜未曾睡好,紧张是因为听了太多的惊骇传闻。
时穿询问了十一娘的状况,引导十一娘坐上特意为之加装了铁板的马车,旁边有义儿团练伸手相扶,而后试探地问时穿:“义父,听说梁山寇喜欢拿人心做醒酒汤,这人……怎么能吃人呢?他怎么吃的下去?”
十一娘的脸色白了,时穿轻轻将十一娘送上马车,替对方放下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