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26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26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话说的掷地有声,但众人心中却多不以为然。没错,江东目前是还在,但经过这次大败之后,还能保得住几天?说什么转眼便可再聚十万大军,拼凑出十万乌合之众,能和训练有素,挟大胜之威的荆州军相抗吗?更何况这十万人吃什么?难道再搜刮一番江东百姓?只怕还没等荆州兵打过来,吴会就已被造反的人给攻占了吧?

虽然这些话大伙儿都只是在心里暗自思忖,但脸上的表情多少有些带了出来,孙权见状怒气满胸,赫然起身就要拔剑杀人,却被蒋钦一把拉住,在他耳边低声道:“将军何必如此?一切等回到春谷之后再说吧。”

孙权听了之后这才冷静下来,强忍着满腔怒火,转身望向船外。昏暗的船舱内,鸦雀无声,气氛怪异非常。

他知道将士们这是在怨恨自己,恨自己非要仓促进攻虎林,以至全军数万人马命丧火海,水军也损失惨重。可是谁又能理解自己的难处?内忧外患,种种压力,早就让孙权不堪承受了。

或许,败了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这个念头一起,便被孙权强行压制下去,不能就此认输!江东军精锐虽然大部分丧身虎林,但江北还有太史慈所率领的一万人马,春谷还有五千余人,只要能安然返回春谷,再调集各郡县的县兵,也许还是能够抵挡住刘琮的。

想到这里,孙权便开始盘算起来,从哪儿能调出多少人马,哪里的将士却是不能抽调的,渐渐又想到经过此战之后,将校损失极大,剩余的人中,谁可能会有异心,谁应该还保持忠诚……

周瑜呢?是否还可信任?孙权的眼神中有些黯然,他此时还不知道程普的下落,若是程普遭遇不幸,以后用谁来制衡周瑜?鲁肃吗?他本就是周瑜的好友,又素无威望,如何能托以大事?张昭呢?虽然统领群僚,但到底是个文人,领兵之能更不可与周瑜相比。至于蒋钦周泰,也不是可以和周瑜抗衡的人才。

或许,太史子义可以担此重任吧,只是如今水军败退,太史慈所领万余人马深入敌后,是否能安然返回江东,现在还很难说。

孙权无声的叹了口气,自己之前的确想的太过简单,也把刘琮看的太过简单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怎么就昏了头,会相信曹军偷袭南阳这样的流言呢?可笑自己还以为这是天赐良机,却不知刘琮早已挖好了陷阱,就等自己一脚踏进虎林了。

看来以后要多多留意才是,孙权的眼神又冰冷几分,心中满是恨意。

而此时被孙权挂念着的程普,已经被赵云所率领的千余明光骑重重围困,走投无路了。

一夜奔逃数度冲杀,程普此时见无路可逃,反而镇定下来,无非是一死而已!

“程将军,如今你已身陷重围,何不下马投降?”赵云勒着战马,对程普高声喊道,他倒是挺敬重这位花甲老将,只是这话说的太过直白。若是刘琮在此,听了他这话肯定会一翻白眼,露出个鄙视的表情。

程普傲然挺胸,抗声道:“败则败矣,若想让某投降却是万万不能!”说罢,转头看看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三百余残兵败将,见他们多数低垂的脑袋,有的人看到他望过来,也不敢与之对视,不由长叹一声,大声喊道:“某事孙氏三代,不期有今日之败!有何颜面去黄泉相见?”

他身边的近卫听了大惊,正要出言阻拦,却见程普拔出宝剑横在颈中,反手一勒!

程普高大的身子在马上晃了一晃,便向一旁歪倒……

近卫顿时急了眼,扑上去扶住,很快便满手鲜血。

“杀啊!”数百残兵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人仿佛被猛然惊醒一般举起沉重的刀枪,然而刚刚迈出几步,却在明光骑锋利的马刀前,停下了。

士气已丧,主将身死,还能如何?

第220章 虚与委蛇谋宛陵

虽然时至深秋,今日天气却很是晴朗,阳光少了夏日的毒辣,暖洋洋的尤其让人舒适。因满地落叶而略显萧瑟的园中,李术背负双手,与此间的主人并肩而行。

与当初仓皇逃出皖城时相比,此时的李术显得非常从容,他缓步徐行,侃侃而谈:“孙权已经败了,而且是精锐尽丧,一败涂地,再无与刘荆州相抗的实力。如今荆州大军正顺江而下,不日便可到此。为君之故,术冒昧来访,却不知子叹对于将来,有何打算?”

被李术称为子叹者,名叫顾徽,年近三十许,其兄长顾雍时任会稽郡丞,代理太守,而顾徽本人亦被孙权召为署主簿,后转东曹掾,拜辅义都尉。不过此次虎林之战顾徽因病未能同行,滞留于曲阿。

顾徽面色红润,哪儿有一丝得病的样子?他之所以托病不与孙权同行,实际上另有打算,此时听李术问起,顾徽狭长的双目微微一眯,轻声说道:“实不相瞒,讨虏将军之败,徽亦早有所料,只是没想到竟然会败得这么惨,败的这么快!数万大军竟然十不存一,江东菁华尽丧于虎林啊。”

顿了一顿,顾徽接着说道:“府君相询,徽不敢有所隐瞒。如今荆州军东进已势不可挡,但江东诸家多有顾虑,府君既然已见过刘荆州,却不知能否为我等解惑?”

李术抬手抚开垂在面前的枯枝,微微一笑,对顾徽说道:“但有所知,必知无不言!”当初李术在庐江郡对孙权抗命不从,背后就有顾家的影子,只是当时顾家出面的是个旁支,远不如顾徽在顾家中的影响力,至于顾徽是否得到顾雍的授意,李术很聪明的没有问。

“据徽所闻,刘镇南在南阳时,对世家大姓颇多打压,却不知此事是真是假?”顾徽在小桥边停下脚步,手扶桥上石雕栏杆,转头对李术问道。

李术点头道:“此事的确是有的。”这种事早就随着刘琮声名鹊起而传遍天下,瞒是瞒不住的,索性坦诚一些更能使人信服。他见顾徽微微颔首,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便继续说道:“不过那些人都是反对南阳新政,百般阻挠,千般破坏,为长治久安计,刘荆州才会对他们出手镇压。当然除了罪大恶极之辈,刘荆州宽厚为怀,还是给了他们生路的。”

所谓生路,当然不止是不杀头这么简单。

“南阳新政,呵呵。”顾徽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现在当是荆州新政了吧?”其实对于南阳新政,顾徽也曾研究过一番,在他看来,若是刘琮得了江东之后亦如此推行,只怕江东世家豪强都会群起而攻之。

李术见顾徽虽然笑容未敛,眉宇之间却难掩忧色,心知顾徽对于荆州新政是颇为抵触的。其实这也难怪顾徽会如此态度,李术最初也曾有过这种担心,但是随着李术对荆州新政研究越深入,这种担心便越来越少。

就他的理解来说,荆州新政并没有把所有的世家豪强都当成敌人,相反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合作的方式,只是这种合作是建立在剥离大家早已默认或者说习惯的利益,而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却需要时间去证明。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鼠目寸光的世家豪强会反抗的主要原因。

“有些事以讹传讹,或是被人故意夸大,都在所难免。”李术总结道:“那些被刘荆州雷霆手段所镇压的家族,未必就没有心怀怨恨的余孽,然而就术所知,大多数荆州大姓,还是依附于刘荆州,或在幕府身居高位,或在军中独领一军。其家族产业更是比之前多出数倍!刘荆州欲安抚江东人心,又怎会如当初孙策一般滥杀无辜?而欲抚人心,舍大姓之外,更有何人?”

顾徽闻言微微垂下目光,桥下水波不兴,缓缓流淌的溪流中,漂浮着枯黄的落叶。

对于刘琮的风评,世间颇多矛盾之语。有人说他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逆贼,也有人说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而反对他的人,则说刘琮狡诈无行,好色如命,侥幸得此基业,不思安民保境,却穷兵赎武……

石桥上的栏杆被阳光晒的很是温暖,顾徽扶着柱头拾阶而上,对李术说道:“府君之意,徽已深知,不过以府君之见,徽等当此时应如何做?”

李术听他这么问,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虽然顾徽并没有明确说什么,但他既然肯见自己,又叙谈许久,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表明了一种态度。

不过李术并没有因此而觉得大事已定,他思忖片刻之后,才对顾徽说道:“现在嘛,其实并不用刻意去做什么。只要诸位明白荆州一片苦心,术便算不辱使命了。”

顾徽愣怔了一下,他本以为刘琮派李术前来,定然是劝说世家高举反旗的,没想到李术竟然如此说。这让他在感到轻松的同时,莫名有些隐隐的失落。

李术见状,灿然笑道:“子叹是不是觉得,有些失望啊?”

“呵呵,失望是谈不上的。”顾徽淡然说道:“而且此事徽也不能自作主张,还要与家兄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他这话半真半假,李术自然也不会去揭穿,而是叹了口气说道:“刘荆州对于江东世家颇为看重,其实由他来治理江东,何尝不是江东百姓之福呢?”

说话间,两人已下了石桥,不觉走到了园子后门,此处颇为偏僻,正适合李术从此处离开。

待李术的身影消失在竹林之中,顾徽收回眼神,目光中却多了几分思量。与李术暗中相见,因事发突然,他自然不可能遣人报知兄长顾雍,而且江东军经此打败,已然无力阻止荆州军东进,现在与李术接触,想来顾雍也不会反对的。

毕竟孙权才接掌江东数月,无论是顾雍还是顾徽,对他都谈不上有多少忠诚。如今这个乱世之中,保证家族得以延续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能够让家族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获取更多的利益,这样的人才可堪为江东之主,否则,孙策能遇到刺客而亡,别人也未尝不能啊……

只是刘琮扫平江东之后,会不会如李术所言那般对待世家,顾徽此时还不能完全肯定。不过李术此番前来,定然是得到刘琮的授意,只要李术所言不虚,那么此事便可放心去做。至于孙权那边,当然是先虚与委蛇,待大局已定之时,还怕孙权翻脸不成?

这么想着,顾徽便觉得安心不少,匆匆回到堂上,执笔给兄长顾雍写了封书信,然而搁笔之后,他又觉得有些不妥,将那绢帛胡乱涂抹了一番,唤来心腹之人,密语许久。

世家大族行事周密,谋定而后动。不过那些豪强宗帅,比他们就干脆许多。

郑横自起兵反孙之后,便得到了荆州的大力支持。兵器铠甲自不必说,最关键的是那几位领兵司马、都伯等人。在他们的指挥之下,原本就很是彪悍的郑家部曲私兵,更是战力大增。在得知江东军步骑五万余尽丧于虎林之后,郑横便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非常明智。

可笑陈家那两兄弟,被孙权派去的使者说动,竟然归顺了孙权,反过来与自己作对,现在如何?被打的丢盔弃甲不说,最大的靠山也要靠不住了,昨日那两兄弟请人携带厚礼前来说和,还想着再度背叛孙权,重归刘荆州麾下。

本来按照郑横的意思,是全然不加理会的,但那荆州司马却劝说他不妨暂且答应,至于以后如何,还要看将军怎么处置。郑横想想之后,便同意了这位司马的意见。反正不用打仗,少死些部曲私兵也是好的。

“却不知大军何时攻打吴会?若是让孙权缓过气来,只怕还会多些麻烦。”郑横看着部曲将县城抢来的粮草运到坞堡的粮仓里,心满意足的同时,又觉得目前正该一鼓作气扫平江东,自己若是能率领部曲随荆州大军东进,那才能保证家族以后的地位。

成为江东新的世家,这可是几辈子郑家家主的野望啊,谁会想到,竟然在自己手里,变成真的呢?

那司马与郑横相处日久,对于他的心思自然早已知晓,闻言却只是微笑道:“军机之事,某不得与闻,不过想来大军东进就在年内。郑将军如此牵挂此事,莫非不甘于在丹阳攻城略地了吗?”

郑横如今是荆州军游击将军之一,所谓攻城略地,不过是攻打过一次泾县县城而已,对于已经野心勃勃的郑横来说,实在太难以满足愈来愈膨胀的胃口了。

“既然陈家原因归降,那便可以谋划攻占宛陵之战了!”司马的这句话,使得郑横立即瞪圆了双眼:“攻打宛陵?”

宛陵乃是丹阳郡治所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能将宛陵攻克,也是大功一件啊。这么一想,郑横便追问道:“此战有几分把握?”

第221章 缓兵之计稳军心

若觉得本站不错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江东水军自虎林撤出之后,在荆州水军的巨大压力之下,被迫放弃春谷,退往巢湖。巢湖与大江入口处,本就有座水寨。也正是在这座水寨之中,孙权得知程普被围之后横剑自刎,孙河死于乱军之中,而陈武等将校下落不明。

有人说陈武投降,也有人说陈武战死,但无论是投降还是战死,在孙权看来已不重要了。他现在最为关注的,是仍然滞留在江北的太史慈及一万余人马。因临湖仍然被荆州军占据,交通阻断,已经很久没有太史慈的消息,每当想起此事,孙权便觉得很是担忧。

步军精锐尽失,五万余人被水军接应出来的仅有三四百,而从陆上逃脱后逐渐收拢的,也不过近千人。那些山越人倒是逃出来不少,可听说他们离开虎林之后,又转头向荆州军投降了。如今被刘琮编为山越军,大头领阳范,也成了荆州山越中郎将……

至于江东水军,经过数月休整之后好不容易才恢复了实力,可再战虎林之后,如今只剩下残缺不全的数百战船,艨艟斗舰这样的大型战船更是几乎损失殆尽。

好在水军将校伤亡不多,若是假以时日,未尝不能恢复水军昔日战力。可眼下无论是兵员、战船、军械粮草乃至时间,无一不缺。

不过孙权并没有打算就此认输,他自从到巢湖之后便立即下令,从丹徙、会稽等地调集郡兵,又派人请来张昭、虞翻、董袭、鲁肃等人,商议如何退敌之策。与此同时,孙权专门去见了一次周瑜,言语之间很是恳切,不但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还表示对此次贸然出兵深为痛悔。

“如今我军新败,恐军中士气沮丧,上下皆无斗志。不知公瑾何以教我?”孙权望着周瑜,态度谦逊的问道。其实军中那些流言孙权早就知道,但现在他却不能对周瑜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怀疑,否则的话,很有可能激化两人之间的矛盾。

周瑜对此又何尝不知?虽然他很恼恨那些人说什么反孙拥周的话,但这种事情,却并不好当面向孙权解释。士气沮丧,军无斗志,究其原因其实多半在孙权身上,然而周瑜能这么说吗?

至于对策,周瑜思忖片刻后,缓缓说道:“当此时,唯有先稳定军心,才能再言其他。只要能让全军上下看到希望,自然就会有斗志。”

“希望?”孙权喃喃问道:“如今我江东希望何在?”

周瑜深深的看了眼孙权,说出的话声音不大,却如同惊雷一般在孙权耳边炸响:“向刘琮请降……”

虽然孙权如被雷击,但还是很快回过神,迟疑问道:“公瑾所言,是缓兵之计?”

周瑜点头道:“唯有如此,才能拖延荆州军大举进攻的时间,也才有时间使各路人马汇集于此。”

“可若是假意请降,将士们不知是假,岂非更为失望?”孙权皱眉问道,对于这个计策,他打心眼里是不赞同的。

见孙权如此说,周瑜轻咳一声,接着道:“如此一来,将军不就知道众将的真实想法了吗?”他其实很不想点破这一层的,但不知为何下意识的便说了出来。也许是因为受到孙权的猜忌,才会如此想证明自己的忠诚?可自己到底是忠诚于死去的孙伯符,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