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太史慈抬头看了看危崖耸立的群山,眼神一缩:“只要在地势险要之处,便可以一当十,我军人马再多,恐怕也一时难以通过。”
“这么说,咱们也要加快行军速度,不能让他们超过咱们了?”有人立即问道。
太史慈闻言却摇头道:“非也,他自去拦截,我军何必非要一头撞上去?传令下去,放缓行军速度,加强戒备!”
“可是……”那校尉急道,他本想说可是如此一来,我军东进的路线被敌军堵住,又如何按计划行事?
然而他这疑问还未说出口,便听太史慈说道:“这山中本无道路,只要方向不差,山越兵又怎么能将所有的路口都堵住?更何况我军的目标,是在临湖。”
太史慈的应对,使得阳范等人扑了个空,等尾随太史慈部的人回来报信,说失去对方踪迹之后,阳范和吕易都有些恼火。可是群山之中一旦失去敌踪,想要再找到可就难了。
“他们,会去哪儿呢?”阳范和吕易面面相觑,心中都很是疑惑。按说太史慈部若是东进,必然会从此处经过,即便不从这条山路走,也离不开方圆十数里之地。可是撒在各处的斥候都没有发现他们的踪影……
吕易猛然想到一个可能,不由转头望向北方,喃喃说道:“莫非江东军出山去往临湖了?”
之前没有这个设想,是因为此处已在临湖南面,江东军东归的话,只能由此而过,若是折向北方,必然要绕路而行。对于孤悬于外,归心似箭的江东军来说,这样做实在是风险太大了。所以不管是阳范还是吕易,都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即便现在吕易提出来,也是用很不确定的语气。然而不是去了临湖,难道他们还能从山上跳入大江,一人抱一根木头漂回九江吗?
“嘶……”阳范牙疼似的吸了口凉气,睁大双眼对吕易说道:“似乎也只有这个可能了!听说临湖守军可不多啊?万一真是让江东军偷袭了临湖,那岂不是大事不妙?”
吕易稳住心神,认真思忖片刻,缓缓摇头道:“即便真是如此,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究其目的,他们仍然是要返回九江而已!”说罢,他猛地转过身,注视着阳范说道:“所以现在不管江东军如何,我们只管去往襄安!”
“不用回援临湖?”阳范惊讶的问道。在他想来,既然猜测出对方要去临湖,岂有不出兵救援之理?
“不用!有高顺将军和陷阵营在临湖,定然可保临湖不失!”吕易斩钉截铁的说道:“现在我军已在江东军东面,正可利用这个优势,提前赶往襄安,以做好拦截其东进的准备。要知道敌军一旦自临湖冲向襄安,我们可就是挡住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
见吕易说的如此郑重,阳范也不由严肃起来,点头道:“那咱们这就出发!”
不知不觉,阳范已经将吕易视为自己人了,否则也不会脱口而出,说出这样的话来。
而太史慈在摆脱了尾随而来的山越兵后,便立即折向北方,在熟知地形的向导指引下,经过一日一夜跋山涉水,终于顺利抵近临湖城外。此时天色微明,临湖城内炊烟阵阵,城外的道路上,早起的农人背着竹筐正在向城门处聚集。谁也不曾想到,不远处的山上,正有数千人马虎视眈眈。
很多江东将士看到眼前的景象,都激动的有些难以自持。在山里面转悠了大半个月,除了偶尔遇到山中小小的村落之外,何曾见过这幅景象?不少人因此而想起家乡来,实际上这数千人中,就有不少人是临湖人。
“将军,孙校尉派人来了!”近卫脸上洋溢着喜悦,引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江东汉子过来。其实大伙现在都差不多摸样,在山里待久了,谁不是衣衫破烂,甲胄损毁的不成样子?
太史慈站在一块山石之上,如同标枪般笔直,闻言转头看去,那汉子忙上前躬身行了个军礼,对太史慈说道:“禀将军!我部已按期到达,现在距离此地不足五里!”
“很好,回去告诉孙校尉,一切照计划行事!”太史慈威严的点了点头,心中却如同一块巨石悄然落下,即便朱校尉及其所率领的两千人不能及时赶到,凭借现有的人马,也能将临湖攻克了。
不过时间还很充裕,太史慈便让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息,所剩不多的粮食也敞开了让将士们吃个饱。虽然这一仗太史慈很有信心,但打仗哪儿有不死人的?至少不要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战死吧?
过了晌午之后,朱校尉的斥候也找到了这里,太史慈虽然很想让朱校尉的人马也得到充分的休息,但此处毕竟距离临湖太近,多待一刻,便多了一分暴露的危险。
“传令!全军下山,进攻临湖!”太史慈手按剑柄,望着山下的临湖小城说道,声音虽然不大,却令人为之一振!
临湖城此时城门洞开,城上只有寥寥守军,正依在垛口晒太阳。
城门下当值的都伯,被山上蜂拥而来的江东兵惊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据说被困在群山之中的江东兵,竟然会突然在这里出现。
“敌军攻城啦!”凄厉的喊叫声,顿时使得城门口乱成一团,士卒们慌忙抬起拒马,都伯则厉声下令紧闭城门。而那些挑担背筐的农人和赶着牛车的路人,则进的进出的出,将本就不大的城门甬道,挤得水泄不通……
第226章 一锤定音判真伪
临湖城内并没有高顺和陷阵营。就在数日之前,刘琮已将其调往襄安,以加强对九江郡的压力。此时驻守临湖的,不过是数百新近招募的县兵而已,怎能是如狼似虎,杀气腾腾的太史慈所部的对手?
看着荆州兵落荒而逃,江东军士气高昂,憋屈了大半个月的怒火,终于有了发泄之地!他们嘶声怒吼着,撒开双腿冲向临湖城下,那暴凸的眼珠,狰狞的表情,似乎要择人而噬一般!
相比之下,太史慈等将校便显得沉稳许多。
“将军,看来咱们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孙校尉与太史慈合兵一处之后,压抑着心头的狂喜,对他说道。
太史慈脸上并无得色,沉稳的点了点头,对孙校尉说道:“攻入城中之后,务必要保护好粮仓!不许纵兵劫掠百姓!”
“这……”孙校尉愣怔一下,见太史慈回过头冷眼望向自己,连忙追上去低声说道:“将士们在山里苦了这么久,稍稍放纵一下,也未尝不可吧?”
太史慈停下脚步,正色盯着孙校尉说道:“你若是不想带着他们回去,就只管去劫掠!”
“末将不敢!”孙校尉心中一突,忙低头说道:“属下这就去传令……”
待江东军入城之后,仍然有些士兵趁乱劫掠,被太史慈下令当场斩杀。这才将许多江东兵的念头给打消,若非如此,只怕这临湖城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而太史慈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不想因这样的行为而使得军纪涣散,因为临湖并非终点,前面的路仍然坎坷难行,若是军纪荡然无存,又怎能带领他们安然返回?
城中官署粮仓并没有被逃走的荆州兵焚烧,太史慈亲自看过之后,这才放下心。他在县令官署内召集麾下将校,下令今日在城中休息。
“在城里休息?万一被荆州兵合围该怎么办?”朱校尉略有些担忧的问道。如今虽然攻占了临湖,可毕竟周围还有不少荆州军,更何况身处敌后,怎能让人不担心?
太史慈抚着冰凉的几案,对朱校尉说道:“敌军虽众,却彼此相隔甚远,一时还不会齐至临湖,尽可放心!”
众人听了都大感轻松,有人笑道:“既如此,何不多休息几日?将士们在山里吃够了苦头,总要多缓上一缓,才能恢复啊。”
他这话倒是大部分人的心声,然而未等诸人出言附和,太史慈便神色一肃,环视众人说道:“只是一日,再多待一天,就有莫大危险!”
“将军是担心舒县的荆州轻骑?”孙校尉想到此处,不由皱眉向太史慈问道。他当初可是跟着程普,自舒县一路被黄忠的轻骑兵追击,堪堪逃回襄安的,对于荆州轻骑的可怕之处,他比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太史慈暗叹一声,对众人说道:“不错!咱们是步军,若是守卫城池,自然不惧敌军骑兵,可若是在野战之中,没有骑兵保护,如何与敌军轻骑抗衡?论速度的话,更是远远不及。这临湖城孤悬于外,守是不用去想的,我军唯有趁敌军未曾完成合围之前,跳出这个圈子,才有可能安然返回九江。”
“若是讨虏将军能派一支人马来接应,那就好了。”有人低声说道。
不过终究是个愿望罢了,堂上诸人都知道,现在谁都指望不上,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经过短暂的休整,第二天一早太史慈便下令全军弃城而走,沿着通往襄安的道路疾行东进。因在城中缴获了数十匹战马,太史慈等将校便有了坐骑,剩余的几匹分给斥候,令其在全军之前游走哨探。
行出不到三十里地,遭遇小股荆州军,将其击溃之后,抓到数名俘虏,一问才知,这数百荆州兵并不知道临湖昨天被江东军攻克之事,他们只是奉命自襄安转驻临湖。因为此时襄安城内,已经驻扎了近万荆州人马,他们这些新近招募疏于训练的普通县兵,便只能给荆州精锐腾地方了。
太史慈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面沉如水,看来自己还是晚了一步。敌军已在襄安集结重兵,虽然未必就是为了对付自己,但终归是堵在了东归的必经之路,对于能否冲破这道防线,太史慈现在并没有十足把握。
幸好提前知道了敌军重兵驻于襄安,否则一头撞上去的话,岂不是自投罗网?虽然双方兵力相差无几,但荆州军以逸待劳,己方却连续转战,早已疲惫不堪。
眼下最大的危机,已不是粮草问题,而是怎样在敌军严密的围困之下,突出重围,转入九江。
太史慈眯着双眼望向阴沉沉的天际,陷入了思考之中。
他却不知,此时关于自己和这支军队的流言,已经在牛渚营中,传的沸沸扬扬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听了同伴小声说出的话语,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愕然瞪着同伴,见周围有人望了过来,他连忙压低了声音,悄声问道:“太史将军与前讨虏将军相交莫逆,怎会去投降荆州军,反过来攻打咱们呢?”
那同伴嗤笑一声:“今时不同往日了!你也不看看,如今这江东是何人做主?至于这怎么得来的,哼哼,大伙儿可是众说纷纭呐。你想,那太史将军得知之后,岂能不心怀忿恨?投降荆州算什么,帮着荆州军打过来,才合他的心意呢!要不然他怎么会带人去诓历阳,还差点骗得历阳守军开了城门呢?”
“毕竟是谣传吧?谁人亲眼看到当时是怎样的情形了?”高壮汉子一脸的不可置信:“难道有人认出是太史将军了?”
同伴翻个白眼,用看白痴的眼神看了眼这汉子,嘴上说道:“可不是吗?据说太史将军领着数千人马,打着旗号在半夜突然到历阳城下,那守将是认得太史将军的,问答也都没什么错漏之处,本要开了城门迎他们进去,可恰在放吊桥之前,被细心人看到,那队伍之中,有不少人荆州士卒!”
“这可怪了!”高壮汉子狐疑道:“那人怎么会认得荆州士卒?”
那同伴叹了口气:“因为他本来就是被俘的荆州人……”看他这样子,反倒是为了太史慈而叹息似的。
而在中军帐中,关于太史慈是否已经投降,军中诸将也多有不同看法。
“我不信!”黄盖一拍几案,扯着嗓子唾沫四溅:“太史将军断然不会降了荆州,反过来对付咱们的!这八成又是刘琮的诡计,将军可千万别上当!”
听到“上当”这两个字,孙权虽然明知黄盖并没有其他意思,但还是心里不舒坦起来。这也难怪他现在如此敏感多疑,实在是虎林之败,使得孙权在军中的威信一落千丈,每当回想起那个大火冲天的夜晚,孙权都会出一身冷汗。以至于现在都是初冬时节,孙权还执意不肯在帐中燃起火塘。宁可忍受寒冷,也不愿意看到火焰腾起燃烧。
然而太史慈是否真的投降了荆州呢?孙权一时觉得雾里看花一般,说起来他与太史慈的关系,远不如兄长孙策与其亲近,正如那名高壮士卒所言,孙策和太史慈乃是相交莫逆,而孙权虽然重用太史慈,却始终感觉隔着一层。
这一层,说到底还是因为孙策。
“可董都尉亲眼所见,难道还会认错吗?”蒋钦瞪着黄盖说道。他说的董都尉,就是扬武都尉董袭。如今正在历阳领兵防守,认出太史慈的,也是他。
旁边坐在黄盖上首的凌操也劝道:“半夜举火,历阳城池高大,或许看不真切,也是有的。”
与太史慈失去联系已经很久,虽然有消息说他正率兵在江北山中转战,但在很多人看来,困于江北的太史慈及其部众,多半已难以逃出荆州军重兵围困之下的江北,且不说外无援军,就连立足之地都无,怎样筹措粮草?没有粮食,士兵们还不都逃亡了?其实太史慈领兵在山中东进的消息,正是逃亡的零星士卒回来以后报告的。
只是单独行动容易,近万大军若想从容渡江,可就难了。如今江东水军实力大损,又无法派出战船前去接应,更何况连太史慈部的具体位置都不知道,即便有船也无从接应啊。
孙权冷眼旁观,周瑜沉默不语,而从吴会等地赶来的张昭鲁肃等人,因不了解详情,也不便发表意见。
“子义当不会弃我而去吧。”孙权眼皮低垂,心中暗自思忖,想起当初太史慈与兄长约定时间,准时而归的往事,他的心中颇为复杂,一时百感交集,滋味难言。
如果太史慈真的投降了荆州,对于现在的江东军来说,打击将是无比沉重的。而那些关于自己如何接掌江东的流言,也会再次浮出水面,毕竟这两者很容易被人联系起来。
想到这里,孙权心中愈发忿恨,面容不觉有些扭曲。
中军帐内的气氛,变得愈发古怪起来。
终于,在一阵令人尴尬的沉默之后,周瑜挺直腰背,对众人说道:“此为敌军以假乱真之计,瑜相信太史将军,绝不会投降荆州!”
他这话一锤定音,就连黄盖也只是张了张嘴,却最终没再纠缠下去。
第227章 岂有余力顾江东
“诸位试想,若太史将军真的降了荆州,去往历阳试图诈开城门,怎么会带上荆州兵,又怎么会恰恰为被俘之荆州士卒认出?”见黄盖等人脸上犹有疑色,周瑜沉声说道:“太史将军已久未有消息传来,想必困于江北,一时难以渡江或东进。而敌军则恰可利用此节,以面貌与太史将军相似者假扮。正如凌将军所言,彼时夜半,举火相视,又非近在咫尺,董都尉自然难以辨别真伪。敌军此计,正是要以假乱真,使我军彼此相疑啊。”
彼此相疑,这可不就是眼下将帅和各部之间的真实写照吗?忠于孙权的徐琨、蒋钦、周泰等人对水军诸将如黄盖、凌统等暗中猜疑,而水军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校尉一级的军官暗中串连进行密谋,黄盖等人虽有察觉,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自退到牛渚之后,荆州军并没有放松对江东军的攻势,只是周瑜看的很清楚,荆州以水军保持强大的攻势,使得江东军迫于压力猬集于此,而荆州步骑却可以从容分兵,不但调兵渡江,在江左围剿太史慈所部的同时,准备大举进攻,而且在江右,也已陆续攻占了宛陵、芜湖等地,很快便能攻入吴郡,直扑阳羡、乌程等地。
可以说整个江东就如同一栋摇摇欲坠的老屋子,在风雨中勉力支撑,可刘琮所率领的荆州军,正以疾风暴雨之势,时刻不停的向江东侵袭着。
就在昨日,又有一个令人沮丧的坏消息传来,广陵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