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但却足以防微杜渐,最终受益的还是将士们。所以诸位也要明白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要认为这是多此一举。”刘琮本不想当这个语重心长循循善诱的婆婆,但这些话必须由他来说。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些将领们有足够的重视,才会真正在军中贯彻落实那些军令,而不使其成为一纸空文。
周瑜做为三营都督,率先表态道:“将军用心良苦,瑜已深知,自愧不如!从今日起,督促军令之事瑜将亲力亲为,定然不会让将军失望!”
“我等也愿意亲力亲为,定然不让将军失望!”黄盖等将,也都从马扎上起身,拱手对刘琮齐声说道。
刘琮双手虚按:“有诸位这句话,就足矣!”
关于军令繁杂之事,大伙现在已经不再抵触,至于其他方面,一时也没什么可说的。刘琮见状,便起身说道:“既如此,那咱们便去营中随便转转!”
说是在营中转转,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这处营地乃是临时驻地,今日又是雨天并未出操,所以刘琮只是随意选了一处大帐,观摩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识字课”之后,便与赵云、文聘等人返回城中。
明日,便要回荆州了,想到这里,刘琮心中忽然有些急不可耐……
第273章 为有心事立中宵
不觉来到这个时代已有六年时光,刘琮已很少回想起后世之事。在这里他已经有太多牵挂和责任,戎马倥偬,政务繁忙,哪儿有时间去多愁善感呢?饶是刘琮身强力壮,精神充沛,也经常在忙到深夜之时倒头就能熟睡。
然而今夜他却失眠了。
透过墙壁上的斜方格窗,隐隐能看到窗外的夜色。卧榻旁的几案上,鹤龟铜灯明明灭灭。夜风吹得白色的素纱帷幕微微晃动,静谧的夜,本该安然入梦,刘琮却在床榻上辗转反侧,实在睡不着,索性掀开被子披衣而起,绕过屏风,往室外走来。
他方踏出门外,就听旁边有人低声问道:“将军?”
黑暗中虽看不清这人样貌,但刘琮却听出他的声音,正是侍卫长张迅。刘琮顿了一下,说道:“无事,只是有些难以入睡,所以出来走走。”
张迅闻言,便不再做声,亦不上前相随。这府邸之中守卫森严,他倒是不担心刘琮的安全,只是很少见刘琮躺下之后无事起床,所以感觉有些怪异。
很快院内石雕的亭形立灯便被侍卫举火引燃,刘琮沿着院内小径,缓缓踱步,借着朦胧的灯光,倒不虞冲撞了什么。
江东即克,孙权身死,世家大族、豪强及南渡北士集团皆归附于麾下,形势看起来似乎一片大好。
但是刘琮却知道,这仅仅是处于上升期时各方势力的一致选择。受益于后世的见识,他看的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大势,就是门阀政治的崛起,虽然门阀滥觞于汉,但却在当下逐步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幕后推手和最终的获利者。
曹操若非颍川集团的支持,即便抢到天子也最终难以成事。孙坚父子就更不用说,历史上先对江东世家大族打压,后来由孙权先合作,再打击,反反复复最终折腾的亡国了事。至于本来历史上的刘备,也是得益于荆襄集团的支持,夺取益州之后也是对蜀中大族严厉打击,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淘汰的命运。
然而曹魏的结局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曹丕接受了陈群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但在司马家族联合了更多世家之后,也只能黯然倒台,最后落得个三分归晋的下场。
逆流而动?刘琮没有这样的想法,这和勇气和决心无关。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出自高门,天然的代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至于皇室宗亲什么的,大汉立国四百年,皇室宗亲多如牛毛。据说刘备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就是个播种机,有一百多个儿子……
要不然堂堂皇叔能沦落到编草鞋度日的窘境?呃,貌似想的有点远了。
刘琮紧了紧衣领,这初春夜里,还是颇有些寒冷的。
其实当年刘表单骑入荆州,若非蒯、蔡、文、黄等世家大族的支持,又怎能灭宗贼杀孙坚,从而跨蹈江汉,带甲十万?何为宗贼?所谓宗贼,就是各地一宗一族,乡里之间,组成的武装集团。乡间的某个大姓,郡县的某个豪族,都可以成为这股势力的核心。这批人不作恶的,就“起坞堡,修甲兵”,抵抗盗匪乱军。这就不叫宗贼,而叫宗帅了。至于作恶的呢,就劫掠临近州县,甚至杀害地方官,不奉王命,这便是为宗贼。
正因为便宜老爷子刘表无论是获取荆州还是治理荆州,所依靠的都是荆州本地的世家大族,所以他才会对王粲、杜袭、裴潜等迁徙而来的人才不敢大胆提拔任用。一桌子菜就这么多,你分给新来的客人,那原本吃菜的还不得跟你起急?更何况军政之事,又岂能是吃菜相比?那可是世家大族安身立命的根本!
反观自己,当初头脑一热,提出“奉天子以令诸侯”,结果被蒯越等人一反对,刘表也不得不妥协。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获得了王粲等人的好感和后来的追随。
实际上即便是刘琮就任南阳太守之后,所依靠还是王粲、魏延、甘宁等人,及至在宛城之战中,获得贾诩、张绣的支持,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得到荆州本地世家大族太多的支持。在那以后刘琮刻意与文聘、黄祖拉近关系,未尝不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缺乏荆州本土世家大族的支持,一直就是刘琮的短板所在,好在有刘表的支持,南阳军才得以飞速发展,并在随后的平定长沙张羡的反叛中,收拢了刘磐、黄忠这一支武装力量。
王粲虽然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却是没落的世家,而魏延、甘宁都是出自寒门,张绣、贾诩的出身也高不到那儿去。如果这种情况延续下去,势必会受到世家大族的压制,更何况刘琮本不是嫡子,能得以接任荆州牧,领镇南将军除了刘琦的谦让之外,所依仗的唯有强大的武力。之后蔡瑁的反叛看似偶然,其实也有其必然性。不过这却给刘琮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使得他在平定叛乱之后,立即获得了大义名分。
想到那场叛乱,刘琮便不由想起那个温婉如水的女子,那个如今追忆仍然令人肝肠寸断的生离死别之夜。虽然那是一场政治婚姻,但蔡姝对自己的情意,何曾有假?
深深的吸了口冰冷的空气,刘琮背负双手,步履有些沉重,一如此时的心情。
虽然这段时间与江东世家大族,南渡北士们相处甚欢,但刘琮并没有自大到认为从此后就天下太平,江东已彻底匍匐于自己脚下。实际上孙权之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世家大族和南渡北士的共同抛弃,才是孙权败亡的真正原因!
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能在表面上压制住所有反对的声音,但若想把江东治理好,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怎样才能让世家大族跟自己一条心呢?无外乎利益捆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清理户籍之时刘琮才会主动让世家大族参与甚至主导。我不动你们的蛋糕,你们也不要玩的太过火。双方的这次默契,都有难以言说的隐忍和妥协,虽然看起来刘琮让步的更多,但这是刘琮必须承受之重。否则,矛盾很可能就因此而爆发,刚刚平定的江东,又将陷入无穷无尽的战火之中。
刘琮怕打仗吗?说实话他并不害怕,尤其是当时的情形之下,他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动和优势,但一个被打成白地的江东,绝非刘琮所想要江东。
至于铸钱、统一物价、招揽流民、开屯田等事,其实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稳定江东局势。但当这些政策推出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将设立官学之事看成非常严重的事情。
官学是什么?是传授知识,是教育人才之所,但这些人才会不会因此而成为新的世家之祖呢?
这一步的意义极其深远,即便如虞翻、顾雍等人,都只是从中感受到一丝威胁却未能引起更多的重视。
同样,那些在征江东之战中起兵相助的豪强,也是被刘琮寄予厚望的,他们将会随着连续不断的战争,或者就此湮灭于战火之中,或者成为新兴的军事贵族!
“说起来,甘宁那家伙年纪也不小了……”刘琮摩挲着下巴上有些扎手的胡茬,脸上浮现出一抹坏笑。
政治联姻无论当事人有何感受,但古今中外,这样的事情实在数不胜数,大部分还是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刘表不也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王觊了吗?说起来若非王粲同学身材单薄长相不佳,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妹婿咯。
制造新的世家,手段和方法无非就这么几种。要么诗书传家熬上几代做官,要么军功受爵富贵可期,要么就是联姻,这样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甘宁如今的身份地位,除去出身贫寒这个最令人头疼的因素,只怕很容易找到接手的老岳丈。当然刘琮并不打算一手包办,至少也得先让甘宁同学自己寻摸寻摸不是?
不过甘宁的性格……想到这里,刘琮也不知该欣慰还是该叹气了。自从甘宁成为荆州水军统帅之后,冲动好杀的性格虽然已经有所收敛,但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前些日子就周霆就曾写信给刘琮打小报告,甘宁因小事又滥杀一人。看来他这暴躁脾气,还是没能彻底改掉。放在以前也还罢了,如今他可是荆州水军都督,麾下数万将士,长此以往怎么能行呢?
看来是要敲打敲打,而且必须给他找个媳妇,以应阴阳调和之道了。
其实这些天,刘琮也曾被江东世家大族或隐晦,或直白的询问过婚事,甚至刘璋当年做过的事,这些世家大族更是乐此不彼,以各种名义送来的女子,至少也有二三十人。
虽然刘琮并没有笑纳,但这背后所隐藏的意图,还是非常明显的。对此刘琮也只有无奈苦笑的份。
好在很快就要回荆州了,顺路先去丹徙,当面给甘宁同学上上课吧。
想到此处,刘琮的烦躁的心情不觉开朗几分。他仰面看去,只见漆黑如墨的夜空中,疏朗的星光透过云雾,依稀可见。
再回到室内之后,刘琮很快便沉入了梦乡之中……
第274章 可愿从此做闲人
自吴县出发,北上曲阿再到丹徙,数日便至。与刘琮同行的,除了一千余明光骑外,还有飞熊军近千余人。至于文聘、张泉二将则与吕蒙等人率各部南下,经由拳至余杭,由此西进于潜往歙县,走陆路先往章陵郡而去。
到了丹徙之后,刘琮稍做停留,因黄忠、高顺、阳范、董袭等人自九江赶来,而黄射、张允、文岱等人也与甘宁在水寨中迎候。
水寨就设在丹徙城北外,宽阔的江面之上,战船云集,樯橹如林。各色旗帜随风飘动,猎猎作响。身穿皮甲的水军将士持枪执戟,立于船舷两侧,楼台之上。枪矛寒光闪烁,甲士纹丝不动,看起来颇为肃杀齐整。
在进入那艘最大的艨艟战船之前,刘琮有意在岸边多停留了片刻,望向水军将士们的目光中,很是嘉许。甘宁性子粗疏倒不曾在意,黄射和张允见状,不由对视一眼,心中颇为得意。
这次攻伐江东,水军将士的功劳有目共睹,所以封赏也很厚重,如今全军上下斗志昂扬,只恨现在无用武之地。
“听说水军要裁撤一部分人?看这样子,当不会是真的吧?”有人远远看着从踏板上了艨艟战船的刘琮,低声对身边的人说道。他是荆州水军中的老卒了,当初在夏口编练水师时,便投了水军。以前那是没饭吃逼不得已,可现在谁要是让他离开水军,那可是说什么都不乐意的。在荆州军当士卒虽然辛苦了些,军令又管的严格,但只要平日里不去触犯,作战时能完成本分,运气好没死没伤的话,这日子可就过的舒坦安逸了。
他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如今的形势大伙儿也都看得明白。江东现在已经平定了,这么一支庞大的水军还会保留吗?只怕裁撤士卒是在所难免的。不过也有人不这么看,他嗤笑一声,说道:“这可说不准,咱们水军未必就会裁撤人手!”
旁人立即追问道:“这是为何?”
“你们只看到江东平定了,可咱们荆州四周,就没有旁的敌人了?”那人挺了挺胸,很是自信的说道:“看着吧,大将军这次回了荆州,指不定就要让咱们水军逆流而上呢!”
有人迟疑道:“逆流而上?那不就是要去打益州?这怎么可能,如今咱们荆州军还有一部分在蜀中帮益州平叛呢!”
“你懂什么?”那人愈发来劲,语气低沉,神秘兮兮的说道:“这益州啊,咱们大将军是早晚要取的,既然如此,又怎么会裁撤水军中的人手呢?兄弟们放心吧,以后还有的是捞战功的机会!”
普通士卒都在想着以后的事,做为水军诸将心中自然也各有想法。只不过刘琮尚未提及具体安排,他们便按捺住焦急的性子,然而目光中的探寻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刘琮落座之后,有些好笑的环视一眼,见甘宁欲言又止,黄忠老神在在,太史慈沉默不语,其余诸将或望着自己,或拧着眉毛沉思。
虽然前几日便已经派人将封赏之事宣告各地诸军,但刘琮还是打算亲手授予诸将印绶,这种充满仪式感的重视,令在座诸将都颇为激动。然而在刘琮给太史慈授建威将军印绶时,太史慈再度离席请辞。
“某鲁钝不堪驱策,还请大将军收回成命!”太史慈**的话语,使得众将都闻之色变,甘宁更是当下便要起身斥骂,却被刘琮狠狠瞪了一眼,这才不情不愿的坐回坐席。
刘琮看着太史慈,对于这位名满天下的义士猛将,他是打心眼里欣赏并且喜欢的。据说历史上曹操就曾给太史慈送了一盒子的当归,暗示让太史慈回归中原。
还有他载于《吴书》中的那句遗言:“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由此可见,太史慈的志向是很高的,如今一再拒绝出仕,只怕还是对于失败有些耿耿于怀。他当初选择投降是因为确实走投无路,为部下的性命考虑,不得意外而为之。如今部众已有了妥善安置,太史慈便萌生离开的念头,又怎会在荆州军中任职?虽然对他而言还是很有些不甘心,可他却不能说服自己。
“太史将军不欲受任,却不知想要去往何处?”刘琮站起身,对太史慈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江湖山泽间,盗贼不知几许;朝堂之上,逆贼逞凶,正是我辈奋起,以报国家之时!试问太史将军,何处可让将军领百万雄兵,建不世之功呢?”
太史慈微微有些失神。他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这些年来东征西讨,却眼看着天下越来越糜烂,虽然自跟随孙策之后横扫江东,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但孙策在丹徙遇刺身亡,使得这一线光明也从此坠入黑暗之中。那以后太史慈愈发苦闷,即便孙权对其委以重任,也未能让他重新找到昔日的目标。
刘琮见状,冷笑道:“莫非太史将军,已经心灰意冷,从此要做个闲云野鹤,坐看云卷云舒了吗?”
太史慈眯了眯双眼,以他的阅历如何不知,这是刘琮的激将法?舱内隐隐的嗤笑声并未能影响他的决心,但正如刘琮所言,难道以后自己就只能成为一个毫无作为,眼睁睁看着风云激荡却不能参与其中的闲人了吗?
不!这才是太史慈绝对不可接受的。他昂然抬头,目视刘琮,问道:“大将军就不怕某心怀不轨?”
这回轮到刘琮楞了一下,若是按照他以前的性子,只怕会仰天大笑三声:“哈哈哈!”
不过如今的刘琮已经成熟许多,稍一愣怔之后便微微笑道:“太史将军忠义之名,天下谁人不知?琮既然敢以兵相托